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功能成分预防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秀平 欧阳建 +2 位作者 周方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11-320,共10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主要受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病因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等血液异常以及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所造成的相关代谢性疾病成为个人繁重的健康负担。本文综述了茶...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主要受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病因包括高血糖、高脂血症等血液异常以及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所造成的相关代谢性疾病成为个人繁重的健康负担。本文综述了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聚合类物质、茶多糖等功能成分以及与天然产物协同预防CVD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以上功能成分通过降糖降脂、调节肠道功能、预防AS及相关保护作用改善CVD的主要机制,并对茶叶功能成分的利用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饮茶预防亚健康及茶叶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功能成分 代谢疾病 协同作用 心血管疾病 机理
下载PDF
茶叶功能成分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唐静怡 周方 +4 位作者 曾鸿哲 李秀平 欧阳建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01-513,共13页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茶有助于降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作用归功于茶叶所含功能成分具有调控AD主要致病因素的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增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茶有助于降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其作用归功于茶叶所含功能成分具有调控AD主要致病因素的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茶叶功能成分如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皂素等对AD主要致病因素的影响研究,阐明了茶叶功能成分从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乙酰胆碱、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多靶点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日常饮茶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功能成分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乙酰胆碱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曾鸿哲 周方 +6 位作者 刘昌伟 陈金华 王英姿 李娟 谭斌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因为茶对健康的各种益处。肠道菌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维...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因为茶对健康的各种益处。肠道菌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护肠道健康,但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文章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期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茶及其功能成分—肠道菌群—肠道代谢产物—宿主健康”的调节作用机制,以期为茶及其功能成分的健康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分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产物 宿主健康
下载PDF
红茶及其功能成分降脂减肥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江 周方 +2 位作者 曾鸿哲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通讯》 202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肥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红茶及其功能成分茶多酚以及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来发挥降脂减肥作用。本文综述... 肥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红茶及其功能成分茶多酚以及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途径来发挥降脂减肥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茶及其功能成分的降脂减肥功效及其调节机制,旨在为今后红茶及其功能性成分的研究与利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功能成分 降脂减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降尿酸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方 刘昌伟 +6 位作者 曾鸿哲 李娟 陈金华 王英姿 谭斌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高尿酸血症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疾病。近年来,研究报道茶叶及其功能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和茶色素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酶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来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作... 高尿酸血症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疾病。近年来,研究报道茶叶及其功能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和茶色素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酶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调节尿酸转运蛋白来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作用。文章系统阐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为论证饮茶降尿酸和茶叶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分 降尿酸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茶及其功能成分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昌伟 曾鸿哲 +6 位作者 周方 李娟 陈金华 王英姿 谭斌 黄建安 刘仲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16-23,共8页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损伤或刺激的第一个生物反应。茶叶抗炎作用是通过调控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来实现的。茶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茶叶中的功能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物质能够调控免疫细胞,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但目前茶... 炎症是免疫系统对感染、损伤或刺激的第一个生物反应。茶叶抗炎作用是通过调控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来实现的。茶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茶叶中的功能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物质能够调控免疫细胞,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但目前茶叶及其功能成分抗炎作用研究主要停留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阶段,还缺乏临床抗炎活性研究。文章系统综述了茶叶及其功能成分抗炎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抗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炎功能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功能成分 茶多酚 儿茶素 抗炎
下载PDF
饮食影响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颖 熊立瑰 +2 位作者 唐湘粤 龚雨顺 刘仲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8-387,共10页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叶成分代谢的消化器官、代谢酶、转运蛋白;3)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间接影响茶叶成分吸收利用与循环分布。最后,展望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提高茶叶成分生物利用率方面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活性成分 饮食 营养元素 肠道菌群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邓见田烨 晏美红 +4 位作者 尚铂昊 李亦龙 肖田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8-386,共9页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 为探究不同种类黑茶香气成分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对茯砖茶、黑砖、藏茶、六堡茶、天尖等五种主要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黑茶的香气特征明显。茯砖茶主要香气轮廓为菌花香和陈香,六堡茶具有明显持久的槟榔香与陈香,藏茶具有持久的陈香,黑砖茶香气纯正,天尖具有持久的松烟香。五种黑茶样品的感官审评总分排序为藏茶(91.35)>茯砖茶(90.15)>黑砖(89.05)>六堡茶(88.85)>天尖(86.33);五种不同的黑茶共含有56个香气成分,不同种类黑茶在香气成分构成与含量上均有差异。五种黑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排序为茯砖茶(6355.30μg/L)>藏茶(5858.73μg/L)>黑砖(5789.71μg/L)>天尖(4801.37μg/L)>六堡茶(3740.14μg/L)。根据多元统计分析以及香气活性值分析,发现1,2,3-三甲氧基苯对藏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柠檬醛I、柠檬醛II、正己醛和水杨酸甲酯对茯砖茶的菌花香具有突出贡献,而1,2,3-三甲氧基苯则对茯砖茶的陈香具有突出贡献。(+)-雪松醇对六堡茶的槟榔香具有突出贡献。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正己醛和植醇等对天尖的松烟香有突出贡献。苯乙醇、橙花叔醇II和氧化芳樟醇I等香气成分的综合作用形成了黑砖纯正的香气。本研究为探索不同种类黑茶的香气品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性值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茯砖茶滋味品质
9
作者 李月 朱俊烨 +3 位作者 刘子涵 李博洋 郭佳璐 周跃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3-291,共9页
目的探讨茯砖茶滋味品质特征与其主要内含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来自陕西、浙江、湖南三省的15个茯砖茶为材料,采用感官审评法、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法、主要内含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茯砖茶滋味... 目的探讨茯砖茶滋味品质特征与其主要内含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来自陕西、浙江、湖南三省的15个茯砖茶为材料,采用感官审评法、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法、主要内含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茯砖茶滋味品质进行评价。结果在感官审评结果中15个茯砖茶滋味可分为醇和、平和、粗淡3种类型。15个茯砖茶样品的水浸出物含量在21.68%~37.74%之间、茶多酚含量在3.00%~9.50%之间、咖啡碱含量在2.20%~7.70%之间、氨基酸含量在0.90%~1.50%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在2.50%~5.50%。TAV分析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分、咖啡碱及氨基酸对茯砖茶的苦涩滋味和醇甜滋味有显著贡献(TAV>1),其他内含成分对茯砖茶滋味品质具有修饰作用(0.1<TAV<1);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866%,建立茯砖茶滋味品质评价模型为F=0.38758F1+0.23744F2+0.14541F3+0.09824F4;聚类分析将15个茯砖茶分为3类,类群1为平和型,类群2为醇和型,类群3为粗淡型,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茶叶感官审评分类结果一致,相似度达68%。结论运用感官审评法、内含成分分析分析、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可以实现对茯砖茶滋味品质特征的有效区分,本研究可为茯砖茶滋味品质特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滋味特征 感官审评 滋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EGCG对高脂饮食GK大鼠白色脂肪米色化的诱导作用与机制研究
10
作者 万丽玮 曾鸿哲 +6 位作者 彭丽媛 文帅 刘昌伟 鲍肃都 安勤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脂肪组织类型与人体代谢密切相关,通过饮食或营养干预将白色脂肪细胞转变为产热的米色脂肪细胞是一种减少脂肪积蓄、调节代谢的安全策略。目前关于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作用的研究多聚焦于肥胖群体,为探究EGCG对非肥胖代谢紊乱群体的内脏... 脂肪组织类型与人体代谢密切相关,通过饮食或营养干预将白色脂肪细胞转变为产热的米色脂肪细胞是一种减少脂肪积蓄、调节代谢的安全策略。目前关于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作用的研究多聚焦于肥胖群体,为探究EGCG对非肥胖代谢紊乱群体的内脏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的诱导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非肥胖型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Goto-Kakizaki(GK)大鼠,给予每日高脂饮食,并进行40 mg·kg^(-1)和80 mg·kg^(-1)EGCG灌胃干预,检测GK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及米色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UCP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80 mg·kg^(-1)EGCG灌胃干预对GK大鼠摄食量和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够促使脂肪细胞呈现向多房型脂肪细胞转变趋势,并显著上调米色化相关的Pparg、Ppargc1a、Ucp1基因表达水平和UCP1蛋白表达水平,具有诱导高脂饮食GK大鼠内脏附睾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的作用,且表现出调节脂质代谢的潜力。结合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EGCG对高脂饮食GK大鼠白色脂肪组织米色化的诱导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非肥胖型 GK大鼠 白色脂肪组织 米色化
下载PDF
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品质、抗氧化性比较及“金花”菌形态特征分析
11
作者 马荣蓉 冉莉莎 +4 位作者 屈丽池 谢念祠 丁梦梅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279,共8页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贵州茯砖茶游离氨基酸、总儿茶素含量最高(9.03、63.12 mg/g)。浙江茯砖茶茶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132.93、8.63 mg/g)。滋味属性显示湖南茯砖苦味最强,陕西茯砖茶涩味最强,浙江茯砖茶苦味回味和咸味最强,贵州茯砖茶鲜味和丰富度最强。不同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其中湖北和浙江茯砖茶抗氧化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茯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滋味属性显著正相关(P<0.05),茶多酚对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贡献。5株“金花”菌在相同培养基上形态差异相对较小,湖南菌株生长速度快于其它菌株。本研究对解析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化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不同产地 品质特征 抗氧化活性 金花菌形态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楠楠 石琳琳 +1 位作者 罗娟 肖力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冠突散囊菌的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深入研究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金花”菌 茯砖茶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基于Cite Space对近5年发酵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13
作者 刘腾 刘东波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6期143-150,共8页
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且发酵对身体和胃肠道健康具有很多益处,有关微生物发酵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探讨发酵领域近5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9—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筛选,使用Cite Sp... 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且发酵对身体和胃肠道健康具有很多益处,有关微生物发酵的研究逐渐增多。为探讨发酵领域近5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9—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筛选,使用Cite Space软件对文章发文量、研究团队、研究热点进行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国内发酵领域发文量偏少,年发文量平稳上升;国外发文量较多,年发文量超过100篇,2023年发文量达到200篇;国内外研究群体主要是中医药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内外研究热点集中在抗氧化和肠道菌群,国内研究重点为发酵技术,而国外研究范围较广,重点为益生菌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间合作较为密切,但研究机构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高校和研究机构应突破地区间的限制,促进发酵研究领域的融合。肠道菌群是近5年发酵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发酵研究深入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发酵 Cite Space软件 文献计量学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白茶儿茶素、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若娴 黄翔翔 +4 位作者 李勤 李娟 谭君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5-321,共7页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微发酵茶,为探明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共10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儿茶素、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香气成分以及感官评价,并结合...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微发酵茶,为探明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共10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儿茶素、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香气成分以及感官评价,并结合方差分析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茶中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贡眉的总儿茶素含量最高,寿眉最低,分别为66.84和32.66 mg/g,并且所有白茶共检测到50种香气物质,主要香气组分有正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I)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4种传统工艺白茶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与新工艺白茶有明显差异,其中,(E)-2-戊烯醛、2-庚酮等8种香气成分在4种传统工艺白茶中大量存在,而在新工艺白茶中未检测出。通过多组分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与新工艺白茶的儿茶素和香气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而寿眉与新工艺白茶相差不大。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为白茶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儿茶素 香气成分 差异代谢物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不同原料等级黄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容港 黄燕 +4 位作者 金友兰 黄芳芳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9-98,共10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结合感官审评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原料等级黄茶样品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芽型、芽叶型、多叶型黄茶特征香气感官属性分别为“清香”、“清甜”...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结合感官审评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原料等级黄茶样品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芽型、芽叶型、多叶型黄茶特征香气感官属性分别为“清香”、“清甜”、“锅巴香”;不同原料等级黄茶样品中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芽型黄茶以碳氢类化合物为主,芽叶型黄茶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多叶型黄茶以吡咯类及其衍生物为主;基于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鉴定了3种不同原料等级黄茶中35种特征香气成分;芽型黄茶以具有清香属性的苯乙醛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芽叶型黄茶以具有花香、果香、甜香属性的己酸乙酯、苯甲醇、香叶醇、苯乙醇、柠檬醛、橙花醛和月桂烯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多叶型黄茶以具有烘烤香属性的N-甲基-2-吡咯甲醛、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和2,3-二乙基-5-甲基吡嗪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香气属性 特征香气成分
下载PDF
“金花”菌分离鉴定及其对茯茶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冉莉莎 刘宝贵 +5 位作者 陈崇俊 唐倩 张樟 朱洺志 傅冬和 王坤波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91-98,共8页
从湖南茯茶中分离得到一株“金花”菌,将其命名为ACF-1。根据ACF-1培养特征、光学显微结构特征、电子显微结构特征及ITS区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基于β-微管蛋白(β-tubulin)、钙调蛋白(Calmodulin)和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Ⅱ)3个基因... 从湖南茯茶中分离得到一株“金花”菌,将其命名为ACF-1。根据ACF-1培养特征、光学显微结构特征、电子显微结构特征及ITS区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基于β-微管蛋白(β-tubulin)、钙调蛋白(Calmodulin)和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Ⅱ)3个基因序列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ACF-1鉴定为冠突曲霉菌(Aspergilluscristatus)。将ACF-1菌接种至灭菌黑毛茶进行茯茶散茶快速“发花”实验,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发花”样品相比,“发花”样品的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黄酮含量变化显著,分别下降11.3%、17.3%、11.9%和33.8%,说明“金花”菌参与了复杂的化学成分变化过程。本研究可为全面揭示茯茶风味品质形成机理提供新的依据,为“金花”菌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曲霉菌 鉴定 多基因比对 人工接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L-茶氨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预防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协同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宝贵 陈致印 +3 位作者 张杨玲 刘恩硕 韩淑敏 肖文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以成功造模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高脂饲料为基础,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比较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83.3 mg·kg^(-1)·d^(-1))+L-茶氨酸(16.7 mg·kg^(-1)·d^(-1))、EGCG(100 mg·kg^(-1)·... 以成功造模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高脂饲料为基础,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比较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83.3 mg·kg^(-1)·d^(-1))+L-茶氨酸(16.7 mg·kg^(-1)·d^(-1))、EGCG(100 mg·kg^(-1)·d^(-1))和L-茶氨酸(100 mg·kg^(-1)·d^(-1))连续灌胃高脂饮食SPF级SD大鼠56 d,以探究L-茶氨酸及EGCG预防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协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体重已超过正常组体重的21.2%,血清总胆固醇超过正常组的79.9%,说明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所有干预组均能有效抑制长期高脂饮食大鼠体重的增长及血脂水平的升高;与L-茶氨酸组相比,EGCG+L-茶氨酸联合干预组体重、血脂、肝脂以及肝脏氧化还原状态均显著改善(P<0.05);与EGCG组相比,EGCG+L-茶氨酸联合干预组在体重、腹腔脂肪质量、肝脏系数、器官指数、肝脏丙二醛含量、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血清载脂蛋白B100含量、载脂蛋白B100/A1比值以及肝脏脂质积累方面表现出更好的作用效果;与辛伐他汀组相比,只有EGCG+L-茶氨酸联合干预组的体重、腹腔脂肪质量以及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病理切片显示,长期高脂饮食所致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组织和器官脂质大量积聚,而EGCG+L-茶氨酸联合干预组则明显改善。由此说明,L-茶氨酸及EGCG在预防肥胖及高胆固醇血症方面具有协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营养干预 肥胖 高胆固醇血症 协同调节
下载PDF
黄金茶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宫连瑾 薄佳慧 +4 位作者 张天天 孙红玉 陈义琴 裴若云 肖力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09,共6页
为探究黄金茶红茶在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C)、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该研究以黄金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红茶工艺进... 为探究黄金茶红茶在萎凋、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中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C)、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主要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该研究以黄金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红茶工艺进行加工,测定其加工过程中β-GC、ADH、LOX的活性及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GC、ADH、LOX 3种酶的活性均在萎凋工序中达到最高,随后在揉捻和发酵工序中持续下降;共检测到263种香气组分,包括53种醇、53种烯烃、70种烷烃、36种酯、14种酮、17种醛和20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远高于其他香气种类。此外,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苯乙醇、香叶醇、反式-橙花叔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4 E)-4 E-己酸己酯、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醛、反-2-辛烯醛、庚二烯醛、β-环柠檬醛、α-法尼烯、(-)-α-荜澄茄油烯、顺茉莉酮、β-紫罗酮等,且黄金茶红茶香型可能属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主导型香型。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黄金茶红茶风味品质的化学基础理论,并为生产优质黄金茶红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茶红茶 香气 Β-葡萄糖苷酶 脂肪氧合酶 醇脱氢酶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乌龙茶香气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萧涵 周宇飞 +4 位作者 陈毅欣 胡腾飞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351,共8页
为研究国内外乌龙茶香气研究领域的趋势及热点动态,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收录的307篇中文文献和124篇英文文献的年发文量、国家、作者、机构、期刊及研究热点与演变趋... 为研究国内外乌龙茶香气研究领域的趋势及热点动态,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收录的307篇中文文献和124篇英文文献的年发文量、国家、作者、机构、期刊及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以来,乌龙茶相关文献呈飞速增长趋势;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日本;不同区域作者和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福建茶叶》和Food Chemistry是乌龙茶香气领域发文最多的期刊;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乌龙茶香气形成机制、提取方法、检测手段和香气物质的组成等方面。综上所述,通过可视化分析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可在乌龙茶加工生产、提升乌龙茶品质、种质创新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香气 CITESPACE 研究热点 演变趋势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茯砖茶独特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杏民 陈宏宇 +3 位作者 王超 李娟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紧压型黑茶,特有的“发花”工序造就了其独特的菌香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整理了近年来茯砖茶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系统分类,对检出频次较...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紧压型黑茶,特有的“发花”工序造就了其独特的菌香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整理了近年来茯砖茶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系统分类,对检出频次较高的化合物进行详细的阐述;汇总了茯砖茶挥发性成分提取、定性、定量以及气味活性成分的筛选、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挥发性成分 化学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