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课四重矛盾的解决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向俊杰 陈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47-49,共3页
近几年来,国内理工类大学纷纷加强了人文素质课的建设,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人文素质课遇到了主动与被动、专与博、科学与人文、有限与无限方面的四重矛盾。解决这四重矛盾的途径是做好"互联网+人文素质课",做到课内被动与网... 近几年来,国内理工类大学纷纷加强了人文素质课的建设,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人文素质课遇到了主动与被动、专与博、科学与人文、有限与无限方面的四重矛盾。解决这四重矛盾的途径是做好"互联网+人文素质课",做到课内被动与网上主动相结合、课内"专"与网上"博"相结合、课内学习与网上沟通相结合、有限课堂与无限互联网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理工类 人文素质课 四重矛盾 解决途径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晁操 《中国市场》 2016年第32期157-158,共2页
在我国理工类的大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推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当今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在"互联网+"的视角下分析我国... 在我国理工类的大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推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高校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当今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在"互联网+"的视角下分析我国理工类大学在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高等教育 人文素质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 被引量:87
3
作者 米加宁 章昌平 +1 位作者 李大宇 林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7,共17页
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使社会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仿真研究向大数据研究的第四研究范式转型。第四研究范式缓解了已有社会科学研究用通则理论和简单数量关系来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用小数据小样本来外推复杂... 大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使社会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仿真研究向大数据研究的第四研究范式转型。第四研究范式缓解了已有社会科学研究用通则理论和简单数量关系来解释复杂社会现象,用小数据小样本来外推复杂的社会因果关系,用有限数据来模拟复杂信息条件下的宏观涌现等问题。这样第四研究范式就突破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目标弱化、学科学派对立、有限数据质量和统计偏误等的局限性。大数据通过对个体化、全样本的研究,为社会科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和计算实验平台,重建了社会科学预测的可能性,推动了社会科学宏观理论研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科学内外部学科之间的融合,形成了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多元化集成和拓展,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革命和认识论的跃迁。社会科学四个研究范式之间并非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它们都是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但第四研究范式将为已有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高的数据起点和更广阔的方法论视角,同时也要求我们加速数据开放,注意数据伦理问题,构建跨学科合作网络,缔结基于大数据研究的科学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大数据 第四研究范式 方法论
下载PDF
国内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NKI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章昌平 《高教论坛》 2017年第3期45-50,95,共7页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谱图的分析方法,利用Noteexpress、SATI3.2、NetDraw和VOSviewer等工具,对1994年以来我国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该研究领域文献的时空、期刊和著者等文献特征,探讨研...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谱图的分析方法,利用Noteexpress、SATI3.2、NetDraw和VOSviewer等工具,对1994年以来我国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该研究领域文献的时空、期刊和著者等文献特征,探讨研究主题分类和重点领域,揭示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总体状况、文献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构和发展趋势,提出该领域研究的5点规律性认识和启示,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理工类大学生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途径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凡 《中国市场》 2016年第19期182-183,共2页
就目前而言,高校中的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也受到了影响,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种种挑战,但是却给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途径... 就目前而言,高校中的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也受到了影响,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种种挑战,但是却给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从教育的内容、媒介、方式等开展创新,开辟出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形式,真正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的"精神成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人文素质 途径创新
下载PDF
实践教学背景下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6
作者 王友华 张晓冬 谢敏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了克服多媒体在我国目前高校社会科学教学中的诸多误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并结合《社会保障》具体课程,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在社会科学教学四个重要环节中可有以下途径:首先,应该充分使用图片、纪录片等手段多媒体给学... 为了克服多媒体在我国目前高校社会科学教学中的诸多误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并结合《社会保障》具体课程,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在社会科学教学四个重要环节中可有以下途径:首先,应该充分使用图片、纪录片等手段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其次,利用现代网络的及时性、便捷性等特点,让学生之间能很好地进行“协作”与“回话”;最后,通过多媒体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等特点帮助学生实现最终的“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多媒体 社会科学
下载PDF
大数据与社会科学量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米加宁 李大宇 +1 位作者 章昌平 林涛 《实证社会科学》 2017年第1期13-32,共20页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从诞生至今,经历了实证主义的因果关系解决方案、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基于主体的复杂系统建模解决方案。这些研究方案与大数据研究一同处于从通则论到个体论的连续统中,但上述既有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案存在生...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从诞生至今,经历了实证主义的因果关系解决方案、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基于主体的复杂系统建模解决方案。这些研究方案与大数据研究一同处于从通则论到个体论的连续统中,但上述既有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案存在生态谬误、内生性问题、偶然性因素及数据短板等缺陷。大数据研究将重构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形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将融合定性定量研究,为已有量化研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全新的视角。大数据研究的发展急需解决数据的可及性问题,需由国家主导,有计划、分层次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数据开放服务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科学 量化研究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工的调查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大维 郑永君 李静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4,共6页
研究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状况,有助于稳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深圳、东莞和武汉四个地区100名专职社工的职业耗竭状况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社会工作者出现了... 研究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状况,有助于稳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深圳、东莞和武汉四个地区100名专职社工的职业耗竭状况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社会工作者出现了中等程度的职业耗竭状况;在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中,工作环境、机构归属感、同事朋友支持三要素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耗竭的显著影响因素,并且依次递增;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指向社会工作者群体在社会工作机构层面的需要满足程度。因此,可以通过增强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力度、改善工作环境、社会工作者进行自我调节等方式,改变社会工作者职业耗竭现状,防止其职业耗竭状况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 职业耗竭
下载PDF
资源依赖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谢敏 吴中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159,共7页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广东省社会工作机构对政府资源具有天然依赖,同时因国内慈善环境发育不足,社会工作机构筹资渠道单一,其政府资源依赖同时呈现出高度单一性特征。受此影响,在激烈的公益市场竞争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出了多...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广东省社会工作机构对政府资源具有天然依赖,同时因国内慈善环境发育不足,社会工作机构筹资渠道单一,其政府资源依赖同时呈现出高度单一性特征。受此影响,在激烈的公益市场竞争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出了多种经营策略,不断优化政社合作,以期获取更多的政府资源。然而,这些竞争策略在协助社会工作机构政府资源获取总量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使社会工作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面临冲击,不利于社会工作机构的良性发展,需要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改变资源高度单一依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依赖 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工作机构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梁英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8期89-93,共5页
文章利用抽样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基本达到良好水平;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收获大小、教师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方法的多少,与社会主义... 文章利用抽样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基本达到良好水平;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收获大小、教师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方法的多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正相关;学生党员比一般学生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于父亲是小学文化或文盲的大学生,父亲具有初中文化的大学生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农民工地位变迁与社会融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褚清华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利用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农民工上升流动对群体社会融合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以经济地位改善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工上升流动,在遭遇城市偏好歧视和统计歧视背景下,主要体现为农民工经济融合程度的提高,农民工的主观... 利用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农民工上升流动对群体社会融合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以经济地位改善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工上升流动,在遭遇城市偏好歧视和统计歧视背景下,主要体现为农民工经济融合程度的提高,农民工的主观心理融合反而会下降。受到扭曲的农民工上升机制显示,进城前的家庭资源稀释效应使得先赋性因素严重影响进城后的上升流动,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对促进上升流动并不显著,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为主导致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回报率也相对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地位变迁 社会融合
下载PDF
教育场域的权力合谋与失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双重境遇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玉苗 《社会工作》 2016年第4期102-109,127-128,共8页
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存在冷热双重境遇,不利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指导,认为场域内权力的合谋和失衡是造成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双重境遇的根源,提出政府为场域内弱势行动者增权,促进场域权力平衡,推动社... 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存在冷热双重境遇,不利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指导,认为场域内权力的合谋和失衡是造成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双重境遇的根源,提出政府为场域内弱势行动者增权,促进场域权力平衡,推动社会工作专业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 教育场域 双重境遇 权力合谋 权力失衡
下载PDF
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取向——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梅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中国城市进步、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取向问题,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审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取向与就业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中国城市进步、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取向问题,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审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取向与就业特征,并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具体措施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取向 特征
下载PDF
广西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曦 江云清 《高教学刊》 2015年第14期139-140,共2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广西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建设广西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跨校师资互聘、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长效机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资源共享 长效机制 理工科院校
下载PDF
大学网络通识课:问题及出路——以桂林某本科高校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褚清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第22期202-203,共2页
为解决通识课程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类课程需求难以满足等现实,很多本科高校均陆续开始了网络通识课,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桂林某本科高校为例,分析了大学网络通识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 为解决通识课程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类课程需求难以满足等现实,很多本科高校均陆续开始了网络通识课,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桂林某本科高校为例,分析了大学网络通识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通识课 问题 解决建议
下载PDF
职业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春梅 《传承》 2009年第16期104-105,133,共3页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向设计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缺乏职业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习不规范,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缺乏本土性;专业教育应走向职业化...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向设计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缺乏职业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习不规范,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缺乏本土性;专业教育应走向职业化,以职业发展定位专业教育;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实习质量;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化 社会工作 专业教育
下载PDF
互联网+应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思考——基于人文素质类网络在线课程学习过程的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褚清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18期157-159,共3页
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某高校人文素质类网络在线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应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发现,"... 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某高校人文素质类网络在线课程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应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发现,"互联网+"应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时,存在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背离、学生学习过程缺乏监督与辅导,认真学习并真实获得课程成绩的比例低,网络课程用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人文素质教育 网络在线课程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燕 庞基展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217-218,共2页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这项任务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但由于高校传统教育方式存在方式单一、手段僵化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这项任务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但由于高校传统教育方式存在方式单一、手段僵化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不佳。在当前背景下,"互联网+"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各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课程、创新网络宣传、开展网络活动等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联网+”
下载PDF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梁英 《贺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3-16,59,共5页
文章以"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为依据,利用来自4所高校496名大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描述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状况,探讨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总体认同状况良好;能... 文章以"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为依据,利用来自4所高校496名大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描述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状况,探讨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总体认同状况良好;能明显影响到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因素是:年级、父亲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学校、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强弱、收获大小、老师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用方法的丰富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认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效果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公共性问题与政府责任探究
20
作者 玉苗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10期5-11,共7页
社会工作非营利、非市场化的职业特征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公共性。现实中,市场化制度环境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公共性功能的发挥陷入困境。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政府作为代表全民利益的公共机制,维护社会工... 社会工作非营利、非市场化的职业特征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公共性。现实中,市场化制度环境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公共性功能的发挥陷入困境。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政府作为代表全民利益的公共机制,维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公共性是其职责所在。因此,国家应运用公共权力,通过立法或制定规则、建立公共资源投入和补偿机制等方式进行干预,确保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市场化环境 公共性 政府责任 干预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