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三个城市居民头发中11种重金属富集特征
1
作者 游少鸿 毛竣 +2 位作者 俞果 于洪伟 刘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4-722,共9页
研究采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桂林和百色3个城市的72份居民头发样本。通过微波消解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法,系统测定了头发中铬(Cr)、锰(Mn)、钴(Co)、镍(Ni)、铜(... 研究采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桂林和百色3个城市的72份居民头发样本。通过微波消解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法,系统测定了头发中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砷(As)、硒(Se)、锶(Sr)、镉(Cd)、锑(Sb)和铅(Pb)共11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研究旨在探究头发中重金属含量与个体的吸烟习惯、染发行为、性别、年龄以及居住时间的关联性,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来识别广西3个地区居民头发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广西3个地区居民头发中的锰、铬、钴质量比高于大多数国内外研究中发现的质量比,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暴露风险;镍、铜、砷、硒、锶、镉、锑和铅的质量比相对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PCA结果揭示,广西3个地区居民头发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矿业活动、自然环境、工业排放以及含重金属的农业用化学品。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发现,女性头发中的钴、铬、镍、铜、铅、锶、镉的平均质量比显著高于男性(p<0.05),暗示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此外,染发样本相较于未染发样本在镉质量比上有显著升高,而在铬和硒质量比上则相对较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头发中的重金属质量比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重金属质量比 头发 性别 年龄 重金属富集特征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尾水及初期雨水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肖伟 郭小伟 +4 位作者 李娜 刘少杰 张凤英 王敦球 徐宇峰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25年第2期67-73,共7页
基于倒水河冯集断面修复工程项目,探讨了生态沟渠、二级塘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初期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COD_(Cr)、NH_(4)^(+)-N、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88%、85.37%、79.29%和4... 基于倒水河冯集断面修复工程项目,探讨了生态沟渠、二级塘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初期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COD_(Cr)、NH_(4)^(+)-N、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88%、85.37%、79.29%和47.73%,出水水质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标准,且运行稳定可靠。经济分析显示,该工艺的单位投资为600元/m^(3),直接运行成本为0.19元/m^(3),表明其在较低的投资和成本下能够有效提高尾水水质。该项目的实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考核断面 污水处理厂尾水 初期雨水 生态沟渠 二级塘 人工湿地
下载PDF
广西某铅锌矿影响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修复策略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云霞 宋波 +4 位作者 杨子杰 王佛鹏 周浪 周子阳 宾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9,共11页
为了解铅锌矿影响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探究污染农田的修复措施,以广西某铅锌矿影响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影响区自然土壤和农田耕作层土壤样品41个和277个,同时分别采集62个蔬菜和35个粮食样品,分析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铅锌矿... 为了解铅锌矿影响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探究污染农田的修复措施,以广西某铅锌矿影响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影响区自然土壤和农田耕作层土壤样品41个和277个,同时分别采集62个蔬菜和35个粮食样品,分析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铅锌矿影响区耕作层土壤As、Cd、Pb、Cu、Zn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4.50~104.8、0.031~36.26、24.80~2989、16.90~251.6、79.90~11 500和24.0~222.0 mg·kg^(-1);与土壤基线值相比,6种重金属的超标率分别为1.4%、91.7%、60%、60%、60%和0。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限值相比,大米样本As、Pb、Cd含量超标率分别为93%、86%、64%,玉米样本Pb、Cd含量超标率为100%、100%,叶菜类蔬菜As、Pb、Cd含量超标率分别为50%、100%、60%,根茎类蔬菜As、Pb、Cd含量超标率为23%、100%和100%,瓜果类蔬菜As、Pb、Cd含量超标率为14%、96%和100%。通过分析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超标情况,确定As、Pb、Cd为优先控制的重金属,依据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性,划为3个分区:轻度污染区(Cd污染区),建议采取活化剂+植物萃取去除污染物;中度污染区则采用钝化剂与低积累农作物结合的方式;重度污染区则不宜种植进入食物链的农作物,建议采取施加活化剂与种植超富集植物结合的方式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措施
下载PDF
桂林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文玉 陈剑 +1 位作者 许立巍 杨东慧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185,共4页
桂林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处理规模为4×103m3/d,总处理规模为8×103m3/d。通过分析该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要求、主导产业及污水水质特点,确定了以"水解酸化+改良型CASS生化处理"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并详细介绍... 桂林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处理规模为4×103m3/d,总处理规模为8×103m3/d。通过分析该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要求、主导产业及污水水质特点,确定了以"水解酸化+改良型CASS生化处理"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并详细介绍了该工艺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技术特点及设备配置情况。该处理工艺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同时能够为采用类似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污水处理厂 水解酸化 CASS工艺
下载PDF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广东大宝山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华荣 王迪 +1 位作者 朱槟桐 金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探讨信息扩散理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可行性,通过广东大宝山地区24个土壤样品重金属数据,采用信息扩散理论结合地累积指数,评价了该地区土壤Pb、Zn、Cu和Cd的污染现状及发生概率。结果表明:大宝山地区土壤受Cd污染最为严重,其次... 为探讨信息扩散理论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可行性,通过广东大宝山地区24个土壤样品重金属数据,采用信息扩散理论结合地累积指数,评价了该地区土壤Pb、Zn、Cu和Cd的污染现状及发生概率。结果表明:大宝山地区土壤受Cd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Cu污染,Pb和Zn污染较轻。通过信息扩散理论计算的地累积指数发生概率表明:大宝山地区土壤受Cd污染发生轻度-中等污染以上的概率为71.65%,中等污染以上的概率为56.76%,中等-强污染以上的概率为39.76%,强污染以上的概率为25.38%,强-极严重污染以上的概率为15.05%,极严重污染以上的概率为0.02%;Cu污染发生轻度-中等污染以上的概率为55.61%,中等污染以上的概率为38.65%,中等-强污染以上的概率为25.09%,强污染以上的概率为15.88%,强-极严重污染以上的概率为9.27%。综上,信息扩散理论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评价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管理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土壤 大宝山矿区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姚航 张杏锋 吴炽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68-70,共3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辅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优缺点及其研究现状等,并对其发展前景、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
下载PDF
广西内苗溪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华荣 李梦豪 +2 位作者 姚越 何妹 冯昭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广西德保县内苗铅锌矿是典型的以采代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矿山。为了研究该矿对内苗溪的污染情况,沿内苗溪采集了13个沉积物样,对沉积物中Cu、As、Cd、Pb、Zn、Cr和Mn元素的总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 广西德保县内苗铅锌矿是典型的以采代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矿山。为了研究该矿对内苗溪的污染情况,沿内苗溪采集了13个沉积物样,对沉积物中Cu、As、Cd、Pb、Zn、Cr和Mn元素的总量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除Cr和Mn的平均含量低于背景值外,Cd、Zn、As、Pb、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518.53,52.64,31.53,12.37,2.58倍。沉积物中Cu、Cd、Zn、Cr和Mn含量沿内苗溪向下游呈增加趋势,As和Pb向下游则呈减少趋势。(2)沉积物中Cu在大部分采样点以残渣态为主,沿内苗溪上游至下游,As元素有机物结合态呈增加趋势,Cd可交换态呈减少趋势,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呈增加趋势,Pb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态均有所增加,Zn可交换态明显减少,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呈增加趋势,Cr元素以可交换态为主,无明显变化趋势,Mn元素碳酸盐结合态呈增加趋势,可交换态呈减少趋势。(3)沉积物相关性表明,Zn与Cd,Pb与As及Cr与Mn三组元素中存在明显同源性。地累积指数表明,Cd为极严重污染,Zn为强-极严重污染,As为中等-强污染,Pb为中等污染,Cu为轻度-中等污染,Cr和Mn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沉积物复合潜在生态风险极高,Cd、As、Pb、Zn生态风险程度较高,Cu、Mn、Cr为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矿山 广西内苗溪
下载PDF
新时代下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调查及思考——以广西部分高校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方荣杰 刘金丽 +2 位作者 王紫维 和洪秋 朱晶晶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208-210,214,共4页
为研究新时代下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根据网上发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周末活动形式和满意度等。调查结果表明:仅为41.41%的大学生对周末活动达到满意,且有熬夜习惯的人数占比高达93.75%,34.38%的人数对周末计划... 为研究新时代下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根据网上发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周末活动形式和满意度等。调查结果表明:仅为41.41%的大学生对周末活动达到满意,且有熬夜习惯的人数占比高达93.75%,34.38%的人数对周末计划实施程度低于50%,有运动习惯的人数占比仅有25.74%。结合广西区大学生周末时间利用现状,提出了改善周末时间利用现状的参考性建议。以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广西区大学生 周末时间 利用现状
下载PDF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混合物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21
9
作者 符鑫 梁延鹏 +4 位作者 覃礼堂 曾鸿鹄 莫凌云 王敦球 覃璐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4-983,共10页
为研究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水平、分布特征、来源和环境风险,分别于2016—2017年四个季节在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湖泊和沟渠水)和浅层地下水样品共88份,利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其中15种OCPs残留量进行检测和... 为研究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水平、分布特征、来源和环境风险,分别于2016—2017年四个季节在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湖泊和沟渠水)和浅层地下水样品共88份,利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其中15种OCPs残留量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会仙湿地湖泊、沟渠和浅层地下水中总OCPs残留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68.7~305 ng·L^(-1)(137 ng·L^(-1))、77.4~211 ng·L^(-1)(137 ng·L^(-1))和24.6~76.4 ng·L^(-1)(38.6 ng·L^(-1)),其中六六六(HCHs)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占总OCPs的61.7%以上,其次是七氯类OCPs和滴滴涕(DDTs)。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水体OCPs污染相比,研究区域地表水OCPs污染处于较高水平,浅层地下水OCP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同时夏季OCPs残留浓度高于其他季节。从特征组分比例可确认HCHs主要来自历史残留,但2016年10月可能有新的林丹输入;DDTs降解不完全,可能有持续输入。OCPs混合物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甲壳类对研究区域水体中15种OCPs最敏感,其次为鱼类和藻类;15种OCPs混合物对浅层地下水水生生态环境具有中等风险,而对地表水水生生态环境具有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岩溶湿地 会仙湿地 残留特征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盛贇 陈俊鸿 +6 位作者 陈菁 金秋 彭鑫鑫 沙玥 粟世华 郭攀 李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3-710,共8页
为考察广西桂林地区生物-生态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效果,构建了调节池+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塘组合设备,对污水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监测,详细分析了季节变化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影响,并针对各单元的污染物处理特征进行研... 为考察广西桂林地区生物-生态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效果,构建了调节池+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塘组合设备,对污水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监测,详细分析了季节变化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影响,并针对各单元的污染物处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COD、 TN、 NH_(3)-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57%、 72.18%、 80.98%及74.54%,冬季为77.46%、 57.52%、 64.48%及67.03%,桂林地区污水处理结果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组合系统中生物滤池对COD及NH_(3)-N的去除贡献率最大,而人工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贡献率最大,氧化塘对污染物的处理呈现出较强的低温稳定性。该装置在桂林地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表现出良好效果。与桂林地区不同,太湖地区受温度及地区污水排放量影响,TN去除效果的季节波动性较大,组合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考虑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物-生态组合处理 季节效应 氮磷 地区效应
下载PDF
广西桂林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扬建 甘磊 +3 位作者 马蕊 张静举 陶焕壮 张中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7-502,共6页
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的大豆地、梨树地、甘蔗地为例,分析3个试验区土壤表层0^6cm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键因子,耕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梨树地土壤含... 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的大豆地、梨树地、甘蔗地为例,分析3个试验区土壤表层0^6cm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键因子,耕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梨树地土壤含水量是三者之中最高,甘蔗地土壤含水量次之,大豆地土壤含水量最小;3个试验区在3种不同土壤水分状态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降雨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制约,在不同条件下他们各自占有的权重不同;尽管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干扰会影响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但是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相对稳定,表明土壤本身具有恢复其空间分布稳定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含水量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桂林市会仙试区浅层地下水氮磷污染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张楠 代俊峰 +5 位作者 万祖鹏 谢晓琳 张振宇 潘林艳 韩俊磊 代俊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490,共7页
为探究漓江流域水系发育区域浅层地下水氮磷污染特征,以漓江流域和柳江流域分水岭区域的会仙湿地试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浅层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月数据,使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氮磷污染评价,分析会仙... 为探究漓江流域水系发育区域浅层地下水氮磷污染特征,以漓江流域和柳江流域分水岭区域的会仙湿地试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浅层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月数据,使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氮磷污染评价,分析会仙试区地下水氮磷(TN、NO^(-)_(3)-N、NH_(3)-N、TP、PO^(3-)_(4))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月尺度地下水氮磷指标类别20.3%为Ⅰ—Ⅲ类,79.7%为Ⅳ—Ⅴ类;各监测井TN超标率为100%,TP、PO^(3-)_(4)和NH_(3)-N次之,超标监测井分别占37.5%、25%、25%,NO^(-)_(3)-N超标情况较少,超标监测井为12.5%;时间变化方面,氮磷浓度的均值和变差系数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降雨量与NO^(-)_(3)-N(r=0.398,p>0.05)、NH_(3)-N(r=0.486,p>0.05)和TP(r=0.517,p>0.05)浓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降雨量与TN(r=0.597,p=0.04)和PO^(3-)_(4)(r=0.691,p=0.013)浓度表现为显著中等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布方面,TN和NO^(-)_(3)-N浓度高值分布于农田和居民区附近,NH_(3)-N浓度分布离散程度大,田边、居民区、河边均有高值出现,TP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地表河流和农田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评价 浅层地下水 时空特征 显著性 相关性 会仙
下载PDF
基于SWAT的流域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及管控策略 被引量:9
13
作者 武力 刘慧莹 +2 位作者 向超 王敦球 陈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共8页
为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管控,进一步实现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探讨了一种新的划定控制单元的方式。通过建立SWAT模型,依据自然汇水特征、非点源污染分布与生态红线划分的结果,对永州境内湘江流域开展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构建水环境分区管控体... 为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管控,进一步实现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探讨了一种新的划定控制单元的方式。通过建立SWAT模型,依据自然汇水特征、非点源污染分布与生态红线划分的结果,对永州境内湘江流域开展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分,构建水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结果表明:整个流域划分为4个一级控制单元、36个二级控制单元和115个三级控制单元,三级控制单元3,39和96为非点源氮、磷污染关键源区。同时,提出了一级控制单元的分类管控策略:基本控制单元抓好源头治理和落实水利水电管理;优先控制单元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水土流失;重点控制单元着重城乡环境整治和面源污染控制;一般控制单元需严格准入,实现高质量发展,兼顾关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控制单元 SWAT模型 管控策略 永州市 湘江流域
下载PDF
广西地区甘蔗粉垄与旋耕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特征变化
14
作者 张硕 王松 +4 位作者 张钰 张红霞 韦本辉 黄金生 甘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29,共9页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甘蔗地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粉垄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过3年粉垄20 cm耕作(F_(20))和旋耕20 cm耕作(X_(20))处理的两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甘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甘蔗地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粉垄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过3年粉垄20 cm耕作(F_(20))和旋耕20 cm耕作(X_(20))处理的两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甘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并结合ImageJ等软件来获取土壤孔隙分布二维和三维特征的参数指标,并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了三维重构可视化。[结果]两种耕作处理下均会对土壤二维和三维孔隙数量产生影响,呈现较小孔隙高于较大孔隙的情况。F_(20)处理在二维及三维孔隙数量形成上要低于X_(20)处理,但前者整体圆度均高于后者。F_(20)处理整体上土壤孔隙面密度远低于X_(20)处理,但相同土层深度下前者土壤孔隙复杂度要高于后者。F_(20)处理的孔隙度和紧实度均值(2.08%,25.22)低于X_(20)处理均值(4.71%,27.23)(p<0.05),但前者比表面积均值(2.62 mm^(-1))高于X_(20)处理均值(2.50 mm^(-1))(p<0.05)。两种处理下连通度均值无明显差异,但F_(20)处理的弯曲度均值1.42%与X_(20)处理均值1.45%差异显著(p<0.05)。两种处理下分支长度密度差异较大,X_(20)处理其均值(115.87 mm/cm^(3))高于F_(20)处理均值(50.41 mm/cm^(3))(p<0.05)。同时两种处理的三维重构上F_(20)处理孔隙分布较为均匀且甘蔗的主要生长区连通性孔隙分布要优于X_(20)处理。[结论]相较传统旋耕而言,在广西地区进行甘蔗种植的过程中,粉垄耕作在土壤孔隙结构上更具优势性,更有利于促进甘蔗根系生长,提高甘蔗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CT扫描 三维重构 粉垄耕作 甘蔗地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广西蔗田土壤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孔隙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王松 张硕 +3 位作者 张钰 张红霞 黄太庆 甘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13-2622,共10页
【目的】探究传统旋耕与粉垄耕作方式对广西蔗田土壤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孔隙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甘蔗生产中合理选择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蔗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粉垄耕作20 cm(F20)和传统旋耕20cm(X20)2种处理,于甘蔗伸... 【目的】探究传统旋耕与粉垄耕作方式对广西蔗田土壤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孔隙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甘蔗生产中合理选择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蔗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粉垄耕作20 cm(F20)和传统旋耕20cm(X20)2种处理,于甘蔗伸长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0~4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布、容重及有机质含量;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并结合ImageJ 1.53c及MATLAB 2019a等软件分离获取土壤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孔隙的二维和三维特征参数,并对2种处理下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可视化。【结果】与X20处理相比,F20处理0~40 cm土层的黏粒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32.16%(P<0.05,下同),而粉粒含量平均值显著提高12.82%。F20处理0~10 mm孔径范围的二维生物性孔隙数量高于X20处理,二者非生物性二维孔隙数量差异不明显;F20处理的生物性孔隙圆度较X20处理显著提高10.58%。在孔隙三维参数中,F20处理的生物性孔隙连通度较X20处理显著提高67.55%,其余参数均小于X20处理;F20处理非生物性孔隙的孔隙度、弯曲度、连通度和比表面积均低于X20处理,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三维重构图中,X20处理生物性孔隙多分布在0~10 cm土壤表层区域,F20处理的生物性孔隙则在10~30 cm土层中形成了更多向下延伸的连续管状结构;X20处理的非生物性孔隙分布较疏松,F20处理的作物根系主要生长区周围存在较多非生物性孔隙。【结论】粉垄耕作形成的生物性孔隙结构优于传统旋耕,特别是在形成上下连通的生物性孔隙和更密集的非生物孔隙分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更好地促进水肥运移通道的形成。在广西甘蔗种植过程中,可采用粉垄耕作以有效改善土壤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田 耕作方式 土壤孔隙 CT扫描 三维重构
下载PDF
超细颗粒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检测技术现状
16
作者 赵志成 单慧媚 +1 位作者 赵超然 彭三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28期72-74,共3页
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颗粒物作为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最新研究发现,0.1μm粒径及以下的超细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在环境中的行为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因此,文章选取空气中的超细... 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颗粒物作为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最新研究发现,0.1μm粒径及以下的超细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在环境中的行为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因此,文章选取空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国内外关于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研究成果,识别环境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来源、组成与分布特征,分析生态毒理效应。在以上基础上,总结当前空气中超细颗粒物的检测技术并对比分析其优缺点。研究结果将为我国环境空气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物 环境行为 生态毒理效应 检测技术
下载PDF
废弃HEPA滤网对水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赵志成 彭三曦 +1 位作者 单慧媚 赵艳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7期101-103,共3页
以常用的高效空气微粒过滤(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材料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实验,利用纯水、地下水和雨水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分析未使用的和废弃的滤网在不同水化学溶液中阴离子的释放/吸附规律,查明其对水环境的... 以常用的高效空气微粒过滤(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材料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实验,利用纯水、地下水和雨水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分析未使用的和废弃的滤网在不同水化学溶液中阴离子的释放/吸附规律,查明其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单位质量的废弃滤网在不同溶液中阴离子的最大平均释放量(Q_(max))排序为:SO_(4)^(2-)>NO_(3)^(-)>Cl^(-)>F^(-);其中,纯水中Cl^(-)和NO_(3)^(-)的Q_(max)最高,分别为1.2120和0.3387 mg/g,地下水中SO_(4)^(2-)和F^(-)的Q_(max)最高,分别为6.7329和0.0348 mg/g,表明SO_(4)^(2-)是废弃滤网对水环境的主要阴离子污染成分,且地下水和纯水环境更容易受到废弃滤网释放阴离子的污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HEPA滤网材料 水环境 阴离子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甘蔗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甘磊 张静举 +4 位作者 黄太庆 陈晓冰 马蕊 张金莲 陈廷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3-1848,共6页
【目的】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为土地合理耕作及耕地水土保持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甘蔗地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耕作和三年免耕条件下,利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通过相关插件计算获得甘蔗地土壤孔隙数量、... 【目的】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为土地合理耕作及耕地水土保持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甘蔗地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耕作和三年免耕条件下,利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通过相关插件计算获得甘蔗地土壤孔隙数量、孔隙体积和表面积,土壤弯曲度、孔隙连通性和水力半径等孔隙结构,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结果】耕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免耕作区;耕作区的孔隙度均值(1.069%)和孔隙数均值(1194个)都小于免耕区的孔隙度均值(1.195%)和孔隙数均值(1519个);由弯曲度和连通性的均值数据可知,耕作区(1.374、0.512)大于免耕作区(1.333、0.299)。翻耕破坏土壤原有结构,导致土壤中的大孔隙数量和孔隙度减少,但增加中小孔隙的数量。使得在二维分布中耕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免耕区,而在土壤表层三维形态特征中免耕区土壤孔隙较耕作区分布更密集;翻耕破除了土壤孔隙之间的孤立性,增加了土壤的连通性,使得耕作区的弯曲度、连通性大于免耕区。【结论】适当耕作比免耕有助于土壤内部的连通和导水,促进作物吸水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土壤孔隙结构 三维重建 甘蔗地 免耕 广西
下载PDF
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3
19
作者 代俊峰 全秋慧 +4 位作者 方荣杰 曾鸿鹄 张红艳 徐勤学 杨利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3,共7页
采用径流分割法(丰枯径流差值法)、降雨量差值法和径流量差值法,基于2005—2014年各月水文和水质数据,进行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径流分割法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精度最高,丰枯水期污染物负荷差值和流量差值的... 采用径流分割法(丰枯径流差值法)、降雨量差值法和径流量差值法,基于2005—2014年各月水文和水质数据,进行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径流分割法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精度最高,丰枯水期污染物负荷差值和流量差值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在0.88以上;基于径流分割法的污染物总负荷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在0.91以上,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结果接近。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相比,不同方法计算的总磷非点源污染比例呈现较强的稳定性。径流分割法的计算结果显示,2005—2014年高锰酸盐指数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0,氨氮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3,总磷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4,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漓江流域上游水质的贡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径流分割法 降雨量差值法 径流量差值法 漓江
下载PDF
广西典型铝矿区复垦地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浩 叶丽丽 +1 位作者 陈永山 蒋金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55-2661,共7页
【目的】探究铝土矿复垦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为铝土矿复垦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广西百色市典型铝土矿复垦区种植蔬菜的铅(Pb)、镉(Cd)、铬(Cr)、砷(As)和汞(Hg)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 【目的】探究铝土矿复垦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为铝土矿复垦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广西百色市典型铝土矿复垦区种植蔬菜的铅(Pb)、镉(Cd)、铬(Cr)、砷(As)和汞(Hg)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通过目标危害系数(THQ)法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复垦地土壤中Cd含量(2.36 mg/kg)和As含量(119.27 mg/kg)超过GB 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范围在0.45~7.87,排序为Cd>As>Cr>Pb>Hg,综合污染指数为5.89,属于重污染水平土壤。所调查主要种植的14种蔬菜中,茄子的Pb含量(0.1490 mg/kg)、Cd含量(0.0860 mg/kg)和生姜的Pb含量(0.2500 mg/kg)分别为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标准值的1.49、1.73和2.46倍,其余蔬菜的重金属含量未超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蔬菜中的重金属Pb和Cd含量与土壤中的Pb和Cd含量呈正相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的单一重金属健康风险和重金属复合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0000,表明成人食用该复垦区种植的蔬菜不存在健康风险;除鱼腥草、小白菜和卷心白菜的重金属复合风险大于1.0000外,儿童的其余单一重金属健康风险均小于1.0000,表明儿童食用鱼腥草、小白菜和卷心白菜存在健康风险。【结论】广西典型铝土矿复垦区土壤中重金属处于重度污染水平,且以Cd和As为主要污染因子;儿童食用鱼腥草、小白菜和卷心白菜存在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复垦土壤 蔬菜 健康风险 广西百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