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价有机骨架基材料对放射性污染物的去除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智阳 张子军 王有群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4期32-38,共7页
共价有机骨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孔状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有序的孔状结构以及可控的骨架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可吸附、分离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综述了共价有机骨架基材料对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去除,探讨了其对铀、铕、钍、锝以... 共价有机骨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孔状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有序的孔状结构以及可控的骨架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可吸附、分离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综述了共价有机骨架基材料对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去除,探讨了其对铀、铕、钍、锝以及碘的去除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 放射性 污染物 去除
下载PDF
矿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例
2
作者 徐尚昭 陈斌 +1 位作者 周阳阳 王晨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 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2005—2019年Landsat TM/ETM/OLI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和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005—2019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大宝山矿区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差异显著,其中2005年总体植被覆盖度最高,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为24.84 km^(2),占比为78.13%;2019年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达到最小值,仅为20.77 km^(2),占比65.34%。整体来看,中等以下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呈现增加态势,中等及以上植被覆盖度面积逐渐减小,一定程度上表明矿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多时相 遥感监测 大宝山矿区
下载PDF
粤北下庄矿田竹筒尖铀矿床矿体特征研究
3
作者 郭新文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3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在分析粤北下庄矿田竹筒尖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控矿因素,认为:3号组带在各中段产状、规模稳定,铀矿体的厚度、品位随着矿体标高的减小而减小;矿体在标高690~250 m中段皆有分布,但品位大于0.1%的矿体多集中... 本文在分析粤北下庄矿田竹筒尖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控矿因素,认为:3号组带在各中段产状、规模稳定,铀矿体的厚度、品位随着矿体标高的减小而减小;矿体在标高690~250 m中段皆有分布,但品位大于0.1%的矿体多集中在标高690~570 m中段,品位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矿体较稳定;矿床中大多数铀矿体较分散,呈透镜状分布,连续性较差,在构造走向、倾向上存在尖灭再现的现象,构造带及矿体往深部延续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矿体特征 竹筒尖铀矿床 粤北
下载PDF
粤北金属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4
作者 徐培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9期91-93,共3页
粤北是我国华南重要的金属矿集区之一,区内矿种主要有钨、铅、锌、铀、铜、铁等金属矿产。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区内及其外围的岩性条件、构造条件、物化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区内金属矿的成矿条件及下一步找矿方向,为该... 粤北是我国华南重要的金属矿集区之一,区内矿种主要有钨、铅、锌、铀、铜、铁等金属矿产。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区内及其外围的岩性条件、构造条件、物化探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区内金属矿的成矿条件及下一步找矿方向,为该地区矿田研究及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金属矿田
下载PDF
粤北诸广岩体南部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5
作者 李海东 江卫兵 +2 位作者 刘斌 赖静 郭新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42-458,共17页
诸广岩体南部地处闽赣后加里东隆起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刚柔地块结合部,位于东西向南岭铀成矿带与北东向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自西向东分布有城口、长江、百顺和全安4个矿集区。文章通过对诸广岩体南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岩... 诸广岩体南部地处闽赣后加里东隆起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刚柔地块结合部,位于东西向南岭铀成矿带与北东向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自西向东分布有城口、长江、百顺和全安4个矿集区。文章通过对诸广岩体南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岩浆热液活动、铀源以及控矿因素等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同时结合前期已有工作成果,系统梳理了区内铀矿化类型、赋存空间及控矿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诸广岩体南部铀找矿潜力,提出了以下找矿方向:1)棉花坑、书楼丘、水石等矿床深部及外围是区内成矿最有利地段,为下一步找矿重点地段;2)塘湾矿床深部、企岭、黄沙桥等矿床外围新发现的成矿有利地段可进一步进行扩大或钻探验证;3)对比华南邻区花岗岩外带型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成果,认为诸广岩体南部外带型铀矿化可作为区内铀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条件 找矿潜力 矿化特征 控矿因素 诸广岩体南部
下载PDF
粤北地区塘洞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6
作者 龙自强 彭渤洋 刘斌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塘洞岩体位于粤北地区长江铀矿集区北部,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文章通过对塘洞岩体岩相学、地球化学分析,初步探讨了塘洞岩体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塘洞岩体岩性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2.77%~73.83%)... 塘洞岩体位于粤北地区长江铀矿集区北部,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文章通过对塘洞岩体岩相学、地球化学分析,初步探讨了塘洞岩体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塘洞岩体岩性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2.77%~73.83%)、富铝(Al_(2)O_(3)=13.13%~13.82%)、富碱(K2O=5.00%~6.84%,Na_(2)O=1.55%~2.67%),且钾大于钠,贫铁、镁、钙、钛、磷,铝饱和指数(A/CNK=1.08~1.28)大部分大于1.1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属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8.45~12.86),明显铕负异常(δEu=0.24~0.3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而贫Nb、Ta、Ti、Zr等高场强元素。塘洞岩体CaO/Na_(2)O=0.16~0.58、Rb/Sr=5.01~8.19、Ra/Ba=0.90~1.94,指示其源区为砂质岩与泥质岩混合,属于S型花岗岩,主要为同碰撞后期在碰撞加厚向伸展减薄构造转换阶段的地壳物质经部分熔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塘洞岩体 粤北地区
下载PDF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蚀变花岗岩副矿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祁家明 黄国龙 +3 位作者 朱捌 伏顺成 许幼 叶松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1-1704,共14页
采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采自棉花坑铀矿床特富矿体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特别是富铀副矿物进行研究。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直氟碳钙铈矿、铀石-钍石、磷灰石、磷钇矿、褐帘石等,其中主要富铀副矿物有铀石-钍石、磷钇矿、独... 采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采自棉花坑铀矿床特富矿体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特别是富铀副矿物进行研究。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直氟碳钙铈矿、铀石-钍石、磷灰石、磷钇矿、褐帘石等,其中主要富铀副矿物有铀石-钍石、磷钇矿、独居石。研究表明,热液作用能使副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甚至形成新的矿物,同时使富铀副矿物释放大量的铀进入成矿流体,如磷钇矿蚀变为磷灰石、铀钍石蚀变为铅钍石、独居石可蚀变为直氟碳钙铈矿等;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副矿物铀含量较低,而且在蚀变过程中,它们保持相对稳定,且晶形完好,释放的铀量少;部分蚀变锆石出现相反情况,其铀含量不降反升。研究还表明,富铀副矿物受热液作用越强,即距热液活动中心越近,铀含量的降低越明显,释放的铀就越多,从而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矿物 蚀变花岗岩 电子探针 铀矿床
下载PDF
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以广东省上坪镇为例
8
作者 周阳阳 孙中瑞 +2 位作者 陈斌 徐锋良 张青峰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了打破地质灾害中高位隐蔽性隐患发现难的局限,查清复杂地形下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准识别。本研究以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点云、数字高程模型... 为了打破地质灾害中高位隐蔽性隐患发现难的局限,查清复杂地形下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准识别。本研究以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点云、数字高程模型等衍生数据,在真三维环境中结合山体阴影进行隐患点识别,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典型灾点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识别的隐患点与现地验证情况一致,正确率达100%;共识别出隐患点23处(滑坡14处、崩塌9处),灾害密度约4处/km~2。本研究通过集成“空地联动”“点面体协同”“二三维一体”的方法,将立体灾害点搬进数字空间,实现了隐蔽性点位和调查盲区的全覆盖,对灾害预警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地质灾害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隐患识别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3
9
作者 邵上 汪光 +2 位作者 廖磊 李海东 黄国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79-785,共7页
粤北南岭山区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针对矿山与土壤环境、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环境安全保障与生态发展等生态环境问题,... 粤北南岭山区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针对矿山与土壤环境、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环境安全保障与生态发展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以实现山清水秀、林带环绕、碧湖青田、城美人和为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以空间管控为前提,以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突出问题导向为总体思路,设计了相应的四大类17项工程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在恢复矿山环境、提高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建议下一步在分析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差异性特征、完善自然资源要素空间配置和生态补偿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并探索新型管理和运行模式方面重点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修复 功能分区 方案 粤北南岭山区
下载PDF
南海海盆IODP349钻井岩心的生热元素测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行 董淼 +2 位作者 陈爱华 张健 贾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8-1134,共7页
放射性生热率是岩石热物性参数之一,也是研究岩石圈热结构和构造热演化的重要参数。针对南海海盆区缺少岩石生热率资料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IODP349航次中的测井资料,测试钻井岩心样品的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通过计算得出:玄武... 放射性生热率是岩石热物性参数之一,也是研究岩石圈热结构和构造热演化的重要参数。针对南海海盆区缺少岩石生热率资料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IODP349航次中的测井资料,测试钻井岩心样品的主要放射性生热元素,通过计算得出:玄武岩样品的生热率平均值为0.28±0.07μW/m^3,沉积碎屑岩样品的生热率为1.21±0.34μW/m^3,以及3个钻井的地热流值。获得以下认识:(1)本次研究的沉积碎屑岩样品生热率与中国东南沿海的同类岩石样品的生热率值相近,而洋壳中的基性火山岩生热率明显低于大陆碱性玄武岩。(2)用新资料计算南海西南次海盆段的岩石圈热结构得出其热岩石圈厚度约为39~42 km,平均壳幔热流比值为2.4%,说明西南次海盆岩石圈薄,海底热流主要受深部的地幔热源控制。(3)U1431D和U1433A钻井的热流密度值与附近探针热流密度值相近;而U1431C的热流密度值明显偏小,属于受地下水热循环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岩心 生热率 地热流
下载PDF
粤北仁化棉花坑铀矿床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祁家明 叶松鑫 +2 位作者 方晓骐 曹豪杰 唐仕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9-210,共12页
通过对粤北仁化棉花坑铀矿床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地热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地下热水的形成环境及补给源特征。棉花坑矿床地下热水为HCO_3^--Ca^(2+)-Na^+型水,其δD_(V-SMOW)值为-44.5‰~-40.7‰,δ^(18)O_(V-SMOW)值为-6.8‰~-6.... 通过对粤北仁化棉花坑铀矿床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地热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地下热水的形成环境及补给源特征。棉花坑矿床地下热水为HCO_3^--Ca^(2+)-Na^+型水,其δD_(V-SMOW)值为-44.5‰~-40.7‰,δ^(18)O_(V-SMOW)值为-6.8‰~-6.4‰,分布于本地雨水线附近,为大气降水成因;热储温度为67.8℃,补给源高程为650~1150 m,循环深度为标高-1250~-660 m,d-excess值7.5‰~10.5‰,表明地下热水可更新能力较强,热水径流距离短,水—岩作用较弱;结合粤北花岗岩区地质地貌特征,认为补给源来自矿床东南向的南山一带;地下水深循环是形成矿区地热主因,同时岩体铀矿物放射性蜕变产热可增强地温梯度;地下热水铀含量为40~120μg/L,呈氧化环境,现今地下热水活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矿期古热水活动特征,对铀矿床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热水循环深度指示矿床深部仍具有非常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H-O同位素 地下热水 302铀矿床 广东仁化棉花坑
下载PDF
广东省兴宁市铁山嶂矿床成矿模式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阮昆 龙自强 +1 位作者 吴建勇 胡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22-224,共3页
铁山嶂地区构造位置处于永梅晚古生代拗陷带中的邵武—河源NE向断裂带与兴宁EW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床从发现至今,其矿床成因就争议不断。主要有:(1)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铁矿^(??),(2)陆相河流—冲积成因~?,(3)沉积或火... 铁山嶂地区构造位置处于永梅晚古生代拗陷带中的邵武—河源NE向断裂带与兴宁EW向构造的交汇部位。矿床从发现至今,其矿床成因就争议不断。主要有:(1)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铁矿^(??),(2)陆相河流—冲积成因~?,(3)沉积或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床(黄云皇,1993),(4)海相火山沉积铁矿床(姚德贤等,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嶂矿床 成矿模式 广东省兴宁市
下载PDF
粤东桃源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卫兵 邵上 +2 位作者 李海东 周堂波 晏少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36-344,共9页
桃源矿床是位于长塘火山盆地西侧中型热液铀矿床,其铀成矿与萤石化关系非常密切。在详细的野外和显微镜观察基础上,运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试手段对桃源矿床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桃源铀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 桃源矿床是位于长塘火山盆地西侧中型热液铀矿床,其铀成矿与萤石化关系非常密切。在详细的野外和显微镜观察基础上,运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测试手段对桃源矿床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桃源铀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8.6~267.2℃,均值为202.2℃,属中低温范围;包裹体盐度w(NaCl_(eqv))为6.24%~14.51%,均值为11.52%,属中低盐度范畴;密度为0.87~1.00 g/cm^(3),均值为0.95 g/cm^(3);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密度与均一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性。根据包裹体温度和盐度估算出成矿深度为0.79~1.53 km,平均值为1.14 km,属于中等深度成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源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温度 成矿压力 矿床成因
下载PDF
闪烁射气法测镭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乐杰 关念云 +1 位作者 马立奎 崔燕秋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74-378,共5页
对闪烁射气法测镭进行了优化研究,使用自制的稳定钍检查源替代226Ra标准溶液,以选择合适的甄别阀位值,通过测量的坪曲线确定光电倍增管工作电压,优化仪器使用条件。探讨了富集过程、送气速度对测量值的影响;改进了闪烁室的排气清洗程序... 对闪烁射气法测镭进行了优化研究,使用自制的稳定钍检查源替代226Ra标准溶液,以选择合适的甄别阀位值,通过测量的坪曲线确定光电倍增管工作电压,优化仪器使用条件。探讨了富集过程、送气速度对测量值的影响;改进了闪烁室的排气清洗程序,可增加其使用寿命和效果;对仪器进行校正,确定了装置系数,并对样品和标样进行了检测。数据表明,本法操作可行,合理可靠,结果准确,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密度,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射气法 检测 优化
下载PDF
下庄新桥西铀矿床硫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5
作者 许丽丽 周堂波 +1 位作者 李俊 李海东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60-273,共14页
新桥西铀矿床为下庄矿田内的铀矿床之一,位于贵东岩体东部。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EPMA)测定了新桥西铀矿床中黄铁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数据显示,该矿床中黄铁矿、闪锌矿具富Fe、Zn亏S的特征,其中黄铁矿主要富集Mo、Mn、Cu、Z... 新桥西铀矿床为下庄矿田内的铀矿床之一,位于贵东岩体东部。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EPMA)测定了新桥西铀矿床中黄铁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数据显示,该矿床中黄铁矿、闪锌矿具富Fe、Zn亏S的特征,其中黄铁矿主要富集Mo、Mn、Cu、Zn、As、Co、Ni、Pb、U;闪锌矿富集Mo、Mn、Fe、Cu、Cd。Cu、Fe、As、Co、Ni、Zn、Pb、Mo及Mn等微量元素可能以矿物包体或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和闪锌矿中;黄铁矿中Co、Ni、Mo、As与U在流体中具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主要形成于中-浅部、中温成矿环境。结合下庄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新桥西铀矿床属于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电子探针 成矿环境 矿床成因 新桥西铀矿床
下载PDF
赣南铁山垅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16
作者 王斌 李钟枢 艾海平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本文基于对铁山垅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分析测试了19种元素,并分析总结了各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布特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该区W、Bi、As、Sb、Bi、Co、Se等元素相对富集,Hg、Ag等元素亏损较强;根据元素组合的特征,可将元素分... 本文基于对铁山垅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分析测试了19种元素,并分析总结了各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布特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该区W、Bi、As、Sb、Bi、Co、Se等元素相对富集,Hg、Ag等元素亏损较强;根据元素组合的特征,可将元素分为四组,即W、Sn、Mo、Bi、F高温元素组合,Cu、Pb、Zn、Cd中温元素组合,Au、Ag、As、Sb、Hg低温元素组合,Mn、Cr、Co、Ni亲铁元素组合;圈定了综合异常22处,找矿远景区2处;在铁山垅—白鹅钨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可主攻石英脉型钨铜多金属矿,石下—胎子岽钨找矿远景区可主攻隐爆角砾岩型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异常 找矿远景区 铁山垅地区 赣南
下载PDF
粤北佛冈岩体琶江地区断裂构造特征与找矿方向
17
作者 许丽丽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28-441,共14页
粤北佛冈复式岩体中部琶江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五组。文章对这五组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将区内断裂构造划分为三级,一级断裂为近东西向社岗-门楼富断裂、竹园-... 粤北佛冈复式岩体中部琶江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五组。文章对这五组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将区内断裂构造划分为三级,一级断裂为近东西向社岗-门楼富断裂、竹园-草子顶断裂;二级断裂为北东向仙人石断裂、汤塘断裂;三级断裂为北东向次级断裂、北西向、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其中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为压扭性断裂,控制了区内铀矿床、铀矿点的分布与产出,为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北北西向17号带、近南北向5号、83号带、F1-1断裂带为主要含矿构造,次级北东向2号带、F1断裂带为次要含矿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北北西向17号带、近南北向5号、83号带、F1-1断裂带为下一步重点工程揭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琶江地区 控矿断裂 含矿断裂 找矿方向
下载PDF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萤石矿物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许丽丽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铀成矿与萤石关系密切,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不同深度及不同成矿阶段矿石中的萤石开展标型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期紫黑色萤石相较于矿前期绿色及成矿晚期紫...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铀成矿与萤石关系密切,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不同深度及不同成矿阶段矿石中的萤石开展标型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期紫黑色萤石相较于矿前期绿色及成矿晚期紫色萤石的Eu亏损更明显,紫色萤石Eu亏损则稍强于绿色萤石;各阶段萤石的Ce多数表现出微弱负异常,少部分表现出弱正异常;Y/Ho-La/Ho图解中各阶段萤石样品投点大致呈水平直线分布,Y/Ho较为均一;相同阶段萤石a0值随深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现象,相同中段早期形成的萤石a0值比晚期的大。综合研究认为形成萤石的成矿流体具有从相对还原过渡至氧化、相对封闭的热液系统转换至开放系统的环境演化;成矿流体具有同源性,可能为同一成矿流体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紫色萤石阶段可能来源于前两个阶段萤石的再迁移重结晶;REE含量与a0值指示本区成矿流体具有酸碱溶液交替的特征。深部萤石晶胞参数仍较大,推测矿体剥蚀不深,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坑铀矿床 萤石 标型特征 成矿流体
下载PDF
诸广南部产铀花岗岩长江岩体中的绿泥石和铀源矿物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丽 孙立强 +6 位作者 陈卫锋 伏顺成 付宏宁 高爽 魏文芳 沈渭洲 凌洪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2,共20页
长江岩体是诸广南部地区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此次研究运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长江岩体新鲜花岗岩和蚀变花岗岩中的绿泥石和有关含铀矿物进行了精细对比,揭示花岗岩中铀的活化与成矿前期或早期致使花岗岩发生绿泥石化的还原性热液... 长江岩体是诸广南部地区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此次研究运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长江岩体新鲜花岗岩和蚀变花岗岩中的绿泥石和有关含铀矿物进行了精细对比,揭示花岗岩中铀的活化与成矿前期或早期致使花岗岩发生绿泥石化的还原性热液蚀变作用关系密切,黑云母等的绿泥石化蚀变,使其中包裹的一些含铀副矿物也发生蚀变,导致原来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副矿物中的惰性铀转变成活性铀,并在绿泥石附近沉淀成铀石等铀含量高且在成矿期低度氧化性热液作用下容易释放铀的矿物。长江岩体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褐帘石、铀石—钍石、晶质铀矿、独居石等,其中,晶质铀矿、铀石、铀钍石中铀含量高且铀容易释放,是长江岩体的主要铀源矿物;独居石中铀含量较高,当其周围矿物绿泥石化时,独居石蚀变形成直氟碳钙铈矿并释放铀,因而也是长江岩体的潜在铀源矿物;锆石中铀含量虽高,但因其结构稳定,铀难以释放,因此它不是长江岩体中重要的铀源矿物;磷灰石、褐帘石中铀含量均低于检测限,作为铀源矿物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岩体 绿泥石 副矿物 热液蚀变 铀源矿物
下载PDF
粤北桃村坝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单芝波 李坤 +3 位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黄国龙 朱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1-352,共12页
桃村坝花岗岩体位于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部。锆石U-Pb年龄为161.5±1.8 Ma(MSWD=1.7),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稍低的硅、富铝、富碱、钾大于钠、贫钙镁和高FeO*/MgO等特征。富集Rb,Th,U而亏损Ba,Sr,Ti和Nb;LREE富... 桃村坝花岗岩体位于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部。锆石U-Pb年龄为161.5±1.8 Ma(MSWD=1.7),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具有稍低的硅、富铝、富碱、钾大于钠、贫钙镁和高FeO*/MgO等特征。富集Rb,Th,U而亏损Ba,Sr,Ti和Nb;LREE富集(LREE/HREE=7.39~16.4,(La/Yb)N=8.79~25.5),Eu亏损较为明显(δEu=0.44~0.59);Ga/Al比值较高(平均值为2.99),Zr+Nb+Ce+Y含量(平均为518×10-6)大于350×10-6,可归属于A2型花岗岩;εNd(t)值低,为-9.7^-8.95,Nd模式年龄为1.66~1.76 Ga;锆石的εHf(t)值为-20.0^-14.6,相应的Hf模式年龄为2.12~2.46 Ga。综合以上特征表明桃村坝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粤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