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大功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切换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振彪 田伟 +3 位作者 邓春龙 邓康耀 崔毅 石磊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4,共5页
为提高某大功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柴油机不同负荷工况下切换对增压压力的影响规律,进气阀延迟时间与动作速度对系统喘振、空气倒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切换点选择在柴油机的较大负荷工况,... 为提高某大功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柴油机不同负荷工况下切换对增压压力的影响规律,进气阀延迟时间与动作速度对系统喘振、空气倒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切换点选择在柴油机的较大负荷工况,可以避免切换过程中柴油机功率的大幅度下降;从1TC到2TC的切换过程中,进气阀延迟并缓慢打开,从2TC到1TC的切换过程中,进气阀延迟并快速关闭,可以避免系统的喘振和空气倒流。研究结果为顺序增压系统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增压 切换 延迟 喘振 倒流
下载PDF
带有放气阀的二级增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名山 张志 +3 位作者 方金莉 马朝臣 施新 邢卫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二级增压系统在重型柴油机和高性能轿车柴油机上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获得结构更为紧凑的二级增压系统,提出了将调节阀集成在高压级涡轮壳内部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方案,进行了增压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计算、两个涡轮壳的设计计算、调节... 二级增压系统在重型柴油机和高性能轿车柴油机上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获得结构更为紧凑的二级增压系统,提出了将调节阀集成在高压级涡轮壳内部的二级增压系统结构方案,进行了增压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计算、两个涡轮壳的设计计算、调节阀计算以及流动分析,并对所设计的二级增压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调节阀流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压级涡轮膨胀比在1.2到2的变化范围时,调节阀的流量调节范围达30%以上。紧凑型二级增压系统的联合运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有效工作,且运行在高效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二级增压系统 涡轮壳流道 调节阀 性能试验
下载PDF
多场载荷对增压器涡轮应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凯 王正 +3 位作者 王晓春 徐思友 朱向国 门日秀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2,共6页
针对某增压柴油机,运用GT-Power软件对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增压器涡轮工作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柴油机某一工况为例,对涡轮进行了流—热耦合分析,得到涡轮在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热载荷和气动载荷。研究了涡轮在离心载荷、... 针对某增压柴油机,运用GT-Power软件对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仿真计算,获得增压器涡轮工作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柴油机某一工况为例,对涡轮进行了流—热耦合分析,得到涡轮在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热载荷和气动载荷。研究了涡轮在离心载荷、热载荷、气动载荷等多场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计算了涡轮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对不同应力状态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各载荷对涡轮应力响应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器 涡轮 气动载荷 热载荷 离心载荷 热应力
下载PDF
不同调节转换装置在顺序增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磊 李云广 +3 位作者 徐思友 霍学敏 吴新涛 潘丽丽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19,125,共5页
针对目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设计了液压调节转换装置和气动调节转换装置。将这两种调节转换装置分别集成在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上液压调节转换装置比气动调节转换装置更紧凑;计算和验证了调节转换装置的... 针对目标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设计了液压调节转换装置和气动调节转换装置。将这两种调节转换装置分别集成在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上液压调节转换装置比气动调节转换装置更紧凑;计算和验证了调节转换装置的驱动扭矩和执行动作时间,气动调节转换装置的驱动扭矩和执行动作时间均小于液压调节转换装置。两种调节转换装置还通过了进排气阀及执行机构连续动作1000次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成液压和气动调节转换装置的顺序增压系统,其主副增压器涡前最大温差均出现在排气阀关闭时,平均温差分别为28℃和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顺序增压系统 转换装置
下载PDF
车用增压器离心压气机改型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书奇 张俊跃 +1 位作者 赵成俊 张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1,共5页
为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设计成功率,降低研制风险,基于当代工具预测设计方法,开展了某车用增压器跨音速离心压气机设计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比3为亚音和跨音速临界压比,高于此临界压比,叶轮进入跨音速流动,流量范围急剧变窄;压比大... 为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设计成功率,降低研制风险,基于当代工具预测设计方法,开展了某车用增压器跨音速离心压气机设计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比3为亚音和跨音速临界压比,高于此临界压比,叶轮进入跨音速流动,流量范围急剧变窄;压比大于4,流量范围不高于20%,需采用机匣处理等流量拓宽装置以获得宽广压气机特性;采用机匣处理装置后,跨音速流量范围可拓宽15%左右;采用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技术和控制载荷叶片造型技术可获得高压比宽流量范围的高性能压气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两区模型 载荷控制 跨音速 压气机
下载PDF
车用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及原因 被引量:3
6
作者 靳嵘 朱向国 葛炜 《柴油机》 2010年第4期51-53,共3页
介绍了车用发动涡轮增压器常见的几类故障现象,对故障现象及零部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归类总结,可用于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加工及使用维护参考。
关键词 车用发动机 增压器 故障
下载PDF
基于现代设计手段的某车用增压器离心压气机设计
7
作者 李书奇 胡立峰 +2 位作者 张俊跃 王晓春 李颂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0期197-201,共5页
针对发动机高压比宽流量范围需求,作者采用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控制载荷分布叶片造型和提高自振频率等技术,开展某车用增压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和试验验证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①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技术可快速预测压气机特性,其结果与... 针对发动机高压比宽流量范围需求,作者采用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控制载荷分布叶片造型和提高自振频率等技术,开展某车用增压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和试验验证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①两区模型性能预测技术可快速预测压气机特性,其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②控制载荷叶片造型技术可快速方便应用于工程研制,设计结果比较理想。③相同大小叶轮,改变叶轮进口直径,在保持压比和效率近似恒定的情况下,可获得不同流量范围的压气机特性。④减小叶轮出口宽度和增大扩压器收敛段长度在某种程度上可推迟发生亚声速流动喘振。⑤压比大于3后(跨声速状态),压气机流量范围会突然变窄,喘振流量会大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区模型 载荷控制 跨声速 压气机 增压器
下载PDF
两区模型离心压气机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书奇 张俊跃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79,共5页
为获得有效的压气机性能预测方法,基于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性能试验数据,重点研究了两区模型离心压气机性能预测及标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仔细考虑了压气机内部扩散和损失过程,综合考虑逆压梯度黏性流动过程影响,标定方法... 为获得有效的压气机性能预测方法,基于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性能试验数据,重点研究了两区模型离心压气机性能预测及标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仔细考虑了压气机内部扩散和损失过程,综合考虑逆压梯度黏性流动过程影响,标定方法简单实用,能方便地应用于工程设计;该性能预测方法也能有效预测涡轮增压器离心压气机流量特性及喘振、堵塞边界特性,能够反映出压气机的全工况性能;与试验结果相比,预测压比与试验压比差值小于3%,预测绝热效率差值小于5%,在高转速跨音速工况下预测喘振堵塞流量差值小于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两区模型 压气机 性能预测 增压器
下载PDF
跨音速离心压气机级间静压测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书奇 张俊跃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获得车用涡轮增压器离心压气机各元件进出口及周向静压分布,开展了跨音速离心压气机级间静压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蜗舌结构未造成导风轮进口静压分布周向不均匀(导风轮进口周向压力波动在2.5 kPa之内);蜗舌结构导致短叶片轮缘静压... 为获得车用涡轮增压器离心压气机各元件进出口及周向静压分布,开展了跨音速离心压气机级间静压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蜗舌结构未造成导风轮进口静压分布周向不均匀(导风轮进口周向压力波动在2.5 kPa之内);蜗舌结构导致短叶片轮缘静压分布的周向不均匀性;同一转速下,跨音速流动最高效率工况周向静压分布不均匀;叶轮跨音速时,蜗壳沿着流动方向进行减速扩压;同一转速下,扩压器静压提升变化很小(约在3 kPa之内),而叶轮静压提升变化很大(约13~50 kPa),叶轮静压提升的改变决定压比流量特性线的陡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压力测量 跨音速 压气机 增压器
下载PDF
双通道蜗壳径流涡轮的设计与流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云堃 杨名洋 +2 位作者 邓康耀 陈化 Ricardo Martinez-Botas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低负荷下的扭矩对于小型发动机十分重要,其决定了汽车的驾驶性能。配有双通道蜗壳的涡轮已被证实在瞬态性能和气缸扫气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研究通过数值方法,比较了不同部分进气条件下双通道径流涡轮的性能。设计了一个双通道径流涡轮... 低负荷下的扭矩对于小型发动机十分重要,其决定了汽车的驾驶性能。配有双通道蜗壳的涡轮已被证实在瞬态性能和气缸扫气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研究通过数值方法,比较了不同部分进气条件下双通道径流涡轮的性能。设计了一个双通道径流涡轮,以达到某国外混流涡轮(带有可变喷嘴的涡轮A)的流通能力。借助软件ANSYS-CFX,采用稳态数值模拟方法来实现全部进气和部分进气条件下涡轮的性能预测。基于不同进气条件(叶根进气HI和叶尖进气SI)的性能比较结果进行流动机理分析。结果显示SI比HI具有更好的性能,且传递到叶轮的流动在通道内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涡流结构。对于HI进气,产生于叶轮叶根处的涡流逐渐迁移到叶尖区域,而SI进气正好相反,这即是HI进气较SI进气具有更高流动损失和更差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 径流涡轮 双通道蜗壳 部分进气 流动分布 仿真
下载PDF
离心压气机级间压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书奇 张俊跃 王林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80-1684,共5页
为获得离心压气机各元件静压分布,苇点开展了跨音速离心压气机级间静压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蜗舌未造成导风轮进口静压分布周向不均匀;(2)蜗舌导致了短叶片轮缘静压分布的周向不均匀性;(3)同一转速,跨音速高效工况周向静压分布并... 为获得离心压气机各元件静压分布,苇点开展了跨音速离心压气机级间静压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蜗舌未造成导风轮进口静压分布周向不均匀;(2)蜗舌导致了短叶片轮缘静压分布的周向不均匀性;(3)同一转速,跨音速高效工况周向静压分布并不均匀;(4)跨音速时,蜗壳沿流动方向总是减速扩压;(5)相同转速,扩压器静压提升变化很小(约3kPa),而叶轮静压提升变化很大(约13~50 kPa),叶轮静压提升的改变决定着特性线的陡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测试 跨音速 压气机 增压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