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影像引导的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1
作者 臧玉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经颅磁刺激凭借其高定位精度,成为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精准定位导航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当前导航设备成本高且卡尺定位技术难以实时监测头动,提出开发低成本、高精度导航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探讨经颅磁刺激的精准... 经颅磁刺激凭借其高定位精度,成为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精准定位导航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当前导航设备成本高且卡尺定位技术难以实时监测头动,提出开发低成本、高精度导航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探讨经颅磁刺激的精准定位技术及其在临床治疗和认知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及前景;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精准定位与非精准定位治疗的对比研究,以及通过纤维连接引导的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制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磁共振成像 定位标记 认知 综述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神经康复机制
2
作者 姚雨良 潘宏哲 +4 位作者 王翠翠 汪鹏 王小川 叶小军 张烨 《中国康复》 202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失语症是一种后天的获得性语言障碍,即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得病前正常,且语言障碍不是由其他神经疾病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失语症通常表现为患者的言语理解、表达、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等语言功能存在障碍,同时其他的认知功能相对完好... 失语症是一种后天的获得性语言障碍,即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得病前正常,且语言障碍不是由其他神经疾病或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失语症通常表现为患者的言语理解、表达、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等语言功能存在障碍,同时其他的认知功能相对完好[1-2]。其中,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约有1/3的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症[3-4]。PSA患者的语言功能康复一般会经历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不同的康复时期:急性期是指从发病开始到发病1~2周后的阶段,这个时期的PSA患者左右两侧半球的激活水平都下降,存在从病灶到距离病灶较远的未受损区域的大范围脑网络紊乱;亚急性期是指从发病约2周后到发病后6个月,这个阶段的PSA患者的语言功能康复较快,左半球的病灶周围皮层以及右半球的激活水平较上一阶段有所增强,其中右侧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的激活水平达到峰值;PSA患者的康复在发病半年后进入慢性期,此时他们的康复相对平稳,右半球的激活水平相较于亚急性期逐渐下降,激活的峰值重新回到左半球[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神经康复 语言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全面强直阵挛癫痫静息态功能连接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季公俊 廖伟 +1 位作者 张志强 卢光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fMRI)功能连接分析技术,观察全面强直阵挛癫痫患者发作间期静息态脑网络的改变,探讨强直阵挛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52例全面强直阵挛癫痫患者与57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参与了本研究。采集闭眼静息态fMRI数据...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fMRI)功能连接分析技术,观察全面强直阵挛癫痫患者发作间期静息态脑网络的改变,探讨强直阵挛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52例全面强直阵挛癫痫患者与57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参与了本研究。采集闭眼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双侧丘脑,双侧后扣带皮质为种子点,观察丘脑网络、默认网络(DMN)在患者中的功能改变。结果组内单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以双侧丘脑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模式主要分布于额顶叶,而以双侧后扣带皮质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模式主要表现为默认网络。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患者的丘脑与双侧运动皮层及右侧岛叶的功能连接增强,而与DMN脑区及基底节的功能连接减弱;而DMN内部与后扣带皮质的功能连接在双侧颞极、内侧前额叶和缘上回的功能连接减弱,而与双侧角回、丘脑和左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丘脑是强直阵挛癫痫网络的重要节点,它与运动皮层间增强的功能连接可能与癫痫发作时患者肌肉的强直阵挛有关。而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的异常可能与癫痫发作时的意识丧失有关。即使在发作间期,全面强直阵挛癫痫的脑功能也有着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强直阵挛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连接
下载PDF
空手道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被引量:6
4
作者 闻嘉宁 李杰 +1 位作者 杨子鹏 张禹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0年第3期240-249,共10页
为考察空手道训练能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采用Go/Nogo任务测量个体的认知自控及相应的脑电活动,并加入靠墙直角坐任务测量个体的行为自控能力,比较个体在4周训练干预前后认知和行为自控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空手道训练组在... 为考察空手道训练能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采用Go/Nogo任务测量个体的认知自控及相应的脑电活动,并加入靠墙直角坐任务测量个体的行为自控能力,比较个体在4周训练干预前后认知和行为自控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空手道训练组在各项任务中的表现均显著优于无额外运动组,而蹬车运动组介于两组之间且与两组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空手道训练能够稳定有效地提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自控能力,原因可能是训练降低了自控资源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手道 自我控制能力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的身体活动影响科研人员心理压力研究:身体负担感和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闻嘉宁 李杰 +1 位作者 张禹 司琦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1期96-101,共6页
研究基于具身认知,以424名在职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探究身体活动对科研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身体活动可以分别通过身体负担感和积极情绪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身体活动→身体负担感→积极情绪→心理压力”的链式... 研究基于具身认知,以424名在职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探究身体活动对科研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身体活动可以分别通过身体负担感和积极情绪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身体活动→身体负担感→积极情绪→心理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科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研究通过身体负担感揭示了身体活动缓解心理压力这一过程中从生理到心理的内在机制,也为拓宽具身认知理论从哲学到实证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身体负担感 科研人员 身体活动 心理压力
下载PDF
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对发展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效果:基于ICF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闻嘉宁 金秋艳 +2 位作者 张琦 李杰 司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CEPA)对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BSCO和中国知网等自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对其做质量评...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CEPA)对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BSCO和中国知网等自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对其做质量评价后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发表于2014年至2023年之间,来自8个国家,涉及1806例年龄在4~16岁的研究对象。PEDro量表评分平均为6.6分。纳入分析的CEPA干预运动强度为64%~93%HRmax,单次干预的持续时间10~60 min,干预频率为每周2~5次,干预周期为4~24周。CEPA的具体形式包括结合认知任务的足球、篮球和地板球,结合认知任务的跑、跳、蹲、坐、旋转和保持平衡,以及结合认知任务的体感游戏。纳入的15项研究中有11项在执行功能的至少1种成分上表现出积极效果,但涉及工作记忆的7项研究有6项未能验证积极效应。在12项对比分析CEPA和身体活动或常规体育课的干预效果差异研究中,有9项发现CEPA对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更佳。结论CEPA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有积极影响,对抑制控制的影响有争议,而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未得到验证。CEPA的干预类型分为结合认知任务的球类运动、基本动作技能训练和体感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执行功能 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 系统综述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的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樊衍孜 吕亚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54-260,共7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不仅可以在刺激时产生兴奋或抑制皮层兴奋性的作用,其效果还可以持续到刺激停止后的一段时间,从而发挥神经调控作用,为rTMS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可能.近些年,多种神经...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不仅可以在刺激时产生兴奋或抑制皮层兴奋性的作用,其效果还可以持续到刺激停止后的一段时间,从而发挥神经调控作用,为rTMS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可能.近些年,多种神经影像技术已被用于探究rTMS引起的脑机制的变化.文章概述了目前已有的基于多种脑成像技术手段研究rTMS刺激健康人初级运动区所引起大脑活动变化的文献,了解rTMS作用的脑机制,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rTMS治疗运动障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成像 初级运动皮层
下载PDF
Bubbles技术在视觉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骆非凡 张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Bubble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视觉认知掩蔽技术,能有效地获得刺激的关键信息,为认知研究者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研究手段.该技术在视觉识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Bubbles技术在面孔识别和文字识别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 Bubble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视觉认知掩蔽技术,能有效地获得刺激的关键信息,为认知研究者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研究手段.该技术在视觉识别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Bubbles技术在面孔识别和文字识别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认知 面孔识别 BUBBLES 空间频率
下载PDF
不同年级小学生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的特点
9
作者 刘姿杨 刘舒瑶 +4 位作者 王静华 曹龙飞 黄静静 方妍彤 蒋小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年级小学生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的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某小学1~6年级学生231名,采用视觉和听觉两选择反应时任务,分别考察视觉和听觉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遗漏错误率和执行错误率。结果:视觉任务中,5年级学... 目的:探究不同年级小学生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的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选取某小学1~6年级学生231名,采用视觉和听觉两选择反应时任务,分别考察视觉和听觉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遗漏错误率和执行错误率。结果:视觉任务中,5年级学生的平均反应时和反应时变异系数低于3年级学生(P<0.001或P<0.05)。听觉任务中,5年级学生的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遗漏错误率和执行错误率均低于1年级学生(P<0.001或P<0.01)。各年级学生视觉和听觉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变异系数和遗漏错误率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均P>0.05)。结论: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持续注意存在年龄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注意 学龄儿童 视觉 听觉
下载PDF
空手道训练者自我控制能力的优势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闻嘉宁 张禹 +1 位作者 李杰 司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目的:考察有空手道训练经历者相比无训练经历者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的优势。方法:本研究招募了70名大学生受试者(男29名,女41名;年龄:17-25岁),有空手道训练经历和无训练经历的个体各35名,并分别选取了Go/No go任务、靠墙直角坐任务、自编... 目的:考察有空手道训练经历者相比无训练经历者在自我控制能力上的优势。方法:本研究招募了70名大学生受试者(男29名,女41名;年龄:17-25岁),有空手道训练经历和无训练经历的个体各35名,并分别选取了Go/No go任务、靠墙直角坐任务、自编情境自控任务和特质自控量表来测量个体的认知自控能力、行为自控能力、自控情境中的眼动行为表现和特质自我控制水平。结果:就整体而言,有空手道训练经历的个体在自我控制能力上强于无训练经历的个体,具体包括:(1)在认知自控的测量(Go/No go任务)中:有训练经历组的表现(d值)优于无训练经历组,且该优势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为明显;(2)在行为自控的测量(靠墙直角坐任务)中:有训练经历组第一次靠墙直角坐任务的坚持时间长于无训练经历组,且两次任务坚持时间的下降比率小于无训练经历组;(3)情境自控任务中:有训练经历组在主任务兴趣区的相对注视次数和相对注视时间均高于无训练经历组;(4)在特质自控量表的得分上,两组实验参与者未表现出差异。结论:无论是在认知还是行为层面,有空手道训练经历的个体都比无空手道训练经历个体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尽管两者自我主观报告的特质自控水平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手道 自我控制能力 眼动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影像低频振幅对自发性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诗友 庄建峰 +4 位作者 徐航哲 黄沛钰 俞晓波 张行 陈高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57-363,共7页
探讨脑活动低频振幅(ALFF)在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恢复后运动功能方面的临床预测价值.选取脑出血患者术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结构像检查的21例患者.经脑出血微创手术随访结果分为Rankin评分高组(定义为恢复好组)10例及Rankin评分低组1... 探讨脑活动低频振幅(ALFF)在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恢复后运动功能方面的临床预测价值.选取脑出血患者术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及结构像检查的21例患者.经脑出血微创手术随访结果分为Rankin评分高组(定义为恢复好组)10例及Rankin评分低组11例.在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时分别对21例患者进行Rankin量表检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患者Rankin评分减分率.影像学分析中,在0.01~0.1 Hz的频带上取振幅的平均值,作为给定体素的ALFF并对每个体素的ALFF通过除以全脑ALFF平均值,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值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通过对减分率高的组进行分析,发现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在Rankin高分组与Rankin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Rankin对患者术后初级视觉皮层与辅助运动区的AUC分别为0.91,0.82;p值分别为0.01与0.002.本研究提示患者辅助运动区和初级视觉皮层活动对于术后运动相关高级认知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自发性脑出血 术后预后评估
下载PDF
基于汉字搜索的情景线索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欢 谢肖蔚 +4 位作者 戴喆如 唐小雅 臧健 吴娇 臧学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7-584,共8页
个体通过学习目标−场景联结关系提高搜索速度的现象即为情景线索效应。本研究以高频(包含丰富语义线索)或低频(语义线索少)汉字为实验材料考察语义、字形特征、空间位置线索的作用。结果显示个体可以学习字集−位置重复场景产生情景线索... 个体通过学习目标−场景联结关系提高搜索速度的现象即为情景线索效应。本研究以高频(包含丰富语义线索)或低频(语义线索少)汉字为实验材料考察语义、字形特征、空间位置线索的作用。结果显示个体可以学习字集−位置重复场景产生情景线索效应,且该效应在改变高频字集的空间线索而非字集线索或改变低频字集线索而非空间线索时可迁移,表明在情景线索学习中,语义线索占据优先地位,其次是空间线索,最后是字形特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搜索 情景线索效应 汉字语义线索 空间位置线索 字形特征线索
下载PDF
基础抗荷体能训练对飞行学员认知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马嘉悦 陈芷妍 +8 位作者 张禹 李杰 张新 姜智东 任翔 王静 车翔 邹志康 王安利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7,共8页
为保障飞行学员在提高身体抗载荷能力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研究力量训练对飞行学员的认知能力影响。53名飞行学员作为受试者,分为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8人),采用为期12周的力量训练和功率自行车高强度间歇运动,并结合心理干预作为干预... 为保障飞行学员在提高身体抗载荷能力的同时提高心理素质,研究力量训练对飞行学员的认知能力影响。53名飞行学员作为受试者,分为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8人),采用为期12周的力量训练和功率自行车高强度间歇运动,并结合心理干预作为干预方式,在干预前期、中期(6周)以及后期(12周)进行认知能力测试。测试包括注意网络功能、动态注意、工作记忆以及执行抑制功能4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干预使受试者的注意定向网络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干预有提高受试者最大动态注意能力的趋势,且该趋势主要体现在后6周;实验组的工作记忆和执行抑制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基础性抗荷体能高效训练能够提高和保持飞行学员的注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飞行学员 认知能力 注意
下载PDF
社会排斥对集体和个人项目运动员合作和个人认知表现的影响
14
作者 朱敬熹 李佑发 +2 位作者 张禹 林睿 李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0-637,共8页
目的:检验社会排斥感对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合作认知和个人认知表现的影响。方法:招募44名集体项目运动员和40名个人项目运动员,随机分为社会排斥干预组和控制组,社会排斥干预组通过回忆情境排斥任务诱发运动员的社会排斥感。两组... 目的:检验社会排斥感对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合作认知和个人认知表现的影响。方法:招募44名集体项目运动员和40名个人项目运动员,随机分为社会排斥干预组和控制组,社会排斥干预组通过回忆情境排斥任务诱发运动员的社会排斥感。两组均测量合作动机,并采用双人合作多目标追踪任务,全面评价运动员的合作认知和个人认知表现。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合作认知表现:社会排斥干预组和控制组的团队分数[F(1,38)=7.189,P=0.011,η_(p)^(2)=0.163]及团队交集正确追踪个数[F(1,38)=7.699,P=0.009,η_(p)^(2)=0.172]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人项目运动员和集体项目运动员的团队分数[F(1,38)=4.911,P=0.033,η_(p)^(2)=0.117]和团队正确追踪个数[F(1,38)=8.689,P=0.003,η_(p)^(2)=0.190]存在显著差异;2)个人认知表现:社会排斥干预组和控制组的个人分数[F(1,80)=2.879,P=0.094,η_(p)^(2)=0.035]及个人正确追踪个数[F(1,80)=0.188,P=0.666,η_(p)^(2)=0.00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人项目运动员和集体项目运动员的个人分数[F(1,80)=6.045,P=0.016,η_(p)^(2)=0.070]及个人正确追踪个数[F(1,80)=4.604,P=0.035,η_(p)^(2)=0.05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社会排斥会降低运动员的合作认知行为,但不影响运动员个人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个人多目标追踪表现与其团队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相较于个人项目,集体项目运动员具备更强的多目标追踪能力,其团队合作认知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合作认知 多目标追踪 运动员
原文传递
面向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研究的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与扫描规范专家共识
15
作者 门卫伟 赵腾达 +27 位作者 黄瑞旺 朱礼涛 葛秋 龚高浪 何宏建 黄楚中 雷旭 李淑宇 刘河生 刘勇 卢青 彭芸 饶恒毅 沈定刚 隋婧 王若思 夏明睿 肖雅琼 严超赣 尹训涛 臧玉峰 赵立 张寒 张嘉颖 左西年 左真涛 高家红 贺永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当代多模态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精准刻画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规律与个体差异、揭示脑发育异常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影像研究工具,带来了儿童脑发育影像学这一脑科学前沿方向。然而,面向学龄儿童(6~18岁)的高质量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 当代多模态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精准刻画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规律与个体差异、揭示脑发育异常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影像研究工具,带来了儿童脑发育影像学这一脑科学前沿方向。然而,面向学龄儿童(6~18岁)的高质量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设置与扫描采集极具挑战性,严重阻碍了国内脑发育相关影像研究的开展与推广。为此,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家权威机构和专家团队,依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队列”计划,通过调研全国30余家机构MRI设备现况,以及国际大型儿童脑发育队列研究序列参数的优缺点,共同制订了《面向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研究的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与扫描规范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国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队列相关脑发育影像研究中的序列参数设计与扫描操作,提升儿童脑影像扫描成功率与影像质量,以及结果可比性与稳定性,推动我国儿童脑智发育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整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发育 磁共振成像 共识
原文传递
青少年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基于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德帆 徐逸杰 +5 位作者 胡茜 张嘉瑛 黄莹莹 毛然 陈静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9,共14页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探讨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探讨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抑郁情绪在传统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调节了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高友谊质量下,网络受欺凌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更强,符合反压力缓冲模型,但友谊质量无法调节抑郁情绪在传统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提示,校园受欺凌是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友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但高友谊质量也可能与更高的抑郁情绪有关。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抑郁及自杀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校园受欺凌 网络受欺凌 抑郁情绪 自杀意念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探寻攻击行为的神经标志物:来自P300的证据
17
作者 李乐毅 江靖恺 +3 位作者 陈楠 佘雨娜 刘宏艳 胡治国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410-422,共13页
攻击行为正逐渐上升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否能够寻找到攻击性行为的神经标志物,成为了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共同关注目标。P300被认为可作为独立指标有效预测攻击性行为。本文分别介绍了P300在临床群体、犯罪群体和非临床暴力... 攻击行为正逐渐上升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否能够寻找到攻击性行为的神经标志物,成为了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共同关注目标。P300被认为可作为独立指标有效预测攻击性行为。本文分别介绍了P300在临床群体、犯罪群体和非临床暴力风险群体的攻击性行为测量中的应用,评估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并从P300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及与其他ERP成分的结合、对犯罪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类型细分、P300的应用场景拓展(如监内暴力预测、暴力行为干预效果评估和正常人攻击风险测量)等三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Aggressive behavior is gradually emerging as a promin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Finding neural markers for aggressive behavior has become a common focus for psychologists and neuroscientists. The P300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dependent indicator that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aggressive behavior.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P300 in the measure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clinical, criminal and non-clinical violence risk groups, evaluates the consistency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300 predictors and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RP components, further subdivision of criminal groups, and expansion of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P300 (such as the prediction of violence in pris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violence interven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risk of aggression in normal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00 攻击行为 临床群体 犯罪群体
下载PDF
最好可能自我想象对中性人脸表情识别的影响
18
作者 赵玥琪 胡治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189,共5页
考察了最好可能自我想象对中性人脸表情识别的影响.选取大学生被试56名,随机分为最好可能自我想象组(BPS组)和对照组.BPS组进行30 min的最好可能自我想象并写下相关内容,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内回忆并写下自己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干预后,... 考察了最好可能自我想象对中性人脸表情识别的影响.选取大学生被试56名,随机分为最好可能自我想象组(BPS组)和对照组.BPS组进行30 min的最好可能自我想象并写下相关内容,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内回忆并写下自己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干预后,BPS组的抑郁自评分数显著降低,正性情绪分数显著提高,负性情绪分数显著降低.干预后,BPS组和对照组对中性面孔的情绪价评定显著上升.结果表明,最好可能自我想象可以有效提升个体的积极情绪,并促使个体对中性面孔的感知更偏向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好可能自我 未来想象 情绪 表情识别 启动效应
下载PDF
数字治疗在改善孤独症儿童“三合一”障碍中的应用
19
作者 田青松 张英健 胡治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其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会互动能力、沟通能力和想象力的障碍,即“三合一”障碍.文章基于孤独症儿童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目前数字治疗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数字治疗在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沟通...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其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会互动能力、沟通能力和想象力的障碍,即“三合一”障碍.文章基于孤独症儿童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目前数字治疗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数字治疗在干预孤独症儿童社会互动能力、沟通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展示了数字治疗在孤独症干预中的应用前景,并从研究样本的可推广性、干预方案的兼容性和个体化定制、长期效应的跟踪考察等维度提出了深化未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三合一”障碍 社会互动 沟通能力 想象力 数字治疗
下载PDF
情绪的红绿灯:实时调节驾驶中的愤怒情绪
20
作者 江靖恺 胡治国 刘宏艳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28-35,共8页
驾驶者的不良情绪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路怒”是驾驶中不良情绪的极端表现,预防“路怒”的发生对保障交通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驾驶过程中“路怒情绪”的实时调节方法,这包括驾驶环境的调控、利用语音助手对驾驶者进行的... 驾驶者的不良情绪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路怒”是驾驶中不良情绪的极端表现,预防“路怒”的发生对保障交通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驾驶过程中“路怒情绪”的实时调节方法,这包括驾驶环境的调控、利用语音助手对驾驶者进行的情感支持和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的驾驶情绪调节。目前调节技术已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和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有效融合多模态技术、研发路怒的个性化干预手段、注重车内因素对路怒的诱发三个方面进行深化。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driver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rage represents the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such negative emotions during driving.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road rage holds crucial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traffic safet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al-time regulation approaches of driving anger in the driving process, encompassing the regulation of the driving environment, the provision of emotional support to drivers through voice assistants, and the modulation of driving emotions by means of biofeedback technology. Currently, although the regulation techniques have witnessed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persist.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be further intensified in three aspect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ulti-modal technologie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z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road rage, and the focus on the factors within the vehicle that trigger road 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情绪 愤怒调节 人机交互 共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