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神经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治疗总结
1
作者 史雨晴 吴振宇 +12 位作者 冯研 甘亚静 魏子涵 李会琪 陈丽 林海 马少玲 张翠荣 朱江 狄政莉 胡亚卓 张华 邓艳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1357-1372,共16页
目的:比较使用与未使用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激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中药治疗及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各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结局的差别;比较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 目的:比较使用与未使用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激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与未使用中药治疗及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各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结局的差别;比较接种与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的差别。阶段性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疗效分析;并促进各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指导康复及下一阶段可能出现高峰时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陕西省抗癫痫协会会员单位医院的其中10家医院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在2022年12月13日~2023年1月31日期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各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分型中各治疗组疗效和接种疫苗对诊断分型的影响。结果:对36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分型为轻型的住院患者中,抗新型冠状病毒组与非抗新型冠状病毒组之间(P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he various diagnostic type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ith and without anti-novel coronavirus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hormone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antibiotic therapy, with and with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mild, moderate, severe and critical) between those vaccinated and those not vaccinated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es. We will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a staged manner,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 hospitals to guid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 the next stage, when the peak may occur. Methods: Retrospectiv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10 of the hospitals that are members of the Shaanxi Provincial Anti-Epilepsy Associ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December 13, 2022~January 31, 2023,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groups in the diagnostic typing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of each type and the 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the diagnostic typing. Results: The clinical data of 363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mong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se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il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ospital days between the anti-novel coronavirus group and the non-anti-novel coronavirus group (P < 0.001) and between the hormone group and the non-hormone group (P = 0.006).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ospital days between the antibiotic group and the non-antibiotic group among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se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P < 0.001, P = 0.005, P = 0.045), and between-group variability in treatment outcomes between the vaccine and non-vaccine groups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se diagnostic typology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edium (P = 0.024);the likelihood of a diagnosis of critical illness was higher in the non-vaccine than in the vaccine group, relative to the mild type (OR = 11.463, 95% CI 1.352~97.186, P = 0.02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novel coronavirus therapy, hormone therapy and antibiotic therapy may increase hospital day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mild form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moderate and severe form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the vaccine group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of moderate form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was more likely to have a positive outcome of the treatment,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group. Vaccination ma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preventing progression to critical type after COVID-19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住院治疗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38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马亚玲 刘彦西 +1 位作者 张斌 侯英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083-1084,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早期症状隐匿,常以疾病损害的先后部位及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过去很多病例因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早期症状隐匿,常以疾病损害的先后部位及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过去很多病例因症状不典型,临床上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38例SC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探讨分析,为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的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疾病 变性 电生理神经学 神经变性/诊断
下载PDF
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SE、S-100β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霞 陶彦春 +2 位作者 王娜 王文宗 马兴顺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 目的观察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观察组给予神经介入溶栓术,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溶栓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NSE、S-100β、N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均较溶栓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溶栓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溶栓后3 d的血清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溶栓后7 d的血清S-100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不同时间的血清NGF水平均较溶栓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ACI能快速降低患者的血清NSE、S-100β水平,提高血清NGF水平,促进患者神经损伤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介入溶栓术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 神经生长因子 疗效
下载PDF
癫痫患者脑电图特征与血清细胞因子、神经分子、凋亡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利 马健 +1 位作者 拓润芳 王文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1期3010-3012,3016,共4页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脑电图特征与血清细胞因子、神经分子、凋亡分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榆林市第一医院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的癫痫组,选择同期在榆林市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脑电图检查并测定EEG放电指数,采集血清...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脑电图特征与血清细胞因子、神经分子、凋亡分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榆林市第一医院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作为研究的癫痫组,选择同期在榆林市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脑电图检查并测定EEG放电指数,采集血清并测定细胞因子、神经分子、凋亡分子的含量。结果:癫痫组患者的EEG放电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癫痫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IFN-γ、HMGB-1、S100B、NSE、GFAP、Bax、Caspase-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EEG放电指数呈正相关,CGRP、Bcl-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EEG放电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癫痫患者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与免疫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有关并且会造成神经细胞过度损伤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电图 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凋亡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永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观察分析。方法: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16例(疾病组)与健康人54例(健康组)。疾病组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化脓... 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观察分析。方法: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16例(疾病组)与健康人54例(健康组)。疾病组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各54例,检测五组脑脊液细胞因子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疾病组与健康组脑脊液细胞因子表达比较中,结核性脑膜脑炎组中有GM-GSF、IFN-γ、IL-1β、IL-6、IL-8、IL-10和IL-15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中IFN-γ、IL-4、IL-6和IL-13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IL-10、IL-12表达明显(P<0.05)。其余各组细胞因子在各疾病组中与健康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脑脊液因子的变化情况也就不同,在结核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GM-CSF、IFN-γ、IL-1β、IL-6、TNF-α明显低于较重症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组,其结果差异显著(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IFN-γ、IL-6、IL-8、IL-10、IL-12、TNF-α明显高于重症组(P<0.05),在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中脑脊液细胞因子GM-CSF、IFN-γ、IL-8、IL-10、IL-15、MCP-1、TNF-α表达水平较轻症组高,IL-4、IL-13表达水平较轻症组低,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重症组脑脊液中IL-1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确诊率,而且为患者的尽早就治增加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病理生理学 @脑脊液 粒细胞巨噬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分析 白细胞介素类/分析 干扰素-α/分析
下载PDF
MES、LP-PLA2、VCAM-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高巧林 封婷 +2 位作者 张宏 乔子梅 梁佳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分析微栓子信号(MES)检出率、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分析微栓子信号(MES)检出率、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将ACI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n=70)、内膜增厚组(n=58)、内膜正常组(n=52),分析其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2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ACI患者与对照组MES检出率和血清LP-PLA2、VCAM-1水平,分析血清LP-PLA2、VCAM-1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S、LP-PLA2、VCAM-1对CAS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斑块形成组、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之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内膜增厚组、内膜正常组之间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VCAM-1与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LDL-C、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有关(P<0.05);以MES检出率、血清LP-PLA2、VCAM-1水平为检验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S、LP-PLA2、VCAM-1及三者联合检测对CAS斑块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97、0.783、0.921,敏感度分别为85.71%、81.43%、77.14%\94.29%,联合检测敏感度均高于单项指标。结论MES、LP-PLA2、VCAM-1是CAS形成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ACI患者的CA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微栓子信号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品管圈在提高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病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蓓 李慧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48-951,共4页
护理病历是护理人员用来全方位记录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等的资料总称,能够体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同时也逐渐成为了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凭证之一[1,2].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人员自发组成,用... 护理病历是护理人员用来全方位记录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等的资料总称,能够体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同时也逐渐成为了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凭证之一[1,2].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人员自发组成,用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通过不断的改善措施、圈员间相互启发及合作等方法,全面提高圈员的工作热情,从而达到解决工作中相关问题或课题的目的[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住院患者 护理病历质量 品管圈 护理过程 护理人员 病情变化 医疗纠纷 工作性质
下载PDF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于海永 张颖 师仰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8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HCH患者92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HCH患者92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测评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测血清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8%(43/46),与对照组的76.09%(35/46)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更低,而BI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及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血清MDA、LPO含量则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7/46),与对照组的17.39%(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HCH可能通过下调患者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纠正机体氧化应激的途径来保护脑组织,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整体疗效显著,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奥拉西坦 高血压脑出血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脑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亚娟 刘亮 马亚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前,糖尿病足仍是我国非外伤性截肢的重要病因,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1,2]。临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单丝检查、温度觉检查等,但是这些在末梢神经病变较为严重时才能获得阳性结果,敏感性较低,且检查过程需要患者较高的配合度,影响其临... 目前,糖尿病足仍是我国非外伤性截肢的重要病因,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1,2]。临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单丝检查、温度觉检查等,但是这些在末梢神经病变较为严重时才能获得阳性结果,敏感性较低,且检查过程需要患者较高的配合度,影响其临床应用[3]。神经肌电图通过记录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以评估神经元、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情况,目前在各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对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肌电图 末梢神经病变 温度觉 筛查方法 神经肌肉接头 生物电活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燕 乔晶晶 马云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6期2069-2072,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观...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肝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Cr、BUN分别为(5.47±1.26)分、(50.16±5.22)μmol/L、(3.64±0.1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4±1.29)分、(65.47±5.25)μmol/L、(4.15±0.1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11%,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脑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 七叶皂苷钠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靖 赵斌 +2 位作者 刘霞 董建彬 乔晶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进行手术过程而不造成缺血,模型组大鼠直接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实验组大鼠采用...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进行手术过程而不造成缺血,模型组大鼠直接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实验组大鼠采用高压氧预处理再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对比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病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假手术组的脑组织没有受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为0。模型组和实验组脑组织均受到损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及AI这3种指标均升高,但实验组损伤较轻,其数据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SOD、LDH活力及MDA、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DA、NO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MDA、NO活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改善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治疗 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疾病模型 动物 神经系统 大鼠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病毒院内感染患者神经痛临床诊疗与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子梅 薛瑶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2780-2783,共4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隐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被唤醒致使发病部位产生炎症和局部损伤的急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病症消失后,局部发病部位仍持续疼痛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临床上把这种病称之...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隐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被唤醒致使发病部位产生炎症和局部损伤的急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病症消失后,局部发病部位仍持续疼痛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临床上把这种病称之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临床资料显示PHN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为55%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PHN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是一种抗癫痫药,目前被认为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首选药物,国外有报道显示GBP对于PHN也有一定疗效,但国内相关报道仍较少。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在缓解神经痛治疗中有显著功效,已被广泛用于PHN的治疗[3]。但有临床资料显示部分PHN患者在接受SGB治疗后,疼痛症状没有得到很好改善[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单纯运用GBP治疗,与GBP联合SGB治疗后PHN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探讨这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试图为PHN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病毒 病原菌分布 神经病理性疼痛 ZOSTER 院内感染 血液循环 加巴喷丁 局部损伤
下载PDF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探讨 被引量:43
13
作者 慕莉 霍艳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3136-3137,共2页
脑梗死临床常表现为言语智力障碍、晕倒、半身不遂,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伴随心律失常、休克、糖尿病、高血压等.该病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急,且无前兆症状.患者的肢体偏瘫,会给患者以极大生活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产生认知功能障... 脑梗死临床常表现为言语智力障碍、晕倒、半身不遂,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伴随心律失常、休克、糖尿病、高血压等.该病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急,且无前兆症状.患者的肢体偏瘫,会给患者以极大生活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此次研究通过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抑郁患者 肢体偏瘫 脑栓塞 中老年患者 智力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中线输液导管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毋云利 任雯 巩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8期212-213,共2页
目的:探究中线输液导管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的意愿选择不同的血管通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 目的:探究中线输液导管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神经外科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的意愿选择不同的血管通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50例,记为A组,选择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的患者50例,记为B组,选择腹股沟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50例,记为C组,观察三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B组与C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5);B组患者输液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和C组患者(P<0.05)。结论:中线输液导管的留置时间基本能够满足神经外科患者治疗期间的输液需求,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输液导管 神经外科 临床应用效果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β样淀粉蛋白及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婷 薛亚妮 梁佳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4期3406-3408,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变疾病,患者表现为认知、记忆功能进行性降低,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下降、行为异常等,严重危害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变疾病,患者表现为认知、记忆功能进行性降低,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下降、行为异常等,严重危害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记忆、学习、认知功能相关,多项研究表明BDNF参与了多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群发病率 阿尔茨海默病 进行性降低 行为异常 TAU蛋白 老年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乙酰谷酰胺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珏 马涛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96-1697,共2页
目的 探究乙酰谷酰胺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醒脑静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乙酰谷酰胺联... 目的 探究乙酰谷酰胺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醒脑静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乙酰谷酰胺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G水平、LDL-C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醒脑静治疗,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并改善血脂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谷酰胺 醒脑静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p-PLA2、ox-LDL及SII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瑞 马云 刘晓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1期2253-225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临床预后的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作为研...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临床预后的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分数<2分)及预后不良组68例(分数≥2分)。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饮酒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收缩压、舒张压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Lp-PLA2、ox-LDL及SII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p-PLA2、ox-LDL及SII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Lp-PLA2、ox-LDL、SII水平分别为(106.45±6.58)mg/L、(3502.52±85.65)μg/dL、610.54±150.23,均低于预后不良组[(116.84±6.89)mg/L、(3658.45±95.68)μg/dL、925.46±1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Lp-PLA2、ox-LDL及SII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证实,Lp-PLA2、ox-LDL及SII均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908、0.955(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Lp-PLA2、ox-LDL及SII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可为临床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危险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者血清MMP-9、CCL2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陈勇 李刚 +3 位作者 陈彭 黄山平 李彦蓉 胡辉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7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其中3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CNAG组)和53例... 目的探究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其中3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CNAG组)和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AG组,轻度萎缩13例、中度萎缩22例、重度萎缩18例),根据是否Hp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29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和CCL20水平;Pearson分析血清MMP-9和CCL20水平与Hp感染、萎缩程度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MMP-9和CCL2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饮食不规律和饮酒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年龄、性别、吸烟史患者之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血清MMP-9和CCL20水平显著高于CNAG组(P<0.05)。感染组血清MMP-9和CCL20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中度萎缩组和重度萎缩组血清MMP-9和CCL2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萎缩组(P<0.05);重度萎缩组MMP-9和CCL20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萎缩组(P<0.05)。慢性胃炎患者血清MMP-9和CCL20水平与Hp感染和萎缩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Hp阳性感染、MMP-9和CCL20是影响慢性胃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MMP-9和CCL20高表达,与患者Hp感染以及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趋化因子配体-20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张华 王文红 +1 位作者 乔璐 马兴顺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 评估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长安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募集等量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单用或联用对冠心病检出率的差异;对比... 目的 评估心脏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长安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募集等量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单用或联用对冠心病检出率的差异;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超声指标,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差异,以及在心脏超声指标,即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别。将冠心病患者按血管病变支数(单支、双支、3支)分组,分析病变血管支数与前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心脏超声对冠心病的检出率为64.71%,颈动脉超声的检出率40.20%,2种超声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可达77.4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MT、斑块积分、LA、LVESD、LVEDD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与IMT、斑块积分、LA、LVESD、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 <0.05)。结论 与单用心脏超声或颈动脉超声比较,2种手段联用对冠心病的检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超声 颈动脉超声 心脏功能
下载PDF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江 黄永锋 +2 位作者 赵斌 封婷 陈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1年后)临床疗效,探讨激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痴呆患者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方法:选择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筛选,评分小于15分的一氧化碳中毒迟...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1年后)临床疗效,探讨激素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痴呆患者效果最佳、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方法:选择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筛选,评分小于15分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痴呆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对年龄、性别、昏迷情况、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随诊至少1年,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显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1年后评分较发病时显著升高(P<0.05),而1年后甲泼尼龙组评分较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高(P<0.05),地塞米松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显示甲泼尼龙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三组1年后评分较发病时显著升高(P<0.05),1年后甲泼尼龙组评分较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高(P<0.05),地塞米松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均能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后迟发性脑病痴呆远期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甲泼尼龙较地塞米松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病 @迟发性脑病 痴呆/药物疗法 甲泼尼龙/治疗应用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