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41
1
作者 郑冬香 卢婉娴 +4 位作者 谢佩卿 欧秀琴 成嫣 张玉生 蔡叶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3.8%,P〈O.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
下载PDF
局灶性脑梗死继发逆行性神经纤维变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梁志坚 刘斯润 +7 位作者 曾进胜 凌雪英 徐安定 余剑 王芳 凌莉 侯清华 邢世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技术前瞻性动态观察皮质下或脑干局灶性脑梗死后,病灶上方继发的神经纤维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单侧内囊区或脑干的独立病灶的脑梗死患...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技术前瞻性动态观察皮质下或脑干局灶性脑梗死后,病灶上方继发的神经纤维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单侧内囊区或脑干的独立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6例,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6名作为对照组。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W1)、第4周(W4)、第12周(W12)进行DTI检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计算半卵园中心的DTI参数和各临床评分在观察期内变化的百分数绝对值,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灶上方半卵园中心的部分弥散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患者组W1:(0.43±0.02),W4:(0.39±0.01),W12:(0.33±0.02),分别与对照组比较:(0.46±0.01),P<0.01),而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vity,MD)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从W1至W12,半卵园中心FA值减少的百分数的绝对值与NIHSS评分减少百分数的绝对值之间(r=-0.49,P<0.05)及与FM增加百分数的绝对值之间(r=-0.56,P<0.05)呈负相关,与BI变化的百分数的绝对值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局灶性皮质下脑梗死可引起神经纤维逆行性的继发性变性,而且这种逆行性的神经纤维继发性变性会持续存在并可能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逆行性变性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下载PDF
胆管细胞癌相关性缺血性卒中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韦静雯 宋萍萍 +1 位作者 丁燕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恶性肿瘤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而缺血性卒中会加重肿瘤患者病情,是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CAIS对改善患者预... 恶性肿瘤可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而缺血性卒中会加重肿瘤患者病情,是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CAIS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胆管细胞癌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阐述CAI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胆管细胞癌 特鲁索综合征 高凝状态
下载PDF
重视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识别与管理
4
作者 徐炳东 林英泽 +3 位作者 王舒泓 杨丹萍 徐安定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复发风险高且预后不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凝血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CAIS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治疗策略,导致其管理面临诸多...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是一类临床表现复杂、复发风险高且预后不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凝血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CAIS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治疗策略,导致其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应重视多学科协作,加强对CAIS患者的早期识别与规范化管理,并呼吁开展更多相关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诊断 治疗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鼻咽癌相关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2例报道
5
作者 林英泽 王舒泓 +3 位作者 徐炳东 杨丹萍 关敏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血管闭塞(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是鼻咽癌患者的少见并发症,且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了2例鼻咽癌相关性AIS-LVO患者,其中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出血患... 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大血管闭塞(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是鼻咽癌患者的少见并发症,且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了2例鼻咽癌相关性AIS-LVO患者,其中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出血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闭塞,经血管内治疗后颈内动脉复通;另1例为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颈内动脉复通。本文对这2例鼻咽癌相关性AI S-LVO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鼻咽癌合并脑动脉闭塞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鼻咽癌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首次国内实验直接证实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安定 谭泽峰 +3 位作者 谭少华 狄静芳 曾子华 郑仕富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内皮素1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至...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内皮素1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增加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至第7天,以10,100nmol的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间接反映一氧化氮的含量,检验内皮素1对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累积效应。分别检测加药前、加药后30min,6h培养基中的一氧化氮浓度。②将培养的神经元分成5组,对照组,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测定加药后6h各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10nmol/L,100nmol/L内皮素1组在加药后30min一氧化氮浓度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加药后6h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10nmol/L内皮素1组和100nmol/L内皮素1组在加药30min和6h时一氧化氮浓度基本一致(P>0.05)。③不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外源性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10nmol/L内皮素1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组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组、10nmol/L内皮素1+3μmol/L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组明显低于10nmol/L内皮素1组(P<0.01)。结论:10nmol/L和100nmol/L内皮素1对培养液中一氧化氮的影响基本接近,提示内皮素1对皮质培养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增加的作用在10~100nmol/L间无剂效关系。选择性内皮素受体B抗拮剂BQ788或非特异性内皮素受体抗拮剂PD145065可完全阻断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的作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抗拮剂BQ123对内皮素1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无影响,提示内皮素1是通过内皮素受体B刺激神经元释放一氧化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 受体 内皮缩血管肽/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内皮素1增高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安定 杨万勇 +4 位作者 曾子华 狄静芳 苗海锋 吴宜娟 卓文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01-203,共3页
背景:作为一种强效血管和神经活性肽,内皮素1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情况下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增高的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 背景:作为一种强效血管和神经活性肽,内皮素1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情况下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增高的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的病理学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与移植免疫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1-03/2002-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来自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新生大鼠由中山大学医学中心动物研究所提供。干预: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5d后分别加入0.2,20nmol/L内皮素1处理24h,用AnnexinV,Hoechst33258染色半定量测定细胞凋亡。再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检测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或内皮素受体B拮抗剂对20nmol/L内皮素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效果。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内皮素1直接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其通过的ET受体亚型。结果:加入0.2nmol/L内皮素124h后,Annexin-V和Hoechst33258阳性染色细胞率分别为(23.00±9.96)%,(9.82±0.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犤(Annexin-V:(13.50±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受体 内皮缩血管肽/拮抗剂和抑制剂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RNA干扰endophilin A2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吉凤 尹义臣 +2 位作者 杨万勇 谭明会 郭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内吞蛋白(endophilin)A2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的影响。方法:设计干扰endophilin A2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筛选出针对endophilin A2有效的特异性干扰片段;用免疫荧光的方法验证干扰片段对神经元内源... 目的:探讨内吞蛋白(endophilin)A2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的影响。方法:设计干扰endophilin A2的小分子干扰片段,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筛选出针对endophilin A2有效的特异性干扰片段;用免疫荧光的方法验证干扰片段对神经元内源性endophilin A2的干扰效果;利用双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不同刺激方案下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情况,以明确endophilin A2对突触囊泡循环的影响。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ndophilin A2的干扰片段能显著减少海马神经元内源性endophilin A2的表达(P<0.05);(2)双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0.1 Hz的低频刺激下,干扰endophilin A2表达的神经元EPSCs大小与阴性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而无论是单串高频刺激下还是多串高频刺激下,干扰endophilin A2表达的神经元标准化EPSCs的下降程度都明显增强(P<0.05)。结论:(1)成功筛选出特异性干扰endophilin A2的有效干扰片段;(2)干扰endophilin A2的表达不影响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胞吐;(3)干扰endophilin A2的表达可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吞蛋白A2 突触囊泡 内吞 RNA干扰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及谷氨酸在内皮素-1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安定 吴宜娟 +6 位作者 苗海锋 狄静芳 卓文燕 曾子华 谭少华 余科 陈明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和谷氨酸在内皮素 (ET) 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神经元培养取自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 5天后分 4组 :对照组、ET 1组 (2 0nM)、ET 1 +L NAME(N 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NO合酶抑制剂 ,1 0 0mM)组和ET 1 +APV组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受体拮抗剂 ,1 0 0 μM)。培养 2 4h后 ,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凋亡率。上清液中NO水平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亚硝酸盐浓度反映 ,谷氨酸浓度测定用高压液相法。结果  2 0nMET 1处理后 2 4h,培养神经元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L NAME和APV分别明显阻断ET 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与ET 1组比较 ,凋亡率降幅分别为 40 % (P<0 0 5)和 80 % (P <0 0 0 1 )。ET 1作用 2 4h后。神经元培养液中NO和谷氨酸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L NAME完全抑制了ET 1引起的培养液中NO的升高。结论 NO和谷氨酸参与了ET 1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神经元凋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神经元 凋亡 一氧化氮 谷氨酸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舒泓 徐炳东 +2 位作者 林英泽 杨丹萍 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是肿瘤患者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表现为多部位血栓形成和多发性脑梗死,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本文对肿瘤直接作用、高凝状态、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肿瘤相关检查或治疗等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是肿瘤患者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表现为多部位血栓形成和多发性脑梗死,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本文对肿瘤直接作用、高凝状态、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肿瘤相关检查或治疗等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制订个体化抗癌和卒中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糖尿病与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欧辉跃 杨冰 朱慧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2103-2111,共9页
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约三分一卒中患者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可加剧卒中后抑郁的风险,两者之间在病理生理学上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将探讨糖尿病与卒中后抑郁之间的病理生理学联系... 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约三分一卒中患者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可加剧卒中后抑郁的风险,两者之间在病理生理学上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将探讨糖尿病与卒中后抑郁之间的病理生理学联系,并从药物治疗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合并糖尿病的卒中后抑郁患者提供预防和诊治参考。Post-stroke depression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troke,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patients’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stroke patients are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and diabetes can exacerbate the risk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There is a mutually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terms of pathophysiology.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analyz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rug therapy, aiming to provid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ferences for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who also have diab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复发性面神经炎一例
12
作者 陈丹霞 麦鸿成 +2 位作者 董大伟 徐炳东 张玉生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479-1480,共2页
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损伤,多为单向病程,较少复发。复发性面神经炎又称为复发性面神经麻痹(recurrent facial palsysis,RFP),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反复出现在同侧或对侧面部2次或以上者。因复发性面... 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损伤,多为单向病程,较少复发。复发性面神经炎又称为复发性面神经麻痹(recurrent facial palsysis,RFP),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反复出现在同侧或对侧面部2次或以上者。因复发性面神经炎发病率低,故其诊断、发病机制及预后等均无指南推荐,本文旨在通过总结一例先后发生5次面神经炎的患者病史,初步探讨复发性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面神经炎 诊断 发病机制 免疫异常 预后
下载PDF
PCSK9及其抑制剂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韩东倩 池琦 +2 位作者 董琬玥 黄忆晴 孟珩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672-679,共8页
在缺血性卒中的多种风险原因中,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始终占有着很关键的地位,通过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可以很有效地减少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这一观点已是世界神经科专家的普遍共识。他汀类药物是... 在缺血性卒中的多种风险原因中,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始终占有着很关键的地位,通过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可以很有效地减少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这一观点已是世界神经科专家的普遍共识。他汀类药物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石,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他汀类药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如果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加一倍,其降脂效果仅增加6%,这使得许多患者仅靠他汀类药物很难达到LDL-C目标。其次,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这一现象在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中国患者中尤为明显。近几年新上市的新型降脂药物–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抑制剂则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Among the myriad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hyperlipidemia, particularly hypercholesterolemia, consistently holds a pivotal role. The reduction of plasma cholesterol levels, notably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mitigate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This perspective has garnered widespread acceptance among neurology experts globally. Statins, as the mainstay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clinical settings. However, statins are not without their inherent limitations. Firstly, the lipid-lowering efficacy of statins plateaus with increased dosage;doubling the dose results in a mere 6% increase in cholesterol reduction, making it challenging for many patients to achieve their LDL-C targets with statin monotherapy. Secondly, statin intolerance is not uncommon, with a pronounced incidence observed among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high-dose statin therapy. In this context, the advent of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 inhibitors, a novel class of lipid-lowering agents, offer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the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 presenting a new therapeutic horizon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K9 缺血性卒中 降脂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汪怡孜 申杰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282-289,共8页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存在于外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结构,保护大脑免受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从而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血脑屏障的破坏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生...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是存在于外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结构,保护大脑免受内源性及外源性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从而维持脑内环境稳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血脑屏障的破坏将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展。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在血脑屏障的形成及功能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PDGF及其受体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初步探讨PDGF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可能性,并对当前靶向PDGF及其受体的治疗手段进行简要综述。The blood brain barrier (BBB) is a structure that exists between peripheral blood and brain tissue, protecting the brain from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toxins and pathogens, thereby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rain internal environmen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the disruption of BBB further exacerbates disease progression. Compelling data indicates tha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intenance and formation of BBB.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ffects of PDGFs and their receptors on the integrity of BBB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Finally, 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PDGFs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review the cur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targeting PD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脑屏障 脑卒中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睡眠医学课程体系构建
15
作者 封红亮 黄琪渊 +2 位作者 范一玫 林冰琴 张继辉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中国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年激增,睡眠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睡眠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重要力量。尽管近年来中国睡眠医学稳步发展,但仍面... 中国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逐年激增,睡眠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睡眠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的重要力量。尽管近年来中国睡眠医学稳步发展,但仍面临着睡眠医学教育普及率低、专业人才匮乏、课程体系亟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通过调研国内外睡眠医学教育现状,并系统分析中国7家高校的睡眠医学课程,结合全球最新的睡眠医学相关临床指南和教材,并融入了对人工智能等新时代形势的思考,提出了在新医科背景下睡眠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和具体课程内容,以助力中国睡眠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睡眠医学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人力资源调配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旭 郭永 +5 位作者 张广健 刘佳 王冰倩 武楠 徐安定 吕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201-204,共4页
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如何做好疫情期间人力资源调度工作,特别是医疗、护理人员医院内部、外部人力资源调... 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如何做好疫情期间人力资源调度工作,特别是医疗、护理人员医院内部、外部人力资源调配平衡问题是战胜此次疫情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针对在疫情期间医院人力资源调配问题进行浅析,为疫情防控期间各医院人力资源调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管理 医院 卫生人力 人员开发 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力资源
下载PDF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神经系统表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合并脑积水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锐意 周泳芬 +3 位作者 罗日鑫 曾昭豪 毕伟 朱丽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种主要为隐球菌属中的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及格特变种[1],为条件致病菌[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恶心和呕吐;累积脑...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种主要为隐球菌属中的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及格特变种[1],为条件致病菌[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头痛、精神状态改变、恶心和呕吐;累积脑实质时可引起肢体瘫痪、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有少数患者为脑炎后继发脑室系统积水以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等帕金森综合征为首发症状[3],给诊断带来困难,导致误诊率和死亡率升高。现报道1例以发热、头痛、帕金森综合征为表现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合并脑积水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帕金森综合征 脑积水 神经影像
下载PDF
基层医院绿色通道流程改进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主要时间节点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袁定新 詹华清 +8 位作者 鲁观春 余一海 骆晓敏 佟铁钢 冯瑞兴 陈小华 梁振铭 毕伟 于新发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流程改进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主要时间节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流程改进前组(对照组)20例,流程改进后组(...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流程改进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主要时间节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流程改进前组(对照组)20例,流程改进后组(观察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完成CT扫描时间、入院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入院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DNT)、发病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OTT)和DNT≤60 min所占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到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中位数由对照组的56.5 min降至26.0 min、DNT中位数由62.5 min降至29.0 min、OTT中位数由126.5 min降至97.0 min,DNT≤60 min所占比例由45.0%上升至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流程改进能显著缩短AIS患者静脉溶栓主要节点所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时间节点
下载PDF
胰酶快速消化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少华 徐安定 +1 位作者 苗海锋 吴宜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六孔板上,24h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M的阿糖胞苷(arabinofuranoside cytosine,Ara-C)抑制胶质细胞生长,48h后更换培养液终止Ara-C的作用。以后每2~3d更换培养液,神经细胞在含95%CO2培养箱中培养7d后,用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培养细胞成熟后,神经细胞生长良好,NSE染色鉴定证实,神经元纯度超过95%。结论改良后的胰酶快速消化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可减少实验动物用量,减少细胞损伤及污染机会,方法确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原代培养 胰酶
下载PDF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合并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晓婷 曾昭豪 +3 位作者 汪露 黄坤玉 徐叶子 毕伟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39-541,共3页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运动神经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抗GM1抗体相关,多种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易与之混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肩峰与肱骨头之间...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运动神经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抗GM1抗体相关,多种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易与之混淆。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等软组织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挤压后引发病理性的损伤。当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合并肩关节病变时,症状的相似掺杂增加了此病确诊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下运动神经元病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