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erny-Mader Ⅳ型慢性骨髓炎的诊疗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熊瑷琳 覃承诃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3期65-68,共4页
Cierny-MaderⅣ型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骨组织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以及骨感染范围广泛,导致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Cierny-MaderⅣ型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是在基于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骨活检和微... Cierny-MaderⅣ型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骨组织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以及骨感染范围广泛,导致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Cierny-MaderⅣ型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是在基于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通过骨活检和微生物培养以明确诊断。髓内钉术后感染为一种渗透性的、贯穿性的感染,可将其分类至Cierny-MaderⅣ型骨髓炎进行治疗。可先通过整体治疗将患者调整至相对最佳状态,再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佳手术方法进行局部治疗。目前已有多种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但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Cierny-Mader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慢性骨髓炎的病理机制及最新治疗进展
2
作者 梁夏军 覃承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60,共6页
慢性骨髓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窦道流脓、慢性胀痛和骨质破坏为特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该疾病的治疗面临着高复发率和致残率的挑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经济负担,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健康问题。... 慢性骨髓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窦道流脓、慢性胀痛和骨质破坏为特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该疾病的治疗面临着高复发率和致残率的挑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经济负担,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关于慢性骨髓炎迁延难愈的病理机制相关研究不断深入。骨陷窝网络结构的入侵和小菌落变体表型转变的致病机制逐渐被揭示,为解释其治疗的复杂性提供了新视角。这一发现继细菌耐药、生物膜形成和胞内感染等机制之后,成为理解该疾病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这些机制对慢性骨髓炎治疗挑战的影响,并探讨了最新的治疗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感染 复发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负载黄芩素的双网络水凝胶用于创面愈合的研究
3
作者 冯钰钦 秦思 +7 位作者 李华润 施思漫 段忆雪 许洁如 蔡雪欣 温诗瑜 孙大炜 温炬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构建负载黄芩素的双网络水凝胶并对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黄芩素(baicalein)、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PEGDA)、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等材料,通过紫外光交联及浸... 目的构建负载黄芩素的双网络水凝胶并对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将黄芩素(baicalein)、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PEGDA)、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等材料,通过紫外光交联及浸泡等方式,构建负载黄芩素的双网络水凝胶(PEGDA/CMCS@B),将实验分为PEGDA/CMCS、PEGDA/CMCS@B0.5和PEGDA/CMCS@B1.03组,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其形态。选用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两种细菌,采用抑菌圈实验探究双网络水凝胶的抑菌性能。将L929细胞与3种不同水凝胶共培养48 h,运用活/死染色试验和CCK-8检测,验证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在大鼠背部建立全皮层缺损创面模型,通过不同材料治疗,运用Image J软件分析15天创面修复情况。结果SEM结果显示,PEGDA/CMCS@B双网络水凝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抑菌实验证明PEGDA/CMCS@B水凝胶具有更为出色的抑菌作用(P<0.001)。大鼠全层创面模型实验证实PEGDA/CMCS@B水凝胶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结论负载黄芩素的双网络水凝胶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水凝胶 抑菌作用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