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地区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生物参考区间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振林 陈晖 +3 位作者 李伟生 石晶 彭正科 凌文辉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4期54-57,共4页
目的建立珠海地区血液流变学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整群收集检测3 216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珠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查标本,其中男性1 750名,女性1 466名。应用LBY-N7500B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锥板式)和血沉仪检测全血粘... 目的建立珠海地区血液流变学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整群收集检测3 216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珠海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查标本,其中男性1 750名,女性1 466名。应用LBY-N7500B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锥板式)和血沉仪检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回顾分析检测数据(按性别和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1.96S)为可信限,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结果男性全血粘度(低切(10S-1)、中切(60S-1)、高切(150S-1))、血浆粘度测定(ηP)、红细胞压积(HCT_B)、血沉(ESR)参考范围分别是:(9.87±2.55)、(5.63±1.22)、(4.73±1.06))、(1.35±0.29)、(45.24±5.92)、(7.09±11.66);相应的女性的各项参考范围分别为:(8.17±2.31)、(4.34±1.18)、(4.01±0.90)、(1.31±0.24)、(39.30±5.98)、(13.94±16.29)。男女性各项指的标参考区间都与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有所不同。并且珠海地区男女之间的参考区间存在差别,除ESR外各项指标的参考值范围男性均高于女性,ESR则相反,女性高于男性。其中,男性0-29岁与40-79岁各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70-79岁与0-69岁的各年龄段的生物参考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0-29岁与其他各年龄段的生物参考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9岁的各年龄段与50-79岁各年龄段的参考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流变学参数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及地域性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估,各实验室应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生物参考区间,珠海地区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生物参考区间 健康体检 珠海地区
下载PDF
前梯度蛋白2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跃进 王巍巍 +1 位作者 卢金平 唐发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构建前梯度蛋白2(AGR2)基因干扰重组质粒及建立AGR2基因沉默的鼻咽癌细胞及动物模型,检测AGR2对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GR2在鼻咽癌细胞系5-8F和6-10B中的表达,以高表达AGR2的... 目的:构建前梯度蛋白2(AGR2)基因干扰重组质粒及建立AGR2基因沉默的鼻咽癌细胞及动物模型,检测AGR2对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GR2在鼻咽癌细胞系5-8F和6-10B中的表达,以高表达AGR2的5-8F细胞作为干扰转染的目标细胞;设计及构建shRNA表达载体pSR-GFP/Neo-AGR2-shRNA,将其转染至5-8F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来检测其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变化。结果:与6-10B细胞比较,AGR2在5-8F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干扰鼻咽癌细胞5-8F中的AGR2可使细胞迁移和侵袭功能明显减弱(P<0.05),使其体外成瘤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AGR2在鼻咽癌细胞系5-8F中明显高表达;pSR-GFP/Neo-AGR2-shRNA可成功干扰5-8F中AGR2的表达;AGR2可抑制5-8F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体内成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前梯度蛋白2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二亚硝基哌嗪上调AGR2促进鼻咽癌细胞转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巍巍 唐发清 李跃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二亚硝基哌嗪(DNP)通过调控AGR2表达参与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具有低转移潜能的鼻咽癌细胞6-10B作为研究材科,应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DNP对6-10B细胞的非毒性浓度;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二亚硝基哌嗪(DNP)通过调控AGR2表达参与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具有低转移潜能的鼻咽癌细胞6-10B作为研究材科,应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DNP对6-10B细胞的非毒性浓度;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NP对6-10B细胞中AGR2蛋白及m RNA表达的影响;采用针对AGR2基因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 RNA)沉默6-10B细胞AGR2的表达,并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对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DNP对6-10B细胞的非毒性浓度为0-10.0μmol/L;8.0μmol/L DNP处理6-10B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AGR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以在细胞质中表达为主;不同浓度的DNP处理6-10B细胞24 h或用8.0μmol/L的DNP处理6-10B细胞不同时间后,Western blot结果发现AGR2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siRNA-AGR2沉默6-10B细胞屮AGR2基因的表达后,DNP诱导6-10B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较干扰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DNP可能通过在转录水平上调AGR2的表达,影响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二亚硝基哌嗪 AGR2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4
作者 黄建宏 凌文辉 +2 位作者 林心 禤彩云 郑通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2819-2820,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HCV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CVRNA及IL-17,其余检测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HCV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CVRNA及IL-17,其余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结果 HCV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V组患者血清ALT、AST及HCV-RNA与血清IL-17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肝炎 丙型 白细胞介素17 肝功能试验
下载PDF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内脏脂肪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玲萍 陈亚军 +1 位作者 王力 张茜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46-1151,1177,共7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内脏脂肪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探讨T2DM合并内脏脂肪肥胖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珠海市人民医院新诊断的90例T2DM合并内脏脂肪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内脏脂肪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探讨T2DM合并内脏脂肪肥胖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珠海市人民医院新诊断的90例T2DM合并内脏脂肪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30例。3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服用达格列净片,B组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C组服用达格列净片+二甲双胍缓释片,共干预12周。干预12周时,比较3组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脂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2 h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人体成分(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脂肪占比)、肝肾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usea nitrogen,BUN)]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12周,3组体重、BMI较干预前降低,且C组体重、BMI较A组、B组低,A组体重、BMI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3组FBG、2 hBG、TC、TG、LDL-C、HbA_(1c)水平较干预前降低,HDL-C较干预前升高,且C组水平改善程度高于A组、B组,A组水平改善程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3组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较干预前缩小,脂肪百分比较干预前降低,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较干预前增多,且C组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较A组、B组小,脂肪百分比较A组、B组低,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较A组、B组多,A组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较B组小,脂肪百分比较B组低,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3组AST、ALT水平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Scr、BU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cr、BUN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内脏脂肪肥胖患者接受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能够通过增强降糖、降脂,改善人体成分含量的作用,达到减轻患者体重的效果,且达格列净能够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对于肝肾功能并不明显影响,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肥胖 腹部 二甲双胍
下载PDF
高病毒载量且AL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CHB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芳 张海泉 赵佳强 《肝脏》 2021年第11期1228-1230,共3页
目的分析高HBV DNA病毒载量、AL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珠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CHB患者378例,男性206例,女性172例,年龄(34.8±6.4)岁。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组织学活动指... 目的分析高HBV DNA病毒载量、ALT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CHB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珠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CHB患者378例,男性206例,女性172例,年龄(34.8±6.4)岁。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组织学活动指数评价患者肝纤维化分期(F0~F4)及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0~G4)。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CHB患者中<F2期135例,≥F2期243例,<F2期患者年龄、HBV DNA、ALT、APRI及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技术模型(GPR)分别为(32.8±9.2)岁、(8.4±1.0)log_(10)拷贝/mL、(45.8±5.5)U/L、(0.40±0.22)及(0.12±0.07),与≥F2期[(35.6±5.3)岁、(7.6±1.3)log_(10)拷贝/mL、(56.8±7.0)U/L、(0.49±0.20)及(0.17±0.08)]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中<G2期142例,≥G2期236例,<G2期患者年龄、HBV DNA、ALT、AST、FIB-4、APRI及GPR分别为(33.6±8.4)岁、(8.4±1.1)log_(10) copies/mL、(46.1±5.4)U/L、(32.5±8.2)U/L、(0.19±0.11)、(0.40±0.23)及(0.12±0.08),与≥F2期[(35.2±7.5)岁、(7.4±1.4)log_(10)拷贝/mL、(56.0±6.8)U/L、(38.7±5.5)U/L、(0.24±0.11)、(0.55±0.22)及(0.17±0.10)]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病毒载量持续上升或FIB-4、APRI、GPR异常的ALT正常或轻度升高CHB患者需要加强随访,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纤维化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
下载PDF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建宏 何锦文 +4 位作者 林心 禤彩云 黄琳 詹永聪 田洁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8期2476-2477,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自该院患者临床标本的24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耐药情况及在院内科室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MIC法分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 目的探讨分离自该院患者临床标本的24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耐药情况及在院内科室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MIC法分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筛选出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4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分为A型和B2型两个基因型,来源于呼吸科的为10株,泌尿外科6株,ICU 5株(B2型3株),血液肿瘤科3株(B2型1株)。药敏试验显示4株B2型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全部耐药。24株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达70%以上。结论 B2型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致病性强,并且主要分布在ICU及血液肿瘤科中,应该根据患者感染不同基因型的大肠埃希菌来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基因分型 耐药性
下载PDF
探讨凝血曲线在妊娠妇女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赵佳强 余伙梅 张振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6期00161-00164,共4页
通过凝血曲线图分析评价正常妊娠妇女临产前的凝血状态,并探讨凝血曲线图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给予临床更多的帮助。方法:本文将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使用透射法血凝仪对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间做凝... 通过凝血曲线图分析评价正常妊娠妇女临产前的凝血状态,并探讨凝血曲线图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给予临床更多的帮助。方法:本文将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使用透射法血凝仪对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间做凝血曲线分析的200个先兆临产孕妇和50个体检健康未妊娠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先兆临产妊娠组的平均PT 、APTT、INR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正常未妊娠组,先兆临产妊娠组的Fbg值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先兆临产妊娠组与正常未妊娠组相比bH(基线)显著减低(a=0.05);dH(反应强度)显著升高(a=0.05)。结论:先兆临产妊娠妇女处于高凝状态,凝血曲线和临床传统检测指标具有可靠的相关性,是临床连续监测和指导临产的良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妇女 凝血曲线 传统凝血指标 凝血状态
下载PDF
IPF和Ret-He新检测参数参考范围调查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探讨
9
作者 赵佳强 许铭倩 张振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00307-00309,共3页
初步建立珠海地区健康成年人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的正常参考范围;探讨IPF与Ret-He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IPF和Ret-He进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者,以全自动血液分... 初步建立珠海地区健康成年人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的正常参考范围;探讨IPF与Ret-He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IPF和Ret-He进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者,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外周血中IPF、Ret-He进行检测,同时测定18例IDA患者、9例AA患者和8例ITP患者外周血相同参数,对不同疾病患者各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健康人群中,IPF的参考范围为0.3%-1.7%, Ret-He为29.1-35.5pg,且健康人群中这两项指标不同性别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和健康组比较,ITP组IPF、Ret-He均差异明显(P<0.05);IDA组、AA组的患者,Ret-He和健康组均差异明显(P<0.05)。当IPF(%)用于诊断ITP时,AUC为0.750,cut-off值为3.05%,诊断灵敏性为75%,特异性为100%。当Ret-He用于诊断IDA时,AUC为0.945,cut-off值为28.45pg,诊断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4.4%;用于诊断AA时,AUC为0.867,cut-off值为34.0pg,诊断灵敏性为88.9%,特异性为96%。 结论:初步建立了珠海地区健康成年人IPF与Ret-He的正常参考范围,并提示IPF在ITP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t-He可用于IDA和A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血小板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血液系统疾病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下载PDF
探讨凝血曲线在不同妊娠阶段孕妇中的变化
10
作者 赵佳强 邹鹤燕 张振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5期00157-00159,共3页
探讨凝血曲线在不同妊娠阶段孕妇中的变化,从而更全面地监测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中的凝血状态。方法 选取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自 2019 年 07 月至 2019 年 12月间做常规孕检的正常妊娠的妊娠早、中、晚期及临产前孕妇作为 4 组实验组各 50 ... 探讨凝血曲线在不同妊娠阶段孕妇中的变化,从而更全面地监测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中的凝血状态。方法 选取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自 2019 年 07 月至 2019 年 12月间做常规孕检的正常妊娠的妊娠早、中、晚期及临产前孕妇作为 4 组实验组各 50 例,另选取在本院做常规体检非妊娠期的健康女性 50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过凝血项目检查,对相应凝血曲线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比较。预期结果 在 PT 和 TT 凝血曲线中,妊娠各期的孕妇的 bH 和 bH-point-time 均小于未妊娠妇女的,且随着妊娠期增进,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妊娠各期的孕妇的 End-point-time 和 dH 均大于未妊娠妇女的,且随着妊娠期增进,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在 APPT 凝血曲线中,妊娠各期的孕妇的 bH 均小于未妊娠妇女的,且随着妊娠期增进,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妊娠各期的孕妇的 dH 均大于未妊娠妇女的,且随着妊娠期增进,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在 FIB 凝血曲线中,妊娠各期的孕妇的 End-point-time 均小于未妊娠妇女的,且随着妊娠期增进,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妊娠各期的孕妇的 dH 均大于未妊娠妇女的,且随着妊娠期增进,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凝血曲线可以更全面地监测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中的凝血状态,对早期发现凝血状态的异常及预防有关妊娠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凝血曲线 全面监测 凝血状态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评价
11
作者 苏真娇 何锦文 +1 位作者 叶俏 周琳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分析临床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建立标本质量反馈机制,确保标本送检质量,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效能,提高防控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14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3718例中标本不合格原因... 目的:分析临床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建立标本质量反馈机制,确保标本送检质量,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效能,提高防控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14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3718例中标本不合格原因,根据ISO15189实验室检测标准要求,通过对采集人员进行访谈调查,根据访谈结果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流程图,对标本采集进行全流程质量控制。结果:采集人员采集新型冠状病毒标本的达标率提高,质量控制后标本合格率从99.27%提高至99.97%(P<0.001)。结论: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实施全流程的质量控制,可减少医务人员暴露风险,提高送检标本质量与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标本 采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振林 赵喜元 +4 位作者 黄琳 徐芳 林耀堂 詹永聪 唐发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966-969,共4页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核酸,然后对资料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核酸,然后对资料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检测标本16 232例,阳性标本753例,总阳性率为4.64%(753/16 232),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25.838,P=0.000),分别为:3.73%(2014)、4.62%(2015)和5.82%(2016);男女性别比为1.22∶1,男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4.69%(414/8 819)和4.57%(339/7 413);阳性高峰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40~岁,构成比分别占53.12%、31.08%和10.09%,阳性率分别为:5.65%、3.96%和3.21%;男女性之间的阳性率比较在20~、30~和40~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5.07%和6.31%、4.68%和3.12%、3.86%和2.34%。阳性结果的诊区分布显示,妇科、男科和泌尿外科占据了大部分比例,构成比分别占:42.10%、39.44%和8.63%,阳性率分别为:4.08%、4.72%和9.45%。阳性结果中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比例为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7,P=0.008)。结论珠海地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状况依然严峻,应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健康宣教策略以期控制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流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泌尿生殖道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SH2-B与结肠癌细胞运动和迁移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发清 李建国 +3 位作者 陈宇 王巍巍 吴苑 段朝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4,9,共5页
目的:分析SH2-B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探讨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荧光筛选SH2-B低表达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TM将pcDNA3.1-SH2-B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细胞划痕实验分析SH2-B对结肠癌细胞HT-29爬行迁移运动的... 目的:分析SH2-B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探讨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荧光筛选SH2-B低表达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TM将pcDNA3.1-SH2-B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细胞划痕实验分析SH2-B对结肠癌细胞HT-29爬行迁移运动的影响,用Boden Chamber分析SH2-B对结肠癌细胞HT-29侵袭运动的影响。结果:HT-29为SH2-B低表达结肠癌系,基因转染后HT-29细胞表达SH2-B显著增高;细胞划痕研究结果表明,SH2-B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母细胞组迁移细胞数倒置显微镜10个视野分别为867±187、349±121和279±158,SH2-B转染组爬行细胞数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细胞组,P均<0.05;Trans-well研究结果显示,转染SH2-B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细胞组穿过滤膜细胞数分别为278±107、129±88和112±81,转染SH2-B组透过细胞数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P<0.05。结论:SH2-B可能通过增强结肠癌细胞运动和迁移能力参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衔接蛋白质类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原文传递
SH2-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14
作者 华建江 唐发清 +4 位作者 段朝军 袁咏梅 何亚 陈望 汪奇云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目的分析接头蛋白SH2-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癌变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H2-B在27例肝炎、29例肝硬化、47例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筛选低表达SH2-B的肝癌细胞HepG2,设转染组(转染pcDNA3.1... 目的分析接头蛋白SH2-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癌变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H2-B在27例肝炎、29例肝硬化、47例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筛选低表达SH2-B的肝癌细胞HepG2,设转染组(转染pcDNA3.1-SH2-B质粒)、空载体组(转染pcDNA3.1空白载体)和对照组(未转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转染效率,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集落形成试验分析其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SH2-B在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5.7%,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55.2%(χ^2=18.64, P<0.01)和肝炎组的25.9%(χ^2=40.01, P<0.01)。肝癌细胞HepG2转染pcDNA3.1-SH2-B质粒后可获得SH2-B有效表达;培养48 h后转染组肝癌HepG2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为1.12±0.19,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0.45±0.11(t=-31.55, P<0.01),提示SH2-B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转染组细胞集落数为166±14,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82±8(t=-20.33, P<0.01)和对照组的78±9(t=-19.64, P<0.01),提示SH2-B显著促进肝癌细胞HepG2细胞集落形成;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为(45.7±5.8)%,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19.4±4.7)%(t=-20.33, P<0.01)和对照组的(20.5±5.1)%(t=-34.69, P<0.01),提示SH2-B促进肝癌HepG2细胞周期演进。 结论SH2-B在肝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人体内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演进、增殖及转化参与肝癌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SH2-B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SILAC技术研究DNP对鼻咽癌细胞株6-10B蛋白质组的影响
15
作者 王巍巍 陈婵 周珊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应用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结合生物质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二亚硝基哌嗪(DNP)对6-10B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并鉴定与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利用SILAC标记6-10B细胞,得到"重标"的6-10B细胞,经DNP处理24 h后提... 目的应用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SILAC)结合生物质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二亚硝基哌嗪(DNP)对6-10B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并鉴定与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利用SILAC标记6-10B细胞,得到"重标"的6-10B细胞,经DNP处理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与未经DNP处理的"轻标"细胞中提取的总蛋白等量混合,酶解肽段,经正交反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鉴定,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到2 853个蛋白质,其中172个表达上调,199个表达下调。筛选其中5个与肿瘤转移相关的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证明SILAC定量结果的正确性。通过GO进行分析,从生物过程、细胞定位和分子功能3个方面对差异蛋白进行注释。结论建立了利用SILAC技术研究宿主细胞-化学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发现了DNP处理细胞的关键蛋白质,为探索DNP致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二亚硝基哌嗪 定量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鼻咽癌病人外周血EBV DNA最低检出限与不同核酸抽提试剂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予婧 许雍皞 +1 位作者 冯斯斯 唐发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两种核酸提取方法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最低检出限的关系。 方法 收集40例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全血,分别采用核酸释放剂法与柱提法抽提DNA,检测EBV DNA载量,比较两种核酸提取方法检测的检出率,并确认其对应最低检出限。... 目的 探讨两种核酸提取方法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最低检出限的关系。 方法 收集40例EB病毒感染鼻咽癌患者全血,分别采用核酸释放剂法与柱提法抽提DNA,检测EBV DNA载量,比较两种核酸提取方法检测的检出率,并确认其对应最低检出限。 结果 40例携带EBV鼻咽癌患者全血,使用核酸释放剂法检测EBV DNA其检出率为90.0%明显高于柱提法的检出率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P=0.008)。按国家行业标准验证的核酸释放剂法检测最低检出限为400 copies/ml;采用柱提法最低检出限为900 copies/ml。 结论 选用核酸抽提试剂检测鼻咽癌病人外周血EBV DNA时,所选择试剂应该满足或优于EBV DNA试剂盒最低检测限的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核酸抽提试剂与EBV DNA检测试剂能够客观的反映鼻咽癌患者体内EB病毒的变化,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V DNA核酸抽提 最低检出限 检出率
原文传递
对肝纤维化过程中相关指标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佳强 路佳益 张振林 《保健文汇》 2020年第12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的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前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本院1139例病人及体检者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前胶原(IV-C...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的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前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本院1139例病人及体检者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前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四项指标,并用Spass1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双方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HA、Ⅳ-C、PC-Ⅲ、LN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肝癌组的HA、Ⅳ-C、LN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癌的PC-Ⅲ高于慢性乙肝组,但对比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是反映肝纤维化进程的指标,PC-Ⅲ在肝纤维化发生后有所提高,但与肝纤维化程度不成正相关。Ⅳ-C、LN对反映肝纤维化的发生有一定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IV型前胶原(IV-C) 层粘连蛋白(L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