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CAD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健 聂江涛 +3 位作者 田明明 曹建辉 刘军港 司志发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文章突破以往常规采用的平面图、剖面图和轴测投影原理等二维平面表述方法,以相山铀矿田中的某产铀区块为实例,利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通过地形模型构建、地层模型构建、构造模型构建等步骤,实现了研究区地质数据的三... 文章突破以往常规采用的平面图、剖面图和轴测投影原理等二维平面表述方法,以相山铀矿田中的某产铀区块为实例,利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通过地形模型构建、地层模型构建、构造模型构建等步骤,实现了研究区地质数据的三维实体化展示,并针对所建三维模型在找矿靶区圈定、矿山开发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AD 相山铀矿田 三维实体化 三维模型
下载PDF
陕西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升 李子颖 +1 位作者 惠小朝 郭建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59-164,共6页
笔者采用Ar-Ar测年技术,获得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碳酸岩中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132.58±0.70 Ma,等时线年龄133.01±0.74 Ma,含黑云母闪石硫化物伟晶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93.72±2.38 Ma,等时线年龄91.4... 笔者采用Ar-Ar测年技术,获得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碳酸岩中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132.58±0.70 Ma,等时线年龄133.01±0.74 Ma,含黑云母闪石硫化物伟晶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93.72±2.38 Ma,等时线年龄91.49±1.97 Ma。镜下特征显示,铌钛铀矿的形成晚于碳酸岩中的黑云母及含黑云母闪石硫化物伟晶岩中的黑云母。因此,铌钛铀矿的形成时间应晚于93.72±2.38 Ma。这表明成矿带内除了已知存在三叠纪碳酸岩型Mo-Pb矿和白垩纪斑岩型Mo矿的成矿过程之外,还存在早白垩世之后的岩浆热液型U-Nb-Ti成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伟晶岩 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 铀成矿年龄 华阳川矿床
下载PDF
中国钍资源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8
3
作者 孟艳宁 范洪海 +1 位作者 王凤岗 陈璋如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6-92,共7页
笔者在调研及综合分析国内、外钍资源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钍资源类型进行了划分,论述了各类典型钍矿床的地质特征(重点介绍了相山居隆庵铀钍矿床的钍矿化类型、钍矿物种类及赋存状态),总结、归纳了我国钍资源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钍资源 矿床特征 存在形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诸广岩体南部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的晶质铀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虞航 蔡煜琦 +3 位作者 李伟林 黄国龙 庞雅庆 江卫兵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350-354,共5页
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和晶质铀矿U—Pb同位素定年法,对诸广岩体南部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中的晶质铀矿进行详细研究。厘定的晶质铀矿多赋存于黑云母等造岩矿物中。测得晶质铀矿UO2含量平均较高,同时含有ThO2,其它造岩元素低于1... 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和晶质铀矿U—Pb同位素定年法,对诸广岩体南部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中的晶质铀矿进行详细研究。厘定的晶质铀矿多赋存于黑云母等造岩矿物中。测得晶质铀矿UO2含量平均较高,同时含有ThO2,其它造岩元素低于1%,具有岩浆成因晶质铀矿特征。晶质铀矿U—Pb同位素年龄与对应锆石LA—ICP—MS U—Pb年龄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铀花岗岩 细粒花岗岩 晶质铀矿 U-PB 同位素定年 成岩年龄
下载PDF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研究
5
作者 范洪海 陈金勇 +1 位作者 顾大钊 王生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01-1102,共2页
1区域地质特征纳米比亚的大地构造单元从南到北可细分为:北带、北部中央带、南部中央带、Okahandja线性构造带、南带和南部边缘带。其中所有白岗岩型铀矿床全部发育于中央带。欢乐谷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归属于达马拉造山带的南部中央带。... 1区域地质特征纳米比亚的大地构造单元从南到北可细分为:北带、北部中央带、南部中央带、Okahandja线性构造带、南带和南部边缘带。其中所有白岗岩型铀矿床全部发育于中央带。欢乐谷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归属于达马拉造山带的南部中央带。该地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Abbabis杂岩体、艾杜西斯组(Etusis)、可汗组(Khan)、罗辛组(R?ssing)、楚斯组(Chu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岗岩型铀矿 铀矿物 放射性矿物 成矿机理 欢乐谷 热液叠加改造期 硅钙铀矿 纳米比亚 贝塔石 结晶分异作用 富铀基底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晚白垩世至新近纪沉积介质环境演化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制约
6
作者 何中波 冀华丽 +4 位作者 胡宝群 孙萧 钟军 杨喆 陈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0-810,共11页
沉积地层原生沉积介质的环境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北部铀矿地质探井N3006中上白垩统至新近系16件泥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露头及钻孔岩心发育特征,选用对沉积介质环境反映比... 沉积地层原生沉积介质的环境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北部铀矿地质探井N3006中上白垩统至新近系16件泥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露头及钻孔岩心发育特征,选用对沉积介质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锂(Li)、锶(Sr)、镓(Ga)、钡(Ba)、铜(Cu)、铀(U)、钒(V)、镍(Ni)等微量元素指标,探讨了研究区晚白垩世至新近纪沉积介质环境演化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晚白垩世至新近纪古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炎热且富氧的淡水-微咸水沉积;据原生沉积环境判断,研究区内上白垩统至新近系各层组砂体总体上不利于传统的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砂岩型铀矿化的发育;强氧化的古环境有利于铀元素的迁移,局部特殊环境形成的原生灰色层和后期遭受还原流体改造的灰色层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新近纪 泥岩 微量元素 古沉积环境演化 铀成矿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30
7
作者 林锦荣 李子颖 +2 位作者 胡志华 王勇剑 王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33-339,共7页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热液型铀矿 岩浆活动中心 断陷红盆 深源断裂构造 空间定位
下载PDF
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围岩蚀变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7
8
作者 修晓茜 范洪海 +1 位作者 马汉峰 衣龙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15-220,256,共7页
文章阐述了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特征,指出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赤铁矿化和萤石化。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靠近矿化中心带蚀变岩石的SiO2含量降低,而CaO、MgO的含量升高;Pb、Mo和Sb等元素含量与铀矿化具... 文章阐述了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特征,指出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赤铁矿化和萤石化。矿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靠近矿化中心带蚀变岩石的SiO2含量降低,而CaO、MgO的含量升高;Pb、Mo和Sb等元素含量与铀矿化具有正相关性,是该矿床铀富集的良好指示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铍矿床 蚀变特征 元素迁移富集 白杨河
下载PDF
陕西省华阳川U-Nb矿床矿化蚀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何升 李子颖 +1 位作者 惠小朝 郭建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8-13,32,共7页
陕西省华阳川U-Nb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小秦岭地区,矿床内可见含独居石、磷灰石、贝塔石、褐帘石脉体及旁侧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为探讨矿化蚀变特征,对矿脉、矿旁蚀变带岩石、近矿蚀变带岩石以及围岩的结构构造、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进... 陕西省华阳川U-Nb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小秦岭地区,矿床内可见含独居石、磷灰石、贝塔石、褐帘石脉体及旁侧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为探讨矿化蚀变特征,对矿脉、矿旁蚀变带岩石、近矿蚀变带岩石以及围岩的结构构造、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围岩→近矿蚀变带→矿旁蚀变带,石英、斜长石含量逐步减少,微斜长石含量显著增多,微斜长石的存在使得蚀变岩石显现红色,并可作为寻找U-Nb矿体以及判别蚀变程度的标尺;细小黑云母、微斜长石沿裂隙或粒间贯入碎裂围岩中,证明存在碱性流体,同时微斜长石交代石英和斜长石说明存在碱交代作用,微斜长石、黑云母化可作为U-Nb矿化的寻找标志;稀土元素配分图、微量元素蛛网图以及差异明显的δEu、(U/Th)_N均表明矿液和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特征 碱交代 华阳川矿床
下载PDF
居隆庵铀矿床酸碱两种类型矿化蚀变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峰 林锦荣 +1 位作者 胡志华 王勇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21-122,共2页
居隆庵矿床是相山矿田西部火山热液型铀矿床。前人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特征研究认为(范洪海等,2003),该矿床铀矿化为典型的酸交代型。近年来,深部坑道工程施工发现,矿床还存在碱交代型铀矿化,碱、酸两种交代矿化类型在空间上既有分离... 居隆庵矿床是相山矿田西部火山热液型铀矿床。前人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特征研究认为(范洪海等,2003),该矿床铀矿化为典型的酸交代型。近年来,深部坑道工程施工发现,矿床还存在碱交代型铀矿化,碱、酸两种交代矿化类型在空间上既有分离也有叠合。文章通过详细坑道地质观察和典型矿化样品化学分析,阐述了居隆庵矿床酸、碱两种交代类型铀矿化蚀变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交代叠合 成矿特征 元素地球化学 居隆庵铀矿床
下载PDF
广东省电白区滨海砂矿型钍资源成矿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艳宁 范洪海 陈金勇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469-477,共9页
我国沉积砂矿型钍资源丰富,其中滨海砂矿型钍资源是目前最重要的可利用钍资源,我国东南沿海是滨海砂矿型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通过对广东省电白地区滨海砂矿的调查,查明了滨海砂的含钍性、砂矿的物质组成以及分布特征;重砂样品微量元素... 我国沉积砂矿型钍资源丰富,其中滨海砂矿型钍资源是目前最重要的可利用钍资源,我国东南沿海是滨海砂矿型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通过对广东省电白地区滨海砂矿的调查,查明了滨海砂的含钍性、砂矿的物质组成以及分布特征;重砂样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电白砂矿物源单一,均来自该区西侧花岗岩。同时样品锆石铀铅定年数据表明,西部花岗岩的年龄为441~446 Ma,为晚奥陶世花岗岩。综合其成矿物质来源、地形地貌及构造环境,探讨了电白地区滨海砂矿的成矿过程,为我国沉积砂矿型钍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资源 重砂矿物 滨海砂矿 广东电白
下载PDF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生云 范洪海 +4 位作者 顾大钊 陈金勇 陈东欢 聂江涛 高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74-282,314,共10页
文章着重介绍了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该区不同类型的白岗岩具有不同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型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曲线显示相对分散,反映其物源区在成分上存在... 文章着重介绍了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该区不同类型的白岗岩具有不同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型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曲线显示相对分散,反映其物源区在成分上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均一性,以及不同类型的白岗岩具有不同的物源区。白岗岩可能是由前达马拉基底岩石经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其微量元素总体上显示出壳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白岗岩 纳米比亚
下载PDF
新疆阿奇山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田明明 何建国 +1 位作者 张松 高洪雷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4-22,共9页
阿奇山花岗岩体为大型岩基,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上,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表现出比较相似的特征,因此它们很可能是同一期岩浆作用... 阿奇山花岗岩体为大型岩基,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上,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表现出比较相似的特征,因此它们很可能是同一期岩浆作用多次脉动形成的。结合锆石U-Pb测年及岩石矿物学证据,该岩体应为海西晚期(晚二叠世)板内伸展作用阶段形成的I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山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新疆阿奇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明明 何建国 +3 位作者 张松 高红雷 孔维豪 李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6,共16页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 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新疆阿奇山岩体进行了测定,获得年龄为269.5±1.6 Ma^272.1±1.3 Ma,表明阿奇山岩体为晚二叠世。岩石的Sr、Nd、Pb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有较低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n(87Sr)/n(86Sr)]i(0.7044~0.7055)、正εNd(t)值(0.48~3.66)及较为年轻的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C(741~1090 Ma),表明其源岩与亏损地幔有关,而在Pb同位素n(207Pb)/n(204Pb)-n(206Pb)/n(204Pb)构造模式演化图解中,又显示其物质来源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综合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及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阿奇山岩体的形成是地幔柱活动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产物。阿奇山岩体位于新疆北部,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二叠世,整个新疆北部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且晚古生代时期板块俯冲已经结束。但后造山岩浆形成必然需要新的动力及热源,而幔源岩浆的底侵不仅可以为后造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还提供了大量物源。因此在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于壳幔相互作用强烈,来自深部的地幔柱幔源岩浆底侵,带来的热源诱发较年轻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同时有部分幔源物质的混染,从而使阿奇山岩体花岗岩物源具有地幔和地壳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阿奇山岩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