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新媒介文艺外部研究——基于平台的方法 |
别君华
单小曦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自创生:媒介及新媒介文艺意义生成 |
单小曦
刘千瑜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第四次文代会与文艺“二为”口号的提出 |
斯炎伟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构建艺术浸润式具身体验,以论带史,以论证史——美育浸润行动下大学美学与美育的教学思考 |
杨向荣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5
|
“作家中心”·“读者中心”·“数字交互”——新媒介时代文学写作方式的媒介文艺学分析 |
单小曦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6
|
“后人类”身体的嬗变及其媒介性——基于中国科幻文艺的考察 |
刘欣
陆蓓蓓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7
|
《红楼梦》文本图像研究的新拓展——读王怀义《<红楼梦>文本图像渊源考论》 |
杨向荣
孙元
|
《学术评论》
|
2023 |
1
|
|
8
|
论人工智能文艺的科技美学 |
欧阳灿灿
|
《艺术评论》
|
2025 |
0 |
|
9
|
重读瓦尔堡:被忽略的图像叙事建构 |
杨向荣
孙元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作为超文本艺术的互动阅读游戏:聚焦“橙光” |
王若存
|
《美育学刊》
|
2024 |
0 |
|
11
|
还乡者的精神隐蔽所——评张惠雯小说集《飞鸟和池鱼》 |
斯炎伟
许志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数字沟通时代的媒介研究——六十年后再思《理解媒介》 |
黄旦
孙玮
曾军
马建标
胡翼青
孙藜
吴予敏
单小曦
范昀
吴红雨
吴冠军
唐宏峰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影像的怀旧记忆书写及其认同话语建构——从“80后”童年动画片的怀旧现象说起 |
杨向荣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4
|
问题意识与叙事问题——论梁鸿的梁庄书写 |
刘杨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5
|
回到叙述本身:保罗·利科的“事件解释学” |
刘欣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16
|
委拉斯开兹与福柯:视觉凝视的话语深渊--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
杨向荣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新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话语转型及其精神品格建构 |
杨向荣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龙须沟》与城市底层社会治理 |
邵宁宁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9
|
在日常的泥淖中挣扎——池上小说论 |
王振锋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重述启蒙运动——以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为线索 |
徐兆正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