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宝安区873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基因谱及血常规特征分析
1
作者 罗茗月 陈旭 +3 位作者 严泽浩 沈楷 麦光兴 熊礼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1742-1746,共5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873例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携带者基因谱及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血常规特征。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73例女性进行血常规和地贫基因检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873例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携带者基因谱及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血常规特征。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73例女性进行血常规和地贫基因检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非缺失型α-地贫和β-地贫,采用缺口聚合酶链反应(GAP-PCR)凝胶电泳法检测缺失型α-地贫。结果在755例β-地贫单纯杂合子携带者中检测到13种基因型,包括4种β^(+)-地贫、8种β^(0)-地贫和1种β^(E)-地贫。β^(E)-、β^(+)-和β^(0)-3组地贫携带者Hb、MCV和MCH依次降低,RBC依次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3例α-地贫合并β^(+)-地贫携带者中检测到9种基因型,在75例α-地贫合并β^(0)-地贫携带者中检测到17种基因型。与β^(+)-地贫或β^(0)-地贫单纯杂合子相比,β^(+)-地贫或β^(0)-携带者合并α^(+)-或α^(0)-地贫时,Hb、MCV和MCH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0)-地贫携带者合并α^(0)-地贫时,Hb、MCV和MCH明显高于合并α^(+)-地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地贫携带者呈现明显的分子异质性,临床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贫血程度差异性很大。合并α-地贫可缓解β-地贫携带者的贫血表现,β^(0)-地贫合并α^(0)-地贫比合并α^(+)-地贫表型更轻,在产前筛查中应予以重视,避免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贫 异质性 合并α-地贫 血常规特征
下载PDF
胎儿宫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产前诊断及宫内感染胎儿妊娠结局
2
作者 罗茗月 林海英 +4 位作者 沈楷 严泽浩 麦光兴 蓝慧娟 熊礼宽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探讨2016-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人巨细胞病毒(HCMV)胎儿宫内感染率,以及宫内感染胎儿的超声表现和妊娠结局。方法对4685例行羊水穿刺孕妇的羊水标本进行HCMVDNA检测,并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的HCMV-IgG和IgM检测结果,对11例DN... 目的探讨2016-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人巨细胞病毒(HCMV)胎儿宫内感染率,以及宫内感染胎儿的超声表现和妊娠结局。方法对4685例行羊水穿刺孕妇的羊水标本进行HCMVDNA检测,并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的HCMV-IgG和IgM检测结果,对11例DNA阳性病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超声检查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4685例羊水标本中4674例HCMV-DNA阴性,其中2076例孕妇中26例血清HCMVIgM阳性,1482例中IgG阳性1454例。11例孕妇羊水HCMV-DNA阳性,对11例孕妇进行血清HCMV-IgM、IgG和DNA检测,并对尿液进行HCMV-DNA检测,其中HCMV-IgM阳性3例,阴性8例;HCMV-IgG阳性8例,未检测3例;孕妇尿液HCMV-DNA阳性2例,阴性7例,未检测2例;血清HCMV-DNA阴性9例,未检测2例。11例HCMV宫内感染的孕妇中,有2例穿刺前HCMV-IgM阳性,9例穿刺原因为胎儿超声异常或唐氏筛查高风险;7例超声检查结果有HCMV感染相关表现,其中6例引产,1例出生后未发现异常,4例超声未提示感染相关表现,正常分娩后未发现异常。结论羊水HCMV-DNA检测可准确诊断先天性CMV感染,孕妇血清Ig和DNA检测对诊断参考价值不大。胎儿宫内HCMV感染后,部分会出现超声异常,但部分感染胎儿出生后未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宫内感染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低温变性下复合PCR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卉 陈国杰 +1 位作者 于燕 熊礼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低温变性下复合PCR(co-amplification at lower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OLDPCR)是一种在高丰度野生型序列背景下选择性变性和扩增低丰度突变型序列的方法,可将突变型序列富集10~100倍。基于突变片段Tm值... 低温变性下复合PCR(co-amplification at lower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OLDPCR)是一种在高丰度野生型序列背景下选择性变性和扩增低丰度突变型序列的方法,可将突变型序列富集10~100倍。基于突变片段Tm值的改变和异源双链DNA分子的形成,COLD-PCR可富集扩增片段中所有类型和位置的突变,也可富集未知突变,具有敏感、特异、精确、廉价和易操作等优点。COLD-PCR及其衍生方法被应用于肿瘤、微生物、产前筛查和动植物等领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程和治疗监控、药物选择、预后判断和植物育种等均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COLD-PCR的原理、关键技术、衍生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变性下复合PCR 精确的变性温度 选择性富集 低丰度突变 检测阈值
下载PDF
T淋巴细胞激活蛋白家族2对白细胞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梁卉 王尊 +1 位作者 庄学玲 熊礼宽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T淋巴细胞激活蛋白家族2(the linker for activator of T-cells family member 2,LAT2)蛋白是一个跨膜转接蛋白(transmembrane adaptor proteins,TRAPs),具有多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和支架功能,可捕获细胞内下游转接蛋白和效应蛋白,发挥... T淋巴细胞激活蛋白家族2(the linker for activator of T-cells family member 2,LAT2)蛋白是一个跨膜转接蛋白(transmembrane adaptor proteins,TRAPs),具有多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和支架功能,可捕获细胞内下游转接蛋白和效应蛋白,发挥生物学作用。LAT2在白细胞中呈现“表达二分法”,参与白细胞的成熟分化和免疫应答。LAT2的差异性表达与白细胞的分化成熟,髓性白血病的类型和药物敏感度以及肿瘤的预后有关。本文就LAT2的基因克隆和表达、蛋白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以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激活蛋白家族2蛋白 调控 细胞内信号 磷酸化 白细胞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LAMA2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李少英 麦慧芬 +4 位作者 黎桂森 梁碧婵 梁端林 王辉林 陈少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中基因编码层粘连蛋白2(LAMA2)基因的甲基化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1例行择期根治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测序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AMA...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中基因编码层粘连蛋白2(LAMA2)基因的甲基化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1例行择期根治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测序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AMA2的甲基化率及其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预后因素。结果:101例乳腺癌组织中LAMA2甲基化率为96%,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乳腺癌组织中,LAMA2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的癌组织样本中LAMA2的mRNA表达较低(P<0.05)。LAMA2甲基化与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HER-2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和LAMA2甲基化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32.127、1.222,95%CI=1.296~796.112、1.103~1.355,P=0.034、0.000)。结论:LAMA2甲基化及其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有关。LAMA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首次报道其甲基化程度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LAMA2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新生儿肺炎支原体垂直传播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茗月 何胜男 +5 位作者 孙汝亮 严泽浩 沈楷 麦光兴 曲久鑫 熊礼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429-432,共4页
性传播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支原体和衣原体主要定植于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上行感染会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的妊娠结局,甚至新生儿肺炎[1-3]。肺炎支原体通常定植在上... 性传播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支原体和衣原体主要定植于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上行感染会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引起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的妊娠结局,甚至新生儿肺炎[1-3]。肺炎支原体通常定植在上呼吸道[4],是5岁以上学龄儿童和青壮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新生儿 垂直传播
下载PDF
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第14天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黎红平 马丽亚 +5 位作者 肖斌 马端 张春丽 朱传瑞 黄艳 肖克林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7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 探讨补充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VLBW)早产儿生后第14天肠道菌群的影响,为VLBW早产儿服用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 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VLBW早产儿,随机分成益... 目的 探讨补充益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VLBW)早产儿生后第14天肠道菌群的影响,为VLBW早产儿服用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 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VLBW早产儿,随机分成益生菌组(服用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制剂)和安慰剂组,均在生后第1天开奶,开奶当天至校正胎龄36周每天给予益生菌或安慰剂,收集生后第1天和第14天的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粪便样本细菌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共纳入21例VLBW早产儿,其中益生菌组9例,安慰剂组12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天,两组肠道属水平各菌群丰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生后第14天粪便中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益生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鞘氨醇单胞菌属显著下降(P<0.05),且多样性指数呈增加态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 VLBW早产儿补充益生菌可增加肠道益生菌含量,还可能增加菌群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肠道菌群 基因 RRNA 益生菌
原文传递
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卉 陈国杰 +1 位作者 于燕 熊礼宽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53-58,共6页
母体外周血中分离的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s)包含胎儿完整的遗传信息,可用于无创产前诊断。fNRBCs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分选法、抗原-抗体结合分离法和增殖法。不同的方法获得的fNRBCs的数量和纯度不同,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 母体外周血中分离的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s)包含胎儿完整的遗传信息,可用于无创产前诊断。fNRBCs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物理分选法、抗原-抗体结合分离法和增殖法。不同的方法获得的fNRBCs的数量和纯度不同,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富集产物中fNRBCs的纯度和数量。本文就母体外周血中fNRBCs的分离和富集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有核红细胞 外周血 无创产前诊断 分离 富集
原文传递
雌、孕激素受体及端粒酶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龙娜 孙汝亮 +3 位作者 麦慧芬 李发科 张丽燕 郭宽萍 《现代医学》 2021年第7期756-760,共5页
目的:了解在种植窗期中的子宫内膜中的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及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的表达情况,探讨发生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 目的:了解在种植窗期中的子宫内膜中的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及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的表达情况,探讨发生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及妇科因试管婴儿RIF者45例(RIF组)及正常妊娠女性30例(正常妊娠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的厚度、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的水平以及子宫内膜中TERT、ER-α、PR表达情况。结果:RIF组与正常妊娠组在种植窗期的血清E_(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IF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偏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F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的TERT表达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ER-α表达低于正常妊娠组,PR表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RT表达与ER-α(r=-0.6964,P<0.001)、PR(r=0.3471,P=0.0195)的表达均有显著相关性;在种植窗期血清中E_(2)/P值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IF组中子宫内膜中的ER-α/PR值在种植窗期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子宫内膜偏薄,子宫内膜中ER-α、PR的表达失调以及TERT表达增强是引起种植失败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种植窗 端粒酶催化亚基 雌激素受体Α 孕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乳腺癌HOXA4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少英 麦慧芬 +5 位作者 黎桂森 梁碧婵 姜敏 甄建新 王辉林 陈少君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25-233,共9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HOX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 NEBNext Ultra TM RNA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 进行基因表达芯片测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例乳腺...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HOX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 NEBNext Ultra TM RNA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 进行基因表达芯片测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例乳腺癌患者,分析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异常差异表达的基因。运用Illumina Infinium HD Methylation 450K Assay进行DNA甲基化测序,分析乳腺癌甲基化差异基因。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信息,分析乳腺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甲基化基因。挑选显著高甲基化与低表达的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确定HOXA4为候选基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2014—2017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另外8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和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乳腺组织中HOXA4基因甲基化率和mRNA表达,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甲基化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风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用0、0.5、1、5、10、20 μmol/L的甲基化抑制剂RG108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 5 d后,检测HOXA4 mRNA的表达。结果基因表达数据芯片分析发现在乳腺癌组织中有1 680个显著上调的基因和1 249个下调基因,整体水平上在不同区域乳腺癌患者甲基化水平较癌旁组织高( P 均< 0.001)。86例乳腺癌组织中HOXA4基因的甲基化率为94%(81/86),其中,30例高甲基化, 52例低甲基化;而在对应癌旁组织中,HOXA4基因甲基化率为57%(49/86),其中49例低甲基化,无高甲基化( P <0.001)。有HOXA4甲基化组的癌组织样本中HOXA4 mRNA表达低于无HOXA4甲基化组的癌组织样本( P =0.003)。HOXA4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ER表达有关( P = 0.039、0.0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HOXA4甲基化是DFS的危险因素( RR =4.008,95% CI =1.296~12.393, P =0.016;RR =10.111,95% CI =2.607~39.217, P =0.001;RR =4.588,95% CI =1.201~17.523, P =0.026;RR =1.051,95% CI =1.007~1.098, P =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RR =14.461,95% CI =2.429~ 86.100, P =0.003)。采用不同浓度的RG108来处理MCF-7细胞后,各组HOXA4 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2, P =0.029)。结论HOX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潜力作为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用于乳腺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HOXA4 甲基化
原文传递
3p21.31微缺失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俊 邹彩艳 +4 位作者 徐芬 黎红平 黄艳 王辉林 卢光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提高对3p21.3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基因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1例3p21.31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基因检测方面的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20min,因"孕34+6周,生后反应低下"入院。... 目的提高对3p21.3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基因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1例3p21.31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基因检测方面的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20min,因"孕34+6周,生后反应低下"入院。入院后应用染色体芯片检测技术,并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证实3p21.31区域微缺失,缺失片段大小为461kb,该缺失区域内涉及多个OMIM疾病致病基因包括有QARS及LAMB2,患儿父母染色体芯片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复习文献报道3p21.3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主要有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弓形眉毛及眼睛异常。结论发育迟缓伴眼睛异常需注意考虑3p21.31微缺失综合征可能,通过染色体芯片检测技术以及高密度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帮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号染色体 3p21.31微缺失综合征 眼睛异常
原文传递
中国汉族育龄女性阴道内乳杆菌的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俊杰 熊礼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248-1254,1261,共8页
目的比较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女性阴道乳杆菌方法,同时探究不同阴道微生态背景的汉族育龄女性阴道内乳杆菌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对260例汉族育龄女性阴道拭子进行阴道微生态分析... 目的比较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女性阴道乳杆菌方法,同时探究不同阴道微生态背景的汉族育龄女性阴道内乳杆菌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对260例汉族育龄女性阴道拭子进行阴道微生态分析及乳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阴道微生态鉴定结果分为正常组(173例)、中间型细菌性阴道病组(IBV,55例)、细菌性阴道病组(BV,9例)和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组(VVC,23例),分离乳杆菌并进行纯化培养,纯化的乳杆菌经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种方法鉴定的一致率为95.3%。260例标本中149例(57.3%)检出了乳杆菌,共发现17种乳杆菌,检出的乳杆菌分布于5个乳杆菌系统发育群,其中分离出较多的乳杆菌为卷曲乳杆菌(47例)、加氏乳杆菌(38例)、阴道乳杆菌(21例)。正常组116例(67.1%)标本分离出乳杆菌,IBV组19例(34.5%),BV组2例(22.2%),VVC组12例(52.2%)。正常育龄女性与患BV女性乳杆菌种类与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360,P<0.0001),与患VVC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30,P=0.1600)。与其他组相比,正常组育龄女性中分离出卷曲乳杆菌的比例显著高于BV组和VVC组(χ2=4.5480,P=0.0330;χ2=5.6050,P=0.0200),VVC组育龄女性分离出加氏乳杆菌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χ2=5.0900,P=0.0350)。结论对比16S rRNA基因测序与MALDI-TOF MS方法的乳杆菌鉴定结果,除了阴道乳杆菌和人阴道乳杆菌出现不一致的鉴定结果,其余15种乳杆菌鉴定结果一致性均为100%,但基于测序与基于质谱的方法产生的乳杆菌聚类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卷曲乳杆菌可能是反映育龄女性正常阴道微生态的重要标志物,加氏乳杆菌可能与女性VVC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阴道微生态 细菌性阴道病 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
原文传递
沙眼衣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俊杰 熊礼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沙眼衣原体(CT)是临床上引起沙眼和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本文阐述了CT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应用,主要包括荧光定量PCR技术、核酸恒温扩增技术、PCR-杂交技术、测序技术,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CT的即时检验方法。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扩增技术 微阵列分析 多位点测序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