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积型类高斯成形滤波算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怀平 周建斌 +3 位作者 庹先国 王明 汪雪元 冯林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高斯信号具有对称性和完备性,因此高斯滤波方法在核信号处理以及辐射能谱分析时得到大量使用。目前构造实时处理核脉冲信号的真高斯成形滤波器尚有难度,实际常用数字类高斯成形算法主要是基于模拟核电子学中Sallen-Key滤波器和CR-(RC)~... 高斯信号具有对称性和完备性,因此高斯滤波方法在核信号处理以及辐射能谱分析时得到大量使用。目前构造实时处理核脉冲信号的真高斯成形滤波器尚有难度,实际常用数字类高斯成形算法主要是基于模拟核电子学中Sallen-Key滤波器和CR-(RC)~n滤波器的电路微分方程推导而得到,其输出的类高斯脉冲信号对称性较差、单级使用时存在下冲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卷积型类高斯成形滤波算法,它以梯形脉冲信号为基础,经过第一次卷积实现双极性脉冲成形,再次卷积进行累加求和从而得到左右对称的类高斯脉冲,利用Z变换方法推导出该算法的数字递推公式。通过仿真模拟研究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成形参数对幅频特性的影响规律,成形参数n_a和n_c取值增大时,滤波器通频带减小,低频成分幅度相对增加,高频噪声抑制作用增强,但也导致成形脉冲变宽,增加了脉冲堆积概率。最后,利用搭建的X射线荧光测量系统实验平台获取实测核脉冲数据,分别应用类高斯成形算法和梯形成形算法进行离线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类高斯成形算法具有更好的堆积脉冲分离能力,在相同的X光管管压和管流条件下,设置相同的达峰时间,两者所得能谱的能量分辨率基本相当,但是类高斯成形的能谱具有更高的特征峰面积和总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脉冲处理 类高斯成形 梯形成形 能量分辨率
原文传递
带井电法在城市障碍区间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杨亮 周聪 +2 位作者 王轲 姚振岸 谢尚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7-1366,共10页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是当前浅部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热点,城市中复杂的障碍区间给地下空间探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城市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障碍区间探测问题,本文基于带井直流电阻率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应用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观测...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是当前浅部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热点,城市中复杂的障碍区间给地下空间探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城市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障碍区间探测问题,本文基于带井直流电阻率法,采用数值模拟与应用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观测数据密度,对比分析不同障碍区间宽度条件下的反演效果,开展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了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带井电法的探测精度与障碍区间的跨度范围、目标深度及钻井深度等均相关,跨度越大、目标深度越大,提高探测精度所需的钻井深度越大。当障碍区间跨度超过工程钻探相关规范要求的间距时,采用带井电法可为地下空间勘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工程勘察 带井电阻率法 数值模拟 障碍区间
原文传递
人工源电磁法聚类分析处理技术在金属矿区的应用——以冬瓜山铜矿为例
3
作者 杨亮 周聪 +1 位作者 李银航 冯嘉豪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0期220-222,共3页
人工源电磁法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勘探方法。工业文明带来了复杂的噪声,含噪电磁响应信息的提取成为强干扰区电磁勘探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人工源电磁法去噪处理新技术,应用聚类分析对含噪频谱进行分类,以识别出具备人... 人工源电磁法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勘探方法。工业文明带来了复杂的噪声,含噪电磁响应信息的提取成为强干扰区电磁勘探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人工源电磁法去噪处理新技术,应用聚类分析对含噪频谱进行分类,以识别出具备人工源特征的功率谱数据,提高响应提取质量。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处理方法,本文算法能够更好的压制噪声,提高人工源电磁法的数据预处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多金属矿 数据去噪 应用
下载PDF
基于邻近域特征的堆积层滑坡多维地电信息成像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哈宁 邓居智 肖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3-484,共12页
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种非线性系统变形演化规律复杂,准确量化坡体形变过程中滑移面边界变化、降雨入渗边界、水头边界和流量边界等重要参数是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此项研究基于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依据岩土体成分、结构的不同... 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种非线性系统变形演化规律复杂,准确量化坡体形变过程中滑移面边界变化、降雨入渗边界、水头边界和流量边界等重要参数是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此项研究基于电阻率成像技术,可依据岩土体成分、结构的不同和地层间电性的差异实现快速、多维剖面成像,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浅层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数据和各类监测数据的“时间-空间-属性”邻近域特征信息统一表达矩阵,实现了各监测项空间权重的快速收敛。在此基础上,用逐层、逐个递推式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深层电阻率成像数据,准确构建了反映堆积层滑坡形变过程的内部结构多维电性特征模型。试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各类边界参数基于地电信息成像监测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堆积层滑坡形变破坏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电阻率成像技术 邻近域特征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合成成形法在数字核脉冲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怀强 陈壑 +1 位作者 钱云琛 魏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02-309,共8页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核脉冲信号的处理通常采用数字成形法,传统的核信号数字成形常采用传递函数法来实现核脉冲信号的梯形、三角形与高斯成形。为解决不同数字成形方法需要改变相应的传递函数与实现过程的问题,引入了数字核信号合成成形处...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核脉冲信号的处理通常采用数字成形法,传统的核信号数字成形常采用传递函数法来实现核脉冲信号的梯形、三角形与高斯成形。为解决不同数字成形方法需要改变相应的传递函数与实现过程的问题,引入了数字核信号合成成形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统一的传递函数,通过简单地改变成形参数,可将数字核信号成形为具有一定曲率的凹成形与凸成形输出,然后通过叠加合成实现三种数字成形。具体推导了Z域中合成成形的传递函数,以梯形合成成形为例分析了成形参数对脉冲堆积的影响,通过SignalTapⅡ获取成形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简单有效实现核脉冲信号的三种数字成形。选用NaI(Tl)探测器测量^(137)Cs,对产生的核脉冲信号采用合成成形处理,通过对获取的能谱分析可知,合成成形法比传统成形法具有更好的能量分辨率与计数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脉冲信号 合成成形 传递函数 数字成形
下载PDF
便携式XRF分析仪检测土壤重金属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江晓宇 李福生 +2 位作者 王清亚 徐木强 罗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5-1012,共8页
综述了便携式XRF分析仪在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便携式XRF分析仪在试样制备、预处理、谱解析、最佳模型和软硬件开发等方面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归纳,阐述了不同定量模型对便携式XRF分析仪的预测精度影响,探讨了便携式XR... 综述了便携式XRF分析仪在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便携式XRF分析仪在试样制备、预处理、谱解析、最佳模型和软硬件开发等方面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归纳,阐述了不同定量模型对便携式XRF分析仪的预测精度影响,探讨了便携式XRF分析仪在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拓展便携式XRF分析仪在土壤修复和污染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RF分析仪 土壤重金属 快速检测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力学试验分析及材料性能研究
7
作者 昌毅 余柳明 +2 位作者 阳程 邹杨洋 高金贺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以裂纹长度相对于构件宽度的比例作为构件的相对裂纹长度,研究了相对裂纹长度对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的剩余极限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裂纹长度的增大,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的剩余极限强度呈现近似线性... 以裂纹长度相对于构件宽度的比例作为构件的相对裂纹长度,研究了相对裂纹长度对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的剩余极限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裂纹长度的增大,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的剩余极限强度呈现近似线性减小的规律,并且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剩余极限强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近似当作材料的屈服强度;当相对裂纹长度较小时,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呈现塑性性能,试验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塑性破坏;当相对裂纹长度较大时,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将由塑性性能朝脆性性能快速转变,试验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不一定发生塑性破坏;当相对裂纹长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含裂纹损伤试验构件呈现脆性性能,试验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构件 裂纹损伤 剩余极限强度 力学性能 相对裂纹长度
下载PDF
双分量广域电磁法在深埋隧洞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林成 周聪 +5 位作者 汤井田 原源 蒋奇云 李广 黄凤林 李广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7-864,共8页
广域电磁法是一种高效、抗干扰能力强的电磁勘探方法,常规E-Ex观测方式仅处理单分量信息,不利于复杂构造区勘探应用。开展E-Ex及E-Ey双分量观测与解释,是提高勘探精度的有效途径。为测试双分量广域电磁法的应用效果,本文以西南地区卡拉... 广域电磁法是一种高效、抗干扰能力强的电磁勘探方法,常规E-Ex观测方式仅处理单分量信息,不利于复杂构造区勘探应用。开展E-Ex及E-Ey双分量观测与解释,是提高勘探精度的有效途径。为测试双分量广域电磁法的应用效果,本文以西南地区卡拉水电站深埋隧洞工程勘察为例,阐述和说明了双分量广域电磁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案、数据处理及反演方法,获得了目标洞线剖面的双分量广域视电阻率及其二维反演模型;结合地质资料,对反演模型进行了推断解释。结果表明,双分量广域电磁法反演模型准确反映了目标剖面的主要电性结构,较好揭示了断裂及破碎带的位置和倾向;与常规E-Ex单分量观测相比,E-Ex及E-Ey双分量广域电磁法可在少量增加施工成本的基础上提供双倍的观测数据量,具有高效及可用信息多等优点,有利于提高复杂构造区勘探精度,是深埋隧洞勘察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勘探 双分量广域电磁法 电性结构 工程勘察 深埋隧洞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GaAs纳米柱阵列ICP刻蚀工艺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双飞 肖家军 +3 位作者 张蓓 彭新村 邹继军 邓文娟 《电子测试》 2022年第10期39-41,56,共4页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阵列结构材料因能激发光学共振及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子器件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具有一定直径和周期的SiO_(2)纳米柱作为掩膜层,采用ICP刻蚀制备了GaAs纳米柱阵列,重点研究了不同刻蚀条件... 近年来,半导体纳米阵列结构材料因能激发光学共振及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光电子器件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纳米压印技术制备具有一定直径和周期的SiO_(2)纳米柱作为掩膜层,采用ICP刻蚀制备了GaAs纳米柱阵列,重点研究了不同刻蚀条件处理工艺对纳米柱阵列形貌的影响,与表面无纳米结构的薄膜材料相比,其反射率得到明显的降低且最低约为3%,因此纳米阵列结构能有效的增强光吸收,具有极其优良的光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 GaAs纳米柱阵列 光学共振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测井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豪 张丽娇 张焱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2年第2期35-41,共7页
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砂岩型铀矿测井技术是高效的勘查手段。总结了自然γ测井和铀裂变瞬发中子测井技术在砂岩型铀矿测井方面的关键技术进展和问题。对自然γ测井主要围绕自动稳谱技术、死时间修正技术以及γ能谱测井解谱技术等方... 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砂岩型铀矿测井技术是高效的勘查手段。总结了自然γ测井和铀裂变瞬发中子测井技术在砂岩型铀矿测井方面的关键技术进展和问题。对自然γ测井主要围绕自动稳谱技术、死时间修正技术以及γ能谱测井解谱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铀裂变瞬发中子测井的技术难题以及优势方法应用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自然γ测井技术近年研究方向集中在死时间修正和解谱技术,铀裂变瞬发中子测井虽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但由于其测井效率低的问题未被解决,目前主要辅助自然γ测井技术进行“铀-镭-氡”平衡系数求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自然Γ测井 铀裂变瞬发中子测井
下载PDF
主动式多重性方法对黄饼中铀定量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浩然 张焱 +3 位作者 胡文兴 瞿金辉 刘世梁 王仁波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黄饼材料中铀的准确定量是后续处理工艺选择的关键,文中在主动式多重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记录分析中子源诱发238U裂变信息,进行铀定量的方法。但由于黄饼材料自身存在中子自屏蔽效应以及含水量的差异,导致定量结果存在偏差。... 黄饼材料中铀的准确定量是后续处理工艺选择的关键,文中在主动式多重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记录分析中子源诱发238U裂变信息,进行铀定量的方法。但由于黄饼材料自身存在中子自屏蔽效应以及含水量的差异,导致定量结果存在偏差。为了进一步提高定量准确性,使用MCNP(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结合MATLAB程序优化选择了241Am-Be源作为激发源;另外,通过对不同质量及含水量系列化样品的模拟发现:铀定量误差主要来自于泄漏增殖因子ML与增殖因子M差距的不匹配。通过MCNP模拟获取M随铀质量变化规律的曲线后,根据样品净含量选择合适的增殖因子M,再根据二重计数率D进行定量计算,获得铀定量的相对误差小于5%;含水量的变化带来的中子自屏蔽效应对多重计数率影响较大,通过S0/Si与D0/Di的关系对二重计数率D进行修正后再进行计算,铀定量的相对误差能够控制在10%左右;该研究对中子多重性方法在黄饼生产与测量中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多重性 黄饼 238U 中子自屏蔽 模拟仿真
原文传递
直线成形方法在基于SDD探测器的TXRF仪能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和喜 邸润洁 +2 位作者 刘玉娟 徐辉 刘义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48-2152,共5页
因全反射X射线荧光仪中入射X射线与全反射X射线形成驻波,导致样品被激发产生的特征X射线成周期变化,且在驻波峰区探测器产生的核脉冲重叠严重,有必要提高后续分析电路的重叠核脉冲幅度准确提取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反射X射线荧光仪的性能... 因全反射X射线荧光仪中入射X射线与全反射X射线形成驻波,导致样品被激发产生的特征X射线成周期变化,且在驻波峰区探测器产生的核脉冲重叠严重,有必要提高后续分析电路的重叠核脉冲幅度准确提取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反射X射线荧光仪的性能。由于SDD探测器产生的核脉冲下降沿依衰减系数τrc呈指数规律衰减,依据衰减补偿原则,建立直线成形方法并推导应用于数字化核脉冲的递归公式。实验发现:在ADC转换器的取样周期为T下,当k≥T/τrc时直线成形后的核脉冲顶部才能形成一条直线;在k=T/τrc时上升沿最短,重叠核脉冲分辨能力亦最好。直线成形后的核脉冲上升沿及平顶分布与上升时间参数最小时的梯形成形结果相同但前者的平顶更为光滑;由于直线成形后的核脉冲不存在下降沿,使得其宽度更窄,有利于分离相距更近的重叠核脉冲。通过拟合直线成形后的核脉冲分布规律,确定了直线成形方法可准确提取幅度值的最窄重叠核脉冲间隔;且直线成形方法对不同幅度核脉冲的放大倍数一致,证实直线成形方法不会改变谱仪的能量线性。直线成形方法能可靠应用的前提是准确定位核脉冲的起始位置,为此建立起冲击成形递归公式,验证发现冲击成形后的核脉冲仅在其起始位置出现幅度约等于核脉冲幅度的冲击响应,利用阈值判别就能准确定位所有核脉冲起始位置。最后在FPGA内实现上述算法,并进行10组比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直线成形方法在堆积平台与和峰压制能力、峰背比和能量分辨率三个方面均优于梯形成形与模拟式能谱测量系统,证实直线成形方法能极大地提升全反射X射线荧光仪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成形 参数最优取值 全反射X射线荧光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灰狼算法的γ能谱解析应用研究
13
作者 刘薇 赵剑锟 +2 位作者 刘义保 李蔚成 邢义强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32,共6页
针对传统γ能谱解析存在时间长、步骤多、精度低等缺点,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灰狼算法的γ能谱解析方法。采用基于倒S型曲线的收敛因子,保持算法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之间的平衡,解决了灰狼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引入... 针对传统γ能谱解析存在时间长、步骤多、精度低等缺点,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灰狼算法的γ能谱解析方法。采用基于倒S型曲线的收敛因子,保持算法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之间的平衡,解决了灰狼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引入逐维更新策略,提高了寻优的精度和效率。对土壤标准源和马林杯标准源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灰狼算法对多核素混合γ能谱解析效果较好,解析速度相较原始灰狼算法提升了近59%,土壤标准源中所有核素解析误差均可控制在±10%,8种核素平均绝对误差在4%以内;马林杯标准源中除^(226)Ra和^(235)U外,其他核素误差均小于10%,8种核素平均绝对误差在7%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 能谱 定量分析 灰狼算法 倒S型曲线 逐维更新
原文传递
基于模态分解技术的地震信号随机噪声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志平 方江雄 +3 位作者 刘军 辛秋生 邹意 葛圆圆 《科技广场》 2017年第8期13-19,共7页
野外采集地震数据中通常充斥着大量噪声信号,严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质量,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是地震信号处理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变分模态分解VMD技术运用于地震时序信号的噪声压制,相比经验模态分解EMD的递归"筛选",... 野外采集地震数据中通常充斥着大量噪声信号,严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质量,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是地震信号处理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变分模态分解VMD技术运用于地震时序信号的噪声压制,相比经验模态分解EMD的递归"筛选",VMD将信号分解转化为非递归变分模型求解问题,改善了模态混叠现象的发生。合成及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VMD方法在信噪比、运算耗时和精度指标上均优于EMD方法,具有较低的计算成本和较好的随机噪声消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去噪 经验模态分解 变分模态分解 信噪比
下载PDF
基于D-Be紧凑型快中子源的中子慢化整形器设计研究
15
作者 王佳 张子雄 +3 位作者 李凯旋 潘炀烜 魏强林 刘义保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5,共9页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在细胞尺度内具有强靶向性与高传能线密度的二元放射疗法,具有治疗周期短、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小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在BNCT装置中,束流整形(Beam Shap...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在细胞尺度内具有强靶向性与高传能线密度的二元放射疗法,具有治疗周期短、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小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在BNCT装置中,束流整形(Beam Shaping Assembly,BSA)组件的作用是将中子源产生的快中子束慢化至超热中子能区(0.5 eV<E<10 keV),并保证中子方向性。本文使用蒙特卡罗模拟程序GEANT4以及FLUKA模拟^(9)Be(d,n)^(10)B反应中子源产生及后续中子慢化。采用1.45 MeV、30 mA的氘束轰击9μm的薄铍靶,并使用由该反应产生的中子作为源项,对束流整形体(Beam Shaping Assembly,BSA)进行方案设计。结果表明:采用20 cm厚的BiF_(3)和30 cm厚的MgF_(2)组合慢化层,30 cm厚的Pb反射层,9cm厚的MgF_(2)补充慢化层,以及0.2 mm厚的Cd热中子吸收层,以确保出口处的γ成分、快中子成分、Φ_(epi)/Φ_(th)以及Φ_(epi)/Φ_(fast)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所推荐的建议值。本研究得出了低能氘束与薄铍靶的中子谱及BSA具体设计方案,为D-Be中子源中子的慢化整形提供了数据参考,为D-Be源进一步优化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治疗 氘铍中子源 束流整形组件 中子慢化
原文传递
一价铜离子掺杂无铅钙钛矿Cs_(2)AgBiBr_(6)对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
16
作者 潘炀烜 刘义保 +2 位作者 魏强林 张子雄 李凯旋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 无铅双钙钛矿Cs_(2)AgBiBr_(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_(2)AgBiBr_(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_(2)AgBiBr_(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密度泛函,开展了Cu^(+)掺杂Cs_(2)AgBiBr_(6)对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掺杂会提高Cs_(2)AgBiBr_(6)的稳定性。掺杂形成的Cs_(2)Ag_(1-x)Cu_(x)BiBr_(6)与原始材料Cs_(2)AgBiBr_(6)皆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并随着Cu^(+)掺杂比例提高能带间隙会显著缩短。根据态密度图分析,能带间隙缩短是由于Cu^(+)掺杂会导致由Bi6p轨道主导的导带底部下移。Cs_(2)Ag_(1-x)Cu_(x)BiBr_(6)相比Cs_(2)AgBiBr_(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更优的电学性能,可作为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Cs_(2)Ag_(1-x)Cu_(x)BiBr_(6) 核辐射探测 电子结构 Cu^(+)掺杂
原文传递
电子加速器光中子源生产医用同位素的模拟研究
17
作者 张子雄 李凯旋 +2 位作者 魏强林 刘义保 张勤拓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2,共8页
光核反应和紧凑型中子源是生产医用同位素的新兴工具,东华理工大学正在建设一种电子加速器驱动的光中子源(East China Accelerator&Neutron Source,ECANS),用于医用同位素生产研究。在分析W-^(100)Mo光中子源的中子产额及^(99)Mo产... 光核反应和紧凑型中子源是生产医用同位素的新兴工具,东华理工大学正在建设一种电子加速器驱动的光中子源(East China Accelerator&Neutron Source,ECANS),用于医用同位素生产研究。在分析W-^(100)Mo光中子源的中子产额及^(99)Mo产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子能量调节层和中子反射层组成的放射性同位素产生模型,对不同天然氧化物材料(MoO_(3)、Lu_(2)O_(3)、Y_(2)O_(3))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模拟及伴生产物分析,探讨了光核反应中子源生产医用同位素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富集^(100)Mo靶材中^(99)Mo同位素的产量为2.00 TBq·d^(-1),在氧化物靶材中^(99)Mo的产量为0.64 TBq·d^(-1)、^(177)Lu的产量为0.67 TBq·d^(-1)以及90Y的产量为2.11 TBq·d^(-1)。此外,分析了天然氧化物在辐照条件下放射性杂质的含量,为后续分离纯化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核反应 中子源 电子直线加速器 医用同位素
原文传递
新型钍基类MOX燃料的制备和第一性原理研究
18
作者 赵石 魏强林 +2 位作者 刘义保 刘豪杰 李凯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9-2197,共9页
为研究钍基类MOX(Th-MOX)燃料Th_(1-x)Pu_(x)O_(2)的结构及性质,以性质相近的Ce原子替代Pu原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Th_(1-x)Ce_(x)O_(2)(x=0,0.25,0.50,0.75,1),利用XRD、SEM和拉曼光谱仪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为研究钍基类MOX(Th-MOX)燃料Th_(1-x)Pu_(x)O_(2)的结构及性质,以性质相近的Ce原子替代Pu原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Th_(1-x)Ce_(x)O_(2)(x=0,0.25,0.50,0.75,1),利用XRD、SEM和拉曼光谱仪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VASP计算了Th_(1-x)Ce_(x)O_(2)的晶格常数和电子态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Th_(1-x)Ce_(x)O_(2)在致密性和颗粒均匀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最高达到理论密度的98.4%),晶界迁移使晶粒尺寸增大。混合氧化物在形成的过程中晶格中产生了氧缺位,随着体系中Th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减小、能量带隙增大、导带宽度减小,Th原子的局域态密度增大,Ce原子的局域态密度减小,原子半径的差异导致晶格常数、Th—O键和Ce—O键的平均键长增大,Th_(1-x)Ce_(x)O_(2)晶格常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基类MOX燃料 溶胶-凝胶法 第一性原理 态密度
下载PDF
基于线段近似法的姿态控制线圈磁场位形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召 刘腾 +2 位作者 杜俊杰 刘云辉 张国书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基于线段近似方法对几何结构相对复杂的偶极场姿态控制(Tilt-Slide-Rotate coils,TSR)线圈的线圈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在偶极场倾斜和偏移情况下,分别通过控制对侧和同侧TSR线圈产生磁力使偶极场线圈恢复平衡位置的情形进行了建模分析。计... 基于线段近似方法对几何结构相对复杂的偶极场姿态控制(Tilt-Slide-Rotate coils,TSR)线圈的线圈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在偶极场倾斜和偏移情况下,分别通过控制对侧和同侧TSR线圈产生磁力使偶极场线圈恢复平衡位置的情形进行了建模分析。计算TSR线圈和偶极场线圈耦合磁场及分析磁场线结构,并采用具有正弦电流形式的TSR线圈激励磁场模拟环向磁扰动,对扰动磁场在赤道面上的庞加莱截面图的磁场线结构和相位进行分析。发现仅通过一组同侧或对侧TSR线圈控制偶极场线圈使其恢复平衡时该过程具有力学不稳定性,需要多组TSR线圈协同控制。对全部TSR线圈施加伪正弦电流,会对背景偶极磁场产生压缩和拉伸效应,并且控制TSR线圈电流来控制压缩位置相位,该过程验证了多TSR线圈控制偶极场线圈姿态的可行性,但同时会使背景磁场发生漂移及形成开放磁场线,这可能会驱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及导致粒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段近似法 任意曲线环电流 力平衡分析 天环一号
原文传递
基于数值积分法的无源效率刻度方案研究
20
作者 熊超 袁新宇 +1 位作者 王欣 吴和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无源效率刻度技术一直是核分析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现行无源效率刻度技术需依据指定探测器进行订制。基于伽马射线指数衰减规律推导了圆柱体探测器周边任意位置点源探测效率的数值积分公式。依据探测器与待测物几何结构的轴对称性和伽马... 无源效率刻度技术一直是核分析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现行无源效率刻度技术需依据指定探测器进行订制。基于伽马射线指数衰减规律推导了圆柱体探测器周边任意位置点源探测效率的数值积分公式。依据探测器与待测物几何结构的轴对称性和伽马场叠加原理,构建了实验室常用几何结构体源的探测效率计算方案。在笔记本电脑(CPU:i5-8250U@1.60 GHz;RAM:8.0 GB)上应用上述方法计算HPGe圆柱体探测器对马林杯水体和NaI圆柱体探测器对圆柱体土壤内多种能量特征伽马射线的探测效率,发现探测效率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相对偏差为-4.9%~3.9%,且计算时长最大为35.78秒,证实本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实现圆柱体探测器的无源效率刻度。且本文推荐方法在探测器尺寸变化的情况下仅需修改相应参数,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效率刻度 圆柱体探测器 数值积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