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介导的线粒体稳态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鹏艳 杨定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29-334,共6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具有全身效应的临床综合征,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然而AKI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其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靶蛋白的主要脱乙酰酶沉...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具有全身效应的临床综合征,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然而AKI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其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靶蛋白的主要脱乙酰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动力学、诱导线粒体自噬以及减少氧化应激维持线粒体稳态来改善AKI。在本综述中,我们阐述了SIRT3介导的线粒体稳态在AKI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治疗AKI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涂志辉 杨定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共79例。利妥昔单抗两剂方案组(49例):1 g/次,第1、15天各用1次,如随访6...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共79例。利妥昔单抗两剂方案组(49例):1 g/次,第1、15天各用1次,如随访6个月时仍有肾病范围的蛋白尿,重复该方案1次;利妥昔单抗四剂方案组(30例):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2组均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外周血CD19^(+)细胞计数、抗PLA2R抗体滴度、疾病缓解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抗PLA2R抗体、外周血CD19^(+)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有所升高[两剂方案组:(25.34±4.64)g/L比(37.33±8.33)g/L,四剂方案组:(22.76±4.62)g/L比(35.47±5.90)g/L,P<0.01]。然而,治疗后降低尿蛋白和恢复血清白蛋白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肌酐方面,2组患者总体肾功能均能保持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PLA2R-Ab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能有效降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缓解方面,在12个月时总有效率达到75.95%,而两剂方案组的临床缓解率(85.71%)显然高于四剂方案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剂方案组的复发率(18.37%)不高于四剂方案组(23.33%)。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利妥昔单抗方案的临床缓解率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没有增加,更适用于IMN的治疗,但药物可能引起严重低钾血症的不良反应仍然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抗CD20单抗 利妥昔单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伴不同比例新月体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刘春花 杨定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月体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新月体对预测肾脏结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且符合纳排标准的237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月体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新月体对预测肾脏结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且符合纳排标准的23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随访资料。将患者按有无新月体形成分为新月体组和无新月体组,其中新月体组根据病变累及肾小球的比例进一步分为新月体比例<10%、10%≤新月体比例<25%、新月体比例≥25%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间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终点事件为患者基线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的差异,构建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比例的新月体在预测IgAN疾病进展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237例IgAN患者中新月体组134例(56.54%),其中新月体比例<10%组有48例,10%≤新月体比例<25%有56例,新月体比例≥25%有30例。(1)临床特征:对于具有新月体的患者,随着新月体比例的增大,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比例逐渐升高,尿隐血程度逐渐加重,而血红蛋白、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血清IgG水平则逐渐降低(P<0.05)。(2)病理特征:与无新月体组相比,新月体组患者肾脏病理改变程度较严重,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M1)、内皮细胞增生(E1)、节段性硬化(S1)、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2)的比例更高,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肾组织中补体C3沉积程度更严重,而且新月体比例越高的组出现细胞性新月体、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大新月体的比例也随之增大(P<0.05)。(3)影响新月体形成的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脏C3沉积和24 h尿蛋白定量是IgAN新月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红蛋白是其保护因素(P<0.05)。(4)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无新月体组和新月体组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而且新月体比例≥25%组的肾脏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新月体比例<10%组和10%≤新月体比例<25%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单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酸、eGFR、新月体比例、E1、T1/2与发生肾脏终点事件有关(P<0.05),但经多因素校正后,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T1/2、新月体比例≥25%是影响IgAN疾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gAN患者随着新月体比例的升高,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更为严重,肾脏预后也更差。新月体比例≥25%是肾脏不良结局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对于少量新月体形成患者,早期进行干预可以增加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新月体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CBL床旁教学在肾内科住培中的实践及体会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星华 王惠明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15-17,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住培学员在肾内科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掌握的疾病诊治内容较多,因此带教老师需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探索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肾病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本院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住培学员在肾内科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掌握的疾病诊治内容较多,因此带教老师需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探索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肾病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本院肾内科多年的住培工作实践,介绍以病例为基础的床旁教学(CBL)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优势,体现在该教学方法引导学员的学习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主体”转变,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提高学员的独立思维能力。同时学员的主动学习也促进带教老师知识理论的更新,主动掌握疾病诊治最近进展,师生共同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内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 临床实践
下载PDF
B细胞靶向药物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范燕琴 郝逸群 +1 位作者 杨定平 丁国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40-344,共5页
B细胞在介导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发病及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靶向清除B细胞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B细胞成熟后在细胞表面形成的多种标志物成为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靶点,为MN的治疗提供了合理的理论策略。随着生物... B细胞在介导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发病及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靶向清除B细胞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B细胞成熟后在细胞表面形成的多种标志物成为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靶点,为MN的治疗提供了合理的理论策略。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最新研究发现抗CD20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特异性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多种B细胞靶向药物成功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MN。本文就B细胞靶向药物在MN中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可为难治性及复发性MN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治疗 蛋白酶体抑制剂
下载PDF
达格列净治疗不同肾功能状态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水肿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储帆 梁伟 +3 位作者 刘子康 胡宏图 张宗玮 丁国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75-584,共10页
目的评价达格列净治疗不同肾功能状态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水肿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伴有水肿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 目的评价达格列净治疗不同肾功能状态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水肿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伴有水肿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三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2期组[eGFR≥60 mL·min^(−1)·(1.73 m^(2))^(−1),n=15],CKD 3期组[60 mL·min^(−1)·(1.73 m^(2))^(−1)>eGFR≥30 mL·min^(−1)·(1.73 m^(2))^(−1),n=18],CKD 4~5期组[eGFR<30 mL·min^(−1)·(1.73 m^(2))^(−1),n=23]。所有患者均初次接受达格列净片口服治疗(10 mg,每日一次),根据水肿情况酌情联用利尿剂,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时期的水肿评分、24 h尿量、体重、尿糖、24 h尿钠、血肌酐、血尿素氮、eGFR、透析状态等指标。结果入选患者年龄为(55.77±1.67)岁,体重(70.45±2.17)kg,水肿评分2.00(2.00,3.00)分,24 h尿量0.98(0.88,1.37)L,24 h尿钠(147.24±7.48)mmol,尿糖阳性值1.00(0,2.00),eGFR(44.63±4.06)mL·min^(−1)·(1.73 m^(2))^(−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患者体重[(70.45±2.17)kg比(64.07±1.55)kg,P<0.001]、水肿评分[2.00(2.00,3.00)比1.00(1.00,1.00),P<0.001]均显著下降,24 h尿量[0.98(0.88,1.37)L比2.50(2.28±2.50)L,P<0.001]、24 h尿钠[(147.24±7.48)mmol比(271.79±8.81)mmol,P<0.001]、尿糖指数[1.00(0,2.00)比3.00(1.00,3.00),P<0.001]显著增加。随访3个月、6个月的水肿指数相较治疗7 d后无明显变化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均P<0.001),3个月、6个月的体重相较治疗后7 d无明显变化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均P<0.001),3个月、6个月的24 h尿量相较治疗后7 d无明显变化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均P<0.05)。3个月、6个月的24 h尿量与治疗后7 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肌酐相较治疗后7 d血肌酐无明显变化,但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均P<0.01)。治疗6个月后的eGFR与治疗前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分析显示不同肾功能状态组别治疗后7 d、3个月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CKD 4~5期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CKD 1~2期患者及CKD 3期患者(χ^(2)=12.766,P=0.002)。研究期间CKD 3期及CKD 4~5期患者心功能衰竭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KD 1~2期患者(均P<0.01)。结论对于伴有水肿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达格列净联合利尿剂及白蛋白初始治疗7 d、3个月可显著改善水肿、降低体重、增加尿量,不同肾功能状态分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CKD 4~5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CKD 1~2期及CKD 3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水肿 血容量 钠-葡萄糖转运体2
下载PDF
激酶锚定蛋白1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瑶 朱杰夫 +5 位作者 师朗 查宏楚 李惠敏 黄华 岳汝驰 宋志霞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激酶锚定蛋白1(AKA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双侧肾动脉缺血28 min,再灌注24 h后采血并留取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病理损伤及AKAP1表达情况,其次将小鼠... 目的:探讨激酶锚定蛋白1(AKA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双侧肾动脉缺血28 min,再灌注24 h后采血并留取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病理损伤及AKAP1表达情况,其次将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至第2天进行干预,缺氧过程(H)将细胞置入1%O_(2)、5%CO_(2)、37℃三气培养箱内无糖无血清依次培养3 h,复氧(R)时更换含10%胎牛血清低糖培养基正常培养6 h。观察对照组和各缺复氧(H/R)组再复氧6 h时肾小管上细胞一般形态,最后通过转染过表达AKAP1的方式检测H/R各组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Mito-Red染色情况。结果:AKA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表达下降(P<0.05);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在H/R处理后出现AKAP1表达下降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P<0.05);AKAP1通过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调控H/R诱导线粒体损伤(P<0.05)。结论:AKAP1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锚定蛋白1 急性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涵 梁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74-378,共5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以肾损伤和肾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3.1%,且会导致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目前,CKD的治疗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明确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延缓疾病...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以肾损伤和肾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3.1%,且会导致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目前,CKD的治疗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明确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延缓疾病进展。既往人们认为高尿酸血症(HUA)是肾功能下降的标志物,最近的观察性研究表明HUA是CKD发生和进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KD患者血尿酸水平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而升高,血尿酸与CKD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UA可导致肾功能下降,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促肾脏纤维化等机制损伤肾脏。目前,降尿酸治疗是否可延缓CKD的发生和进展尚存在争议,未来需要更多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干预时机和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近端小管RAS功能轴在早期糖尿病小鼠肾脏中的变化
9
作者 虎璇 杨一菲 +2 位作者 韦忠平 John S.D.CHAN 苏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3-1382,共10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糖尿病肾病早期近端小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两条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II(Ang II)-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经典轴和ACE2-Ang(1-7)-Mas受体(MasR)新轴]的变化特征及对肾脏结构... 目的:观察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糖尿病肾病早期近端小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两条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II(Ang II)-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经典轴和ACE2-Ang(1-7)-Mas受体(MasR)新轴]的变化特征及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自发性1型糖尿病Akita小鼠(以C57BL/6背景的雄性非糖尿病小鼠为正常对照)和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以C57BLKS/J背景的雄性db/m非糖尿病小鼠为正常对照),饲养至16周龄时处死小鼠,测定相应生理指标。收集尿液,检测尿液中Ang II和Ang(1-7)的含量;收取肾脏组织行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肾脏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原(Agt)、ACE、ACE2和MasR的表达部位及变化;Western blot和RT-qPCR测定近端肾小管的上述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两种糖尿病小鼠16周龄时,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显著增加(P<0.05),PAS染色可见近端肾小管细胞体积增加,管腔扩张,肾小管肥大,肾小管损伤分数显著增加(P<0.01)。RAS成分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小鼠近端小管Agt和ACE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尿Ang II排泄显著增加(P<0.01),而ACE和MasR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尿Ang(1-7)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自发性糖尿病小鼠中,近端小管RAS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被激活,激活的RAS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和肾小管肥大及近端小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近端肾小管 糖尿病肾病 自发性糖尿病小鼠
下载PDF
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刘子康 梁伟 丁国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8期39-44,54,共7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凝治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且病理确诊的197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分为预防性抗凝组(n=99)与未预防性抗凝组(n=98),根据抗凝方案差异,预防性抗凝组分为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直接口服抗凝剂(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组及华法林组。比较组间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的差异,以及使用抗凝药物6个月后,组间患者的疗效、血栓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与未预防性抗凝组比较,预防性抗凝组男性比例、年龄、24h尿总蛋白、D-二聚体、血总胆固醇较高,白蛋白(albumin,ALB)、凝血酶Ⅲ活性较低(P<0.05)。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预防性抗凝组患者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12.2%vs 3.0%,P=0.030),血栓部位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预防性抗凝组出血事件比例高于未预防性抗凝组(15.1%vs 2.0%,P=0.003),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为主。血栓高风险组(ALB<25g/L)中,未预防性抗凝组血栓事件比例高于预防性抗凝组(9.2%vs 1.0%,P=0.022)。3组比较,华法林组出血比例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DOACs组(33.3%vs 5.7%vs 16.3%,P=0.042)。结论无论何种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DOACs)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IMN患者发生血栓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预防性抗凝治疗 出血 血栓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IgA肾病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11
作者 刘春花 杨定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01-105,共5页
随着对IgA肾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在传统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包括黏膜免疫、补体活化、T细胞依赖或非T细胞依赖B细胞活化机制等。IgA肾病与黏膜免疫的异常激活和慢性炎症状态... 随着对IgA肾病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在传统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包括黏膜免疫、补体活化、T细胞依赖或非T细胞依赖B细胞活化机制等。IgA肾病与黏膜免疫的异常激活和慢性炎症状态关系密切,尤其是扁桃体和肠黏膜免疫系统,其可通过黏膜表面微生物群改变、异常免疫应答、基因易感性等途径介导IgA肾病的发生。而作为IgA肾病发病驱动因素的半乳糖缺乏IgA1则是由黏膜B细胞产生的,该过程是由黏膜感染通过T细胞依赖性或非T细胞依赖机制诱导的。此外,在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标本中发现C3、C4d、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C5b-9沉积在系膜区,而C1q的普遍缺失也证实了补体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参与IgA肾病。目前相关研究已经针对这些发病机制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为IgA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药物 肠黏膜免疫 B细胞 TOLL样受体 补体系统 IGA肾病
下载PDF
顺铂诱导的肾损伤中的细胞死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娇 朱杰夫 吴雄飞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第5期718-724,共7页
顺铂作为干预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但顺铂可诱导肾细胞死亡,损害肾功能。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all death,RCD)是指具有明确病理机制的受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近年来,对于各种类型急性肾损伤(acu... 顺铂作为干预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但顺铂可诱导肾细胞死亡,损害肾功能。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all death,RCD)是指具有明确病理机制的受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近年来,对于各种类型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机制相关的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较多,但细胞死亡在顺铂诱导的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仍存在空缺。因此,全面了解顺铂诱导的肾毒性中细胞死亡的机制可能会为顺铂诱导的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综述了顺铂诱导的肾损伤中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和铁死亡,以期为在肿瘤治疗中制定降低肾损伤的顺铂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肾损伤 细胞凋亡 坏死性凋亡 焦亡 铁死亡
下载PDF
霉酚酸酯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刘春花 杨定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活检确诊为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58例患者作...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活检确诊为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联合组(n=37)。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予以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清白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痤疮、满月脸、皮肤紫纹瘀斑、胃肠道反应、感染、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0.72±0.55)g比(1.22±0.66)g]、尿红细胞计数[(37.09±28.71)个/μL比(70.95±52.36)个/μL]、血肌酐[(75.41±20.71)μmol/L比(90.51±18.64)μmol/L]、尿素氮[(5.43±1.41)mmol/L比(6.70±1.71)mmol/L]、尿酸[(330.05±84.86)mmol/L比(388.12±62.96)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43.94±2.12)g/L比(41.69±3.93)g/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对照组为33.3%,其中联合组的感染率以及肝损害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N伴新月体形成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和减少蛋白尿,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糖皮质激素类 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形成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张蒙 王惠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83-88,15,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binding factor 1,LEF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3天组、UUO 7天组和假手术...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binding factor 1,LEF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3天组、UUO 7天组和假手术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LEF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10ng/ml及20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刺激24h后LEF1的蛋白表达。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分为4组,即Ctrl siRNA组、LEF1siRNA组、Ctrl siRNA+TGF-β1组和LEF1siRNA+TGF-β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HK-2中LEF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多聚磷酸核糖聚合酶剪切体(cleave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cleaved PARP)、半胱氨酸蛋白酶-3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等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4组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UUO组出现小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LE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TGF-β1可导致HK-2细胞中LEF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LEF1siRNA转染HK-2细胞敲低其表达可以减轻细胞的纤维化反应(P<0.05)。敲低LEF1可以延缓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并减轻HK-2的凋亡(P<0.05)。结论LEF1可以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进而诱导凋亡,最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 单侧输尿管梗阻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K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15
作者 徐冰清 王惠明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K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R)诱导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1)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FOXK1^(+/+)假手术组(FOXK1^(+/+)sham组)、FOXK1^(-/-)假手术组(FOXK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K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R)诱导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1)动物实验采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FOXK1^(+/+)假手术组(FOXK1^(+/+)sham组)、FOXK1^(-/-)假手术组(FOXK1^(-/-)sham组)、FOXK1^(+/+)+I/R组、FOXK1^(-/-)+I/R组。肾动脉钳制法建立I/R模型;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记法分别检测肾上皮细胞标志物闭锁小带蛋白(ZO-1)、E-钙粘蛋白(E-cadherin)、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Rho/ROCK信号通路蛋白RhoA、ROCK1、p-Cofilin的表达。(2)细胞实验采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慢病毒转染,分别设置对照shRNA组(Ctrl shRNA组)、FOXK-1 shRNA组、Ctrl shRNA+转化生长因子-β1组(Ctrl shRNA+TGF-β1组)和FOXK-1 shRNA+TGF-β1组,用10ng/ml TGF-β1刺激48h。Western印记法检测ZO-1、E-cadherin、α-SMA、Vimentin、RhoA、ROCK1、p-Cofilin及ROCK1作用底物p-LIMK的表达;划痕实验观察各组HK-2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两sham组比较,FOXK1^(+/+)+I/R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明显,胶原纤维沉积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ZO-1、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Vimentin、RhoA、ROCK1、p-Confilin表达增加(均P<0.05);与FOXK1^(+/+)+I/R组相比,FOXK1^(-/-)+I/R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减轻,胶原纤维沉积减少,ZO-1、E-cadherin表达增加,α-SMA、Vimentin、RhoA、ROCK1、p-Cofilin表达降低(均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Ctrl shRNA组和FOXK1 shRNA组比较,Ctrl shRNA+TGF-β1组HK-2细胞α-SMA、Vimentin、RhoA、ROCK1、p-LIMK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细胞迁移速度增加;FOXK1 shRNA+TGF-β1组较Ctrl shRNA+TGF-β1组上述纤维化相关蛋白和Rho/ROC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迁移明显减少。结论:转录因子FOXK1通过激活Rho/ROCK信号通路在肾脏I/R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抑制FOXK1激活可能是防治肾脏纤维化进展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K1 缺血再灌注 肾间质纤维化 Rho/ROCK通路
下载PDF
获得性孤立肾的临床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璟 王惠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16-19,共4页
获得性孤立肾指因手术切除一侧肾脏,或后天原因引起单侧肾脏萎缩失去功能但对侧肾脏结构尚完整的特殊情况。除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肾捐献者以外,部分患者在进入获得性孤立肾状态之前已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或对侧肾脏已存在一... 获得性孤立肾指因手术切除一侧肾脏,或后天原因引起单侧肾脏萎缩失去功能但对侧肾脏结构尚完整的特殊情况。除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肾捐献者以外,部分患者在进入获得性孤立肾状态之前已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或对侧肾脏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本文就获得性孤立肾的定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结局、临床管理措施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孤立肾 单侧肾脏切除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穿刺活组织检查分类应用进展
17
作者 哈力努尔·沙德克江 董瑾 +1 位作者 吴雄飞 朱杰夫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2-618,共7页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依然是诊断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的“金标准”。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依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指示性活检及程序性活检。指示性活检主要用于诊断肾移植并发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程序性活检主要用于定期监... 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依然是诊断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的“金标准”。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依据患者肾功能分为指示性活检及程序性活检。指示性活检主要用于诊断肾移植并发症、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治疗;程序性活检主要用于定期监测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以排除亚临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因患者意愿等原因,程序性活检在我国未能广泛应用,指示性活检是现今主要的活检方式。目前指示性活检穿刺指征、程序性活检穿刺时机及必要性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分类、基于活检的组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协助临床进行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明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进一步提高移植肾和受者的良好存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指示性活检 程序性活检 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急性肾小管坏死 亚临床排斥反应
下载PDF
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18
作者 张明娇 朱杰夫 吴雄飞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中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8~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构建动物模型。24只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经腹注射顺铂干预0 h、24 h、48 h和72 h。剩余小鼠也随机分为4组,即生... 目的:探讨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中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8~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构建动物模型。24只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经腹注射顺铂干预0 h、24 h、48 h和72 h。剩余小鼠也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顺铂组、OGG1抑制剂组(Th5487组)和顺铂+Th5487组。分别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顺铂和Th5487。留取血液测定肌酐、尿素氮,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检测肾组织8-氧代鸟嘌呤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RT-qPCR测定mRNA水平,Western Blot验证OGG1和炎症蛋白表达情况。利用顺铂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体外模型,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活性氧生成情况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顺铂诱导的AKI模型中,OGG1表达上调,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轴及炎症反应激活;Th5487可抑制顺铂诱导的组织损伤、cGAS-STING信号轴的激活及炎性反应;在体外,Th5487可减少顺铂诱导的细胞中ROS含量升高及线粒体膜去极化。结论:在顺铂诱导的AKI过程中,OGG1可通过cGAS-STING信号促进肾脏损伤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 顺铂 急性肾损伤 Th5487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