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人家》:主流价值的地域文化精神表达
1
作者 陶冶 林佳瑶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84-89,F0003,共7页
新世纪以来,广东制作出品了如《外来媳妇本地郎》《乘龙怪婿》《七十二家房客》等一批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色和主题特征的影视作品。《珠江人家》继续挖掘岭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年代剧的“家国同构”叙事模式,探索岭南生活美学... 新世纪以来,广东制作出品了如《外来媳妇本地郎》《乘龙怪婿》《七十二家房客》等一批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色和主题特征的影视作品。《珠江人家》继续挖掘岭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年代剧的“家国同构”叙事模式,探索岭南生活美学,展示战乱年代中的广州景观,将岭南文化精神融入“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以人物的情感作为沟通桥梁,向观众传达了“弘扬传统文化”“于家为国”的主流价值观,开辟粤产电视剧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剧 地域文化 主流价值 社会景观
原文传递
从1到N:中国电视节目演化博弈论
2
作者 陶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9,共11页
自境外电视节目模式大面积依托国际节目交易体系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成为长期困扰学界和业界的难题,而近年来我国研发出一些能够反哺全球市场的原创节目,令人欣喜。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进行观察,核... 自境外电视节目模式大面积依托国际节目交易体系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成为长期困扰学界和业界的难题,而近年来我国研发出一些能够反哺全球市场的原创节目,令人欣喜。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进行观察,核心是将电视节目视为生命体,其通过大量试错的反复博弈,最终达到演化博弈均衡状态。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发现,中国电视节目出现了内容与版权、制作与播出、节目与互联网三重关系的演化博弈,并最终呈现出一种“从1到N”的创新。这种中国式创新的模式,依托于类型节目物种演化、跨类型节目基因杂交演化和族群式演化三种方式,实现中国媒介生态下的“自然选择”,并突破固有体系的束缚,从而进一步为中国节目模式反哺国际收视市场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模式 演化博弈 国际节目交易体系 从1到N 中国式创新
下载PDF
“英雄之旅”叙事模式中的“非常世界”:心魔幻境、怪物与救赎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学武 庞欣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10,共5页
从远古神话到当代电影,“英雄之旅”这种叙事模式始终“提供能够引领人类心灵前进的象征”[1]--英雄接受冒险召唤,离开正常世界,跨越边界进入非常世界,在那里遇到考验、伙伴和恋人,通过磨难最终获得报酬并回归。[2]“非常世界”究竟呈... 从远古神话到当代电影,“英雄之旅”这种叙事模式始终“提供能够引领人类心灵前进的象征”[1]--英雄接受冒险召唤,离开正常世界,跨越边界进入非常世界,在那里遇到考验、伙伴和恋人,通过磨难最终获得报酬并回归。[2]“非常世界”究竟呈现何种面貌,千百年来,叙事几乎穷尽了所有可能性,从神魔领地到职场竞争,从太空征服到地下蚁穴,从杳无人烟的沙漠、森林、海洋到人潮汹涌的都市街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模式 神魔 远古神话 当代电影 救赎 职场竞争 魔幻 怪物
下载PDF
“赛博格”科幻亚类型的叙事体系和本体论思辨
4
作者 李学武 刘瑞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如罗伯特·麦基所言,科幻电影属于“超大类型”“庞大而复杂”“本身便孕育着诸多自发类型的背景、表演风格或电影制作技巧”。科幻理论家赫伯特·W·弗兰克在1985年认为科幻电影的题材可分为如下八种:1.空想或反空想;2.太... 如罗伯特·麦基所言,科幻电影属于“超大类型”“庞大而复杂”“本身便孕育着诸多自发类型的背景、表演风格或电影制作技巧”。科幻理论家赫伯特·W·弗兰克在1985年认为科幻电影的题材可分为如下八种:1.空想或反空想;2.太空片;3.妖魔鬼怪;4.侵略片;5.机器人和自动机;6.时间旅行;7.灾难片;8.选择世界或并存世界。科技发展永无止境,人类的想象无穷无尽,以上分类在今日不得不作出修订,如“机器人和自动机”可替换为“赛博格”并形成亚类型。虽然“类型”意味着商业化和大众口味,但在世纪之交这个“政治、技术、文化转变的关键时间段,科幻甚至变成一些新型理论发生的基础……这是一个科幻脱离约定俗成的‘类型’,变成一种更为普遍的认知、表现、生成世界的‘方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灾难片 亚类型 大众口味 自动机 机器人 时间旅行 赛博格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价值观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雪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3,共10页
历史价值观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数量快速增长,成为电视剧平台的主要题材之一,优秀剧目不断出现,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革命历史普及效果... 历史价值观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创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数量快速增长,成为电视剧平台的主要题材之一,优秀剧目不断出现,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革命历史普及效果。随着更多的创作者进入这一领域,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历史价值观混乱的问题。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专注于对革命历史的表达、演绎和重现,强调主流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它除了要符合一般历史剧在历史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评判标准,以及来自当代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更加具体严谨的审视与观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历史价值观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定位,准确把握“人民性”“客观性”和“当代性”的内涵与外延,努力实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价值观的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历史价值观的表达 人民性 客观性 当代性
下载PDF
镣铐之舞:《一次别离》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妥协
6
作者 李梓晴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6期160-162,共3页
戴着镣铐舞蹈的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努力规避了伊朗电影审查制度的条条框框,在还原伊朗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面貌的基础上,将国家文化深处的意识形态冲突在电影《一次别离》中进行呈现。本文以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戴着镣铐舞蹈的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努力规避了伊朗电影审查制度的条条框框,在还原伊朗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面貌的基础上,将国家文化深处的意识形态冲突在电影《一次别离》中进行呈现。本文以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理论捕捉“看不见的内容”或“听不到的无法辨别的记号”,探析影片中各不相容的复调姿态下所隐藏的多层矛盾,即电影背后伊朗意识形态中的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社会与民众的冲突以及在谎言中的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候阅读法 《一次别离》 伊朗意识形态
下载PDF
百舸争流千帆竞 长风破浪正当时——2023年中国电视动画与网络动画发展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陶冶 邵紫璇 《当代动画》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2023年,中国动画发展迈入第二个百年,并继续向着动画强国的目标迈进。政策层面国家部委进行了“十四五”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各省市结合自身特点颁布的引领政策,使中国动漫产业的政府创业逻辑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电视动画及网络动画在疫... 2023年,中国动画发展迈入第二个百年,并继续向着动画强国的目标迈进。政策层面国家部委进行了“十四五”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各省市结合自身特点颁布的引领政策,使中国动漫产业的政府创业逻辑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电视动画及网络动画在疫情后得到空前的产能释放,在筑牢价值底线的同时,多部中国风美学与新科技结合、传统内核与时代脉搏共振的现象级作品在2023年出现,从而使“中国动画学派”迎来新时代的重构。而与时俱进的技术革新,伴随着打破文化壁垒新方式的出现,进一步探明了国产动画“走出去”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创业 产能释放 中国动画学派 “走出去”
原文传递
贺岁档的演化及2023—2024年贺岁档观察
8
作者 许斌彪(受访) 谢世明(受访) 陶冶(采访/整理)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共8页
一、贺岁档的演化陶冶(以下简称陶):贺岁档曾经是中国电影市场上最重要的大档期,横跨了从前一年12月到元宵节结束。而贺岁档这个概念好像是从香港地区传过来的。谢世明(以下简称谢):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许氏兄弟喜剧片那会儿就有了“... 一、贺岁档的演化陶冶(以下简称陶):贺岁档曾经是中国电影市场上最重要的大档期,横跨了从前一年12月到元宵节结束。而贺岁档这个概念好像是从香港地区传过来的。谢世明(以下简称谢):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许氏兄弟喜剧片那会儿就有了“贺岁片”概念。香港地区的贺岁档,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电影的圣诞档期的变体,圣诞是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档 中国电影市场 贺岁片 西方电影 档期 元宵节 喜剧片
原文传递
探寻真实的“小镇青年”——基于华南三个乡镇影院用户的调研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冶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5,共10页
自2013年国产电影在好莱坞的攻势面前不落下风以来,对中国电影市场上“小镇青年”观众的描摹,不仅带有一线城市的优越感,甚至这种偏见和误解几乎渗透进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然而,真实的中国电影“小镇青年”观众如何选择与观看电影,却... 自2013年国产电影在好莱坞的攻势面前不落下风以来,对中国电影市场上“小镇青年”观众的描摹,不仅带有一线城市的优越感,甚至这种偏见和误解几乎渗透进文化研究的各个领域。然而,真实的中国电影“小镇青年”观众如何选择与观看电影,却长期缺乏实证研究。本论文选择了华南某市的三家乡镇影院,并对其目标青年用户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娱乐休闲是他们观看电影的主要动因,而对国产影片的偏好几乎是乡镇观众和影院老板的共同选择;同时,“小镇青年”观众对于自己城镇居民身份的强调,也构成了观影时一系列行为的底色。另一方面,未成年观众在影片选择问题上与家长展开的博弈行为,成为一场独特的游说表演;而乡镇影院上演“堂会电影”以及无人光顾但依然存在的美食站,都在乡镇这个独特的消费环境中有着合理的存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青年” 乡镇影院 文化身份 观影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