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下的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建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陈国华
向定汉
龙雪梅
|
《大学教育》
|
2019 |
9
|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朱归胜
陈彩明
陈国华
赵昀云
张秀云
|
《科技视界》
|
2019 |
2
|
|
3
|
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效果及其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探索——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袁昌来
刘笑
薛小刚
周昌荣
陈国华
张小文
许积文
王江
|
《科技视界》
|
2019 |
1
|
|
4
|
基于地方产业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方向为例 |
熊健
张坚
胡朝浩
袁昌来
何珍
朱归胜
|
《科技视界》
|
2022 |
0 |
|
5
|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教学的实践与启示——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科为例 |
何木芬
马垒
|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
2022 |
0 |
|
6
|
具有抗氧化性的Al-Bi(C_(2)H_(5)OH)_(3)-C多孔块体制氢材料 |
武金帆
徐芬
孙立贤
廖鹿敏
管彦洵
|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具有P和S双空位的镍钴纳米花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研究 |
吴学虎
孙立贤
徐芬
李彬
方淞文
张靖
陈翔
宋领君
卢俊铭
高源
杜毛湛
徐如丹
|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ITO增强相粒度对AgSnO_(2)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
刘笑
李波
吴小龙
周光华
王江
黄锡文
蒙柳方
|
《电工材料》
|
2025 |
0 |
|
9
|
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何木芬
马垒
马传国
王华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3
|
|
10
|
基于工程认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
向定汉
陈国华
|
《高教学刊》
|
2021 |
6
|
|
11
|
西部院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陈国华
何木芬
马传国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5 |
3
|
|
12
|
以实验实践为支点 促进材料类专业大学生主动学习与提升科研能力 |
江民红
张潇燕
陈国华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2 |
2
|
|
1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
黎清宁
陈国华
刘贵仲
闫二虎
钟思
|
《科技视界》
|
2017 |
4
|
|
14
|
解决复杂工程能力教育视角下《功能陶瓷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实践 |
周昌荣
袁昌来
陈国华
许积文
|
《科技视界》
|
2019 |
3
|
|
15
|
电子背景下大学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夏金虹
唐郁生
|
《科技创新导报》
|
2012 |
2
|
|
16
|
西部院校材料类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
何木芬
马垒
陈国华
|
《科技信息》
|
2014 |
4
|
|
17
|
组建材料类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教师团队与其实施办法思考 |
袁昌来
刘笑
熊健
陈国华
周昌荣
许积文
张小文
朱归胜
|
《科技视界》
|
2019 |
1
|
|
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 |
黎清宁
唐振昌
钟思
陈国华
刘贵仲
|
《科技视界》
|
2019 |
1
|
|
19
|
基于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
颜东亮
陈林
|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2
|
|
20
|
基于工程认证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
向定汉
陈国华
|
《科教导刊》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