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贸易社会的文学化建构——以笛福的“信用女士”为中心
1
作者 王晓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8-116,共9页
笛福在多期《评论》文章中塑造了“信用女士”的形象,汇入了18世纪初期英国文人对金融和信用市场的大讨论。借助对“信用女士”话语的塑造,笛福剖析了信用在道德和经济两方面的内涵,指出了信用存在的风险以及在个人和国家层面的应对思... 笛福在多期《评论》文章中塑造了“信用女士”的形象,汇入了18世纪初期英国文人对金融和信用市场的大讨论。借助对“信用女士”话语的塑造,笛福剖析了信用在道德和经济两方面的内涵,指出了信用存在的风险以及在个人和国家层面的应对思路。笛福的经典创作不仅传达了在当今仍有价值的信用观念,也表明政策、观念的通俗化、文学化演绎是学者面向大众发声的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女士” 笛福 信用 商业贸易社会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大学综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大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光迅 刘原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134,160,共6页
在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生态道德的今天,社会呼唤大批具备综合视角的人才。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培养模式备受关注。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出发,对大学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了相关阐释,并结合美日两国有关高校的最新课程改革经验... 在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生态道德的今天,社会呼唤大批具备综合视角的人才。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培养模式备受关注。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出发,对大学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了相关阐释,并结合美日两国有关高校的最新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大学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综合型人才 课程综合化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形成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伟宏 黄岩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13-116,共4页
手机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积极应对手机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应该坚持他律与自律、教育与监管相结合的原则,政府、高校、学生主体各司其职,共同营造良好的手机文化氛围。
关键词 手机 主导价值观 挑战 新媒体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伟宏 黄岩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49,共3页
价值认同强调的是价值观念之间的和谐性与一致性,一般而言,它包括认知、内化、外化三个阶段。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 价值认同强调的是价值观念之间的和谐性与一致性,一般而言,它包括认知、内化、外化三个阶段。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应坚持"情理交融"、"一主多样"、"知行统一"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
下载PDF
统计文艺学: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才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7,共9页
大数据时代凸显了统计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莫莱蒂及其斯坦福文学实验室将大量文本转换成数据,在文学研究的量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从中发现文学的普遍规律、挑战既定的文学观念,国内外学术界在文艺研究中采取统计方法已经初见端... 大数据时代凸显了统计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莫莱蒂及其斯坦福文学实验室将大量文本转换成数据,在文学研究的量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从中发现文学的普遍规律、挑战既定的文学观念,国内外学术界在文艺研究中采取统计方法已经初见端倪。从历史传统和文学研究的内在需求来看,基于数理逻辑与数据实证的文艺研究方法具有合理性。"统计文艺学"悄然兴起,它在文学研究中采取定量分析、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把审美特性与科学逻辑相结合,将带来革命性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莫莱蒂 定量分析 统计文艺学
下载PDF
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核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9-72,共4页
网络对人的影响,表面上是通过有形的"网络",而实质是通过无形的"网络文化"。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以及价值... 网络对人的影响,表面上是通过有形的"网络",而实质是通过无形的"网络文化"。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等,应该对网络文化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引导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生 影响
下载PDF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优势表现实证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芳 贺武华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4期98-101,共4页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特殊性往往更多地被从弱势甚至负面的角度来看待。通过对浙江省11所高校逾千名贫困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新时期高校贫困大学生总体上在自我评估、生活态度、学习积极性、诚信处世、感恩心态等...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特殊性往往更多地被从弱势甚至负面的角度来看待。通过对浙江省11所高校逾千名贫困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新时期高校贫困大学生总体上在自我评估、生活态度、学习积极性、诚信处世、感恩心态等多个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大学生 优势表现 实证调查
下载PDF
流动儿童城市文化认同分析——基于杭州、上海等地公办学校的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新慧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3-209,共7页
基于对上海、杭州等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流动儿童城市文化认同状况进行探讨。流动儿童对不同层面的城市文化特质认同状态存在差异,对易接触、易学习的表层文化特质了解更多,情感上更亲近;一定程度上保持着... 基于对上海、杭州等地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流动儿童城市文化认同状况进行探讨。流动儿童对不同层面的城市文化特质认同状态存在差异,对易接触、易学习的表层文化特质了解更多,情感上更亲近;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文化习惯,并选择性地接受城市文化,对具有"符号性"、"标志性"的城市文化愿意积极付诸实践;他们并未形成清晰的身份认同,仍具有乡城"我群""他群"之分,城市归属感较弱,其文化体验整合存在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城市文化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杭州畲乡经济转型的思考——莪山畲族乡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庆真 谢丽霞 刘洋 《丽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对于身处于大杭州经济圈中的莪山畲族乡来说,如何利用自身的民族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转型以适应大环境发展的要求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采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对莪山畲族乡的调查,以及对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畲族报道人的访谈,从影响畲... 对于身处于大杭州经济圈中的莪山畲族乡来说,如何利用自身的民族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转型以适应大环境发展的要求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采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对莪山畲族乡的调查,以及对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畲族报道人的访谈,从影响畲族乡发展的经济结构角度入手,对莪山畲族乡的经济转型现象进行剖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畲族乡 经济转型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玉洁 赵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0-22,共3页
当代大学生利益诉求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来解决。高校应完善奖、助学金公示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园广播、餐厅学生监督台等内容在内的相关机制,强化班主任工作责任制,设立维权部门,推进学生会、团组织服务学生利益工作的开展,... 当代大学生利益诉求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来解决。高校应完善奖、助学金公示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园广播、餐厅学生监督台等内容在内的相关机制,强化班主任工作责任制,设立维权部门,推进学生会、团组织服务学生利益工作的开展,逐步培养大学生民主和维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利益诉求 表达机制
下载PDF
论乡土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轻鸿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64-67,77,共5页
仅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乡土文学的话,可以说乡土文学的价值被遮蔽了,有必要超越地域文化的域限拓展到人类学的视野,只有在人类学的框架内研究乡土性文学才能彰显其价值意义。人类学的兴起催生了乡土文化意识,为乡土性的文化探求奠定... 仅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乡土文学的话,可以说乡土文学的价值被遮蔽了,有必要超越地域文化的域限拓展到人类学的视野,只有在人类学的框架内研究乡土性文学才能彰显其价值意义。人类学的兴起催生了乡土文化意识,为乡土性的文化探求奠定了学理基础;在乡土的文学表现中,自觉地体现了超越地域文化的人类学意识;乡土文学与人类学有内在的关联,结合点是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地域文化 批评 人类学 审美性
下载PDF
古代杭州小说的帝都情结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慧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南宋定都杭州,令杭州人的地方优越感急剧攀升。这种优越感也反映在杭州小说创作领域。宋元临安话本大多就地取材,故事发生时间多为南宋高宗、孝宗时的繁华时期,体现出难以抹灭的“帝都情结”。到了明清,杭州城市地位下降,使得南宋帝都... 南宋定都杭州,令杭州人的地方优越感急剧攀升。这种优越感也反映在杭州小说创作领域。宋元临安话本大多就地取材,故事发生时间多为南宋高宗、孝宗时的繁华时期,体现出难以抹灭的“帝都情结”。到了明清,杭州城市地位下降,使得南宋帝都的人气兴旺、经济繁荣成为杭州人美好的回忆,前期已有的“帝都情结”,逐步延续为追忆帝都之情结,这在杭州拟话本小说中体现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话本 拟话本 帝都情结
原文传递
信息科学视域与“文学性”观念的转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轻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2,共5页
20世纪初期"文学性"的诞生,确立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文学的独立;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学性"之再生,跨越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由文学向非文学领域的扩张。"文学性"观念发生的这种根本的转型,需要结合信息科... 20世纪初期"文学性"的诞生,确立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文学的独立;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学性"之再生,跨越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由文学向非文学领域的扩张。"文学性"观念发生的这种根本的转型,需要结合信息科学视域来认识。信息时代为"文学性"转型论提供了话语语境,信息主义为"文学性"转型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信息革命带来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成为了"文学性"观念转型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信息时代 信息主义 信息思维
下载PDF
大学生公民参与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芳 陈德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
培养具有良好参与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公民,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积极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笔者实证调查所得数据以及近年来见诸报刊的多例实证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着重论述新时期大学生公民参与... 培养具有良好参与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公民,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积极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笔者实证调查所得数据以及近年来见诸报刊的多例实证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着重论述新时期大学生公民参与的总体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民参与 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若干哲学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光迅 卢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9,共4页
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认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一个特殊的"规律群"。其中有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有随具体条件变... 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认定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一个特殊的"规律群"。其中有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有随具体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若干具体规律。"服务引导"规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关系基本规律;"适应提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要素协调规律、同步完成规律"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具体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 哲学思考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几大误区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武华 王胡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9-14,共6页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比较常见的有:视思政理论课教育为中国特有的教育现象;以价值多元化取向来否认必要的共同精神追求;过于夸大现实社会问题,怀疑思政理论课的真实性与实效性;功利性地计较公共课与...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比较常见的有:视思政理论课教育为中国特有的教育现象;以价值多元化取向来否认必要的共同精神追求;过于夸大现实社会问题,怀疑思政理论课的真实性与实效性;功利性地计较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孰重孰轻";将"三贴近"的理念感性化、庸俗化、泛化;将"思政理论课"与中小学的"政治课"混为一谈,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思政理论课 认识误区 矫正
下载PDF
由大学人才培养计划谈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家军 俞亚萍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0年第8期80-82,共3页
大学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外大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当前大学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定、实施和人才培养计划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 大学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外大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当前大学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定、实施和人才培养计划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人才培养计划对于人才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状态分析——基于杭州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新慧 《经济论坛》 2009年第15期103-105,共3页
随着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大量流入城市,该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从身分认同、群体融入状态、社区认同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状态进行了描述。认为由于限制融入的种种因素并未完全消失,这个群体的社会融入状态不容... 随着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大量流入城市,该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从身分认同、群体融入状态、社区认同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状态进行了描述。认为由于限制融入的种种因素并未完全消失,这个群体的社会融入状态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身分认同 群体融入 社区认同
下载PDF
城乡大学新生的成长期望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国平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城乡大学新生成长期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调查发现,城乡大学新生的成长期望既存在量和质的差异又存在趋同化共性;大学新生的成长期望的选择一般来说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带上了深深...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城乡大学新生成长期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调查发现,城乡大学新生的成长期望既存在量和质的差异又存在趋同化共性;大学新生的成长期望的选择一般来说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带上了深深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大学新生 成长期望 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历史机遇与大学文化建设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荣华 姜明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13,共5页
大学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大学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载体。但大学并非与生俱来就有文化,因为文化的创造积累既需要主动设计创造,又需要一定的条件、时机。先进发达的文化既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又要深深植根... 大学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大学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载体。但大学并非与生俱来就有文化,因为文化的创造积累既需要主动设计创造,又需要一定的条件、时机。先进发达的文化既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又要深深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成就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因为建国以来,大学文化始终是在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同时要看到我国大学文化存在缺损,长期以来大学文化建设中由于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不够,以致于崇高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认定体系难以找到合适的民族文化土壤,其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的时机渐已成熟,从而也为大学文化的创新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中华文化 历史机遇 创新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