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斌 李旺春 欧鸿儒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1期41-44,4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拟行静脉溶栓术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后24h内多模式CT扫描,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拟行静脉溶栓术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后24h内多模式CT扫描,分为水肿组和无水肿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以静脉溶栓是否导致脑水肿为因变量时,年龄、发病至溶栓前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白细胞计数在静脉溶栓过程中对脑水肿的发生产生影响对比无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出溶栓前收缩压和溶栓前NIHSS评分是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水肿在研究对象中的发生率达到了50%,溶栓前收缩压和溶栓前NIHSS评分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水肿 静脉溶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格列美脲新制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2
作者 谭娅琴 李艳 +3 位作者 张秀婷 林若佳 潘富林 罗玉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17-21,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新制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用高分子聚合物聚己内酯合成载体,加入格列美脲原药制成可皮下埋植的缓释降糖制剂。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载体组、格列美脲灌胃组(Gli)、皮下埋植格列美脲缓释剂组(GSR)...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新制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用高分子聚合物聚己内酯合成载体,加入格列美脲原药制成可皮下埋植的缓释降糖制剂。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载体组、格列美脲灌胃组(Gli)、皮下埋植格列美脲缓释剂组(GSR)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将空白载体、格列美脲缓释制剂分别植入两组大鼠的颈背部皮下,药物灌胃组予格列美脲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大鼠予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干预期间,采集各组大鼠血样检测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及血药浓度,共干预12周。结果GSR组在给药第9周空腹血糖低于空白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周餐后2 h血糖低于空白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均持续至实验结束。GSR组给药第9周空腹血糖低于G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周餐后2 h血糖低于G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时,GSR组与Gli组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空白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SR组与Gli组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间ALT、AST、CR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R组的BUN低于G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Gli组血药浓度高于G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埋植格列美脲新制剂,用药1次,可稳定降糖长达12周,血药浓度稳定,对肾功能的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埋植缓释降糖制剂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高分子聚合物聚己内酯
下载PDF
多管道管理机制对高龄ICU患者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安娜 庄冬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683-685,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重症病房监护室(ICU)患者接受多管道管理机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8例ICU患者,按照其随意数字法分为接受多管道管理机制的研究组和采用常规管理机制的对照组。对比护理管理后,两组... 目的:分析高龄重症病房监护室(ICU)患者接受多管道管理机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8例ICU患者,按照其随意数字法分为接受多管道管理机制的研究组和采用常规管理机制的对照组。对比护理管理后,两组患者的ADL和MEWS评分、管道管理情况、braden压疮评分、NRS疼痛评分和简易急性生理功能评分,以及管理过程中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率。结果:管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EW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管道固定、脱出、识别和运输,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braden压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R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和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ICU患者,实施多管道管理机制,可更加全面地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预防管道不良事件,有利于降低感染和管理不良结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ICU 多管道管理机制 住院感染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斌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ICU接受治疗的60例左心衰竭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1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经鼻导管行...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ICU接受治疗的60例左心衰竭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1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经鼻导管行高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SaO2、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aCO2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LVEDV、LVESV水平较低,LVEF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升其左心室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经鼻导管吸氧 血气指标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