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学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研究——从宏观理论研讨与微观具体实践的双重角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荣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1,共4页
艺术学是我国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也是一个亟待加强、完善与升华的学科,故在学科近期建设方面应确立统一的宏观发展目标定位、基础理论目标定位、条件建设目标定位;在未来发展方面应以构建与完善学科构架体系保障、教育教学体系... 艺术学是我国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学科,也是一个亟待加强、完善与升华的学科,故在学科近期建设方面应确立统一的宏观发展目标定位、基础理论目标定位、条件建设目标定位;在未来发展方面应以构建与完善学科构架体系保障、教育教学体系保障、学术规范体系保障等为中心,使之在我国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素质教育的整体之中发挥支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学科建设 未来发展 宏观理论 微观实践
下载PDF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学科发展主动权——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综述
2
作者 李荣有 汪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0-262,278,共4页
适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宣布将原隶属于文学门类中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契机,由杭州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艺术百家杂志社、文化艺术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 适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宣布将原隶属于文学门类中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契机,由杭州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艺术百家杂志社、文化艺术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艺术学研究所和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承办的"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于5月27至29日在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研究 学科门类 国际论坛 向度 主动权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师范大学 综述
下载PDF
求是务实 开拓进取——2011“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综述
3
作者 李荣有 郑立克 《美育学刊》 2011年第5期106-113,共8页
日前,"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数十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艺术学理论的基础研究、艺术史及方法论研究、艺术学理论... 日前,"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数十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艺术学理论的基础研究、艺术史及方法论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民族化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统领全局的综合性理论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任重道远,它必须建成实体并以艺术实践为基础;艺术学界同仁应继续团结协作、求是务实、开拓进取,共建有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包容性 综合性 学科建设 方法论研究
下载PDF
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与艺术素质教育体系的和谐同构及其发展战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荣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6,共7页
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也面临着较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来自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学科体系两个方面的有效支持。本文认为,当前普通大学里研究生高端领域的艺术学学科教育,不同门类艺术教育和综合艺术教育本科专业,以及... 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也面临着较多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来自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学科体系两个方面的有效支持。本文认为,当前普通大学里研究生高端领域的艺术学学科教育,不同门类艺术教育和综合艺术教育本科专业,以及各级类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等应视为一体发展格局。应淡化行政分块管理机制,强化学科体系的自我调适机制。应形成以艺术学学科的理论理念为发展基础,以确立艺术学学科的龙头地位和宏观调控作用为前提,以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为主导,以教育教学质量与内涵的全面提升为核心,以各级类学校人文艺术教育多元一体模式的和谐同构为宗旨的完整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学科建设 体系 宏观综合 多元一体 高端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纠结与机遇同在:艺术学该怎么办?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荣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1,共6页
自艺术学在西方国家脱离开美学的巢穴自立门户以来,它就一直处在多种矛盾的纠结之中。现中国艺术学已独立为学科门类,原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一并升格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这无疑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矛盾和... 自艺术学在西方国家脱离开美学的巢穴自立门户以来,它就一直处在多种矛盾的纠结之中。现中国艺术学已独立为学科门类,原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一并升格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这无疑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随之带来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本文认为,整合归纳建构学科一体发展平台、强化内功完善教育教学一统体系、扎实有序夯实做强做大基础保障等,是该学科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升级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设 整合归纳 强化内功 增需扩容
下载PDF
“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李荣有 郝赫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253,共2页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大背景下,2012年11月17日至18日,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商务印书馆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承办,东南大...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大背景下,2012年11月17日至18日,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商务印书馆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协办的“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学术研讨会 艺术教育思想 文化建设 梁启超 蔡元培 研讨会综述 当代 美育
下载PDF
梁启超趣味教育主张的艺术学意义
7
作者 李荣有 李沛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175,共4页
本文通过对梁启超"趣味教育"主张的形成因素、主要内容等的分析梳理,认为其对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启示性意义有三:一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是立足之本,二是吸纳与借鉴外来文化因素是发展之道,三是"责任心&... 本文通过对梁启超"趣味教育"主张的形成因素、主要内容等的分析梳理,认为其对我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启示性意义有三:一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是立足之本,二是吸纳与借鉴外来文化因素是发展之道,三是"责任心"与"趣味"的交合是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美学思想 责任心 趣味 趣味教育 艺术学意义
下载PDF
艺术与生活三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荣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8-181,共4页
本文以艺术与生活为题,分别对艺术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共生之源及依存关系、艺术生活的渐行渐远及超越、艺术对生活角色的互换与距离的拉近等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艺术 日常生活 创意 艺术学 应用 审美
下载PDF
源深流漫 百川汇融——从多重文化视角看中国传统多声歌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9
作者 李荣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2-106,119,共6页
远古的"大混唱"和先秦的"和声而歌"等群体歌唱活动体现了多声特点;汉唐以来进一步形成了和歌的多重旋律与节奏变化、"一倡众和"、即兴发挥的特征;宋元以来戏曲音乐中的多声歌唱延续了"即兴"特... 远古的"大混唱"和先秦的"和声而歌"等群体歌唱活动体现了多声特点;汉唐以来进一步形成了和歌的多重旋律与节奏变化、"一倡众和"、即兴发挥的特征;宋元以来戏曲音乐中的多声歌唱延续了"即兴"特征。受西方文化中心论影响,中国传统多声歌唱艺术过去被视为陈旧与落后的象征,如今却因各民族传统艺术的不同特点、文化品格和学术价值等,日趋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譬如全国青歌赛中原生态、组合唱法的出现,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从多重视角探讨传统多声歌唱艺术的传承轨迹与特点,对挖掘传统音乐资源、凸现中国音乐民族特征和个性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混唱 和声而歌 即兴性 多声歌唱 多元汇融
下载PDF
图像与表演融合的历史与未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荣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4,135,共7页
通过古代遗存图文资料与研究文献的互证,研究图像与表演生成的文化本源(含表演、图像的初始形态与功能),图像与表演融合的历史路径(含思想文化理念、艺术实践理论、史料文献记载等方面的体现),图像与表演融合的未来空间(含理性回归的生... 通过古代遗存图文资料与研究文献的互证,研究图像与表演生成的文化本源(含表演、图像的初始形态与功能),图像与表演融合的历史路径(含思想文化理念、艺术实践理论、史料文献记载等方面的体现),图像与表演融合的未来空间(含理性回归的生存空间、日渐广阔的学术平台),可以看出,在艺术学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构架体系之下,图像与表演融合的未来必将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表演 融合 文化本源 历史路径 未来空间
下载PDF
汉画钟鼓之乐与礼乐文化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荣有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26-35,共10页
汉画中的钟鼓之乐,有效地再现了汉代礼乐重器的形制、形态、编制结构、放置方式、演奏方法等鲜为人知的信息,从而成为汉代社会钟鼓之乐及礼乐文化盛行的缩影。本文通过图与文、图与物等资料的考证与互证,认为其揭示了汉代的社会礼仪文... 汉画中的钟鼓之乐,有效地再现了汉代礼乐重器的形制、形态、编制结构、放置方式、演奏方法等鲜为人知的信息,从而成为汉代社会钟鼓之乐及礼乐文化盛行的缩影。本文通过图与文、图与物等资料的考证与互证,认为其揭示了汉代的社会礼仪文化属性特征(含区域文化概况和整体传承脉络)、社会乐仪文化属性特征(含乐仪形式特征和功能属性特征),反映了汉代礼乐下移广大社会和形成礼乐复兴、礼乐普及的发展特征,以及营造了以雅入俗、以俗入雅、雅俗交融等全新礼乐文化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钟鼓之乐 礼乐下移 礼乐复兴 礼乐普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