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喻亚丽 李清 +7 位作者 张浪 孙艳红 鲁晓蓉 魏辉杰 陈见 李佩 高银爱 王贵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以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为对象,采用短期微流水处理,研究处理时间(0、4、8和12d)对杂交鲌“先锋1号”色度、肌纤维直径、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杂交鲌“先锋1号”品质的... 以池塘养殖杂交鲌“先锋1号”为对象,采用短期微流水处理,研究处理时间(0、4、8和12d)对杂交鲌“先锋1号”色度、肌纤维直径、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评价短时间微流水处理对杂交鲌“先锋1号”品质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微流水条件下,8 d和12 d皮的黄度值(b^(*))显著升高,各实验组肌肉的红度值(a^(*))显著降低(P<0.05,下同)。处理8 d时,肌纤维密度、肌肉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显著提升,分别较对照组提升了70.96%、92.04%、198.99%和35.7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灰分在处理过程中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杂交鲌“先锋1号”在处理4d时的鲜味氨基酸总量(DAA)显著高于8d和12d;氨基酸总量(TAA)和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变化不显著,各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33%、74.91%、76.56%和76.75%。第8天时,肌肉中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C24:1)、花生三烯酸(C20:3n6)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分别为6.85、41.05和53.84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α-亚麻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s)总量分别为48.05、1336.43和524.43 mg/100 g显著高于4 d和12 d。研究表明,短期微流水处理8 d时,在保证肌肉营养品质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其体色和肌肉颜色,增加肌肉口感,为池塘养殖淡水产品品质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鲌“先锋1号” 微流水处理 质构特性 肌肉品质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研究
2
作者 董立学 蒋明 +8 位作者 陆星 吉哲慧 魏辉杰 李清 孙艳红 陈见 李佩 李明光 王贵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黑尾近红鲌口亚上位,口裂宽/吻长、口裂高/吻长分别为1.68±0.16、1.46±0.12;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和肠组成,肠道盘曲简单,以折点为界可将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2)黑尾近红鲌肝脏指数为0.51±0.31,肠道系数为0.93±0.23,胰腺组织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3)食道与前肠、中肠、后肠褶皱数量均差异显著,粘液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前肠管腔直径、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后肠;(4)肠内面突起的皱褶发达,前肠和后肠分泌孔小而密集,微绒毛短而粗;中肠分泌孔大而多,微绒毛长而密,排列整齐。以上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符合其肉食性兼具杂食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贵英 喻亚丽 +8 位作者 何力 毛涛 董立学 李佩 陈见 孙艳红 魏辉杰 李明光 李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80,共9页
为探明杂交鲌“先锋1号”与其母本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父本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营养品质差异,对三种鲌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脂肪... 为探明杂交鲌“先锋1号”与其母本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父本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营养品质差异,对三种鲌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父本,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本。杂交鲌肌肉的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母本,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父本。杂交鲌肌肉中十五碳烷酸(C15∶0)、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黑尾近红鲌。杂交鲌肌肉硬度显著高于母本,肌肉弹性显著低于父本;铁含量与父本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结果表明,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兼具双亲的优良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鲌“先锋1号” 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下载PDF
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凡 文华 +6 位作者 李清 陈见 王贵英 李佩 孙艳红 陆星 杨长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2-5061,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25.63%、30.28%、35.13%、40.26%、4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25.63%、30.28%、35.13%、40.26%、45.42%和50.53%)的等脂等能试验饲料。将平均体重为(5.42±0.16) g的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63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5尾,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显著上升(P<0.05),在饲料蛋白质水平达到35.13%后趋于稳定;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40.26%组最低,且显著低于前3组(P<0.05);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50.53%组最低,且显著低于前4组(P<0.05)。2)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鱼全鱼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P<0.05)。40.26%、45.42%和50.53%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25.63%组(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50.53%组最低,显著低于前5组(P<0.05)。3)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40.26%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 45.42%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除了40.26%组之外的其余4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先上升后稳定,45.42%和50.53%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试验鱼肠道和肝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到杂交鲌"先锋1号"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分别为36.43%和3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鲌"先锋1号" 蛋白质 生长 需求量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鲌鲂“先锋2号”、团头鲂及黑尾近红鲌的群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孙艳红 马浩 +5 位作者 魏辉杰 王贵英 陈见 祝东梅 李佩 李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6,共7页
从黑尾近红鲌发表的4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及其杂交后选育的F4代,即鲌鲂“先锋2号”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82... 从黑尾近红鲌发表的4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及其杂交后选育的F4代,即鲌鲂“先锋2号”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82、4.273、4.2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482、2.803和3.08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12、0.380和0.50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9、0.474和0.65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08、0.414和0.572。鲌鲂“先锋2号”与母本团头鲂的遗传距离为0.2709,小于与父本黑尾近红鲌的遗传距离(0.5381),在亲缘关系树状图上先与母本聚为一支。鲌鲂“先锋2号”从母本中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较双亲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基因杂合度。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探索鲌亚科鱼类属间杂交育种后亲本与子代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鲌鲂“先锋2号”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杂交鲌“先锋1号”染色体组型分析和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鑫 马浩 +6 位作者 祝东梅 孙宁 李清 王贵英 陈见 孙艳红 李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给体质量22~88 g的杂交鲌“先锋1号”[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杂交子一代(F1)]幼鱼胸鳍基部注射6μg/g的植物血球凝集素,12~14 h后再注射8μg/g秋水仙素,2 h后尾静脉采血,经常规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显微拍照及Photoshop C... 给体质量22~88 g的杂交鲌“先锋1号”[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杂交子一代(F1)]幼鱼胸鳍基部注射6μg/g的植物血球凝集素,12~14 h后再注射8μg/g秋水仙素,2 h后尾静脉采血,经常规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显微拍照及Photoshop CS 6软件分析等步骤研究“先锋1号”F1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等;用公鸡血细胞DNA绝对含量(2.50 pg/2C)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先锋1号”F1血细胞DNA含量,以丰富其细胞遗传学特征。试验结果显示,杂交鲌“先锋1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94,未发现次缢痕和随体,也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性染色体;杂交鲌“先锋1号”的DNA含量为(3.16±0.04)pg/2C。杂交鲌“先锋1号”的染色体数目与父母本相同,核型与父本黑尾近红鲌更接近,DNA含量与父母本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鲌“先锋1号” 染色体 核型 DNA含量
下载PDF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佩 李清 +3 位作者 王贵英 陈见 祝东梅 孙艳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728-2730,2735,共4页
在水温(26.79±0.82)℃、pH 7.78±0.18、溶解氧(6.22±1.09)mg/L的条件下,采用96 h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长为(20.60±2.17)mm、体质量为(0.09±0.03)g的杂交鲌先锋1号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 在水温(26.79±0.82)℃、pH 7.78±0.18、溶解氧(6.22±1.09)mg/L的条件下,采用96 h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长为(20.60±2.17)mm、体质量为(0.09±0.03)g的杂交鲌先锋1号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54.84、41.18、36.42、35.76和3.58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LC50及SC分别为2.05、1.54、1.36、1.34和0.13 mg/L,亚硝态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LC_(50)及SC分别为19.55、17.31、16.43、15.82和1.5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鲌先锋1号 氨氮 亚硝态氮 非离子氨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杂交鲌“先锋1号”鱼种与鳙夏花轮养技术
8
作者 范红深 李雪梅 +2 位作者 王贵英 彭彦 刘英武 《中国水产》 2017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采用池塘轮养技术培育鳙夏花和杂交鲌"先锋1号"鱼种,鳙水花放养密度为33.3万尾/亩,鲌夏花放养密度为11110尾/亩;当年收获鳙夏花20万尾/亩、杂交鲌"先锋1号"14cm^16cm鱼种9511尾/亩,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0%和85.6%;单位产值12536元/亩,... 采用池塘轮养技术培育鳙夏花和杂交鲌"先锋1号"鱼种,鳙水花放养密度为33.3万尾/亩,鲌夏花放养密度为11110尾/亩;当年收获鳙夏花20万尾/亩、杂交鲌"先锋1号"14cm^16cm鱼种9511尾/亩,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0%和85.6%;单位产值12536元/亩,单位利润5934元/亩。鲌、鳙鱼种轮养模式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为鲌鱼成鱼养殖提供了优质大规格鱼种,利于鲌鱼提前上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花 鱼种培育 大规格鱼种 鲌鱼 单位利润 成鱼养殖 池塘 技术培育 单位产值 黄颡鱼
下载PDF
杂交鲌(翘嘴鲌♀×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吉哲慧 李清 +7 位作者 蒋明 孙艳红 陆星 陈见 李佩 魏辉杰 李明光 王贵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 为探究杂交鲌“先锋1号”(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分析其食性及消化吸收特点,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测量、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对体质量为(192.04±40.45)g杂交鲌的外部形态特征、消化道、各部分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杂交鲌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呈z字型盘旋,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胰腺组织在肝脏中成弥散性分布。(2)杂交鲌肠道系数为0.94±0.09,口咽腔长/头长比值为0.21±0.05,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3)杂交鲌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者的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相互间都存在显著差异,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依次减小,其中食道肌层厚度和管腔直径最长,分别为(522.59±34.06)μm和(3489.5±114.38)μm;后肠最短分别为(163.94±4.76)μm和(1937.37±64.32)μm。(4)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内呈不均匀分布,食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肠道内粘液细胞的密度;食道中多为Ⅰ型粘液细胞,前肠内多为Ⅱ型粘液细胞。(5)杂交鲌食道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前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生物学性状 消化系统 组织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2种产卵类型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喻亚丽 李清 +7 位作者 何力 甘金华 毛涛 李佩 陈见 孙艳红 魏辉杰 王贵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11-3319,共9页
【目的】分析粘性卵翘嘴鲌与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品质差异,为翘嘴鲌营养品质鉴定及其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分别对2种翘嘴鲌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质构特性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营养价值。【... 【目的】分析粘性卵翘嘴鲌与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品质差异,为翘嘴鲌营养品质鉴定及其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分别对2种翘嘴鲌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质构特性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粘性卵翘嘴鲌肌肉的灰分含量(1.16 g/100 g)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1.26 g/100 g)(P<0.05,下同),而2种翘嘴鲌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翘嘴鲌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粘性卵翘嘴鲌的谷氨酸(Glu)、精氨酸(Arg)含量及鲜味氨基酸总量(∑DAA)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种翘嘴鲌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粘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检测出15种脂肪酸,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粘性卵翘嘴鲌的二十碳一烯酸(C20:1)相对含量(0.85%)显著高于漂浮性卵翘嘴鲌(0.61%),而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1.93%)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62%)。质构特性方面,粘性卵翘嘴鲌肌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但回复性高于漂浮性卵翘嘴鲌;粘性卵翘嘴鲌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大于漂浮性卵翘嘴鲌。2种翘嘴鲌肌肉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粘性卵翘嘴鲌肌肉中硒含量(0.06 mg/kg)显著低于漂浮性卵翘嘴鲌(0.11 mg/kg),钙、镁、锌和铁含量在2种翘嘴鲌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粘性卵和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高蛋白的特点,但漂浮性卵翘嘴鲌肌肉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产卵类型 营养成分 肌肉品质 矿物元素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生长性能及鱼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伟东 黄峰 +4 位作者 王贵英 陈见 王进 李清 李佩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0,共5页
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幼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黑尾近红鲌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饵料系数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 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幼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黑尾近红鲌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饵料系数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达到最优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61%、8.49%、7.57%和8.4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鱼体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为8.98%时,鱼体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提高显著;饲料脂肪水平升高使鱼体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饲料脂肪水平对鱼体的干物质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以生长性能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为7.57%-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鱼体成分 饲料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清 王贵英 +5 位作者 白晓慧 祝东梅 李佩 熊传喜 陈见 刘英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1.767 1(R2=0.985 7);耗氧率关系式分别为:Y_(Ⅰ-2)=0.003 0X1.510 6(R2=0.960 4)、Y_(Ⅱ-2)=0.001 4X1.650 3(R2=0.986 6)。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和鱼体规格的增加略有升高,但其窒息点较低,三种规格鱼种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0.37mg/L、0.44 mg/L和0.40 mg/L。在水温14~32℃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的耗氧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可根据其活动规律指导人工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鱼种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精子活力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贵英 李清 +5 位作者 祝东梅 李佩 熊传喜 刘文伟 陈见 孙艳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2062-2065,共4页
在水温23℃的条件下,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u)精子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不同水体以及不同离体时间情况下的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0~1.2%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浓度小于0.5%时,随着浓度的增加... 在水温23℃的条件下,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u)精子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不同水体以及不同离体时间情况下的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0~1.2%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浓度小于0.5%时,随着浓度的增加,黑尾近红鲌精子快速运动时间随之延长;在0.5%氯化钠溶液中,精子快速运动时间最长(52.00±3.46 s),与其他组别差异显著(P〈0.05);当浓度大于0.9%时,精子未激活。2精子在蒸馏水中的快速运动时间(36.33±1.15 s)显著(P〈0.05)高于在自来水(32.00±1.00 s)和池塘水(27.67±1.52 s)中。3采用蒸馏水激活离体精子1~15 h,随着时间的延长,存活精子快速运动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精子成活率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u) 精子活力 激活剂
下载PDF
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杂种F_1的AFLP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见 李清 +2 位作者 王贵英 李佩 刘英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1-896,共6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及杂种F1三个群体各12个个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257条带,多态性比例为51.36%;三个群体间特异条带共24条,其中黑尾近红鲌群体和杂种F1群体共有特异带15条、...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及杂种F1三个群体各12个个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9对引物共扩增出257条带,多态性比例为51.36%;三个群体间特异条带共24条,其中黑尾近红鲌群体和杂种F1群体共有特异带15条、翘嘴红鲌群体和杂种F1群体共有特异带2条、翘嘴红鲌群体特异带7条;黑尾近红鲌群体、翘嘴红鲌群体及杂种F1群体的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326、0.0794和0.177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602、0.0537和0.1229,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582、0.0464和0.1062;杂种F1群体和黑尾近红鲌群体及翘嘴红鲌群体遗传距离分别为0.0523、0.2165,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90、0.8053,遗传数据表明杂种F1更接近于父本黑尾近红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黑尾近红鲌 杂种F1 AFLP 遗传差异
下载PDF
四种常用药物对黑尾近红鲌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贵英 李清 +3 位作者 童红斌 汪志军 李明光 王晓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0-72,共3页
本文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了敌百虫、硫酸铜、敌杀死和漂白粉对黑尾近红鲌的急性毒性,并利用寇氏法计算出了其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
关键词 敌百虫 硫酸铜 敌杀死 漂白粉 黑尾近红鲌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精子低温保存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贵英 张涵 +4 位作者 李清 祝东梅 陈见 李佩 孙艳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32,共6页
在4℃条件下,以精子活力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K^+、Ca^(2+)、Mg^(2+)、葡萄糖、氨基酸等组成的5种(A、B、C、D、E)精子保存液及其适量添加青霉素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为... 在4℃条件下,以精子活力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K^+、Ca^(2+)、Mg^(2+)、葡萄糖、氨基酸等组成的5种(A、B、C、D、E)精子保存液及其适量添加青霉素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为4℃时,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48、24、60、48、48 h,保存液C的保存时间明显高于其它各组;2)在各保存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104IU/m L的青霉素,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60、36、156、48、144 h,保存时间延长了12~96 h,保存液C和E的延长时间最长,均为96 h;3)人工授精试验证明,经保存的黑尾近红鲌精子能正常用于人工繁殖,受精率达(90.6±0.8)%^(91.8±0.9)%,与对照组精子受精率(92.4±0.8)%无显著差异。添加青霉素,保存液C的保存效果最好,其次是保存液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精子 保存液 青霉素 保存效果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3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见 李清 +3 位作者 王贵英 李佩 祝东梅 潘正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黑尾近红鲌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黑尾近红鲌肝、肾、心、脑、肌和眼6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及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电泳分析。[结果]LDH-B4在心脏和脑中优势表达,LDH-A4在肌肉... [目的]了解黑尾近红鲌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黑尾近红鲌肝、肾、心、脑、肌和眼6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及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电泳分析。[结果]LDH-B4在心脏和脑中优势表达,LDH-A4在肌肉中优势表达,而LDH-C只在肝脏中检测到;EST在肾、心、肝中活性较强,其中脑和肝组织有6条带,肾组织有5条带;m-MDH在心脏中表现为典型的二聚体2条酶带,s-MDH在所分析的6种组织都有分布。[结论]黑尾近红鲌6种组织中3种同工酶酶带的组成及活性均有所不同,表现出较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尾近红鲌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贵英 李清 +3 位作者 王青云 李明光 郑程鹏 王小玲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黑尾鲌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清 魏辉杰 王贵英 《养殖与饲料》 2012年第9期75-78,共4页
系统介绍了黑尾鲌的生物学特性、养殖特点、研究进展、养殖前景、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关键词 黑尾鲌 养殖价值 养殖模式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贵英 李清 +2 位作者 童红斌 李明光 郑程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07-108,共2页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又名青波、乌鳞、青板、岩鲫,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常见规格30 cm,最大个体可达50 cm以上.其食性为杂食性,人工喂养时,两年可达商品规格.此鱼肉质...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又名青波、乌鳞、青板、岩鲫,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常见规格30 cm,最大个体可达50 cm以上.其食性为杂食性,人工喂养时,两年可达商品规格.此鱼肉质细嫩、富含油脂、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养殖新品种.……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