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妊娠晚期合并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伴破裂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
1
作者 张美芳 薛晴 张新元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总结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妊娠晚期合并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AVM)伴破裂出血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30+3周合并颅内巨大AVM伴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0岁女性,因突发头痛伴意识不清、抽搐... 目的总结多学科协作手术治疗妊娠晚期合并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AVM)伴破裂出血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30+3周合并颅内巨大AVM伴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0岁女性,因突发头痛伴意识不清、抽搐8 h余入院。头颈部CTA及CT平扫示右侧枕叶AVM,大小约4.8 cm×3.7 cm×5.0 cm,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铸型。为保障母婴安全,积极采用多学科联合会诊共同手术治疗。先在产科与麻醉科医生配合下实施剖宫产手术,娩出一男婴,阿氏评分7分;胎儿娩出后,将病人更换体位后实施神经外科手术,利用神经内镜切除颅内血管畸形团,同时清除颅内血肿。围手术期积极采用多学科护理模式控制血压,营养支持、心理干预、延续性护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住院37 d后康复出院,并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结论妊娠晚期合并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伴破裂出血病人,建议积极采用多学科联合会诊共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注意监测病人血压,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并积极预防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妊娠晚期 多学科协作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程利 蔡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4-600,共7页
目的构建列线图模型,以预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2022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64例.将首义院区的987例患者作为训练集,将光谷院区... 目的构建列线图模型,以预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2022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64例.将首义院区的987例患者作为训练集,将光谷院区的277例患者作为验证集.以术后30 d出现CNSI为研究终点.采用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患者术后出现CNSI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判断能力,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1264例患者中,146例(11.6%)发生CNSI,其中训练集有102例(10.3%,102/987),验证集有44例(15.9%,44/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10分、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400 ml、合并休克、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3 d是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发生CN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及验证集患者术后发生CNS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5%CI:0.75~0.84)、0.72(95%CI:0.65~0.80).训练集及验证集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值分别为0.267、0.179.临床DCA显示,训练集及验证集的阈值概率均在0~0.8,净获益率均>0,提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高.结论基于神经重症患者术后CNSI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识别高CNSI风险的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降低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发生CNS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预测 LOGISTIC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晖 柳再明 +1 位作者 周龙 陈治标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根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分为早期治疗组(入院1~3 d进行手...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0例,根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分为早期治疗组(入院1~3 d进行手术治疗)和延期治疗组(入院4~14 d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2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第8 d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延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2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的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术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变化较显著,疗效及预后均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可能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可作为aSAH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手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
4
作者 鲜于云艳 +12 位作者 张智霞 张美芳 黄峥 熊芙蓉 鲁丽 刘炜 鲁小庆 文丽 刘宇 白井双 郭淑明 田家利 张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9-1179,共1页
目的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专家共识。方法由14名护理专家组成编写小组,通过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多个数据库及网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以往传染性疾病发生及流行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初筛获得文献2 850篇,并对... 目的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专家共识。方法由14名护理专家组成编写小组,通过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多个数据库及网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以往传染性疾病发生及流行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初筛获得文献2 850篇,并对其进行证据等级划分,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6轮专家咨询及6次线上会议讨论,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形成共识。结果该共识总结了无创正压通气管理、有创机械通气管理、感染控制要点3个维度、9个条目的最新证据,主要涉及患者病情监测、机械通气适应证与禁忌证的评估、机械通气效果的评价、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呼吸机及配件的消毒方法、呼吸机冷凝水的处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等内容,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体系。结论该共识内容覆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管理提供参考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机械通气 护理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