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9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拓进取持续引领铀矿采冶技术发展——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原地浸出采铀创新团队
1
作者 阙为民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天然铀是国家战略核力量建设和核能发展需要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核能的安全、高效、经济发展离不开天然铀的持续稳定安全供给.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对天然铀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我国铀矿规模小、品位低,资源禀赋差,传统的地下开采-搅拌... 天然铀是国家战略核力量建设和核能发展需要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核能的安全、高效、经济发展离不开天然铀的持续稳定安全供给.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对天然铀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我国铀矿规模小、品位低,资源禀赋差,传统的地下开采-搅拌浸出工艺经济性差、本质安全度低.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突破铀资源开发技术瓶颈,解决传统技术无法利用的疏松砂岩铀矿安全高效开采重大技术难题,1993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批准建设溶浸采矿技术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原地浸出采铀创新团队的正式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铀 国家重大战略 重点实验室 创新团队 重大技术难题 本质安全度 冶金研究院 铀资源
原文传递
基于载铀树脂饱和再吸附-淋洗一体化工艺的U型塔设计研究
2
作者 程威 苏学斌 +3 位作者 阙为民 陈希 李建华 杜志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针对部分酸法地浸铀矿工艺在浸出中后期存在的浸出液铀浓度偏低、HSO_(4)^(-)离子竞争吸附、吸附饱和树脂容量低、固定床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离子交换设备U型塔,研究了采用饱和再吸附与淋洗一体化工艺处理载铀树脂,考... 针对部分酸法地浸铀矿工艺在浸出中后期存在的浸出液铀浓度偏低、HSO_(4)^(-)离子竞争吸附、吸附饱和树脂容量低、固定床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离子交换设备U型塔,研究了采用饱和再吸附与淋洗一体化工艺处理载铀树脂,考察了处理后淋洗液中铀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U型塔一体化工艺处理后,淋洗合格液中铀质量浓度升至43~50 g/L;U型塔运行稳定,树脂运移顺畅,塔内铀浓度梯度分布合理。该设备适用于地浸采铀浸出液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 载铀树脂 U型塔 饱和再吸附 离子交换 设计
下载PDF
独居石优溶渣浸出过程研究
3
作者 刘康 苏学斌 +6 位作者 梁耕宇 程浩 王桂硕 张承天 刘忠臣 刘会武 向秋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察浸出过程条件对铀、钍、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下述优化参数:盐酸浓度6 mol/L、浸出时间1.5~2 h、浸出温度60℃、液固体积质量比3 mL/g时,优溶渣中铀、钍、稀土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0%~95%、92%~93%、>60%,实现了较高的资源回收率。浸出渣的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其主要由锆石、钍化合物和石英等脉石矿物组成。剩余的稀土组分则主要集中在未分解的独居石中,其余为少量磷钇矿和褐钇铌矿。试验结果可为独居石优溶渣的综合回收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优溶渣 盐酸浸出 稀土
下载PDF
铀矿井降氡优势通风方式研究
4
作者 李先杰 张哲 +3 位作者 胡鹏华 陈刚 任建军 刘啸晨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文以矿井通风网络入风段和用风段氡析出规律为出发点,由铀矿通风降氡基本方程导出不同通风方式下铀矿降氡需风量的计算公式,并由入风段有效供风能力导出优势通风方式评价指标,给出铀矿通风降氡方式的判别方法。
关键词 铀矿 通风方式 降氡 判别
下载PDF
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凤菊 宋艳 +3 位作者 李子明 吴浩天 李昊 陈树森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pH=5~8条件下,AHTCC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较好;铀吸附平衡质量浓度为120 mg/L左右时,吸附量达最大,为151.6 mg/g;铀吸附速率在反应最初60 min较快,1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以80 g/L Na_(2)CO_(3)+20 g/L NaHCO_(3)作解吸剂,铀解吸率为97.5%;对于含杂离子浓度较高的实际含铀废水,经AHTCC单次吸附,铀的去除率可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胺基 低浓度 水热法 改性 吸附 制备
下载PDF
基于卷积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地浸开采铀浓度预测研究
6
作者 贾明滔 谭笑 +2 位作者 苏学斌 陈梅芳 鲁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78-586,共9页
文章通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傅里叶变换,提出了一种新型地浸单元浸出液铀浓度预测方法。该方法... 文章通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傅里叶变换,提出了一种新型地浸单元浸出液铀浓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浸出液铀浓度监测值时间序列使用EMD进行分解,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通过构建CNN+LSTM网络,并结合傅里叶变换和多项式拟合对铀浓度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进行预测,3者预测之和作为铀浓度预测结果。实证结果表明:EMD能够有效分解铀浓度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度比未进行EMD分解的模型提升超50%;基于EMD、CNN+LSTM和傅里叶变换的集成方法预测精度良好,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为0.348,与LSTM、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和门控循环网络(Gate Recurrent Unit,GRU)等模型相比最高提升超80%。文章提出的集成方法能够准确预测浸采单元铀浓度变化,解决了原有方法和模型无法对非线性、非平稳铀浓度序列进行准确预测的问题,从而为地浸矿山生产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并有助于提升中国铀矿山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浓度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 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电絮凝法深度处理石化工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欣杨 《机械管理开发》 2012年第1期7-8,10,共3页
采用电絮凝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影响COD去除率因素电极材料、电流密度、极板间水流速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电絮凝工艺采用"铁-碳"电极,电流密度为44mA/cm2,极板间的水流速度6mm/s,CODcr、石油类的去除效率均... 采用电絮凝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影响COD去除率因素电极材料、电流密度、极板间水流速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电絮凝工艺采用"铁-碳"电极,电流密度为44mA/cm2,极板间的水流速度6mm/s,CODcr、石油类的去除效率均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石化废水 深度处理
下载PDF
750kV单回并行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环境研究
8
作者 任定高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 24—2020)附录C、D推荐的计算模式对750 kV单回并行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环境进行计算与预测。结果表明,经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当导线对地最小高度为15.5 m时,单回并行线...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 24—2020)附录C、D推荐的计算模式对750 kV单回并行输电线路电磁辐射环境进行计算与预测。结果表明,经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当导线对地最小高度为15.5 m时,单回并行线路下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超过10 kV/m;需将导线对地最小高度提至16.5 m,才能满足4 kV/m控制限值要求。750 kV单回并行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磁场强度小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线路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但其产生的工频电场是电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电场强度控制限值(4 kV/m)是线路建设的环境制约因素,同时也是输变电电磁环境重点控制因素。现场实测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符合性较好,表明采用的预测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性,研究结果可为750 kV单回并行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环境监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电磁辐射环境 单回并行线路 输电线路
下载PDF
钼的靶向吸附材料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9
作者 常华 宿延涛 +3 位作者 勾阳飞 王海珍 李默 杨吴馨晨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研究了采用真空灌注法将α-安息香肟(α-BO)固载在多孔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载体(PMMA-DVB)中制备钼的靶向吸附材料(α-BO/PMMA),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酸种类、H^(+)浓度、接触... 研究了采用真空灌注法将α-安息香肟(α-BO)固载在多孔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载体(PMMA-DVB)中制备钼的靶向吸附材料(α-BO/PMMA),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了酸种类、H^(+)浓度、接触时间及吸附平衡时溶液中MoO_(2)^(2+)浓度对α-BO/PMMA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BO/PMMA对钼的吸附受酸度影响较大,在0.1 mol/L的盐酸介质中吸附量最高,最大吸附量为29.8 mg/g,该材料可有效分离提取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材料 α-安息香肟 多孔载体 分离 提取
下载PDF
纳米比亚罗辛铀矿放射性显明度研究
10
作者 田宇晖 刘志超 +3 位作者 师留印 王桂硕 贾秀敏 李广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纳米比亚罗辛铀矿矿石品位低、矿山年处理量大,采出的矿石夹杂部分废石,磨矿和浸出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矿石粒度及铀品位分布规律,统计并计算了代表性矿样的放射性显明度,绘制了放射性可选性曲线。根据边界品位确定理论分选指... 纳米比亚罗辛铀矿矿石品位低、矿山年处理量大,采出的矿石夹杂部分废石,磨矿和浸出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矿石粒度及铀品位分布规律,统计并计算了代表性矿样的放射性显明度,绘制了放射性可选性曲线。根据边界品位确定理论分选指标:当边界品位为0.01%时,原矿石铀品位为0.032%,精矿铀品位为0.047%,尾矿产率为33.95%,尾矿铀品位为0.0028%,总回收率为96.37%。结果表明,纳米比亚罗辛铀矿采用放射性选矿效果较好,矿石的可选性较高;放射性选矿主要适用于粗粒级、极低品位矿石抛尾。放射性显明度可作为罗辛铀矿放射性选矿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辛铀矿 放射性显明度 放射性选矿 铀矿石 铀品位 矿石粒度
下载PDF
地浸采铀井网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研究
11
作者 陈梅芳 谭亚辉 +2 位作者 张传飞 许影 苏学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井网布置是砂岩型铀矿地浸开发过程中最重要采矿设计之一,关系到矿山投资、资源回收率和采区服务年限。井网布置影响因素众多,对于设计过程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大小等尚未达成共识。针对井网布置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井网... 井网布置是砂岩型铀矿地浸开发过程中最重要采矿设计之一,关系到矿山投资、资源回收率和采区服务年限。井网布置影响因素众多,对于设计过程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大小等尚未达成共识。针对井网布置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井网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性指标分类方法,构建了地浸采铀井网影响因素的“二层次多因子”指标体系;为比较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判断矩阵,研究得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及对应权重值,其中,矿体埋深、矿体品位、矿体厚度、矿体渗透性和矿体连续性5项为影响井网布置的主要因素,权重累积频率达81.33%。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权重的确立,为砂岩型铀矿开发设计和井网优化提供了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井网布置 影响因素 砂岩型铀矿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磷酸/磷酸酯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提铀性能研究
12
作者 常华 勾阳飞 +2 位作者 宿延涛 杨吴馨晨 李默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针对硝酸体系低浓度铀的吸附问题,以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为骨架,以三氯化磷为功能化试剂,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及淬灭-水解/醇解反应,将长链羟基及烷基接枝到树脂上,从而得到分别含有磷酸和磷酸酯基功能基团的提铀树脂。通过红... 针对硝酸体系低浓度铀的吸附问题,以氯甲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为骨架,以三氯化磷为功能化试剂,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及淬灭-水解/醇解反应,将长链羟基及烷基接枝到树脂上,从而得到分别含有磷酸和磷酸酯基功能基团的提铀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对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树脂制备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树脂含磷量及铀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树脂合成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pH、平衡铀浓度、吸附时间对树脂材料吸铀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解吸剂的筛选和树脂重复使用性能的验证。结果表明:制备的磷酸酯基提铀树脂对于模拟溶液(1 mol/L HNO_(3)+1 mol/L NaNO_(3))中的低浓度铀(<20 mg/L)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树脂对铀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1.9 mg/g干树脂,吸附后残余尾液中的铀质量浓度<0.05 mg/L;以0.4 mol/L NaHCO_(3)与0.1 mol/L Na_(2)CO_(3)作为复合解吸剂,铀的解吸率为98.3%。制备的磷酸酯基提铀树脂可用于酸性硝酸体系中低浓度铀的吸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体系 磷酸树脂 磷酸酯树脂 平衡吸附量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塔产生硫化氢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研究
13
作者 郭晓栋 刘辉 +4 位作者 张静敏 刘永涛 高东星 孟运生 程瑞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61-263,267,共4页
某矿山水处理工序采用“电石渣中和过滤—滤液活性炭吸附除油”的基本流程,针对其活性炭吸附塔产生硫化氢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内SRB的生长繁殖是产生硫化氢气体的直接原因,并且得出了SRB菌种的来源为生活污水返回所... 某矿山水处理工序采用“电石渣中和过滤—滤液活性炭吸附除油”的基本流程,针对其活性炭吸附塔产生硫化氢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内SRB的生长繁殖是产生硫化氢气体的直接原因,并且得出了SRB菌种的来源为生活污水返回所致。从活性炭吸附后的水体中分离出一株SRB菌株,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pH值、温度、氧气、Fe^(2+)、碳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pH值和温度是影响SRB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结合现场实际,对比分析了可采取的治理措施及优缺点,通过热处理治理有效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达到了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硫化氢 硫酸盐还原菌 解决措施
下载PDF
抚州铀矿细菌堆浸半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健 樊保团 张传敬 《铀矿冶》 CAS 2001年第1期15-27,共13页
报道了抚州铀矿山南贫矿细菌堆浸半工业试验的结果 ,并对堆场、喷淋布液装置、生物膜连续氧化设备及工艺流程等作了简述。通过 158d的淋浸试验 ,回收铀 1142 .14kg,液计浸出率为6 9.4 5% ,渣计浸出率 6 6 % ,酸耗 2 .11% ,总液固体积质... 报道了抚州铀矿山南贫矿细菌堆浸半工业试验的结果 ,并对堆场、喷淋布液装置、生物膜连续氧化设备及工艺流程等作了简述。通过 158d的淋浸试验 ,回收铀 1142 .14kg,液计浸出率为6 9.4 5% ,渣计浸出率 6 6 % ,酸耗 2 .11% ,总液固体积质量比为 2 .55L/kg。实现了利用矿石中的铁和硫被细菌氧化达到浸出铀的目的 ,为经济地开发利用低品位铀矿石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石 堆浸 细菌 工业试验 工艺流程 生物膜
下载PDF
离子交换技术软化处理稠油污水的研究:Ⅱ大孔弱酸性树脂-密实移动床工业装置的试运行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根福 冯勇 +2 位作者 张国甫 汤为龙 潘海春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2,共6页
用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Φ2.2 m密实移动床吸附塔中对总硬度约为200 mg/L的已深度净化的稠油污水进行软化处理,其产水的总硬度可达铬黑T检不出的程度,即硬度低于1 mg/L;饱和树脂的容量按总硬度计可达140 g/L甚至更高。饱和树脂在... 用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Φ2.2 m密实移动床吸附塔中对总硬度约为200 mg/L的已深度净化的稠油污水进行软化处理,其产水的总硬度可达铬黑T检不出的程度,即硬度低于1 mg/L;饱和树脂的容量按总硬度计可达140 g/L甚至更高。饱和树脂在专门设计的填充塔内进行水反冲洗、酸淋洗、碱再生以及水洗等处理后再返回吸附塔。该套装置正式连续试运行证明,所选树脂及设备软化处理上述稠油污水性能良好,操作方便;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工艺在我国属首创,值得在有关油田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污水 软化处理 密实移动床 工业装置
下载PDF
用酸法从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试验研究与工业实践 被引量:139
16
作者 鲁兆伶 《湿法冶金》 CAS 2002年第4期175-183,共9页
研究了采用"酸浸—P204萃取—硫酸反萃取—氨水沉淀—煅烧制精钒"工艺流程从西北含钒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试验研究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无氧化剂存在下,于85℃、液固质量比1∶1、矿石粒度-60目条件下,用硫酸溶液可以浸出... 研究了采用"酸浸—P204萃取—硫酸反萃取—氨水沉淀—煅烧制精钒"工艺流程从西北含钒石煤中提取五氧化二钒。试验研究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无氧化剂存在下,于85℃、液固质量比1∶1、矿石粒度-60目条件下,用硫酸溶液可以浸出石煤中约80%的钒。用P204和TBP的磺化煤油溶液萃取、硫酸溶液反萃取,可得到较纯的五氧化钒溶液,再经氨水沉淀、热解,可得到纯度98%以上的精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五氧化二钒 酸法浸出 溶剂萃取 沉淀 煅烧
下载PDF
核工业铀矿冶职业辐射照射问题及其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明理 孙先荣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4-207,共4页
核工业铀矿冶系统承担我国铀资源的开采和水冶,其工作人员受到氡子体的内照射和γ外照射辐射危害。根据2004年铀矿冶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核工业总体剂量分布水平进行了比较;从我国铀资源分布、铀矿山辐射危害特点、采矿方法、矿山辐射... 核工业铀矿冶系统承担我国铀资源的开采和水冶,其工作人员受到氡子体的内照射和γ外照射辐射危害。根据2004年铀矿冶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核工业总体剂量分布水平进行了比较;从我国铀资源分布、铀矿山辐射危害特点、采矿方法、矿山辐射防护投入和管理现状等方面,对铀矿冶职业辐射照射剂量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减少铀矿冶职业辐射危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冶 个人剂量 职业照射 建议
下载PDF
某稀有稀土多金属矿的预先抛尾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风 刘志超 +4 位作者 张新 马嘉 李广 田宇晖 强录德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3,109,共7页
内蒙古某稀有稀土多金属矿有用元素品位低、矿物组成极为复杂且嵌布粒度细小,导致现有选矿工艺中矿物解离成本高。为了减少进入细磨流程的矿石量,开展了粗粒预先抛尾工艺研究。通过重液浮沉试验,获得了原矿预先抛尾的理论分选指标。在... 内蒙古某稀有稀土多金属矿有用元素品位低、矿物组成极为复杂且嵌布粒度细小,导致现有选矿工艺中矿物解离成本高。为了减少进入细磨流程的矿石量,开展了粗粒预先抛尾工艺研究。通过重液浮沉试验,获得了原矿预先抛尾的理论分选指标。在系统的条件试验基础上,研发了原矿“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摇床重选”的粗粒抛尾工艺,即矿石破碎至-1.25 mm后进行粒度分级,0.5~1.25、0.1~0.5 mm两个粒级的矿石分别利用重介质旋流器、摇床预先抛尾,抛尾粗精矿与-0.1 mm粒级的矿石合并为精矿产品。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实现入磨前抛弃30.72%的尾矿,获得REO、ZrO_(2)、Nb_(2)O_(5)回收率分别为94.03%、93.99%和91.04%的精矿,显著减少了需要细磨的矿石量,有助于节省磨矿成本,提升矿床开发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稀土多金属矿 重介质分选 摇床分选 预先抛尾
下载PDF
金湿法冶金尾矿及流出液处理研究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金堂 《湿法冶金》 CAS 1992年第4期24-30,35,共8页
序言 随着湿法冶金过程在黄金提取工业中的应用,其产生的尾矿及流出液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引人注意,各国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并在工厂进行了生产实践。 最初多年应用的Merrill-Crowe过程为碱性氰化物浸出,然后用锌沉出金。
关键词 湿法冶金 尾矿 流出液 处理
下载PDF
反萃取钨过程中避免产生固相物的研究及工业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谷万成 《铀矿冶》 CAS 2002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采用萃取法生产仲钨酸铵工艺中的反萃取过程极易产生固相物。从研究钨酸根离子的形态、反萃取过程动力学和反萃取设备结构入手 ,有效地防止了固相物的生成 ,实现了常温反萃取的工业运行。
关键词 反萃取 仲钨酸铵 固相物 设备 萃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