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互联网+”: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课四重矛盾的解决途径 |
向俊杰
陈威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2
|
|
2
|
“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
晁操
|
《中国市场》
|
2016 |
1
|
|
3
|
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 |
米加宁
章昌平
李大宇
林涛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7
|
|
4
|
国内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NKI数据的分析 |
章昌平
|
《高教论坛》
|
2017 |
3
|
|
5
|
互联网背景下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途径创新 |
张凡
|
《中国市场》
|
2016 |
2
|
|
6
|
实践教学背景下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
王友华
张晓冬
谢敏
|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
2014 |
0 |
|
7
|
大数据与社会科学量化研究 |
米加宁
李大宇
章昌平
林涛
|
《实证社会科学》
|
2017 |
3
|
|
8
|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工的调查 |
张大维
郑永君
李静静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6
|
|
9
|
资源依赖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策略研究 |
谢敏
吴中宇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10
|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
梁英
|
《学习与实践》
|
2009 |
13
|
|
11
|
农民工地位变迁与社会融合 |
褚清华
|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2
|
教育场域的权力合谋与失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双重境遇分析 |
玉苗
|
《社会工作》
|
2016 |
4
|
|
13
|
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取向——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
黄梅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4
|
广西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
陈曦
江云清
|
《高教学刊》
|
2015 |
1
|
|
15
|
大学网络通识课:问题及出路——以桂林某本科高校为例 |
褚清华
|
《现代商贸工业》
|
2015 |
6
|
|
16
|
职业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
黄春梅
|
《传承》
|
2009 |
5
|
|
17
|
互联网+应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思考——基于人文素质类网络在线课程学习过程的视角 |
褚清华
|
《现代商贸工业》
|
2016 |
2
|
|
18
|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分析 |
朱燕
庞基展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9
|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
梁英
|
《贺州学院学报》
|
2009 |
0 |
|
20
|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公共性问题与政府责任探究 |
玉苗
|
《现代教育科学》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