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教学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韦璐 刘铁军 +2 位作者 肖运平 谢妹珍 韦乐心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中,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住院医师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该文列举了分层教学在放射科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监控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中,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住院医师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该文列举了分层教学在放射科专业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监控措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住院医师 分层教学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序列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梁泓中 郭睿 肖运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增强T2 FLAIR序列在血脑屏障、血软脑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血眼屏障、血迷路屏障及淋巴系统损伤相关疾病的检出、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增强T2 FLAIR序列尽管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原因包括:(1)增强T2 FLAIR适用的疾病谱尚未完全阐明,(2)增强T2 FLAIR的规范扫描参数尚未确定,(3)增加MRI检查时间等。本文针对增强T2 FLAIR序列的技术特点、正常影像表现以及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科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铁军 郑英杰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复发组)及15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放射性坏死组),均行1H-MRS和DWI检查,收集患者治疗后首次出现...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复发组)及15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放射性坏死组),均行1H-MRS和DWI检查,收集患者治疗后首次出现实质强化区的胆碱(Cho)/肌酐(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比值,以及相应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上4个参数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损伤的效能。结果放射性坏死组的ADC值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而Cho/Cr和Cho/NAA值显著低于复发组(P<0.05);两组NA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ho/Cr值曲线下面积为0.935,诊断界值为2.24(P<0.05),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3%、86.4%;Cho/NAA曲线下面积为0.874,诊断界值为1.975(P<0.05),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78.0%;NAA/Cr曲线下面积为0.618,诊断界值为0.625(P>0.05);ADC曲线下面积为0.974,诊断界值为9.895×10-4 mm2/s(P<0.05),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7%、100.0%。结论1H-MRS和DWI的多个参数能够有效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术后 复发 放射性性脑损伤
下载PDF
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的研究
4
作者 李孝飞 覃庆婷 +6 位作者 廖玉荣 杨利专 杨鹏 林炜南 冼昌源 曾晨茜 曹治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 目的:探究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呼吸模式(达到阈值后启动呼吸口令,6 s后触发扫描),观察组采取前置呼吸模式(1或2 s后启动呼吸口令,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两组患者均采用320排CT行双低成像技术扫描,对比延迟时间、辐射剂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延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30、30.225、12.282、7.08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5分25例,4分23例,3分2例;对照组5分21例,4分26例,3分3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平均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低于对照组,噪声水平(S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1、23.886、11.426,P<0.05)。观察组右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分支、左肺动脉干以及左肺动脉分支C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6、2.225、2.042、2.277,P<0.05)。结论:前置呼吸模式能够有效提高CTPA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呼吸模式 CT肺动脉双低成像 肺动脉栓塞(PE) CT肺动脉造影(CTPA)
下载PDF
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放射学诊断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刚 曹治婷 +1 位作者 邹莹 刘正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IPA的5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常规做胸部X线及MSCT检查,其中48例做了2次以上的X线及C...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X线及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IPA的52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常规做胸部X线及MSCT检查,其中48例做了2次以上的X线及CT复查。结果:本组IPA病灶形态多样化,表现为多发斑片及片状影12例,单发或多发小结节状影18例,出现"晕环"征14例,肺内肿块影9例,胸膜下楔型实变影5例,曲菌球及空气新月征8例,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39例,X线胸片和CT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8.5%及100%。结论:IPA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早期出现的"晕环"征及中晚期出现的"空气新月征"较具特征性,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肺曲霉菌 体层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区域远程放射影像诊断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韦璐 肖运平 +1 位作者 廖立 覃滢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6期222-225,共4页
通过对柳州市区域放射影像诊断中心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探讨运用远程医疗平台建立区域放射影像诊断中心的价值。利用影像诊断云平台,开展放射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和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成功建立区域影像诊断中... 通过对柳州市区域放射影像诊断中心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探讨运用远程医疗平台建立区域放射影像诊断中心的价值。利用影像诊断云平台,开展放射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和技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成功建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成功建设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后,能顺利完成对医联体机构放射科检查项目报告的统一审签,实现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内专家资源的共享,强化基层放射科的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基层医院的放射影像诊断及技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区域中心 放射诊断
下载PDF
放射介入治疗对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彪 邹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3期65-66,共2页
目的采用放射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水囊压迫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采用放射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水囊压迫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的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2±18.3)min、住院时间为(7.1±2.0)d,均短于对照组的(87.4±20.5)min、(15.3±1.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尽快康复出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介入疗法 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lnc-NONHSAT074080调控靶基因ARL6IP4参与RA-UIP发病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媛 鲁芙爱 +3 位作者 王乐 杨有国 李小芬 肖运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探讨lnc-NONHSAT074080在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发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按是否合并UIP分为RA肺纤维化组4例及RA对照组4例。留全血,Affymetrix基因芯片筛选RA肺纤维化发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目的 探讨lnc-NONHSAT074080在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发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按是否合并UIP分为RA肺纤维化组4例及RA对照组4例。留全血,Affymetrix基因芯片筛选RA肺纤维化发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表达上调明显的10个lnc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选择经qPCR验证,在RA肺纤维化组表达明显升高,且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肺纤维化进程相关的lncRNA作为目标lncRNA。构建目标lncRNA的shRNA,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验证目标lncRNA与靶基因的关系。以目标lncRNA shRNA转染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qPCR检测细胞中目标lncRNA及靶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结果 与RA对照组相比,RA肺纤维化组患者全血中存在192个表达明显上调的lncRNA,q PCR结果显示lnc-NONHSAT074080在RA肺纤维化组患者全血中的表达升高(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表明lnc-NONHSAT074080与纤维化进程相关,作用的靶基因是ARL6IP4,可能通过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因子(STAT)等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细胞增殖水平、α-SMA、lnc-NONHSAT074080、ARL6IP4、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β1+NONHSAT074080 shRNA组上述变化趋势相反(P<0.05)。结论lnc-NONHSAT074080与RA-UIP的发病及纤维化进程相关,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ARL6IP4参与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肺疾病 间质性 RNA 长链非编码 胶原Ⅰ型 纤连蛋白类 lnc-NONHSAT074080
下载PDF
两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研究
9
作者 刘纲毅 陈葭 谢妹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9例,健康志愿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9例,健康志愿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受试人员血清CA153水平,CA153<30 U/mL为低浓度,30~300 U/mL为中浓度,300~500 U/mL为高浓度,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要求,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绝对偏倚分析、相对偏倚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临床可接受评价)。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CA153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53在95%一致性界限内占比均>95.00%,相对偏倚和绝对偏倚符合评价要求。两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9(P<0.01),呈高度正相关。低浓度、中浓度CA153的相对偏倚SE%均>12.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差值随着CA153浓度增高而增大,中、高浓度检测数值不具有一致性。结论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相关性良好,两者的检验效能一致,均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当CA153在30~300 U/mL浓度范围内时,两个检测系统检测数值不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CA153 检验效能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家将 张东伟 +3 位作者 蓝冰 宁宇 杨朝生 邹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72-73,179,共3页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58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使用顺铂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D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58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使用顺铂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D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低剂量CT灌注参数、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抑癌基因PTEN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62.07%(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urvivin低于对照组,PTE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灌注值(perfusion)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能提高中晚期NSCLC的疗效,改善患者MMP水平及低剂量CT灌注参数,调节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低剂量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优化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对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甜 黄婉 +2 位作者 曹治婷 韩秋丽 张卫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对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60例(呼吸训练屏气时平均心率为75-79次/min区间)行冠状动脉CT检查者,其中通过手动修改优化为1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A... 目的:探讨优化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对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60例(呼吸训练屏气时平均心率为75-79次/min区间)行冠状动脉CT检查者,其中通过手动修改优化为1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A组(n=30),通过系统自动设置方案2个心动周期采集者为B组(n=30).记录扫描前平静呼吸时心率(静息心率)、呼吸训练屏气时心率(基础心率)、注射对比剂扫描中的心率(注射时心率)、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静息心率分别为(78.3±3.9)次/min、(79.1±3.7)次/min,基础心率分别为(76.8±2.7)次/min、(77.3±2.9)次/min,注射时心率分别为(73.8±3.0)次/min、(74.4±2.5)次/min.注射时心率<基础心率<静息心率,A组注射时心率比基础心率平均下降约(3.0±0.7)次/min,B组平均下降约(2.9±0.2)次/min.A组、B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36±0.46)mSv、(2.79±0.5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1,P<0.05).结论:静脉注射对比剂扫描时心率会有所下降,以此为基础调整优化的临界心率采集方案,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使更多受检者获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血清hs-CRP、D-D、LDH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一枝 高文 +2 位作者 何立婷 陆菲 黄冬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31-36,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院体检...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表达水平与经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院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D-D及L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s-CRP、D-D及LDH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m RS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hs-CRP、D-D及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D-D及LDH水平与NIHSS、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2组患者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冠心病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疾病类型为进展性或完全性卒中比例、糖尿病病史比例、NIHSS评分、血管未再通比例、有转化出血比例及血清hs-CRP、D-D、LDH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疾病类型为进展性或完全性卒中、有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7分、hs-CRP>3 mg/L、D-D>0.5 mg/L、LDH>300 U/L、发病至溶栓时间>3.5 h、血管未再通及有转化出血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s-CRP、D-D及LDH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呈现高水平,且与NIHSS、m RS评分均呈正相关,对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及静脉溶栓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乳酸脱氢酶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肺动脉内异物致肺栓塞伴急性免疫性溶血1例
13
作者 谢琼妮 韦敏 +5 位作者 刘琴 谢春红 韩秋丽 潘秋燕 杨建青 黄锦雄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本文报道1例肺动脉内异物致肺栓塞伴急性免疫性溶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及讨论。本例患者为36岁,男性,因“咳嗽伴痰中带血10天”入院,有α型地中海贫血病史及输血史。血清鉴定出抗-Ec及抗-JKa不规则抗体... 本文报道1例肺动脉内异物致肺栓塞伴急性免疫性溶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及讨论。本例患者为36岁,男性,因“咳嗽伴痰中带血10天”入院,有α型地中海贫血病史及输血史。血清鉴定出抗-Ec及抗-JKa不规则抗体,CT肺动脉造影提示左肺上叶肺动脉走行区细条状稍高密度影,伴远端新见积气,异物待排。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后经输注交叉配血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术,为手术创造了条件,行胸腔镜左肺动脉异物取出术,使疾病获得良好转归。在临床上遇到地中海贫血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不合急性免疫性溶血,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为重要。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红细胞输注疗效欠佳者,及时启动血浆置换或联合利妥昔单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肺栓塞 意外抗体 免疫性溶血
下载PDF
双低扫描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甜 张卫 +1 位作者 曹治婷 肖运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9期148-152,共5页
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随着CCT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高辐射致癌风险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等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双低扫描(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是目前CT血管成... 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随着CCT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高辐射致癌风险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等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双低扫描(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是目前CT血管成像的研究热点,其可以在保证诊断效能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迭代重建算法为双低扫描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动力,其应用前景更加广泛。本文简述CCTA的发展史和临床应用,对双低扫描在CCTA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双低扫描
下载PDF
肺结节CT可视影像学特征评分预测病理性质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甘雄辉 潘永军 +2 位作者 罗艳梅 韦乐心 韩秋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肺结节可视影像学特征评分预测病理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共185例的CT资料。按照病理性质分为良性病变、浸润前病变、微浸润病变、... 目的:探讨肺结节可视影像学特征评分预测病理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共185例的CT资料。按照病理性质分为良性病变、浸润前病变、微浸润病变、侵润病变。良性病变为炎性结节,浸润前组包括AAH及AIS,微侵润组为MIA,浸润组为IAC。4组临床资料计量数值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筛选有统计意义的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再筛选公认的恶性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大小作为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大小及评分分值诊断浸润病变效能。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良性组、浸润前组、微侵润组、浸润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评分分值2.1±0.87,浸润前组评分分值2.6±1.77,微侵润组2.6±1.34,浸润组评分分值4.9±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ruskal-wallis H检验性别、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支气管扭曲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集束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叶、毛刺、大小为浸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下曲线面积logistic回归模型AUC=0.880,敏感度0.823,特异度0.819;评分分值AUC=0.882,评分分值临界值是3.25,敏感度0.832,特异度0.791;大小AUC=0.770;大小临界值11.7 mm,敏感度0.743,特异度0.708。结论:肺结节可视影像学特征评分分值和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效能相当,可作为预测肺结节浸润病变的一种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肿瘤分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脑动脉瘤DSA影像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超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267-271,共5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当前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金标准”,对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诊断上的高敏感度、高特异度和高准确度的优点。特别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DSA造影,可以明确载瘤血管,并可以多角度观察动脉瘤体的起...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当前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金标准”,对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诊断上的高敏感度、高特异度和高准确度的优点。特别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DSA造影,可以明确载瘤血管,并可以多角度观察动脉瘤体的起源、形态、位置、大小、瘤颈等情况,对颅内动脉瘤后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术后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入影像是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依据,高质量的脑动脉瘤介入影像则是介入手术者在术中的重要指引,介入手术者需要依靠清晰的、实时的介入影像来诊断血管疾病,以确定下一步的检查与治疗方法。因此,介入影像质量的高低与介入手术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影响脑动脉瘤介入影像质量的因素较多,而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多,需进一步研究。该文将重点分析脑动脉瘤介入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脑动脉瘤介入影像质量的方法,目的是在合理的X射线辐射范围内提升介入影像的质量,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影像 质量控制 脑动脉瘤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影像学征象、手术时机选择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晓岚 覃滢 肖运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39-943,959,共6页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过去被称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最新的文献^([1])指出SONK一词错误地描述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用术语... 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过去被称为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最新的文献^([1])指出SONK一词错误地描述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用术语“膝关节软骨下骨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knee,SIFK)会更准确。目前研究^([2])普遍支持SONK是SIFK的终末期表现。SIFK常表现为60岁以上的女性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膝关节疼痛,多局限于单侧膝关节内侧间室,股骨内侧髁是最常见的位置。SIFK的早期发现及治疗至关重要,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仍较局限,有关该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影像学评估及手机时机选择等尚有争议,笔者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骨 不全骨折 影像学征象 影像学评估 手术时机选择 病因学 膝关节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应用于急性阑尾炎诊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民顺 张卫 谢天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阑尾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22年5月接收的100例经急诊或外科初步判断为疑似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开展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超声、多层螺旋CT、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阑尾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22年5月接收的100例经急诊或外科初步判断为疑似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开展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超声、多层螺旋CT、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同时对比多层螺旋CT、超声与病理检验中不同类型阑尾炎的检出率。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1)。多层螺旋CT诊断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炎的符合率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阑尾炎的准确性较高,同时还可鉴别疾病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超声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颈部MRI扫描中应用Dixon和SPAIR技术的价值对比
19
作者 付力博 莫仁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3172-3174,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MRI扫描中应用Dixon和SPAIR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拟行颈部MRI扫描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行Dixon、SPAIR扫描。主观评价VIBE-T_(1)WI序列图像,并客观评价Dixon和SPAIR在下颌角至胸锁... 目的:探讨颈部MRI扫描中应用Dixon和SPAIR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拟行颈部MRI扫描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行Dixon、SPAIR扫描。主观评价VIBE-T_(1)WI序列图像,并客观评价Dixon和SPAIR在下颌角至胸锁关节四个层面上图像。结果:50例患者中,VIBE-T_(1)WI序列,Dixon与SPAIR的图像评价均有显著差异(P<0.05)。下颌角层面:VIBE-T_(1)WI序列的Dixon图像噪声值低于SPAIR,胸锁乳突肌SNR、头夹肌SNR、CNR大于SPAIR(P<0.05)。声门层面:VIBE-T_(1)WI序列下,Dixon与SPAIR的图像噪声值、CN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Dixon图像的胸锁乳突肌SNR、肩胛提肌SNR大于SPAIR图像(P<0.05)。甲状腺层面:VIBE-T_(1)WI序列,Dixon图像的噪声低于SPAIR,Dixon图像胸锁乳突肌SNR和肩胛提肌SNR大于SPAIR(P<0.05),两组的CN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胸锁关节层面:VIBE-T_(1)WI序列,两组的图像噪声、胸锁乳突肌SNR、肩胛下肌SNR、CNR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颈部MRI扫描的患者,采用Dixon、SPAIR均能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脂肪抑制效果,显示胸锁关节层面的图像均较好,其中Dixon对下颌角、声门、甲状腺层面的脂肪显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XON SPAIR MRI 脂肪组织 颈部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脑分区体积定量测量、^(1)H-MRS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正常健康老年人的脑容积差异研究
20
作者 覃滢 冯善臣 刘铁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8期80-82,共3页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脑分区体积定量测量及^(1)H-MRS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MCI患者和35例年龄匹配的认知正常患者的头颅MRI影像学资料,并应用人工...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脑分区体积定量测量及^(1)H-MRS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期间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MCI患者和35例年龄匹配的认知正常患者的头颅MRI影像学资料,并应用人工智能脑分区体积定量测量及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脑容积差异。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海马^(1)H-MRS检查,观察MCI患者和正常健康老年人海马区NAA、Cr及Cho等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发现MCI患者双侧海马、杏仁核、丘脑、岛叶、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顶下小叶、楔前叶、缘上回、枕外侧回、内嗅皮质及左侧中扣带回的脑容积较正常健康老年人减低(P<0.05),双侧海马旁回、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前扣带回、后扣带回、颞横回及右侧中扣带回的脑容积较正常老年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正常健康老年人相比,大多数MCI患者一侧或双侧海马的NAA峰减低。结论:人工智能脑分区体积定量测量和海马^(1)H-MRS成像对鉴别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与正常健康老年人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正常健康老年人 体积测量 M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