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晓辉 彭焱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863-3867,共5页
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生存期不长。合并癌栓是进行肝癌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评估预后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指标。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众多,主要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系统化疗等。目前多... 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生存期不长。合并癌栓是进行肝癌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评估预后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指标。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众多,主要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系统化疗等。目前多学科治疗(MDT)开展综合治疗是趋势,也是提高疗效的途径及发展方向。最近,国内首个肝癌门静脉癌栓多学科诊治达成中国专家共识,将为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推动我国肝癌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治疗
下载PDF
DCLK1、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潘燕芳 孙奇 +1 位作者 李秋云 姜海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34-36,共3页
结直肠癌的发病初期具有隐秘性,但是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症状。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占据大肠疾病70%左右,结直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及外部环境相关,摄入大量高脂肪会加快结直肠癌的发生^([1,2])。结直肠癌病变的主要位... 结直肠癌的发病初期具有隐秘性,但是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症状。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占据大肠疾病70%左右,结直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及外部环境相关,摄入大量高脂肪会加快结直肠癌的发生^([1,2])。结直肠癌病变的主要位置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汇处,早期无显著临床特征,出现腹痛等症状多为进展性病情,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疾病 KI67 结直肠癌 不完全数据 乙状结肠 临床特征分析 隐秘性 外部环境
下载PDF
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宝 曾月华 黄忠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1期1738-1740,共3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组(雷替曲塞组,n=40)和5-氟...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组(雷替曲塞组,n=40)和5-氟尿嘧啶化疗联合放疗组(5-氟尿嘧啶组,n=40),对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隋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雷替曲塞组总缓解率[60.0%(24/40)]显著高于5-氟尿嘧啶组[27.5%(11/40)](P〈0.05),Ⅰ-Ⅱ级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5-氟尿嘧啶组(P〈0.05)。结论雷替曲塞较5-氟尿嘧啶化疗联合放疗更能有效提升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毒副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化疗联合放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 治疗效果 毒副作用 预后
下载PDF
乳腺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燕芳 郑妮 +1 位作者 孙奇 黄忠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835-838,84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汗腺分化癌(ACB)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30例及乳腺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ACB伴IDC)30例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3组患者的病理特征与预后...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汗腺分化癌(ACB)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30例及乳腺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ACB伴IDC)30例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3组患者的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ACB伴IDC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对较高(57.23±3.51岁),与ACB患者比平均年龄差异不大,显著高于IDC患者平均年龄(50.17±5.62岁)(P<0.05);ACB伴IDC的病理分期以II、III级为主,组织学分级以II级为主,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②3年内ACB伴IDC的骨转移率66.7%,区域淋巴结转移率43.3%,远处转移率46.7%,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ACB伴IDC的首次转移平均时间为12.2±2.1个月,首次复发平均时间为13.6±3.3个月,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③3年内,ACB伴IDC组死亡5例,死亡率16.7%,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首例死亡时间为第13个月。ACB和IDC各出现死亡1例(3.3%)和2例(6.7%),首例出现死亡时间为第24个月和第17个月。ACB伴IDC的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平均周期为14.6±3.7个月、23.2±2.2个月,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④ACB伴IDC的ER、PR及Her2阳性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的ACB伴IDC患者中,IDC的ER、PR及Her2均要显著高于ACB,差异显著(P<0.05)。⑤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骨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首次复发及转移均与预后不良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首次复发对转移、转移率影响最大。结论ACB伴IDC比单纯的ACB、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更显著,且预后更差。临床上及时注意患者首次复发转移时间及控制转移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汗腺分化 浸润性导管癌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