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疾儿童水中运动康复的健康与功能效益:基于ICD-11和ICF的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廖婷 丛芳 黄昆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6-1295,共10页
目的 采用ICD-11和ICF的理论架构和编码方法,参照PRISMA指南,对有关残疾儿童参与水中运动康复的健康和功能效益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组合检索方式,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 目的 采用ICD-11和ICF的理论架构和编码方法,参照PRISMA指南,对有关残疾儿童参与水中运动康复的健康和功能效益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组合检索方式,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发表的有关残疾儿童参与水中运动康复的系统综述,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7篇英文系统综述,来自6个国家,包括伊朗、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波兰;涉及6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825例参与者;主要来源于儿科物理和作业治疗、物理治疗与康复以及残疾儿童等领域期刊,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至2023年。主要疾病包括智力残疾(唐氏综合征、轻度或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perger综合征)、脑瘫(痉挛性脑瘫、痉挛性四肢瘫)、发育性精神协调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纳入研究的样本中,功能障碍主要涉及意识功能(b110)、睡眠功能(b134)、注意力功能(b140)、记忆功能(b144)、心理运动功能(b147)、高水平认知功能(b164)、活动(d4)、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7)、社区生活(d910)、娱乐和休闲(d920)等。在身体活动领域,主要存在参与身体活动不足,很少参与水中运动,整体发展水平、身体发育、动作发展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较低。水中运动康复方案主要包括游泳练习,水中抗阻及呼吸训练,水中行走、跑步、跳跃,浅水站立运动,水中有氧活动、力量训练和耐力练习以及水上游戏、水疗项目。水中运动康复的干预强度为低至中等,干预频率为每次15~100 min,每周1~6次,持续6~40周。水中运动康复对残疾儿童的健康与功能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核心肌肉力量,提升平衡与协调功能,提高有氧耐力,增强柔韧性,提升步行速度;降低体质量,优化体质量指数,降低体脂百分比以及腰围和腰高比;提高认知和智力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还可以促进沟通交流活动,减少重复刻板行为,提高游泳运动技能和能力,增加水中身体活动行为。结论 水中运动康复能够改善残疾儿童的身体功能,促进活动与参与,提高整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 儿童 水中运动 康复 水疗 健康 功能效益 系统综述
下载PDF
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婷 师建伟 +1 位作者 王明波 闫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8,共10页
目的:构建游泳项目基础体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我国游泳运动员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测试法收集我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相关指标数... 目的:构建游泳项目基础体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我国游泳运动员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测试法收集我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相关指标数据,应用百分位数法与累进计分法建立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测试评价标准;并绘制ROC曲线探究基础体能评价标准总评分与运动员效率状态的关联性。结果:(1)基于国家游泳队现实基础及相关专家意见,构建了符合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现状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根据对47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进行为期近一年的体能测试,结合不同专项,制定了各单项指标评分标准及综合等级评分标准,评价标准经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 0.609~0.916,P=0.001),表明该评价标准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结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标准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导向和参考价值。同时,评价标准模型对于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显示出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体能测试 评价指标体系 评分标准 德尔菲法
下载PDF
社区环境下2型糖尿病三种运动相关干预模式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梅 廖婷 陈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8-1298,共11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社区环境下2型糖尿病三种运动相关干预模式健康效益的范畴及研究架构,系统综述社区环境下2型糖尿病患者3种运动相关干预模式、干预方案及其健康效益。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社区环境下2型糖尿病三种运动相关干预模式健康效益的范畴及研究架构,系统综述社区环境下2型糖尿病患者3种运动相关干预模式、干预方案及其健康效益。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和EBSCO,筛选2012年至2022年11月公开发表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环境下,接受社区慢病管理、社区运动康复、社区身体活动干预及其健康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结果纳入文献10篇,分别来自5个国家,24715例参与者(55~85岁),主要来源于糖尿病研究、初级保健与社区健康、老年人健康和康复等相关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8年至2022年。在社区慢病管理模式下,干预场所主要集中于社区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预人员一般包括社区卫生人员、社区理疗师、注册护士、注册营养师、项目协调员、药剂师和运动教练等;干预时长6~18个月;干预措施涉及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就诊提醒、身体活动、家访、定期健康状况监测;干预属性主要是治疗和健康促进。在社区运动康复模式下,干预场所主要集中于社区老年中心和社区医疗中心,且均提供活动监测;干预人员一般包括社区康复师、运动治疗师、营养师、全科医生;干预时长3~12个月;干预措施集中于运动康复干预、饮食干预和健康素养干预;运动康复干预主要目标是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在社区身体活动干预模式下,干预场所主要集中于社区老年中心和社区医疗中心,均提供活动监测;干预人员一般包括社区康复师、运动治疗师、营养师、全科医生;干预措施集中于运动干预,活动方式主要涉及有氧运动(跑步)、抗阻运动(卷腹、卧推、肩推、蹬腿、伸膝、勾腿、伸肘、仰卧下拉和坐姿划船)和联合运动,每次10~30 min,每周3~5次,中等强度,持续5~12个月;干预目标是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健康结局主要涉及提高心脏代谢,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强下肢力量;减少饮酒行为,提高运动参与度且饮食更加清淡;减少慢性并发症风险,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改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结论基于ICF构建了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慢病管理、社区运动康复、社区身体活动干预三种干预模式下,运动相关干预方案和干预结局的研究架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三种运动相关干预模式下,不仅改善身体功能,还改善活动和参与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与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运动 社区康复 身体活动 系统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