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9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武汉大学“十八栋”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1
作者 童乔慧 尚林祺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红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武汉大学“十八栋”是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郭沫若等重要历史人物居住过的建筑群,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从红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追溯“十八栋... 红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武汉大学“十八栋”是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郭沫若等重要历史人物居住过的建筑群,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从红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追溯“十八栋”的革命历史,并从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十八栋”的纪念性场所功能及红色文化精神,最后总结其价值和意义,提出保护再利用的策略,既有利于校园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又对同一时期的历史文脉分析和同一类型的革命留存建筑研究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并为红色文化相关领域的建设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栋 武汉大学 红色文化 传承 保护
下载PDF
珞珈山上“飞来石”——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2
作者 彭蛟 《武汉文史资料》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武汉大学美丽校园,有一座万林艺术博物馆,建筑造型好似一块飞来之石,降临中心湖畔,傲立珞珈山旁。2013年,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万林艺术博物馆由武汉大学著名校友、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陈东升出资1.2亿捐建,由当代著名建筑师朱锫... 在武汉大学美丽校园,有一座万林艺术博物馆,建筑造型好似一块飞来之石,降临中心湖畔,傲立珞珈山旁。2013年,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万林艺术博物馆由武汉大学著名校友、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陈东升出资1.2亿捐建,由当代著名建筑师朱锫担纲设计。2015年落成开馆后,成为武汉大学新地标,跻身“武汉十大博物馆”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武汉大学 美丽校园 珞珈山 陈东升 建筑造型 著名建筑师 新地标
下载PDF
武汉大学校园环境整治
3
作者 徐应荣(口述) 任珍良(口述) +1 位作者 刘家旭(口述) 任怡(整理) 《武汉文史资料》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武汉大学风景秀丽,具有天造地设的灵气。湖水荡漾,植被茂盛,四季鸟语花香,校园充满特色与活力,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理想园地。1938年来过武汉大学的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把珞珈山校园誉为武汉三镇的“物... 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武汉大学风景秀丽,具有天造地设的灵气。湖水荡漾,植被茂盛,四季鸟语花香,校园充满特色与活力,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理想园地。1938年来过武汉大学的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把珞珈山校园誉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然而,武汉大学“流风甚美”的校园,一度出现的环境状况,与其美誉形成巨大的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三镇 珞珈山 武汉大学 洪波曲 大学校园环境 放飞梦想 回忆录 校园
下载PDF
武汉大学从顶层设计出发推动数字化转型
4
作者 刘昕 《中国教育网络》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从2014年首次将大数据写人政府工作报告,到2023年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10年时间,“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成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当前全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 从2014年首次将大数据写人政府工作报告,到2023年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10年时间,“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成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当前全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高校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更是高校在教育新赛道寻求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 武汉大学 顶层设计 大数据 数字化发展 整体布局 教育数字化
下载PDF
基于活动需求的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5
作者 张霞 徐思行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建筑环境更关注中等尺度维度,了解使用者对此类环境的意象,对于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集中在空间认知规律方面,缺乏对校园空间认知与其他多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以环境行为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手绘认知地图的定量分... 建筑环境更关注中等尺度维度,了解使用者对此类环境的意象,对于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集中在空间认知规律方面,缺乏对校园空间认知与其他多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以环境行为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手绘认知地图的定量分析,空间句法分析与POI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索校园空间认知规律,最后对校园空间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①空间结构对空间认知具有决定性影响;②必要活动需求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大于自发活动需求;③环境或建筑的风格以及纪念意义可以对认知起到较大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认知地图 空间句法 活动需求 POI(兴趣点)
下载PDF
武汉大学:打造三级特区 培养拔尖人才
6
作者 彭先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探生源质量招生类型多样2023年武汉大学招生总规模7200人,招生类型包括普通类、外语类保送生、强基计划、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新疆内地高中班、西藏内地高中班、民族班、非西藏生源定向... 探生源质量招生类型多样2023年武汉大学招生总规模7200人,招生类型包括普通类、外语类保送生、强基计划、艺术类、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新疆内地高中班、西藏内地高中班、民族班、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等,生源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同时高分生源数量持续增长,展现出对优秀学子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队 生源质量 生源数量 武汉大学 拔尖人才 持续增长 外语类 民族班
下载PDF
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异用行为研究——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
7
作者 黄钲钰 张霞 肖奕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环境中的异用行为是使用者真实使用需求的外化表征,对其行为规律的研究总结可深刻揭示环境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层逻辑。该文以武汉大学校内不同场地为例,引入生态可供性理论揭示异用行为的价值正当性,形成系统的异用判断及分类流程... 环境中的异用行为是使用者真实使用需求的外化表征,对其行为规律的研究总结可深刻揭示环境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层逻辑。该文以武汉大学校内不同场地为例,引入生态可供性理论揭示异用行为的价值正当性,形成系统的异用判断及分类流程。通过ArcGIS软件对收集到的异用行为进行时空及行为模式分析,并进一步将异用—环境可供性评价矩阵量化后的不同维度环境可供性得分与不同类型异用行为比例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从而总结出具体的异用及可供性作用元素,为不同类型场地的生态主义优化设计路径提供策略支持,为环境的更新设计改造提供分析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异用行为 生态可供性理论 异用—环境可供性评价矩阵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论高校经典读书会与学术论文写作的共振——以武汉大学文学院经典读书会为例
8
作者 徐嘉乐 曹芷铭 《写作》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经典读书会以其独有的专业性、多元性、高自由度和常态化等特点,正成为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科研教育阵地。在读书会所营造的读写共振场域中,成员们通过共读寻找论文写作选题、辩难启发论文写作思路、撰写札记累积论文写作素材、互助... 经典读书会以其独有的专业性、多元性、高自由度和常态化等特点,正成为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科研教育阵地。在读书会所营造的读写共振场域中,成员们通过共读寻找论文写作选题、辩难启发论文写作思路、撰写札记累积论文写作素材、互助反馈打磨论文细节,逐步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经典读书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读写素养”,启发了他们的批判性学术思维,并帮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习得关键性的学术写作技巧,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训练方面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读书会 学术论文 科研写作
下载PDF
推进特色文献转化利用 助力大学文化建设发展——武汉大学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燕妮 刘霞 +2 位作者 宋登汉 彭蛟 董有明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5,41,共6页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重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保护与利用。文章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四大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并以古籍特色资源“化、承、用”、珞珈文化方阵“资源再造、智慧服务”、图书馆与博物馆“跨...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重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保护与利用。文章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四大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并以古籍特色资源“化、承、用”、珞珈文化方阵“资源再造、智慧服务”、图书馆与博物馆“跨界融合”为例介绍了图书馆的服务实践,以及推进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献 资源建设 资源推广 文化建设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体系应用与实践——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泉 赵爽 秦也则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71-77,共7页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同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应用和实践情况。研究从系统平台建设、基础设备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对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座位预约管理系统、智能设备的大...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同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应用和实践情况。研究从系统平台建设、基础设备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对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座位预约管理系统、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应用等具有代表性的建设成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从服务、数据、资源等方面提出对未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武汉大学图书馆 系统平台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传统的薪火传承
11
作者 李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0,共9页
由李达创建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经由四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不仅始终坚持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立足中国实践,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而且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源流、演进历程、学理根据、方... 由李达创建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经由四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不仅始终坚持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立足中国实践,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而且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源流、演进历程、学理根据、方法论前提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并不断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传统。这一传统,既是“由理论而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时也是“由现实而理论”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二者交相辉映、彼此成就,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珞珈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武汉大学 李达 学术传统
下载PDF
基于BIM的历史建筑保护——以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童乔慧 任晨晨 《华中建筑》 2023年第3期134-138,共5页
该文首先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中周恩来故居相关历史脉络进行回顾,通过BIM工具对周恩来故居逆建模获取建筑信息模型。进而基于建筑信息云平台提出新型数字展览模式,在满足数字旅游功能的同时简化日常监测、维护工作。依靠BIM建模基础为... 该文首先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中周恩来故居相关历史脉络进行回顾,通过BIM工具对周恩来故居逆建模获取建筑信息模型。进而基于建筑信息云平台提出新型数字展览模式,在满足数字旅游功能的同时简化日常监测、维护工作。依靠BIM建模基础为历史建筑数字展览可视化提供信息支持,多角度发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价值,实现历史建筑价值再生,在新时代为历史建筑价值再生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历史建筑保护 BIM技术 数字化 云平台
下载PDF
武汉大学章黄学术的百年传承
13
作者 于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4,共14页
章黄学术以小学为根柢,是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大潮中坚植中国古典学问,以旧学为面目,以新研为骨里,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升转化的本土学术。章太炎、黄侃研治中国语言文字之学,精研深赜,特色鲜明,成为清代审音和训求语原之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 章黄学术以小学为根柢,是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大潮中坚植中国古典学问,以旧学为面目,以新研为骨里,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升转化的本土学术。章太炎、黄侃研治中国语言文字之学,精研深赜,特色鲜明,成为清代审音和训求语原之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小学传统的现代转化者。自黄侃在20世纪20年代执教武昌,经弟子刘赜、黄焯等在50年代至80年代的耕耘,武汉大学逐渐在中国语文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刘赜、黄焯以其著述和教授,使武汉大学成为章黄学术传承的重镇。20世纪80年代以降,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团队在宗福邦的带领下,自觉继承章黄学脉,祖述黄侃学术理念,以两代学人传承,萃35年之力,编成《故训汇纂》《古音汇纂》《中华大典·音韵分典》等巨作,续有开辟。章黄学术百年传承,展现出武汉大学人文学术中薪传和创辟相辅的优良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黄学术 小学 武汉大学 黄侃 刘赜 黄焯 故训汇纂 古音汇纂
下载PDF
武汉大学释古启新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14
作者 杨华 朱明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7,共13页
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几代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形成了新旧融合、中西会通、继往开来的传统。其研究涉及文史各个领域,但他们尤其关注“一源一流”,即对中国早期文明进行“释古”研究,对明清以来的文化转型历程进行整体阐述。同时,他... 百余年来,武汉大学几代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形成了新旧融合、中西会通、继往开来的传统。其研究涉及文史各个领域,但他们尤其关注“一源一流”,即对中国早期文明进行“释古”研究,对明清以来的文化转型历程进行整体阐述。同时,他们注重以长江中游即荆楚文化为核心的地域文化研究。他们在对中国文化史的叙述、对“封建”问题和早期启蒙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冲击—反应”模式和“文明冲突论”的回应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学术创新,是由于湖北地区具有以经史旧学融会新学术和新思想的良好学风,其中鄂东学人和鄂东学术的贡献尤为明显。新儒家代表人物多出自鄂东,而武汉大学学者的新儒家研究可视为对前辈学术的继承与回归。新世纪以来,新一代学者继承传统,在诸多领域仍保持特色,多有所拓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传统文化 封建 文化转型 早期启蒙
下载PDF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百年源流
15
作者 叶初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1,共12页
发展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贡献了理论与思想,也从中国实践中获得了发展生机。在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引进与中国化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武汉大学学者贡献的智慧。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从经济发展思想萌芽、经济发展理论的系... 发展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贡献了理论与思想,也从中国实践中获得了发展生机。在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引进与中国化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武汉大学学者贡献的智慧。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从经济发展思想萌芽、经济发展理论的系统化建构,到发展经济学中国化发展,武汉大学一代代学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不懈探索,在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为推进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学科重构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发展经济学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武汉大学
下载PDF
基于BIM的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以武汉大学学生饭厅及俱乐部为例
16
作者 童乔慧 魏净兰 李亦星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启了新的大门,该文以武汉大学学生饭厅及俱乐部为例,介绍其选址、演变和现状,分析其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等特点,运用BIM技术的核心软件Revit创建学生饭厅及俱乐部的信息模型,可视化记录管理历史建筑...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启了新的大门,该文以武汉大学学生饭厅及俱乐部为例,介绍其选址、演变和现状,分析其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等特点,运用BIM技术的核心软件Revit创建学生饭厅及俱乐部的信息模型,可视化记录管理历史建筑的数据信息,并将BIM模型导入绿色建筑分析软件Ecotect中进行采光分析,为历史建筑的可持续性保护提供光性能优化策略,旨在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保护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 学生饭厅及俱乐部 历史建筑保护 光性能优化
下载PDF
传承、融合与跨界:武汉大学创意写作教学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茜 《写作》 2023年第3期113-120,128,共9页
创意写作教学与实践是武汉大学写作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相关史料发现,武汉大学对创意写作的关注与尝试并非始于21世纪。从民国时期作文课对写作教学传统的构筑,到20世纪80年代作家班对创意写作进行探索并形成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之... 创意写作教学与实践是武汉大学写作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相关史料发现,武汉大学对创意写作的关注与尝试并非始于21世纪。从民国时期作文课对写作教学传统的构筑,到20世纪80年代作家班对创意写作进行探索并形成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之雏形,再到创意时代下写作工作坊与驻校作家计划对创造性写作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可以看出武汉大学的创意写作教学与实践是在写作教育改革的发展脉络中逐渐形成的。之所以能够形成,首先是基于写作教育的文脉与学统,其次是建立在写作学学科的平台之上,反映出武汉大学在写作教育改革中固本求新、包容并蓄的理念。未来,武汉大学将以文科实验室为新的切入点开展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创意写作教学与实践,在进一步完善现代写作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探索创意写作中国化的武汉大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创意写作 作家班 写作工作坊 文科实验室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春 陈俊涛 +2 位作者 邓念武 刘任莉 严鹏 《大学教育》 2023年第4期50-52,62,共4页
新工科大背景下,测绘学科快速发展,非测绘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本科教育教学面临挑战。测量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为工科类专业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教育基础,然而当前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课时缩减、教学手段和模式落后、学生实践能... 新工科大背景下,测绘学科快速发展,非测绘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本科教育教学面临挑战。测量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为工科类专业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教育基础,然而当前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课时缩减、教学手段和模式落后、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法,并探讨了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政建设意义,以期为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非测绘专业 测量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面向智慧水利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以武汉大学智慧水利拔尖人才培养为例
19
作者 金银龙 严鹏 +3 位作者 吴云芳 史良胜 刘任莉 邓念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8-243,共6页
测量学作为智慧水利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前导课程,是水利专业与测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基础和起点。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综合分析了智慧水利人才培养目标和测量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吸收和借鉴优势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经验,... 测量学作为智慧水利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前导课程,是水利专业与测绘新技术交叉融合的基础和起点。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综合分析了智慧水利人才培养目标和测量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吸收和借鉴优势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以专题化模式重组测量学教学内容,拓展测绘基础理论、归并压缩传统仪器实践教学、引入智能测绘新技术的改革思路。通过组织开放实验课程,结合线上教学平台,解决教学容量与学时不足以及教学效果评价问题,实现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广阔、专业技能全面的智慧水利人才。文中所提思路,为智慧水利测量学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智慧水利 测量学 专题化教学 开放实验
下载PDF
城市更新语境下的历史校园空间创新图景——以武汉大学近10年校园更新为例
20
作者 舒阳 尼力娜尔·阿依恒 +1 位作者 童乔慧 胡嘉渝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2期48-54,共7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武汉大学在延续校园历史文脉、保护山水环境格局的同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校园更新。本文以多维度宏观发展脉络梳理与多层面微观空间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现了武汉大学校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10年...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武汉大学在延续校园历史文脉、保护山水环境格局的同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校园更新。本文以多维度宏观发展脉络梳理与多层面微观空间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现了武汉大学校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10年更新图景与创新空间策略,为城市更新语境下我国历史性大学校园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校园 空间创新 图景 武汉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