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转课堂在心血管外科住院医师高级体外生命支持课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博文 雷冰华 +3 位作者 胡知朋 宗燕 吴琪 闵心平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在心血管外科住院医师高级体外生命支持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134名,其中71名纳入观察组,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在心血管外科住院医师高级体外生命支持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134名,其中71名纳入观察组,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采用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1)理论考核成绩:教学前观察组得分与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学后观察组(87.78±5.54)分高于对照组(83.46±5.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技能考核:教学前观察组得分与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学后观察组(86.17±4.34)分高于对照组(82.73±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医师对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加操作机会和提高临床操作技能这3项指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提高住院医师在心血管外科高级体外生命支持课程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住院医师对于该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 心血管外科 高级体外生命支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线粒体D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琪 王志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358-364,共7页
心血管系统能量消耗效率较高,因此,线粒体作是机体细胞唯一的供能细胞器,其在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线粒体功能受损,会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线粒体DNA作为调控线粒体功能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能与... 心血管系统能量消耗效率较高,因此,线粒体作是机体细胞唯一的供能细胞器,其在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线粒体功能受损,会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线粒体DNA作为调控线粒体功能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线粒体DNA与心血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线粒体 线粒体DNA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天宇 王志维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1期4165-4170,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脏和大血管的疾病,与心肌细胞的功能及线粒体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细胞自身生命活动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和外部的损伤因素可对线粒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脏和大血管的疾病,与心肌细胞的功能及线粒体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细胞自身生命活动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和外部的损伤因素可对线粒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和寿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心肌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线粒体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可以调控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线粒体自噬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自噬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转录调控因子Foxp1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蓝林辉 王志维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8期1491-1496,共6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转录调控因子叉头框蛋白p1(Foxp1)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稳态,在CVD中发挥重要作用。Foxp1的基因缺失可导致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陷和胚胎死亡、病理性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转录调控因子叉头框蛋白p1(Foxp1)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稳态,在CVD中发挥重要作用。Foxp1的基因缺失可导致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陷和胚胎死亡、病理性心肌纤维化和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剧、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延长以及心力衰竭。相反,Foxp1的激活表现出广泛的生理效应,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血管生成和心脏发育。近年来,Foxp1在CVD中的调控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对Foxp1信号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寻找CVD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叉头框蛋白p1
下载PDF
m6A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车彦佳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6-878,共3页
RNA修饰有多种不同方式,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内修饰。m6A修饰主要由3种类型的蛋白酶实现动态可逆调节,分别是m6A甲基化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结合蛋白。mRNA在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酶... RNA修饰有多种不同方式,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内修饰。m6A修饰主要由3种类型的蛋白酶实现动态可逆调节,分别是m6A甲基化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结合蛋白。mRNA在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酶促反应下发生甲基化,识别并结合于特异的RNA结合蛋白,通过去甲基酶恢复腺苷,以此实现对转录物的调控。近年来发现m6A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信使 心血管疾病 甲基转移酶类 自噬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昌盛 毛志福 +3 位作者 程邦昌 黄杰 王志维 胡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均行纵隔肿瘤切除 ,其中 2例于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并行体外循环 ,2例辅以颈静脉、股静脉 -股... 目的 探讨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均行纵隔肿瘤切除 ,其中 2例于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并行体外循环 ,2例辅以颈静脉、股静脉 -股动脉转流并行体外循环。同期行上腔静脉重建 2例 ,成形 2例 ,左无名静脉成形 3例 ,右无名静脉成形 1例 ,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置换各 1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 2~ 7年 ,3例于 2~ 4年后死于癌瘤复发 ,6例无瘤健康生存 ,均未出现血管栓塞。结论 侵及胸廓上口的大血管纵隔肿瘤宜积极手术治疗 ,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或颈、股 -股转流。同期作血管成形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股一股转流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先天性血管环五例外科治疗
7
作者 罗彬 夏军 +1 位作者 王志维 程邦昌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676-677,共2页
先天性血管环指由于主动脉弓及分支、肺动脉的起源或发育等异常,食管和/或气管外血管环形成,压迫或不压迫食管和/或气管,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吊带、主动脉双弓畸形等,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我科自1963年... 先天性血管环指由于主动脉弓及分支、肺动脉的起源或发育等异常,食管和/或气管外血管环形成,压迫或不压迫食管和/或气管,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吊带、主动脉双弓畸形等,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我科自1963年2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5例先天性血管环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在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范迪堃 王志维 +4 位作者 夏军 邓宏平 吴红兵 徐鹏 周桢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总结施行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5例患者施行了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其中马凡综合征16例,升主动脉瘤并DeBakeyHI型夹层19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70±32... 目的总结施行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5例患者施行了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其中马凡综合征16例,升主动脉瘤并DeBakeyHI型夹层19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170±32)min,停循环(30±12)min,心肌阻断(100±20)min。术后发生一过性脑功能紊乱(被害妄想、幻听)2例,后缓解。随访32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42个月,32例复查主动脉CTA,主动脉内通畅,支架位置、形态良好。结论策略性的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可能减少远期主动脉重大意外事件发生及再次手术的概念;正确把握其手术指征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疾病 策略性 全弓置换术 支架象鼻术
原文传递
PTEN在主动脉夹层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蛋白的关系
9
作者 刘恒娟 王苏 +2 位作者 李博文 闵兴平 刘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27-30,35,共5页
目的 观察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及AD小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蛋白的关系。方法 收集6例Stanford A型患者术中切除的病变主动脉(AD组)和6例供体心脏相应正常节段(对... 目的 观察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及AD小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表型蛋白的关系。方法 收集6例Stanford A型患者术中切除的病变主动脉(AD组)和6例供体心脏相应正常节段(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结构,EVG染色观察主动脉弹力纤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主动脉组织PTEN及血管收缩表型蛋白MYH11、α-SMA。另取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组各6只;取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PTEN雄性小鼠6只作为PTENCKO组。AD组和PTENCKO组给予0.25%的β-氨基丙腈饲料喂养用于诱导AD,4周后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 000 ng/(kg·min)皮下泵注,连续2 d,构建AD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泵注。处死小鼠,取主动脉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MYH11、α-SMA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p62。结果 对照组血管壁组织层次清晰,细胞排列整齐,血管壁弹性纤维排列整齐;AD组血管壁结构层次不清,部分细胞丢失、排列不齐,血管壁弹性纤维崩解断裂,胶原沉积增多。与对照组相比,AD组主动脉组织PTEN蛋白表达升高,MYH11、α-SMA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D组小鼠主动脉组织PTEN、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MYH11、α-SMA、p62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AD组相比,PTENCKO组小鼠主动脉组织PTEN、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MYH11、α-SMA、p6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 PTEN在AD患者及AD小鼠病变组织中高表达;抑制PTEN可减轻细胞自噬,恢复血管收缩表型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缓解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 细胞自噬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性损伤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罗成 王志维 +2 位作者 吴红兵 任宗力 任伟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来源的外泌体(EXOs)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PCs,提取培养基中的EXOs并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检测膜性标志物进行鉴定。将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3组:(1)正常对照... 目的: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来源的外泌体(EXOs)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PCs,提取培养基中的EXOs并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检测膜性标志物进行鉴定。将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的HUVECs;(2)缺氧组,将HUVECs于低氧环境中培养8h;(3)缺氧+EPCs-EXOs组,HUVECs于缺氧处理前加入EPCs来源的EXOs(EPCs-EXOs)处理,再在低氧环境中培养8h。于0h、24h和48h采用CCK-8增殖检测试剂盒、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情况。结果:EPCs-EXOs在电镜下呈椭圆形或杯状膜性囊泡,直径约40-110nm,其膜性标志蛋白CD63、CD81呈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EPCs-EXOs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其细胞凋亡率较缺氧组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EPCs-EXOs可改善缺氧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缺氧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内皮细胞 低氧 损伤
下载PDF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红兵 王志维 +5 位作者 吴智勇 邓宏平 程栋梁 夏军 丁良儒 鲁世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2-533,F0003,共3页
关键词 心脏原发性血管肉瘤 手术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血管中膜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琪 王志维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625-628,共4页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大血管疾病,起病急骤,死亡率高.典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为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涌入中膜内,主动脉中膜沿长轴分离,形成假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普遍认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弹性纤维的碎片...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大血管疾病,起病急骤,死亡率高.典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为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涌入中膜内,主动脉中膜沿长轴分离,形成假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普遍认为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弹性纤维的碎片化和丢失;蛋白多糖沉积;平滑肌细胞(SMC)的凋亡与丢失.主动脉中膜存在潜在的结构缺陷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形态学基础,而随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其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血管中膜在主动脉夹层发病中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现就主动脉中膜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发病机制 血管中膜 主动脉内膜撕裂 动脉中膜 大血管疾病 平滑肌细胞 动力学改变
下载PDF
自制血管分流栓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浩 王志维 +5 位作者 夏军 吴红兵 邓宏平 吴智勇 徐鹏 周桢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总结自制“血管分流栓”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40例急性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采用杂交手术,采用自制“血管分流栓”保持颈动脉血流重建颈部血管。结果均手术成功,术后无... 目的:总结自制“血管分流栓”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40例急性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采用杂交手术,采用自制“血管分流栓”保持颈动脉血流重建颈部血管。结果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脑部急性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破口封闭良好,无内漏,旁路血管通畅;2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3 d 发生 A 型夹层;一过性精神症状6例;左侧血胸1例;随访38例,失访2例,1例于出院后1周死亡。术后1个月、1年复查,无脑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主动脉 CTA 均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移植的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自制“血管分流栓”能保持颈动脉血流通畅,有效减少脑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血管分流栓 血管旁路 STANFORD B型夹层
原文传递
35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伟 毛志福 +3 位作者 王志维 夏军 吴智勇 孙作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总结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35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有选择性的进行脑保护,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7例。Bentall术加全弓置换加术中硬支架置入... 目的总结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35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有选择性的进行脑保护,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7例。Bentall术加全弓置换加术中硬支架置入术23例,其中2例加行二尖瓣置换术,改良的Wheat术加全弓置换加术中硬支架置入术6例,升主动脉加全弓置换术加术中硬支架置入术6例。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死亡4例(11.4%),均为急诊手术死亡(14.3%)。术后近期死亡1例(2.9%),术后CT随访9—33个月,夹层闭合良好,移植物通畅,无扭曲及移位。结论对于DebakeyⅠ型夹层患者应积极果断予以手术治疗,个体化的手术方法、操作技巧和脑保护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脑保护
原文传递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宏平 王志维 +2 位作者 程邦昌 吴红兵 胡小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9期620-621,共2页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外科诊疗的经验。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其中18例单纯PDA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室缺修补术和房缺修...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外科诊疗的经验。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UCG),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其中18例单纯PDA采用直视缝合法,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室缺修补术和房缺修补术各4例。结果UCG发现赘生物27例,阳性率84.4%,术后病检证实IE改变。1例急诊行PDA直视缝合术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因顽固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4~152个月,无晚期死亡和IE复发。结论UCG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
原文传递
多柔比星介导的血管损伤促进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琪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WT组)、β氨基丙腈酯(BAPN)组(第3周开始饲喂含0.25%BAPN小鼠维持饲料)、BAPN+Dox组(根据体质量每周腹腔注射3mg/kg Dox,连续5周,第3周开始饲喂饲料同BAPN组),5周后,游离小鼠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P53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0.05 vs 0.39±0.1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8.3±8.7)%vs (12.6±1.2)%](P<0.01)。BAPN+Dox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APN组(100.0%vs 66.7%);BAPN+Dox组组织P53蛋白较BAPN组显著升高;VSMC凋亡明显增多,且2组P53蛋白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均较WT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可能通过诱导VSMC凋亡,促进AD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动脉瘤 夹层 肌细胞 平滑肌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下载PDF
心脏大血管术后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朝兵 王志维 +1 位作者 夏道奎 胡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19-21,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营养支持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4年来29例呼吸机支持治疗≥72 h患者,采用肠外逐渐向肠内营养过渡,分阶段由低热卡逐步提高热卡支持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 29例患者中7名患者死亡,其中... 目的总结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营养支持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4年来29例呼吸机支持治疗≥72 h患者,采用肠外逐渐向肠内营养过渡,分阶段由低热卡逐步提高热卡支持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 29例患者中7名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严重感染,1例死于枕骨大孔疝,1例死于肾衰竭,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无患者死于营养支持不当并发症。22例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后自主进食,并治愈出院。其中3例患者高血糖,调整胰岛素后即好转;7例患者出现鼻饲后腹泻,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患者出现高脂血症。结论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后不能顺利脱机而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应采用肠外逐渐向肠内营养过渡,分阶段由低热卡逐步提高热卡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心脏外科 脱离呼吸机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从医院品牌建设的视角谈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知朋 王志维 +2 位作者 张敏 胡小平 吴红兵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2期84-86,共3页
从1993年开始,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已经从局部试点发展到了全面铺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提高了我国的医师培训质量。但是,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形式化和趋利化现象严重,是制约我国医师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从1993年开始,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已经从局部试点发展到了全面铺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提高了我国的医师培训质量。但是,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形式化和趋利化现象严重,是制约我国医师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国外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和医院品牌声誉息息相关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借鉴。我们应该从政府、医院、科室等各个层面,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高融入到医院品牌建设之中,形成医院和规培学员"荣辱与共"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质量 医院品牌建设
下载PDF
主髂动脉闭塞症外科治疗11例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涛 夏军 +1 位作者 彭毅 罗彬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27-528,共2页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动脉闭塞性疾病,病变部位以主髂动脉分叉及双侧髂总动脉多见,外科手术目的主要是重建下肢血液循环.本文就我们近两年主髂动脉闭塞症手术治疗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