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发病年龄冠心病患ApoE与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栋 杨泺 +1 位作者 李炼 颜新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2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位点在武汉地区不同发病年龄及不同性别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他汀类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技术定性检测459例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全血基因组中ApoE(388T>C,526... 目的分析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位点在武汉地区不同发病年龄及不同性别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他汀类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技术定性检测459例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全血基因组中ApoE(388T>C,526C>T)和SLCO1B1(388A>G,521T>C)位点突变,分析其多态性分布特点,比较不同发病年龄及性别间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ApoE基因6种表型均检出,E3/E3(65.58%)占比最高,E2/E2、E2/E3、E2/E4、E3/E4和E4/E4占比分别为:0.44%、13.94%、2.61%、16.56%和0.87%。ApoE大众类基因型人群占比最高(68.19%)。SLCO1B1基因检出6种表型,*1a/*1a(43.57%)占比最高,*1a/*1b、*1b/*1b、*1a/*5、*1a/*15和*5/*5占比分别为:28.10%、7.41%、15.90%、4.79%和0.22%。SLCO1B1基因的正常肌病风险型人群占比最高(79.08%)。不同发病年龄及不同性别间冠心病患者ApoE和SLCO1B1基因各表型分布与研究人群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各组别表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别以大众类基因型和正常肌病风险型为主,大部分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较好,诱发肌病的风险较低,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发病年龄及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早发冠心病 APOE SLCO1B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早期诊断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栋 李炼 颜新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653-656,共4页
2023年2月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运用靶向二代测序(tNGS)技术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其因畏寒、发热伴头痛7 d伴胸闷、喘气2 d入院,初步诊断考虑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后,重症... 2023年2月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运用靶向二代测序(tNGS)技术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其因畏寒、发热伴头痛7 d伴胸闷、喘气2 d入院,初步诊断考虑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后,重症肺炎病因仍未查明。运用tNGS技术对患者肺泡灌洗液样本检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数757),从入院至确诊时间仅3 d。确定病原体后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获得良好疗效。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可导致人类重症肺炎及急性呼吸衰竭,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及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导致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和治疗不及时。tNGS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方法,对早期诊断感染病原体不明的重症肺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危重病 肺炎 靶向二代测序 早期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心血管患者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王晓苏 刘泽金 +1 位作者 蒿叶霞 丛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105-108,共4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从武汉亚心总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594株流感嗜血杆菌,用MIC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硝基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用WHONET... 目的了解心血管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从武汉亚心总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594株流感嗜血杆菌,用MIC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硝基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用WHONET 5.6软件对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月份最多的是3、4、5月份,标本类型以痰标本为主(98.5%),成年人380株(64.0%),儿童214株(36.0%)。抗菌药物耐药率居前两位的是氨苄西林(45.5%)和复方新诺明(44.3%),其次是头孢克洛(27.3%)和头孢呋辛(21.5%)。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258株(43.4%)。氨苄西林耐药β-内酰胺酶阴性的菌株12株(2.0%)。结论心血管患者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成年人和儿童心血管病患者均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多数抗菌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该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谨慎经验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心血管疾病 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肝素监测谁主沉浮?APTT或抗Xa
4
作者 李传保 凌莉琴 +8 位作者 乔蕊 宋鉴清 唐宁 许俊堂 张李涛 张洋 周静 周洲 朱国艳 《血栓与止血学》 2024年第6期260-268,共9页
肝素类药物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常用的抗凝药物,正确使用及合理监测对于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监测肝素抗凝效果的常用实验室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活化血凝酶时间... 肝素类药物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常用的抗凝药物,正确使用及合理监测对于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监测肝素抗凝效果的常用实验室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活化血凝酶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和抗Ⅹa活性等。迄今为止,关于APTT或抗Ⅹa活性监测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的数据依然有限,选择哪种监测手段尚存争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于2024年11月21日至23日在长沙举办了2024血栓与止血大会。其间针对肝素抗凝效果监测展开了辩论赛,引起了与会者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高度关注和共鸣。本刊特邀请参与本次辩论的各位专家将辩论赛的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检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抗Ⅹa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HIT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蒿叶霞 李晨 +3 位作者 方萍 熊旋 杜佳 张李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调查COVID-19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武汉亚心总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244例COVID-19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作为实验...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调查COVID-19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武汉亚心总医院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244例COVID-19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10例),血小板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34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其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同时调查HIT的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5.1%(110/244),血小板减少组HIT发生率为5.5%(6/110)。血小板减少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减少、机械通气和肾功能不全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OVID-19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率较高,需引起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血清HBV RNA及HBV DN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阶段的检测价值
6
作者 张丹 王栋 颜新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抗病毒治疗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CHB患者,包含免疫耐受期(Ⅰ期)及免疫清除期(Ⅱ期)患...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抗病毒治疗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CHB患者,包含免疫耐受期(Ⅰ期)及免疫清除期(Ⅱ期)患者52例,免疫控制期(Ⅲ期)及再活动期(Ⅳ期)36例,对不同分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HBV pgRNA以及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差异,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Ⅲ~Ⅳ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HBV pgRNA水平依次为(6.89±1.25)log10 IU/mL、(4.25±0.63)log10 IU/mL、(3.56±0.57)log10 IU/mL和(3.02±0.44)log10 IU/mL,与Ⅰ~Ⅱ期患者的(6.89±1.25)log10 IU/mL、(5.54±0.74)log10 IU/mL、(4.92±0.50)log10 IU/mL和(3.75±0.48)log10 IU/mL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8.326,t 2=9.572,t 3=12.934,t 4=8.084,P<0.001);Ⅲ~Ⅳ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血清HBV DNA水平依次为(5.27±0.89)log10 IU/mL、(3.03±0.58)log10 IU/mL、(2.85±0.47)log10 IU/mL和(2.12±0.42)log10 IU/mL,与Ⅰ~Ⅱ期患者的(7.66±1.54)log10 IU/mL、(4.62±0.66)log10 IU/mL、(3.10±0.48)log10 IU/mL和(2.34±0.36)log10 IU/mL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690,t 2=13.049,t 3=2.684,t 4=2.868,P<0.001);各CHB分期患者治疗后不同阶段的血清HBV pgRNA水平、HBV DNA水平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pgRNA对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转换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依次为89.20%、80.95%和85.86%,均较血清HBV DNA的67.96%、67.92%和75.03%高,血清HBV pgRNA联合HBV DNA检测对HBsAg血清转换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依次为92.46%、83.74%和90.20%,均高于与单一HBV pgRNA、单一HBV DNA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血清HBV pgRNA以及HBV DNA水平均可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延长逐步下降,两者均能够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血清HBV pgRNA的预测价值更高,通过血清HBV pgRNA联合HBV DNA检测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WBC、CRP、SAA、PCT和ESR在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玉梅 王栋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1527-1530,1570,共5页
目的 探讨WBC、CRP、SAA、PCT和ESR在肺结核(PTB)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72例PTB患者(PTB组)及74例CAP患者(CAP组)纳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WBC、CRP、SAA、PCT和ESR水平的差异,比较上述... 目的 探讨WBC、CRP、SAA、PCT和ESR在肺结核(PTB)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明确诊断的72例PTB患者(PTB组)及74例CAP患者(CAP组)纳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WBC、CRP、SAA、PCT和ESR水平的差异,比较上述实验室指标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PTB组CRP、PCT及ESR水平显著高于CAP组(P<0.05),WBC、SAA水平在PTB组和C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RP、PCT及ESR在PTB与CAP鉴别诊断中的AUC分别为:0.599(95%CI 0.507~0.691)、0.623(95%CI 0.532~0.714)和0.715(95%CI 0.631~0.798),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在两组疾病鉴别诊断中的AUC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ESR取值27.00时(灵敏度为68.1%,特异性为64.9%),为鉴别两种疾病的最佳临界值。(3)CRP与SAA在PTB组和CAP组中都呈现极强正相关(r=0.817,P<0.001;r=0.838,P<0.001)。结论 WBC和SAA水平不能作为炎症标志物来鉴别PTB和CAP,ESR、CRP及PCT在上述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其中ESR的价值较高,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社区获得性肺炎 血红细胞沉降率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从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分离出河流漫游球菌1例报道
8
作者 王晓苏 朱嘉嘉 +1 位作者 张李涛 李启超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00-202,共3页
河流漫游球菌(Vagococcus fluvialis)是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中的一个菌种,1989年由COLLINS等[1]首次报道。目前报道的菌株多分离自动物或动物制品[2-7],分离自人类的很少,根据可查阅到的少数文献报道,漫游球菌属,尤其是河流漫游球菌... 河流漫游球菌(Vagococcus fluvialis)是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中的一个菌种,1989年由COLLINS等[1]首次报道。目前报道的菌株多分离自动物或动物制品[2-7],分离自人类的很少,根据可查阅到的少数文献报道,漫游球菌属,尤其是河流漫游球菌可引起人类感染[8-11]。武汉亚心总医院近期从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汁样本中分离出河流漫游球菌,鉴于国内外尚未见从胆汁中分离出河流漫游球菌的相关报道,本实验室对该菌进行了生化鉴定、质谱鉴定、16S rRNA分析和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漫游球菌 慢性胆囊炎 胆汁
下载PDF
BacT/ALERT两种血培养系统8种血培养瓶对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王晓苏 戴铮 +2 位作者 朱嘉嘉 李启超 张李涛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207-213,共7页
目的比较需氧和兼性厌氧血培养瓶BacT/ALERT FA Plus、FA、PF Plus、PF、SA及厌氧和兼性厌氧血培养瓶BacT/ALERT FN Plus、FN、SN对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的差异;验证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仪监测血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3种常见菌配制... 目的比较需氧和兼性厌氧血培养瓶BacT/ALERT FA Plus、FA、PF Plus、PF、SA及厌氧和兼性厌氧血培养瓶BacT/ALERT FN Plus、FN、SN对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的差异;验证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仪监测血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3种常见菌配制成菌悬液,在培养瓶中加入定量无菌缓冲液和健康人血以及菌悬液,分别放入两个血培养仪进行培养,比较平均检测时间(TTD)和阳性生长情况;向血培养瓶中注入定量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后放入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仪,记录仪器监测量,并计算其与注入量的差异。结果除人型葡萄球菌和新型隐球菌外,8种血培养瓶对其余21种菌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5种需氧和兼性厌氧瓶检测需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平均T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厌氧和兼性厌氧菌方面,SN最快。在检测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厌氧和兼性厌氧菌方面,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仪比国内使用较广泛的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平均TTD分别缩短1.5~8 h和3~8 h;在检测真菌方面,两仪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cT/ALERT VIRTUO仪器监测血量和实际注入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需氧和兼性厌氧瓶在检测常见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血症标本方面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在缩短厌氧和兼性厌氧菌血症检测时间方面优于FN和FN Plus;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仪能明显缩短菌血症标本的TTD,且在监测血量方面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培养基 细菌 血流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