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关菁 王晓琳 +1 位作者 徐玉敏 谢青 《肝脏》 2019年第3期316-318,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全世界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且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在我国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高达15%,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1]。该病的疾病谱包括非酒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全世界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且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在我国发达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高达15%,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1]。该病的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以及NASH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随着NAFLD发病率不断增加,不仅使其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同时NASH增加了肝细胞癌的风险,已成为欧美国家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2]。NAFLD的早期诊断及药物干预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FLD 肝细胞肝癌 诊疗 心脑血管疾病 药物干预治疗
下载PDF
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蔡毅峰 王朝辉 程书权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目的比较单纯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及DPMAS+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 目的比较单纯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及DPMAS+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4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检查、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3组患者均每隔3~4 d行1次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球蛋白(globulin,G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及血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8周、12周时治疗有效率及24周、48周的生存率。结果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治疗2周时分别死亡1例、2例、1例,治疗4周时分别死亡1例、1例、2例。死因为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死亡患者退出研究。①治疗2周、4周时DPMAS+PE组患者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比例较PE组和DPMAS组显著提高(P均<0.05)。②治疗8周时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8%(28/46)、58.6%(27/46)和85.3%(4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68,P=0.008),其中DPMAS+PE组显著高于PE组和DPMAS组(χ^(2)=7.250,P=0.007;χ^(2)=8.382,P=0.004)。治疗12周时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8%(34/46)、69.4%(32/46)和93.7%(4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70,P=0.008),其中DPMAS+PE组显著高于PE组和DPMAS(χ^(2)=6.892,P=0.009;χ^(2)=9.274,P=0.002)。③治疗24周时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65%(30/46)、61%(28/46)、8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0,P=0.041),DPMAS+PE组显著高于PE组和DPMAS组(χ^(2)=4.055,P=0.044;χ^(2)=5.924,P=0.015)。治疗48周时PE组、DPMAS组和DPMAS+PE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61%(28/46)、54%(25/46)、79%(3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73,P=0.032),DPMAS+PE组显著高于PE组和DPMAS组(χ^(2)=3.760,P=0.043;χ^(2)=6.546,P=0.011)。④治疗2周、4周时3组患者ALT、AST、TBil、ALP、PT、HGB和血氨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GLB、WBC水平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3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⑤治疗8周和12周,3组患者MEL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E组:(22.7±2.1)分vs(21.5±3.6)分vs(33.5±5.5)分;DPMAS组:(24.7±5.1)分vs(23.5±3.7)分vs(34.6±5.9)分;DPMAS+PE组:(18.2±4.3)分vs(16.33±3.4)分vs(32.7±4.2)分],且DPMAS+PE组均显著低于PE组和DPMAS组(P均<0.05)。⑥PE组、DPMAS组、DPMAS+P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7%(27/46)、4.3%(2/46)、10.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01),DPMAS组和DPMAS+P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E组(χ^(2)=31.47,P<0.001;χ^(2)=24.38,P<0.001)。结论DPMAS+PE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及远期生存率。与单纯PE相比,DPMAS+PE治疗可减少血浆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慢加急性 人工肝治疗 血浆置换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
下载PDF
漫谈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区疼痛
3
作者 程书权 《肝博士》 2023年第5期46-47,共2页
右上腹部的肝区的疼痛不适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就诊主诉。一般位于肝区的腹痛可分为:(1)内脏性疼痛,多因腹腔内脏的充血肿大,引起实质性的包膜紧张、受压或内脏的缺血、机械刺激、炎症致管壁痉挛,肌层张力的改变等引起。如果累及腹膜壁层... 右上腹部的肝区的疼痛不适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就诊主诉。一般位于肝区的腹痛可分为:(1)内脏性疼痛,多因腹腔内脏的充血肿大,引起实质性的包膜紧张、受压或内脏的缺血、机械刺激、炎症致管壁痉挛,肌层张力的改变等引起。如果累及腹膜壁层、肠系膜根部还可以导致躯体性的疼痛。这种疼痛对疼觉非常敏感,疼痛性质剧烈,定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根部 肝区疼痛 腹腔内脏 右上腹部 慢性肝病 腹膜壁层 疼痛性质 躯体性
下载PDF
值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谨记的三句话
4
作者 程书权 《肝博士》 2019年第5期37-37,共1页
对HBV感染而言,无论对成人亦或儿童,都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患病期间恰当应对与评价自身的感染状况,适时干预和善待病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重回健康自信生活轨迹的坚实基础。简而言之,以下三句话最值得慢乙肝病友注重。1、专科就诊:由于目... 对HBV感染而言,无论对成人亦或儿童,都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患病期间恰当应对与评价自身的感染状况,适时干预和善待病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重回健康自信生活轨迹的坚实基础。简而言之,以下三句话最值得慢乙肝病友注重。1、专科就诊:由于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无完美杀灭HBV的药物问世。可供临床应用的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两大类药物,虽可于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阻滞肝脏炎症进展,但要因人而异,医师会结合每一个病友的自身情况,如性别、年龄、感染史、目前疾病状况、经济水平、药物可及性及生活工作习惯、作息规律等给出恰当的治疗建议,以此遴选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医师对超出自己专业范围的外延和边缘专业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而患者往往存在病急乱投医的迫切心理且对医师的专业分科并不明了,以为见到穿白大褂的就是能医好自己病的权威,导致误诊、误治,肝病复发加重的悲剧不胜枚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水平 疾病状况 感染史 医师会 核苷(酸)类似物 HBV感染 慢乙肝 肝脏炎症
下载PDF
来自乙肝病友的困惑:我那么遵医嘱用药,怎么还得肝癌?
5
作者 程书权 《肝博士》 2020年第4期35-36,共2页
病例回放:老张刚过50岁,十年前被查出来乙肝病毒感染“小三阳”,后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遵医嘱应用抗病毒药物也有7、8年了。每次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都很正常。为了巩固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他把爰好多年的烟、酒习俗都戒掉了,每逢酒... 病例回放:老张刚过50岁,十年前被查出来乙肝病毒感染“小三阳”,后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遵医嘱应用抗病毒药物也有7、8年了。每次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都很正常。为了巩固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他把爰好多年的烟、酒习俗都戒掉了,每逢酒宴应酬,要么借故推辞,要么以茶代酒敬陪末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小三阳 病毒载量 肝功能 遵医嘱 医嘱用药
下载PDF
来自乙肝病友的困惑:我那么遵医嘱用药 怎么还得肝癌?
6
作者 程书权 《肝博士》 2021年第1期43-44,共2页
老张刚过50岁,十年前被查出来乙肝病毒感染"小三阳",后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遵医嘱应用抗病毒药物也有七、八年了。每次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都很正常。为了巩固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他把爱好多年的烟、酒习俗都戒掉了。服药... 老张刚过50岁,十年前被查出来乙肝病毒感染"小三阳",后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遵医嘱应用抗病毒药物也有七、八年了。每次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都很正常。为了巩固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他把爱好多年的烟、酒习俗都戒掉了。服药的头几年,还能很守时地每三个月到医院复诊一次。久而久之,见检查结果一直很好,近两年便有所松懈,将每年一次的单位免费体检当做肝病专科的复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 肝病专科 抗病毒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小三阳 病毒载量 肝功能
下载PDF
发生肝病切莫“过度医疗”
7
作者 程书权 《肝博士》 2017年第1期54-55,共2页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居各型肝病的首位,许多患者最终可能演变为慢性肝炎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恶变为肝癌。目前多数人对肝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缺乏系统了解,总以为感染病毒后都需要治疗,用点药物才能放心。
关键词 过度医疗 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肝炎 知识缺乏 肝硬化 感染
下载PDF
影响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药物及检测因素
8
作者 程书权 《肝博士》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前,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的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最经济实惠、方便有效的治疗标配。由于影响疗效发挥的因素众多,其中首先应该排除的是药物和检测因素。1.NAs类抗HBV药物的不足之处:目前可供抗HBV治疗的药物仅有干扰... 目前,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的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最经济实惠、方便有效的治疗标配。由于影响疗效发挥的因素众多,其中首先应该排除的是药物和检测因素。1.NAs类抗HBV药物的不足之处:目前可供抗HBV治疗的药物仅有干扰素和NAs两类,前者由于需要注射给药,价格较高,且药物需低温保存,有流感样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等因素影响到患者的使用,而后者服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可满足CHB长期给药的要求。拉米夫定上市后,又有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等相继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核苷(酸)类似物 替比夫定 抗病毒药物 阿德福韦酯 低温保存 注射给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反转录酶区rtI233V变异的演变及病毒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晓玲 刘妍 +6 位作者 陈容娟 许智慧 李晓东 叶海燕 唐振祥 程书权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反转录酶区rtI233V变异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83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HBV rtI233V变异的检出率。选择其中2例代表性患者,动态收集血清样本,扩增HBV RT基因并克隆测序(...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反转录酶区rtI233V变异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830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HBV rtI233V变异的检出率。选择其中2例代表性患者,动态收集血清样本,扩增HBV RT基因并克隆测序(>20个克隆/样本),观察rtI233V变异的演变过程。构建pTriEx-HBV(C)1.1倍野生株和3种变异株(rtI233V、rtN236T、rtI233V+rtN236T)复制子,瞬时转染HepG2肝癌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拉米夫定(LAM)、ADV、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TD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水平,分析变异病毒复制力与表型耐药的变化特点。结果9830例慢乙肝患者血清样本中共检出rtI233V位点变异28例,检出率0.28%,其中rtI233V单独变异19例,与rtN236T等经典耐药变异联合出现9例。该变异的检出患者均有ADV治疗史,其中16例(57.1%)接受ADV单药治疗6个月以上,12例(42.9%)接受包括ADV的多药序贯联合治疗1年以上。病毒复制力与表型耐药分析显示,rtI233V变异株的复制力与野生株接近,rtN236T变异株的复制力较野生株显著降低;rtI233V变异株对LAM、ADV、ETV和TDF均敏感,rtI233V+rtN236T联合变异对耐药性的影响不大,但rtI233V变异可明显恢复rtN236T变异株受损的复制力。结论rtI233V位点变异与ADV应答不佳相关,虽不直接降低病毒对ADV的敏感程度,但可增加经典ADV耐药病毒株的复制力,是一种复制力补偿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阿德福韦酯 突变 DNA复制 抗药性 病毒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与病理改变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胡金华 程书权 +4 位作者 唐振祥 冼永超 黄成军 蔡毅峰 张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民族方面的内在关联,比较不同HBV基因类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改变。方法:荧光定量PCR仪检测94例行肝活检的CHB患者的HBV-D...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民族方面的内在关联,比较不同HBV基因类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改变。方法:荧光定量PCR仪检测94例行肝活检的CHB患者的HBV-DNA,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本组94例CHB患者B基因型占74.5%,C基因型占25.5%。HBV基因类型与年龄、性别无关;C基因型中壮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B基因型患者(P<0.05)。CHB患者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B、C基因型相关,C基因型在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组所占的比例高于B基因型(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肝功能指标相关(P<0.05),但与HBV-DNA水平无关。结论:本组CHB患者HBV基因类型呈B、C 2型,人群分布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他类型或混合型;汉族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壮族则以C型为主;相对于B基因型,C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重,容易出现严重的肝损害和肝癌等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民族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不同人工肝方法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叶晓玲 程书权 +2 位作者 杨景毅 冼永超 唐振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775-3778,共4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E+PBA)与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型肝炎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案。方法统计同期收治的应用人工肝治疗的140例乙型肝炎病毒(H...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E+PBA)与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PE+DPMAS)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型肝炎的最佳人工肝治疗方案。方法统计同期收治的应用人工肝治疗的1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例,按照PE、PE+PBA、PE+DPMAS分为3组,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电解质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PE+DPMAS组治疗有效率70.8%,稍高于PE、PE+PBA两组(60.9%、6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球蛋白(GLB)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治疗后PE组前清蛋白(PA)较治疗前升高,PE+PBA组和PE+DPMAS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下降(P<0.05),PE+PBA组PT较治疗前下降,PE+DPMAS组PT较治疗前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血清K+、C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PE组治疗前、后血清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PBA、PE+DPMAS组血清Na+较治疗前降低(P<0.001);3组血清Ca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常规WBC、Hb、PL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单独应用和联合PBA或DPMAS,均可有效改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救治率;联合治疗可节省血浆用量2/3,方便更多患者使用;PE联合DPMAS对患者血清Cl-、Ca2+及Hb下降的影响幅度最小,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亚急性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APRI、AAR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洁 潘存伟 黄成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AAR)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89例,均接受胃镜检查及血生化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APRI、AAR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存在的能力。... 目的探讨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AAR)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89例,均接受胃镜检查及血生化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APRI、AAR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存在的能力。结果静脉曲张组APRI为2.60±2.54,无静脉曲张组为0.77±0.68,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静脉曲张组AAR为1.27±0.53,无静脉曲张组为1.12±0.4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I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75-0.93),最佳诊断界点为0.93,敏感度76.3%,特异度76.7%。APRI对轻度、中度、重度组食管静脉曲张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47-0.85)、0.84(0.71-0.96)、0.92(0.84-0.99),最佳诊断值分别为0.7、0.93、1.02,灵敏度分别为54.5%、76.2%、88.9%,特异度为56.7%、76.7%、86.7%。结论 APRI可较好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的存在,APRI高值可提示重度静脉曲张。对于APRI高于0.93的患者,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受试者工作曲线
下载PDF
非侵入性方法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洁 潘存伟 黄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中对非侵入性方法预测肝硬化患者EV的存在和程度进行探讨。方法肝硬化患者89例,为探讨各种指标与EV是否有关,将患者分为EV组(n=59)和无EV组(n=30)... 目的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中对非侵入性方法预测肝硬化患者EV的存在和程度进行探讨。方法肝硬化患者89例,为探讨各种指标与EV是否有关,将患者分为EV组(n=59)和无EV组(n=30);为评估各种指标与EV程度的关系,再将患者分为无EV(G0)组(n=30)、轻度EV(G1,GⅠ级)组(n=11)、中度EV(G2,GⅡ级)组(n=21)、重度EV(G3,GⅢ级)组(n=27)。检测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MELD-Na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这些指标预测肝硬化患者EV存在的能力。结果 EV组MELD评分、MELD-Na评分、CTP评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NR高于无EV组(P<0.05);无EV组与重度EV组之间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EV组与轻度EV组、中度EV组、重度EV组之间CTP评分和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IN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4%(95%CI:80.1%~94.6%)、76.4%(95%CI:66.3%~86.6%)、76.2%(95%CI:66.0%~86.4%)和87.1%(95%CI:79.8%~94.4%),最佳诊断临界点分别为CTP>6.5分、MELD>9.6分、MELD-Na>11分和INR>1.235。结论 CTP、MELD、MELD-Na评分和INR能较好的预测EV的存在,MELD和MELD-Na评分高值可提示重度EV,而不能提示轻中度EV。CTP评分和INR可提示EV的存在,但与EV程度无关。预测EV的存在,CTP评分和INR优于MELD及MELD-Na评分,联合检查4种指标可以提高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终末期肝病 受试者工作曲线
下载PDF
两种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磊 唐振祥 程书权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4-1458,共5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恰当时机。方法 60例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A组30例给予LAM100 mg.d-1,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d-1,均口服;B组为持续应用LAM(100 mg.d-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恰当时机。方法 60例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A组30例给予LAM100 mg.d-1,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d-1,均口服;B组为持续应用LAM(100 mg.d-1)耐药复发者,入组后继续应用LAM,添加阿德福韦酯胶囊,剂量与用药方法同A组。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12,24,48周后检查生化学、血清学、病毒学改变及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 48周时A组HBV DNA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率和HBeAg血清学阴转率分别为76.7%和53.3%,明显高于B组(43.3%和20%,χ2值分别为6.94和7.18,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B基因型患者HBVDNA均未检测出,C基因型仅48.9%检测不出,第48周C基因型在A、B两组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72.7%和40.0%(χ2值5.07,P<0.05),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周时Child-Pugh评分A组为(7.40±1.04)分,B组(8.30±1.21)分(t=-3.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8周总胆红素A组分别为(32.37±9.74),(25.30±7.93)μmol.L-1,B组为(38.27±12.19),(31.50±8.80)μmol.L-1(t值分别为-2.07、-2.8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迅速显著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改善肝脏功能,并在Child-Pugh积分下降、HBeAg阴转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挽救联合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书权 杨景毅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8年第8期485-490,共6页
对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切实提高了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水平,利尿剂、微生态制剂等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多种抗纤维化治疗和保肝药物的开发等,更是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 抗纤维化 肝性脑病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平香 程书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86-991,共6页
HB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近年被逐渐关注,不仅在于其高发率,更源于合并感染后各自病原体对原有疾病演变、预后、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甚至病原体耐药变异等诸多方面产生异常影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状况﹑发病机理以... HB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近年被逐渐关注,不仅在于其高发率,更源于合并感染后各自病原体对原有疾病演变、预后、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甚至病原体耐药变异等诸多方面产生异常影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状况﹑发病机理以及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结核 综述
下载PDF
非病理因素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量值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玉萍 程书权 李胜联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1726-1728,共3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检测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肝功能检测项目之一,其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妊娠、昼夜节律变化、饮食、饮酒、吸烟、剧烈运动、药物、体重指数和糖代谢异常等均可影响ALT活性的测量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检测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肝功能检测项目之一,其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妊娠、昼夜节律变化、饮食、饮酒、吸烟、剧烈运动、药物、体重指数和糖代谢异常等均可影响ALT活性的测量值,本文就非病理因素对ALT活性测量值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测量值 活性 非病理因素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停药复发的再治疗研究
18
作者 张磊 程书权 唐振祥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4-898,共5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单药治疗与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LAM停药后复发但未发生YMDD变异的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AM停药复发的CHB患者按分为LAM单药治疗组58例,其中HBV基因B型30例,基因C型28例;LA...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单药治疗与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LAM停药后复发但未发生YMDD变异的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LAM停药复发的CHB患者按分为LAM单药治疗组58例,其中HBV基因B型30例,基因C型28例;LAM与ADV联合治疗组62例,其中HBV基因B型32例,基因C型30例。单药组应用LAM100 mg.d-1,联合组在其基础上加用ADV 10 mg.d-1,po,疗程均为1年。结果经1年治疗,单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B型和C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B型和C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高于单药组(83.87%与55.17%,χ2=11.753,P<0.01);联合组和单药组HBV DNA检测不出率分别为77.42%和46.55%(χ2=12.182,P<0.01);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83%(11/41),而单药组为2.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1)。单药组有10例出现病毒学突破。而联合组未出现病毒学突破。结论LAM单药或与ADV联合治疗对B、C基因型CHB患者疗效无区别。联合治疗LAM停药后复发但未发生YMDD变异B、C基因型CHB患者可迅速显著抑制HBV DNA复制,在病毒学、生物化学和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肝炎病毒 乙型 复发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的比值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关菁 徐玉敏 +6 位作者 冼永超 黄成军 赖荣陶 王晓琳 谢敬东 蔡伟 谢青 《肝脏》 201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7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转归,分为生存组及...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疾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7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转归,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两组间外周血NLR值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结果生存组的NLR值(2.45±1.16)明显低于死亡组(5.5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NLR值的逐渐增加,死亡率增高,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NLR和凝血酶原时间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外周血NLR可以预测早期风险较高的ACLF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转基因表达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受体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静 王琳 +4 位作者 刘妍 叶海燕 丁宁 刘永明 徐东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表达,初步观察其结合活性。方法从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分选、克隆和扩增HBV抗原特异性CTL;提取细胞RNA,用RT-PCR、5'-RACE和OVER-LA... 目的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表达,初步观察其结合活性。方法从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分选、克隆和扩增HBV抗原特异性CTL;提取细胞RNA,用RT-PCR、5'-RACE和OVER-LAP PCR等方法获取TCR的α和β链编码基因;构建TCR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特异性TCR分别在人Jurkat T细胞和HLA-A2阳性健康人CD8 T淋巴细胞上表达。结果从1例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样本中分别获得了2组TCR Vα、Vβ配对,分别命名为α21β13、α15β13,包装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为(1.5~5.0)×105IU/mL,用针对目标TCR的特异性Vβ链抗体(抗Vβ13 TCR-PE)和HLA-A2限制性表位特异性五聚体(pentamer)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重组TCR在T细胞表面获得表达:其中在Jurkat细胞上转入的Vβ13链表达细胞占1.06%~2.25%,在HLA-A2阳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阳性细胞分别占到1.03%~2.06%和1.05%~1.12%,在HLA-A2阴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阳性细胞均低于0.05%。结论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可以使HBV特异性CTL TCR获得转基因表达,具有结合HLA-A2限制性表位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 表位特异性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