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视力状况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刚 高斯媛 +5 位作者 张楠 苏涛 王家春 鲁本麟 杨莉华 严菁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第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视力状况调查 高校大学生 武汉地区 在校大学生 武汉市
下载PDF
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萧文泽 周辉 +2 位作者 夏阳 袁晶 严青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558名,获得其年龄、性别、相关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抑郁状态等信息。结果218人患有抑郁症状(39.1%),且男性中发生比例(44.9%)显著高于女性(34.4%)(2=6.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558名,获得其年龄、性别、相关社会心理学因素以及是否存在抑郁状态等信息。结果218人患有抑郁症状(39.1%),且男性中发生比例(44.9%)显著高于女性(34.4%)(2=6.4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身体状况(OR男=1.852,OR女=1.924)和倾诉与否(OR男=2.000,OR女=1.694)均为男女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少年时期的生长环境(OR=1.781)、专业兴趣的有无(OR=2.971)、恋爱与否(OR=2.326)和年龄差异(OR低年龄组=3.088)是男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而就业前景(OR=1.803)、人际关系(OR=2.112)和在校学习年限(OR一年=5.739)则为女大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大学生中抑郁状态产生比例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不同性别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存在着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大学生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康复医学新型服务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施琪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服务模式 躯体化疾病 疾病控制 医学模式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白剑 杨殊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233-00234,共2页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生殖医学基础理论课学生6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 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生殖医学基础理论课学生6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对学术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课堂出勤率以及学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勤率为84.85%,对照组出勤率为75.7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材、授课方式、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教学中具有教学效果好,成果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模式 生殖医学教学 理论考试成绩 临床实践能力 出勤率 满意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8
5
作者 游艳艳 张琴 +3 位作者 张毅 廖志品 梅伟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3-85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帕瑞昔布钠组(T组)、氟比洛芬酯组(K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N组手术结束后分别在T4和T8水平进行椎旁神...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帕瑞昔布钠组(T组)、氟比洛芬酯组(K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N组手术结束后分别在T4和T8水平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椎旁间隙内,推注0.25%罗哌卡因10ml;手术结束前30min,T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K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并记录术后1、4、16、24、48h的HR、SBP、DBP、RR、SpO2和VAS评分;记录术后1、4、16和24h的Ramsay评分、舒芬太尼用量;观察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出汗、眩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HR、SBP、DBP、R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术后1、4、16、24和48hN组、T组和K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术后1、4hT组和K组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四组患者术后1、4、16和24h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16和24hN组、T组和K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四组患者恶心呕吐、出汗、眩晕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可显著减轻开胸术后疼痛,并且在控制术后4h内的疼痛方面的作用优于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三种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帕瑞昔布钠 氟比洛芬酯 开胸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光辉 李锋 +3 位作者 王体沛 陈安民 夏仁云 吴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67-1668,共2页
目的分析复杂股骨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4例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GardenⅠ型2例,GardenⅡ型9... 目的分析复杂股骨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4例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GardenⅠ型2例,GardenⅡ型9例,GardenⅢ型3例,同时合并股骨干中上段骨折,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全部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获得骨性愈合,2例术后11个月时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髓内针及锁钉断裂、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合理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髓内针 内固定
下载PDF
2007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05
7
作者 汪复 朱德妹 +23 位作者 胡付品 阮斐怡 倪语星 孙景勇 徐英春 孙宏莉 胡云健 艾效曼 俞云松 杨青 孙自镛 简翠 贾蓓 黄文祥 卓超 苏丹虹 魏莲花 吴玲 张朝霞 季萍 王传清 薛建昌 张泓 李万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5-333,共9页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2所教学医院(10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07版判断结果。结果2007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2所教学医院(10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2007版判断结果。结果2007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株共360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4.3%,革兰阴性菌占65.7%。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平均为58%和77%。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平均为55%和45%。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但仍有约60%~80%的菌株对磷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或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但后者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仅6%。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两者中均出现少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株,经PCR检测27株VRE均系VanA型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分别为27.4%和96.1%。肺炎链球菌儿童分离株中青霉素不敏感株显著高于成人分离株,两者分别为88.5%和26.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1%,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6%和28.5%,不动杆菌属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35%和40%。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伯克霍尔德菌有良好活性,两者的耐药率均低于5%,值得注意。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在多数医院中均出现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较多,尚有少数肺炎克雷伯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肠球菌属中VRE和革兰阴性杆菌中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有所增多,各医院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药敏试验 细菌耐药性 多重耐药菌 泛耐药菌
下载PDF
Bcl-x_l和Bcl-2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争 高起学 +2 位作者 张俊 游学俊 崔永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3,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2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2 ,Bcl 2 )基因及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x基因长片段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xlong ,Bcl xl)在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鼻腔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 (biclometha...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2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2 ,Bcl 2 )基因及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x基因长片段 (B celllymphoma leukemia xlong ,Bcl xl)在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鼻腔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 (biclomethasonedipropionate,Bd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ay Gr櫣nwald Giemsa(MGG)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比较经Bdp治疗 10~ 12周鼻息肉组织 (2 5例 )和未治疗鼻息肉组织 (2 7例 )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状态和对Bcl xl,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治疗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弱于未治组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② 5 2例鼻息肉组织均无Bcl 2蛋白的表达 ;③治疗组Bcl xl 表达率为 2 0 .0 % ,未治组表达率为 48.1% ,2组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Bcl xl 可能在鼻息肉组织嗜酸粒细胞凋亡中发挥抗凋亡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嗜酸粒细胞 脱噬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 BCL-X1 BCL-2
下载PDF
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提高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夏曙 于世英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提高抗癌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塞莱昔布、顺铂及多西紫杉醇单独或联合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提高抗癌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塞莱昔布、顺铂及多西紫杉醇单独或联合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HeLa细胞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联合LY294002能够显著提高塞莱昔布、顺铂及多西紫杉醇对HeLa细胞和MCF7细胞抑制率(P<0.05)。②LY294002与塞莱昔布、顺铂及多西紫杉醇的协同治疗指数均小于1,具有协同治疗作用。③联合LY294002能够增加HeLa细胞和MCF7细胞的凋亡水平。结论: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能够显著提高塞莱昔布、顺铂及多西紫杉醇对HeLa细胞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方案 药物协同作用 细胞凋亡 LY294002 HeLa细胞 MCF-7细胞 P13K/AKT
下载PDF
长骨应力性骨折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海涛 王仁法 +5 位作者 王敏 张伶 李锋 张海栋 夏黎明 王承缘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分析长骨应力性骨折的MR表现,提高对长骨应力骨折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或追踪复查证实的12例长骨应力骨折患者的MR图像。结果12例中股骨颈1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上段6例,腓骨下段1例。MR均可见骨髓腔... 目的分析长骨应力性骨折的MR表现,提高对长骨应力骨折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或追踪复查证实的12例长骨应力骨折患者的MR图像。结果12例中股骨颈1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上段6例,腓骨下段1例。MR均可见骨髓腔内大片长T1、长T2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远较平片广泛,DWI像骨髓水肿区较T2WI更明显;并可见骨膜水肿,表现为骨皮质周围环形长T1、长T2信号;9例可见骨折线,矢状位和轴位PDWI和T2WI表现为局部骨皮质中断呈稍长T2信号,冠状位T2WI和PDWI髓腔内与骨皮质相连的横行低信号带;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早期应力性骨折,为诊断和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应力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银章 王南 +3 位作者 徐安辉 黄艳荣 彭羚 漆剑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对椎体肿瘤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6例椎体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观察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分,并与对照组(同期42例术前未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椎体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对椎体肿瘤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6例椎体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观察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分,并与对照组(同期42例术前未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椎体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 428.9 ml、手术时间平均164.6 min、术后引流量190.7 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手术操作难度评分,栓塞组3个方面的得分为:1.42、1.78、1.97,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常规进行动脉栓塞,能显著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血管栓塞术 椎体肿瘤 明胶海绵
下载PDF
MSCTA诊断肠扭转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曾祥芹 胡道予 +4 位作者 庞颖 李建军 张海彬 王秋霞 沈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A技术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扭转病例。21例患者均行MSCT双期增强并对扫描图像行后处理,由两位经验丰富临床放射科医师观察增强后肠扭转的轴面CT图像,MSCT... 目的:探讨MSCTA技术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扭转病例。21例患者均行MSCT双期增强并对扫描图像行后处理,由两位经验丰富临床放射科医师观察增强后肠扭转的轴面CT图像,MSCTA图像上观察扭转血管的分布、走行及扭转度数,将MSCT及MSCTA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MSCTA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CT增强轴位扫描示肠系膜血管呈"漩涡征"、肠管"漩涡征"、肠管"靶征"和"鸟喙征"各2、13、5和2例。仅仅表现为肠梗阻者6例,肠缺血表现者15例,腹腔积液者4例。MSCTA表现:13例肠系膜上动脉(SMA)远端分支扭转及走行异常,且均同时伴随相对应肠系膜上静脉(SMV)远端分支的扭转及走行异常(13/21);2例SMA、SMV主干及分支形态、位置大致正常;2例SMA主干近端扭转合并受累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扭转;2例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走行杂乱,无确切扭转方向;2例SMA与SMV沿Z轴方向呈螺旋形旋转。结论:MSCTA与MSCT双期轴位增强图像相结合可提高肠扭转的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扭转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刚 陈坚 郭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的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病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9例,不均一强化者6例,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者8例,境界模糊者7例,“硬...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的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病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9例,不均一强化者6例,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者8例,境界模糊者7例,“硬膜尾征”者7例,颅骨破坏者1例。病理学检查肿瘤坏死、囊变者9例,7例境界模糊者镜下有脑浸润,7例“硬膜尾征”者镜下有硬膜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恶性脑膜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异性,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可以减少术前误诊,有利于临床综合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膜瘤 病理学改变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1例报道 被引量:6
14
作者 段立 潘铁成 +1 位作者 魏翔 胡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1564-1564,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 胸部X线检查 反复咳嗽 右肺中叶 淋巴结肿大 发热症状 边缘模糊 胸部CT
下载PDF
重组生长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彩霞 刘丽蓉 +7 位作者 邵珊 于为民 王利华 齐悦 黄轶嵘 刘新艳 李荣山 刘晓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TG、TC、HDL、LDL,与IGF-1和IGFBP-3的作用。方法原发性N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rhGH治疗2周;对照组50例用常规治疗。另选健康人10名作为正...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TG、TC、HDL、LDL,与IGF-1和IGFBP-3的作用。方法原发性N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rhGH治疗2周;对照组50例用常规治疗。另选健康人10名作为正常组。以放射免疫法测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TG、TC、HDL和LDL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GF-1、IGFBP-3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清TC、TG、HDL和LD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rhGH治疗2周后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显著上升,TC和LDL水平显著下降,TG和HDL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GF-1和IGFBP-3参与了肾病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短期小剂量rhGH可以通过提高IGF-1、IGFBP-3水平而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内耳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孝文 肖红俊 +1 位作者 汪吉宝 黄翔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38-440,I031,共4页
目的 研究和评价内耳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选用SD大鼠 15只 ,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keyholelimpethemocyanin ,KLH)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回钻孔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然后分别在内耳免疫后 3、7和 14d... 目的 研究和评价内耳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情况。方法 选用SD大鼠 15只 ,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 (keyholelimpethemocyanin ,KLH)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回钻孔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 ,然后分别在内耳免疫后 3、7和 14d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 ,BrdUrd)后处死动物 ,取颞骨经组织学处理制作冰冻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内淋巴囊的细胞浸润、增殖和IgG细胞的分布状况。结果 内耳受抗原刺激后 3d内淋巴囊囊腔和囊周区域出现单核吞噬细胞浸润 ,7d内淋巴囊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增加 ;3~ 7d内淋巴囊囊腔KLH被吞噬 ,同时S期细胞和IgG阳性细胞逐渐增多 ,二者的出现部位相似。结论 在内耳针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二次应答中 ,内淋巴囊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且局部增殖的细胞可能在原位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 ,提示内淋巴囊具有增殖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 ,在内耳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 细胞分化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巨球蛋白血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忠心 何惠君 +2 位作者 魏晴 王洪源 涂同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 ( plasma exchange,PE)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 Haemonetic- V5 0型血细胞分离机对 6例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平均 14 0 0ml/次 ,每人平均置换 6.6次 ,并辅以化疗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 ( plasma exchange,PE)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 Haemonetic- V5 0型血细胞分离机对 6例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平均 14 0 0ml/次 ,每人平均置换 6.6次 ,并辅以化疗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 PE治疗后血浆粘度和异常单克隆 Ig M球蛋白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置换能明显降低血粘度 ,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巨球蛋白血症 治疗 血粘度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复琼 梁华荣 +2 位作者 唐家荣 黄雪渊 张艳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5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高血压LVH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降压组)和麝香保心丸组(降压+麝香保心丸组),两组各65例。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电图参数的变...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高血压LVH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降压组)和麝香保心丸组(降压+麝香保心丸组),两组各65例。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电图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性下降(P<0.01);治疗后临床症状(心悸、胸闷、气促等)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心电图中RV5+SV1及V4~6ST段下垂型下移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及上述心电图参数麝香保心丸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高血压LVH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心电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下载PDF
腹腔化疗对胃肠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伟 杨传永 袁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1-672,共2页
关键词 腹腔化疗 胃肠癌患者 T细胞亚群 胃肠道恶性肿瘤 手术疗效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5-FU缓释微球治疗兔VX2肝肿瘤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键 胡道予 +2 位作者 卢凌 徐涛 潘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799-802,共4页
目的研究5-FU缓释微球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起始部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 目的研究5-FU缓释微球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起始部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1ml;B组(碘佛醇对照组)注射碘佛醇0.5~1ml;C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D组为5-FU缓释微球组,注射5-FU缓释微球10mg和碘佛醇1ml混合溶液。4组实验动物于治疗1周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坏死程度,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治疗1周后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生长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碘佛醇对照组(P﹤0.05),与碘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坏死,5-FU缓释微球组和碘油组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碘佛醇对照组和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69±0.18、1.75±0.27和8.03±0.63,5-FU缓释微球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缓释微球经动脉灌注可抑制肝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坏死,是有效的化疗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 缓释微球 凋亡 化疗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