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单忠德 范聪泽 +1 位作者 孙启利 战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在综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短纤维、长纤维、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工艺及性能。针对高性能的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成形,研究了连续纤维增材制造成形机... 在综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短纤维、长纤维、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工艺及性能。针对高性能的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成形,研究了连续纤维增材制造成形机理及工艺,揭示了其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了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亟需开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成形机理、成形工艺及装备研究,更好地推进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 增材制造
下载PDF
基于砂型柔性挤压成形工艺的起模时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晓传 单忠德 +3 位作者 刘丽敏 杨颜绮 顾兆现 姜二彪 《铸造技术》 CAS 2020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基于数字化砂型柔性挤压/切削复合成形技术,研究不同树脂及硬化剂含量对砂型起模时间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化剂含量的变化仅对起模时间呈现非线性影响,而对砂型24 h抗拉强度和透气性几乎无影响。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砂型起模... 基于数字化砂型柔性挤压/切削复合成形技术,研究不同树脂及硬化剂含量对砂型起模时间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化剂含量的变化仅对起模时间呈现非线性影响,而对砂型24 h抗拉强度和透气性几乎无影响。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砂型起模时间减小,24 h抗拉强度增加,透气性降低,同时对不同硬化剂和树脂配比导致的起模时间规律曲线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了不同树脂及硬化剂配比条件下的砂型起模时间的预测模型,为砂型柔性挤压成形工艺的排产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型挤压/切削复合成形技术 柔性挤压 配比方案 起模时间
原文传递
数字化铸造砂型五轴联动成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宝营 单忠德 +2 位作者 刘丰 侯明鹏 戴文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21-2330,共10页
数字化无模铸造具有污染少、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复杂薄壁铸件铸造砂型采用五轴联动高速成形。推导了B-C双摆头结构五轴联动旋转刀具中心(RTCP)砂型成形运动学模型。分析了五轴联动矢量速度计算方法及速度波动机理,根据各... 数字化无模铸造具有污染少、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复杂薄壁铸件铸造砂型采用五轴联动高速成形。推导了B-C双摆头结构五轴联动旋转刀具中心(RTCP)砂型成形运动学模型。分析了五轴联动矢量速度计算方法及速度波动机理,根据各轴速度与位置变化率比值的约束关系,提出了通过单轴速度前瞻控制实现五轴联动高速加工整体速度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前瞻阈值的计算方法。基于开放式控制系统,开发了五轴联动旋转刀具中心正逆解程序,并进行了叶轮砂型五轴加工及Z轴前瞻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旋转刀具中心正逆解及提出的单轴前瞻控制策略是砂型五轴联动高速成形的有效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砂型 五轴联动 旋转刀具中心 高速成形 前瞻阈值
下载PDF
铝合金热成形温度场解析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叶永盛 黎丽丽 +2 位作者 叶喜葱 张从阳 贾瑞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5,共5页
在铝合金热成形过程中实时采集了温度数据,得到铝合金坯料在加热、空冷和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炉温恒定时,铝合金坯料在炉内加热达到500 s后,坯料温度趋于稳定。在成形阶段,坯料出现2次快速降温过程。第一次是由于坯... 在铝合金热成形过程中实时采集了温度数据,得到铝合金坯料在加热、空冷和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炉温恒定时,铝合金坯料在炉内加热达到500 s后,坯料温度趋于稳定。在成形阶段,坯料出现2次快速降温过程。第一次是由于坯料与模具单面接触导致坯料快速降温,在坯料中部温度传导至接触处后,该处温度又升高;第二次是在模具合模后,坯料快速冷却至模温。因此,在铝合金热冲压成形工艺优化和模具结构设计方面均需考虑铝合金的热传导问题,以避免铝合金坯料与冷模具的大面积接触,造成铝合金坯料冷却速度差异,进而导致成形性能不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热成形 固溶处理 温度场
原文传递
6016铝合金汽车典型结构件固溶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萌 单忠德 +2 位作者 李新亚 臧勇 黄江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648-2654,共7页
以某车型铝合金汽车后风挡下横梁为研究对象,利用PAM-STAMP软件进行了一步固溶成形和分步固溶成形工艺分析。通过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如摩擦因数和成形温度,结合相应的工艺实验,建立了工艺仿真模型;通过对测量路径上壁厚分布的实验值与数... 以某车型铝合金汽车后风挡下横梁为研究对象,利用PAM-STAMP软件进行了一步固溶成形和分步固溶成形工艺分析。通过优化关键工艺参数如摩擦因数和成形温度,结合相应的工艺实验,建立了工艺仿真模型;通过对测量路径上壁厚分布的实验值与数值模拟值进行误差对比分析,判断成形工艺合理性。结果表明:汽车后风挡下横梁采用一次成形方式容易在中间形变突变处造成开裂或减薄现象,随着摩擦因数增大,最小厚度急剧减小;相比一次成形方式,采用分步成形方式,最小减薄率减小了4.67%,回弹量减小了40.21%,温度与摩擦因数对最小厚度的影响较小;经时效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检测,铝合金汽车后风挡下横梁抗拉强度达到308 MPa,表明采用固溶成形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固溶成形 6016铝合金 后风挡下横梁 有限元模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晓军 战丽 +3 位作者 邹爱玲 李志坤 赵俨梅 王绍宗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强度的方式主要有改善树脂基体性能、增加法向材料和层间增韧等。层间增韧方法是一种将纤维、颗粒及薄膜等作为增强相嵌入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层间,以...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复合材料层间强度的方式主要有改善树脂基体性能、增加法向材料和层间增韧等。层间增韧方法是一种将纤维、颗粒及薄膜等作为增强相嵌入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层间,以达到层间增强效果的方法。采用层间增韧方法无须改变现有的工艺方法,实现过程容易,并且增强效果明显。综合成本、技术难度等方面因素,层间增韧方法为一种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层间增强方法。本文综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将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技术的研究分为纤维层间增韧、纳米材料层间增韧、颗粒层间增韧、薄膜层间增韧等,可为提升纤维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及纤维复合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 复合材料 层间增韧 纤维增韧 纳米材料增韧 颗粒增韧 薄膜增韧
下载PDF
3D打印呋喃树脂砂型成形精度研究与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洛生 刘丰 +2 位作者 刘丽敏 梁昊天 李征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07-1412,共6页
为了提高打印砂型的制造精度,使其更好地应用于铸造行业,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3D打印砂型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打印砂型的成形精度误差在0.22~0.85mm,均为正向误差;型砂目数和树脂喷射量对成形精度有显著影响,且随着... 为了提高打印砂型的制造精度,使其更好地应用于铸造行业,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3D打印砂型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打印砂型的成形精度误差在0.22~0.85mm,均为正向误差;型砂目数和树脂喷射量对成形精度有显著影响,且随着砂粒直径的减小,打印误差变小,随着树脂含量提高误差变大;固化剂含量对精度影响较小,其加入量提高会使砂型打印精度先变好后变差。提出基于中心偏置的砂型精度补偿算法对精度进行了控制,经控制后的砂型精度达到了±0.1 mm,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砂型 精度 渗透
下载PDF
基于Dynaform的球底筒形件充液成形回弹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泉达 孙福臻 +1 位作者 吉日格勒 王耀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5-281,共7页
基于Dynaform模拟仿真,针对球底筒形件,以液室压力、压边力、凸模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因数和成形高度为因素开展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零件的壁厚变化和回弹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充液成形制备球底筒形件可以实现低拉深系数成形,拉深... 基于Dynaform模拟仿真,针对球底筒形件,以液室压力、压边力、凸模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因数和成形高度为因素开展正交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零件的壁厚变化和回弹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充液成形制备球底筒形件可以实现低拉深系数成形,拉深系数可达0.42,零件形状良好,无开裂、起皱;影响零件减薄率的主要因素为液室压力、压边力和摩擦因数,影响最大回弹量的主要因素为成形高度。最终确定优化参数组合为:液室压力为50 MPa、压边力为20 kN、摩擦因数为0.05、成形高度为50 mm,该参数组合下零件的减薄率低、回弹量小,满足设计要求。相较于平底筒形件,在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两者的回弹量相近,但球底筒形件的厚度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材料的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底筒形件 充液成形 回弹 减薄率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新型铝硅基铸造壳体凝固成形研究
9
作者 马勇杰 程光 姜二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3,共5页
新型铝合金材料用于薄壁壳体铸件制备,通过向ZL101A合金中增添微量Ni元素,基于ProCAST铸造仿真软件设计液压泵壳体低压铸造工艺,数值模拟铸件不同部位固相出现时间,并预测铸件凝固过程中缩孔缩松现象。实际生产铝合金薄壁壳体铸件,并对... 新型铝合金材料用于薄壁壳体铸件制备,通过向ZL101A合金中增添微量Ni元素,基于ProCAST铸造仿真软件设计液压泵壳体低压铸造工艺,数值模拟铸件不同部位固相出现时间,并预测铸件凝固过程中缩孔缩松现象。实际生产铝合金薄壁壳体铸件,并对壳体棒料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利用结构变形机理以及微观组织特点分析铸件凝固成形机理。分析合理的浇注温度以及热处理工艺,能够对壳体铸件缩孔缩松现象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改进铝硅合金薄壁壳体铸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铸造 薄壁壳体 压缩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热成形模具冷却系统流量分配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吉日格勒 孙福臻 +1 位作者 张泉达 刘子知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8-226,共9页
针对热成形模具复杂并联管路冷却系统的流量分配均匀性问题,通过建立某车型前防撞梁热成形模具冷却系统模型,利用STAR-CCM+软件对冷却系统的流量分配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管路长度和进口流量对冷却系统管路流量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模具... 针对热成形模具复杂并联管路冷却系统的流量分配均匀性问题,通过建立某车型前防撞梁热成形模具冷却系统模型,利用STAR-CCM+软件对冷却系统的流量分配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管路长度和进口流量对冷却系统管路流量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模具冷却系统流场状态检测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场分布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一致。管路长度和进口流量对管路流量分配的影响较大:管路长度差异越大,冷却系统流量分配均匀性越差;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大,流场流量分配均匀性变差。相较于模拟仿真结果,检测平台可以更好地反映流场的分布。此外,通过检测平台可以测得冷却系统的最大进口流量,前防撞梁模具冷却系统进口流量的最大值约为19 m^(3)·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模具 冷却系统 并联管路 流场状态检测平台 管路长度 进口流量
原文传递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护目镜增材制造成形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亚星 单忠德 +3 位作者 战丽 陈意伟 邹爱玲 孙启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9,共6页
基于人体工学原理,进行面部贴合轮廓的迭代优化,完成护目镜结构轻量化设计。分析喷头温度、成形速度、层间厚度、喷嘴直径、填充路径及纤维状态对短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护目镜打印工艺参数。选取喷头温度21... 基于人体工学原理,进行面部贴合轮廓的迭代优化,完成护目镜结构轻量化设计。分析喷头温度、成形速度、层间厚度、喷嘴直径、填充路径及纤维状态对短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护目镜打印工艺参数。选取喷头温度210℃,成形速度35 mm/s,层间厚度为0.25 mm,喷嘴直径0.6 mm,轮廓偏置填充路径,纤维质量分数约为10%和纤维方向为0°的成形工艺参数,完成护目镜样件制造,平均尺寸误差为0.218 mm,尺寸精度较高,且样件关键贴合部位成形缺陷较少。本研究可为护目镜的改进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复合材料 参数优化 增材制造 护目镜
下载PDF
SiBCN陶瓷前驱体改性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熊靖芸 王子龙 +2 位作者 刘文彬 周恒 赵彤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随着先进装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提升聚合物的耐温等级,对拓展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用SiBCN陶瓷前驱体改性4,4’-(1,3-苯氧基)邻苯二甲腈树脂(APN)制备了耐高温聚合物材料(CPN),研究了改性树脂的耐热性能及... 随着先进装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提升聚合物的耐温等级,对拓展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用SiBCN陶瓷前驱体改性4,4’-(1,3-苯氧基)邻苯二甲腈树脂(APN)制备了耐高温聚合物材料(CPN),研究了改性树脂的耐热性能及机理。该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当SiBCN质量分数为20%时,CPN质量损失10%时的温度(T_(d)^(10))为608.07℃(N_(2)氛围)。动态力学分析(DMA)的结果表明,CPN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500℃,比APN-NH_(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高出约100℃;当SiBCN质量分数为40%时,CPN能够在900℃有氧环境下经过30 min处理后仍然保持完整形貌;研究发现,高温条件下CPN内部形成键能较大的Si—O和B—O键,从而显著提升其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腈树脂 陶瓷前驱体 耐热性能 固化 热氧稳定性
下载PDF
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的预测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春晖 贺磊 +1 位作者 王正方 程祥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0,共6页
为确定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预制体的纤维体积含量,建立四边形和三角形预制体的细观结构模型,将预制体划分为内胞、边胞、角胞等单胞形式,确定单胞类型系数并根据单胞排布方式将预制体用矩阵表示,将计算的纤维体积含量理论值与称重法得到的... 为确定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预制体的纤维体积含量,建立四边形和三角形预制体的细观结构模型,将预制体划分为内胞、边胞、角胞等单胞形式,确定单胞类型系数并根据单胞排布方式将预制体用矩阵表示,将计算的纤维体积含量理论值与称重法得到的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的理论计算模型较为准确,误差控制在4%以内;纤维体积含量随Z向纤维股数的增大而增大,随规格的增大而减小,当规格增大到一定值时,纤维体积含量趋近相同;纤维体积含量实测值随织造层数和水平面内纤维股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预制体 纤维体积含量 单胞 称重法
下载PDF
3D打印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丝材的成形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聪泽 单忠德 +2 位作者 邹贵生 战丽 刘晓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9-1097,共9页
针对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塑性树脂在螺杆挤出过程中的流动机理和在纤维界面的浸渍行为,揭示了螺杆转速和牵引速度对复合丝材成形直径和纤维含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使用实际浸渍时间和理论完全浸渍时间来共同表... 针对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塑性树脂在螺杆挤出过程中的流动机理和在纤维界面的浸渍行为,揭示了螺杆转速和牵引速度对复合丝材成形直径和纤维含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使用实际浸渍时间和理论完全浸渍时间来共同表征树脂对纤维的浸渍程度,观察复合丝材断面的形貌可知,高浸渍程度的丝材内部空隙较少,树脂和纤维结合更紧密。进行3D打印成形测试,当丝材的浸渍程度从17.25%提高到40.02%,样件的拉伸强度可从132 MPa提高到160 MPa,提高约21%。对样件进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浸渍程度高的复合材料成形件具有高的存储模量和损耗模量,表明其纤维和基体间的界面结合程度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树脂 丝材成形 增材制造 3D打印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多材质复合铸型的铸铁件铸造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丽敏 单忠德 +1 位作者 刘丰 张帅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5-960,共6页
评定了四种铸造常用型砂的蓄热系数,然后选取不同壁厚方形筒件为典型件,开展其传统铸造工艺的单一铸型和基于无模铸造复合成形技术的多材质复合铸型工艺的方案设计,对两种工艺分别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材质复合... 评定了四种铸造常用型砂的蓄热系数,然后选取不同壁厚方形筒件为典型件,开展其传统铸造工艺的单一铸型和基于无模铸造复合成形技术的多材质复合铸型工艺的方案设计,对两种工艺分别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材质复合铸型工艺所得铸件四周200 s以后几乎实现同时凝固,铸件四周的石墨形态均为A型,长度为100μm左右,差异较小,且分布均匀;铸件四周的抗拉强度差值最小约3.7%,且抗拉强度值最大提升20.9%。该研究成果可为复杂铸铁件高性能、高质量铸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铸造复合成形技术 多材质复合铸型 凝固时间 石墨形态 抗拉强度
下载PDF
短纤维层间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板的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晓军 单忠德 +3 位作者 战丽 张群 范聪泽 梁美芹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斜纹3k T300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和0.3~0.5 mm短切碳纤维为主要实验原料,使用短切纤维铺放装置将短切碳纤维定量铺放在碳纤维布表面,并铺层得到5块层间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每块预制体含8层碳纤维布且每块预制体层间短切碳纤维铺放面... 以斜纹3k T300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和0.3~0.5 mm短切碳纤维为主要实验原料,使用短切纤维铺放装置将短切碳纤维定量铺放在碳纤维布表面,并铺层得到5块层间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每块预制体含8层碳纤维布且每块预制体层间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分别为5,10,20,30,40 g/m2,并增设一块层数为8层、层间不含短切纤维增强的预制体作为对照组。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方式浸渍预制体后高温固化,得到层间含不同面密度短切纤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短切纤维含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弯曲以及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为5 g/m2时,复合材料层板的拉伸、弯曲强度最好,在5~40 g/m2范围内,复合材料层板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短切碳纤维铺放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 环氧树脂 短切碳纤维 定量铺放 复合材料 层间增强
下载PDF
复合材料预制体多针多向协同织造路径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哲 刘丰 +1 位作者 吴晓川 杜悟迪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1-1156,共6页
针对凸多边形复杂截面预制体x、y方向纤维束多针多向铺纱干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针多向协同织造路径生成方法。采用几何抽象方法,分析了预制体截面轮廓的形状特点。通过划分截面轮廓区域,分析了子区域的铺放方向组合方式,得到了截面轮廓... 针对凸多边形复杂截面预制体x、y方向纤维束多针多向铺纱干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针多向协同织造路径生成方法。采用几何抽象方法,分析了预制体截面轮廓的形状特点。通过划分截面轮廓区域,分析了子区域的铺放方向组合方式,得到了截面轮廓生成无干涉织造路径的条件。运用该方法进行典型预制体织造实验,发现不同方向的纤维束没有产生干涉,预制体内部纤维束完整且没有交叠,实验表明该路径生成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预制体 多针多向 路径规划 区域划分
下载PDF
后防撞梁外板的超高强钢热成形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蕙宇 刘子知 +3 位作者 张泉达 孙福臻 吉日格勒 李军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
针对汽车后防撞梁外板,采用数值模拟与零件试制相结合的方法,验证超高强钢热成形工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首先制定超高强钢的热成形工艺路线,据此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进行后防撞梁外板有限元模型的设计及优化,使得模拟结果满足... 针对汽车后防撞梁外板,采用数值模拟与零件试制相结合的方法,验证超高强钢热成形工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首先制定超高强钢的热成形工艺路线,据此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进行后防撞梁外板有限元模型的设计及优化,使得模拟结果满足成形要求。然后进行零件试制,试制成功后进行尺寸型面检测和拉伸试验检测,确保试制零件的尺寸精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满足要求。数值模拟和零件试制结果显示:模拟的零件最大减薄率为12.9%,最大起皱为9.6%,符合主机厂通用要求;试制零件检测偏差值满足公差要求,零件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均超过1450 MPa,屈服强度实测值均超过950 MPa,达到零件的性能要求。依据热成形工艺和模拟方案进行零件加工,能够获得优质产品,为汽车超高强钢零件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钢 热成形工艺 后防撞梁外板 减薄 起皱
原文传递
3D打印呋喃树脂砂型收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洛生 刘丰 +1 位作者 刘丽敏 李征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4-618,共5页
随着铸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砂型3D打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呋喃树脂在固化反应时会发生体积收缩,所以打印砂型的尺寸收缩也是影响砂型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了呋喃树脂喷墨打印工艺参数对砂型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3... 随着铸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砂型3D打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呋喃树脂在固化反应时会发生体积收缩,所以打印砂型的尺寸收缩也是影响砂型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了呋喃树脂喷墨打印工艺参数对砂型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3.98%树脂加入量、0.3%~0.5%固化剂含量、70/140、100/200、140/270型砂目数条件下,打印砂型的收缩率与树脂加入量关系甚微,主要随着固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变大,随着型砂目数的增加而变小。3D打印砂型的尺寸收缩是呋喃树脂固化反应体积收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砂型收缩 呋喃树脂 型砂目数
下载PDF
激光切割机用横梁的无模铸造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怡飞 单忠德 +1 位作者 杨浩秦 宋亚星 《铸造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激光切割机作为现代机械加工中重要的特种加工设备,其Y轴横梁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为避免横梁结构砂铸过程中出现气孔、缩松、浇不足等缺陷,设计了双侧底注式浇注系统。结果表明,采用无模铸造成形技术设计了铸造型芯,采用Procast软件... 激光切割机作为现代机械加工中重要的特种加工设备,其Y轴横梁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为避免横梁结构砂铸过程中出现气孔、缩松、浇不足等缺陷,设计了双侧底注式浇注系统。结果表明,采用无模铸造成形技术设计了铸造型芯,采用Procast软件仿真优化了浇冒口工艺,最终确定了激光切割机横梁的铸造工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工艺 无模铸造 建模仿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