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保护理念下的胰腺疾病外科诊治进展
1
作者 柳依婷 石乔 +1 位作者 李汉军 陶京 《腹部外科》 202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胰腺手术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胰腺手术切除了大量正常的胰腺组织,建立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创伤大。胰腺作为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术后胰腺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 胰腺手术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胰腺手术切除了大量正常的胰腺组织,建立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创伤大。胰腺作为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术后胰腺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为改善病人预后,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手术和“Step-up”升阶梯治疗模式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保留功能的胰腺术式包括: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胰腺肿瘤剜除术和中段胰腺切除术。该文就保留器官功能胰腺切除术的研究现状及术式选择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外分泌功能 胰腺内分泌功能 胰腺肿瘤 急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胰腺内副脾误诊2例报告
2
作者 张孟哲 饶洁 张正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68,共4页
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脏组织,其中完全被胰腺包裹的胰腺内副脾(IPAS)发生率仅为2%,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相似,临床... 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脏组织,其中完全被胰腺包裹的胰腺内副脾(IPAS)发生率仅为2%,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报道了2例分别被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IPAS患者,并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疗经验,以期提升临床对IPAS明确鉴别诊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胰腺 误诊 神经内分泌瘤 乳头状瘤
下载PDF
鼻胰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合并胰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朱孔凡 朱忠超 +1 位作者 李蔚 常剑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鼻胰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合并胰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合并胰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经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 目的探讨鼻胰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合并胰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合并胰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经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留置鼻胰管分为两组: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病人ERCP术中置入鼻胰管,对照组不放置鼻胰管,仅常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操作,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研究组在经ERCP介导下行鼻胰管引流,研究组带管时间为(12.10±5.89)d,对照组带管时间为(17.90±3.95)d,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腹腔引流管带管时间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期间以下指标均明显下降:脓毒症发生率[研究组4.5%(1/22),对照组32.0%(8/25)],腹腔出血(需要介入或手术干预的活动性出血)发生率[研究组4.5%(1/22),对照组28.0%(7/25)],假性囊肿发生率[研究组13.6%(3/22),对照组40.0%(10/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白细胞升高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合并胰瘘的病人可以考虑行鼻胰管置入减少胰瘘量、控制腹腔感染,从而减少病情进展为难治性胰瘘,降低胰腺假性囊肿、大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病人带管时间,其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胰瘘 鼻胰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孟哲 张正乐 陶京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胰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升,缺乏早期筛查、诊断以及有效治疗的手段。此文总结了肠道菌群对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抗生素、粪菌移植等方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相关研究,以求为胰腺癌... 胰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升,缺乏早期筛查、诊断以及有效治疗的手段。此文总结了肠道菌群对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抗生素、粪菌移植等方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相关研究,以求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调 机制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正乐 赵传兵 +3 位作者 李汉军 熊星铖 张瑶 陶京 《腹部外科》 2023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索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人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PTGD治疗的34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 目的探索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人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PTGD治疗的34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穿刺前后炎症指标、危重症评分、肝功能指标改变以及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局。结果34例病人,轻症急性胰腺炎9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5例,穿刺成功率为100%。病人穿刺前与穿刺后1周以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15.58±7.62)×10^(9)/L比(11.06±6.45)×10^(9)/L,P=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13.76±7.34)×10^(9)/L比(9.11±6.15)×10^(9)/L,P=0.003],降钙素原[M(P25,P75),1.10(0.42,3.19)μg/L比0.39(0.17,1.12)μg/L,P<0.001],C-反应蛋白[(154.35±86.15)mg/L比(78.51±61.30)mg/L,P<0.00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2.68±1.15)分比(1.26±1.11)分,P<0.00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5.59±3.20)分比(3.56±2.78)分,P<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79±3.08)分比(7.74±3.01)分,P<0.001]。其中,22例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穿刺前后以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123.93±92.89)μmol/L比(70.70±61.55)μmol/L,P=0.005],直接胆红素[(93.00±70.22)μmol/L比(54.50±49.08)μmol/L,P=0.005],谷丙转氨酶[(108.09±87.18)U/L比(28.73±13.59)U/L,P<0.001],谷草转氨酶[(134.00±123.81)U/L比(34.36±14.16)U/L,P=0.001]。有2例(5.88%)穿刺后发生脱管,无出血及胆瘘;2例(5.88%)病人最终死亡,死亡原因为后期胰腺坏死合并复杂腹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PTGD作为过渡手段,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于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或胆道梗阻的病人有一定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胆囊炎 胆道梗阻
下载PDF
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南昇辰 石乔 +1 位作者 陶京 王卫星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分析。方法:2018-11-2021-1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0例确诊胰腺癌患者,以是否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分为转移组(n=69)和非转移组(n=71)。根据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 目的:探讨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分析。方法:2018-11-2021-1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0例确诊胰腺癌患者,以是否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分为转移组(n=69)和非转移组(n=71)。根据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瘤体特征的组间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RR=1.454,95%CI:1.112-1.902,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RR=1.235,95%CI:1.093-1.328,P<0.05)和血清CA19-9水平(RR=7.16,95%CI:3.043-16.843,P<0.01)是影响胰腺癌器官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9-9水平是影响胰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82,95%CI:1.127-1.882,P<0.05)。ROC结果为CA19-9临界值为377.8U/ml,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9,检测胰腺癌转移的敏感度为0.826,特异度为0.676。结论:早期监测CA19-9及炎症指标,有利于早期干预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器官转移 预后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国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石乔 刘垒 +5 位作者 张晓艺 荣愈平 熊星铖 常剑 王卫星 陶京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应用吉西他滨(GEM)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PC)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VIP(1989~2018年)、万方数据(1999~2018年)、CNKI(1994~2018年)、CAJD(1995~2018年)数据库中关于GEM联合HIF...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应用吉西他滨(GEM)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PC)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VIP(1989~2018年)、万方数据(1999~2018年)、CNKI(1994~2018年)、CAJD(1995~2018年)数据库中关于GEM联合HIFU治疗中晚期PC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要求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共有718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GEM联合HIFU治疗PC的临床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用GEM或HIFU治疗,且CA19-9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GEM联合HIFU治疗PC的疗效确切,且明显优于单用GEM或HIFU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吉西他滨 高强度聚焦超声 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黎超 王伟 +2 位作者 武伦 叶林 汤志刚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6期870-874,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化疗方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加PBS)、低浓度组(100μg·mL-1 PNS)、高浓度组(200μg·mL-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化疗方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加PBS)、低浓度组(100μg·mL-1 PNS)、高浓度组(200μg·mL-1 PNS)。分别干预12、24、48 h后,CCK-8法检测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活力;干预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胰腺癌PANC-1细胞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NS干预12、24、48 h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NS干预48 h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细胞凋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细胞Bc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x、Caspase-3、Caspase-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S可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活力,可能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及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来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导PANC-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胰腺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胰腺癌的风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姚黎超 武伦 +2 位作者 王伟 叶林 汤志刚 《肿瘤药学》 CAS 202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其预后在所有肿瘤中排名最末。随着新的外科技术和医学疗法的引入,以及不断发展的胰腺癌综合管理理念,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适度改...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其预后在所有肿瘤中排名最末。随着新的外科技术和医学疗法的引入,以及不断发展的胰腺癌综合管理理念,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适度改善,但5年生存率并未显著提高。因此,更好地了解与胰腺癌相关的风险因素,确定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率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概述胰腺癌风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风险因素 早期诊断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南昇辰 石乔 +1 位作者 陈辰 王卫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2-2886,共5页
胰腺癌是一类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胰腺癌与糖尿病呈双向关系,糖尿病既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也是胰腺癌引起的一种副肿瘤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发生胰腺癌的危... 胰腺癌是一类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胰腺癌与糖尿病呈双向关系,糖尿病既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也是胰腺癌引起的一种副肿瘤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相反胰腺癌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本文对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双向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糖尿病 病理过程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成思 石乔 +7 位作者 李汉军 张晓艺 熊星铖 刘垒 朱孔凡 龚琼 陶京 王卫星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01—2018-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133例AP且无糖尿病(DM)病史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年龄、AP临床分型、病因、CT指数评分(CISI)等分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空腹高血糖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01—2018-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133例AP且无糖尿病(DM)病史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年龄、AP临床分型、病因、CT指数评分(CISI)等分组,χ2检验分析各组临床因素与空腹高血糖(FPG≥6.1mmol/L)发生率的关系,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临床分型(χ2=5.494,P=0.019)和CTSI(χ2=6.236,P=0.013)与AP患者空腹高血糖相关(P<0.05)。CTSI≥6分(P=0.015,OR=2.920,95%Cl=1.234—6.905)为AP患者空腹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型中重症+重症及CTSI≥6分的AP患者易发生空腹高血糖,尤其CTSI≥6分是AP后空腹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空腹高血糖 糖尿病 CTSI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黎超 汤志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1期909-911,共3页
急性胰腺炎(AP)病程为3个时期:早期(急性期)、中期(演进期)和后期(感染期)。早期(急性期):发病至2周,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为主,构成了第一个死亡高峰。治疗的重点是加强重症监护、稳定内环境及器官功... 急性胰腺炎(AP)病程为3个时期:早期(急性期)、中期(演进期)和后期(感染期)。早期(急性期):发病至2周,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为主,构成了第一个死亡高峰。治疗的重点是加强重症监护、稳定内环境及器官功能保护。中期(演进期):发病2~4周,以胰周液体积聚或坏死性液体积聚为主要表现,此期坏死灶多为无菌性,也可能合并感染。此期的治疗重点是感染的综合防治。后期(感染期):4周以后,可发生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合并感染、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等,继而可引起感染性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此期构成了第二个死亡高峰。治疗重点是感染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处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静脉补液 营养支持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方琦 陶京 +3 位作者 常剑 朱孔凡 荣愈平 梅佩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发生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PIC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是否比未发生PICS者的免疫抑制更加严重,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ICS提... 目的探讨发生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PIC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是否比未发生PICS者的免疫抑制更加严重,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ICS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观察评估了63例SAP病人,依照PICS诊断标准,将SAP病人分为PICS组(23例)和非PICS组(40例)。发生院内继发感染则判为免疫抑制,收集临床资料。在规定时点采血测定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s)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L1)水平。结果 PICS组病人继发感染发生率为100%,而非PICS组为27.5%(P<0.05)。与非PICS组相比,PICS组SAP病人在发病早期ALCs、sPD-L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周后两组SAP病人的sPD-L1水平和ALCs计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P病人均存在免疫抑制,其中PICS组病人的免疫抑制更严重,继发感染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经腹腔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及胰周坏死性感染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孔凡 陶京 +3 位作者 李汉军 荣誉平 李蔚 石乔 《腹部外科》 2019年第6期479-481,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已进入一个微创治疗的时代,这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困难。此文报告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坏死性感染合并脓毒症休克病人的诊疗过程,采用金属支架对窦道保护,在视频辅助下进行...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已进入一个微创治疗的时代,这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困难。此文报告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周坏死性感染合并脓毒症休克病人的诊疗过程,采用金属支架对窦道保护,在视频辅助下进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取得良好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金属支架 降钙素原 微创治疗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梅佩 张正乐 陶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日—2020年1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8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中筛选出101例HL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NAFLD...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日—2020年1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8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中筛选出101例HL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NAFLD,将患者分为非脂肪肝组(41例)和脂肪肝组(6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生化指标(淀粉酶、脂肪酶、ALT、AST、Alb、TBil、血尿素、血肌酐、血糖、血钠、血钙、胆固醇、TG、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WBC水平、AP严重度、CT扫描下的局部并发症、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菌血症、器官衰竭情况及患者住院和HLAP复发情况(住院时间、ICU入住率、HLAP的1年内复发率及HLAP的1年内发病次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脂肪肝组患者入院时血糖、WBC水平高于与非脂肪肝组,血钠水平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1、t=2.187、t=-2.533,P值均<0.05)。脂肪肝组患者与非脂肪肝组相比中重症AP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vs 53.7%,χ^2=4.968,P<0.05),且脂肪肝组患者的局部并发症、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菌血症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59、4.611、4.056、4.568,P值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肪组患者的ICU入住率较高(7.3%vs 23.3%,χ^2=4.463,P<0.05)。此外,两组患者HLAP的1年内复发率及HLAP的1年内发病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AFLD与HLAP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NAFLD可能在HLAP的早期病情评估、疾病进展及预测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腺炎 病人病情 复发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伴肝内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熊豪 丁佑铭 +2 位作者 苏洋 熊星铖 常剑 《腹部外科》 2022年第3期231-232,F0003,F0004,共4页
目的 分析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 PA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1月收治的1例PACC合并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 目的 分析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 PAC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1月收治的1例PACC合并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病人为中年女性,因上腹部进行性疼痛2 d入院,既往有多发性肝囊肿及胆囊结石病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19年11月26日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为胰体尾部中-低分化的腺泡细胞癌并肝内转移。因术后仅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病人随访时已出现肝内的多发转移灶,但一般情况尚可。结论 PACC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仅可辅助诊断,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常需术后病检方能明确诊断。早期及时诊断对病人意义重大,积极手术并辅以综合性治疗可显著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腺泡细胞癌 肝转移瘤 影像学特点 鉴别诊断 文献复习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男性患者入院睾酮水平分析
17
作者 肖樱艳 陶京 +3 位作者 张正乐 崔艳 乐娟 李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男性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变化。方法:纳入急性胰腺炎男性患者154例,其中包括12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同期34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对照组(HC组),常规测定其临床生化指标,并使用液相色谱-串...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男性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变化。方法:纳入急性胰腺炎男性患者154例,其中包括12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同期34例体检健康男性为对照组(HC组),常规测定其临床生化指标,并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各组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与HC组相比,MAP组和SAP组血清T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且SAP患者组血清T水平明显低于MAP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水平对AP和SAP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AP男性患者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且SAP患者下降更明显,血清T水平或可作为AP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睾酮 男性 性激素
下载PDF
液体活组织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佩 陶京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4-408,共5页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液体活组织检查主要包括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和外泌体等,在胰腺癌早...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液体活组织检查主要包括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和外泌体等,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优势。该文就液体活组织检查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组织检查 胰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DNA 外泌体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衡在急性胰腺炎进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传兵 张正乐 陶京 《腹部外科》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且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AP的病程进展被证明与病人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临床上也常运用抗生素、益生菌等疗法,以调节AP病人肠道菌群。更加深入与系统地了解肠道菌群...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且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AP的病程进展被证明与病人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临床上也常运用抗生素、益生菌等疗法,以调节AP病人肠道菌群。更加深入与系统地了解肠道菌群失衡在AP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可能为未来AP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衡
下载PDF
早期预判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20
作者 赵传兵 陶京 《腹部外科》 2022年第5期325-331,共7页
目的开发与验证早期预判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il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86例急性胰腺... 目的开发与验证早期预判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il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86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MSAP+SAP组)。首先,应用R4.1.3软件的cart安装包将收集的数据随机分为7∶3的训练集与验证集,并应用R4.1.3软件的CBCgrps安装包对训练集与验证集数据进行单变量分析。训练集数据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应用R4.1.3软件的rms安装包,利用筛选的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通过校准图与Hoslem.test检验,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使用验证集数据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性。结果该研究训练集数据与验证集数据分别入组了399例与187例研究对象;训练集数据与验证集数据整体上具有可比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FIB)、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为早期预判MSAP或者SAP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该研究共筛选到3项预测指标,即FIB、BISAP和APACHEⅡ。采用上述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数据中,列线图、FIB、APACHEⅡ和BISAP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00、0.720、0.829和0.862,表明该模型在训练集数据中区分度较高;列线图Hoslem.test检验的P=0.2979,且校正曲线的Brier评分为0.102,表明该模型训练集数据的准确性较高;相比于APACHEⅡ,BISAP、FIB和列线图模型在DCA中具有更宽的阈值范围,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验证集数据中,该模型的ROC曲线AUC为0.867,校正曲线的Brier评分为0.108,表明该模型在验证集中也表现了较好的区分度与准确性。结论相比于BISAP、APACHEⅡ和FIB,此研究创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早期预判MSAP或SAP方面展现了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医师在病程早期识别高风险急性胰腺炎病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 列线图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