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
作者 昌盛 毛志福 +3 位作者 程邦昌 黄杰 王志维 胡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均行纵隔肿瘤切除 ,其中 2例于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并行体外循环 ,2例辅以颈静脉、股静脉 -股... 目的 探讨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患者均行纵隔肿瘤切除 ,其中 2例于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并行体外循环 ,2例辅以颈静脉、股静脉 -股动脉转流并行体外循环。同期行上腔静脉重建 2例 ,成形 2例 ,左无名静脉成形 3例 ,右无名静脉成形 1例 ,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置换各 1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 2~ 7年 ,3例于 2~ 4年后死于癌瘤复发 ,6例无瘤健康生存 ,均未出现血管栓塞。结论 侵及胸廓上口的大血管纵隔肿瘤宜积极手术治疗 ,麻醉诱导前辅以股 -股转流或颈、股 -股转流。同期作血管成形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股一股转流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滑石粉和硝酸银胸膜固定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慧庆 黄杰 +3 位作者 程邦昌 毛志福 赵华 王志强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24-527,534,共5页
目的 :探讨TNF α在胸膜固定术中的作用及大鼠产生胸膜固定术的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 5 4只 ,6只胸腔内给予Buffer液作细胞因子含量检测对照组 ,余下的随机分为两组 :滑石粉组 (T组 )和硝酸银组 (A组 ) ,在造成... 目的 :探讨TNF α在胸膜固定术中的作用及大鼠产生胸膜固定术的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 5 4只 ,6只胸腔内给予Buffer液作细胞因子含量检测对照组 ,余下的随机分为两组 :滑石粉组 (T组 )和硝酸银组 (A组 ) ,在造成大鼠气胸模型后 ,A组注入硝酸银 (0 .1%硝酸银 1ml) ,T组注入 2 0 0mg·kg-1滑石粉 +1.0ml 0 .9%生理盐水。A组和T组分别在注射药物后第 1d、4d、7d、2周时 ,进行剖胸探查收集标本 ,观察大鼠胸膜粘连积分、2 4h胸液量、ELISA法检测 2 4h收集的血清和胸液中TNF α的含量 ,以及各观察时点血清中TNF α的含量 ;过氧化氢法检测肺组织中胶原含量。结果 :滑石粉浆组产生胸膜粘连在初期较硝酸银组快 ,但从第 2周开始 ,硝酸银组产生胸膜粘连效果好于滑石粉浆组 ;2 4h胸液量则硝酸银组多于滑石粉浆组 ;血清中各观察时点TNF α的含量均为滑石粉浆组高于硝酸银组 ,但两组 2 4h胸液中TNF α的含量均高于血清中的含量 ,且在硝酸银组中显著增高。肺组织中胶原含量与血清中TNF α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TNF α是炎症前细胞因子 ,在滑石粉浆和硝酸银所致的胸膜粘连中起关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固定术 硝酸银 滑石粉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微创伤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昌超 毛志福 林辉 《微创医学》 2007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左听诊三角小切口胸膜外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对9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其中行微创伤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46例,并与常规PDA结扎术相比较。结果微创伤经左听诊三... 目的探讨经左听诊三角小切口胸膜外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对92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其中行微创伤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46例,并与常规PDA结扎术相比较。结果微创伤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在诸多方面优于常规术式。结论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于儿童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伤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左听诊三角 结扎术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WHO新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志欣 毛志福 +1 位作者 林辉 韦海明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523-152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TET)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70例TET患者的肿瘤切片用WHO(2004年版)组织学分型标准进行重新分型,同时回顾性总结T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组织学...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TET)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70例TET患者的肿瘤切片用WHO(2004年版)组织学分型标准进行重新分型,同时回顾性总结T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组织学分型以AB型20例(28.57%),B2型16例(22.86%)最多见;而B1型胸腺瘤仅5例(7.14%),发现1例化生性胸腺瘤。胸腺瘤B1、B2、B3型伴发重症肌无力(MG)者较多见,共16例(48.48%),其它型合计为7例(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7,P=0.059)。临床分期从Ⅰ期到Ⅳ期病例数的增加基本与病理组织学分型从胸腺瘤A型到胸腺癌的分布增加相一致,临床分期与组织学分型显著相关(t(approx)=5.539,P=0.000)。结论胸腺上皮肿瘤WHO新组织学分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ET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组织学 分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PTE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Ki-67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蔡彦力 黄杰 黄进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张力蛋白同源、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增殖性核抗原Ki-67在人胸腺瘤发生、浸润和转移中... 目的探讨张力蛋白同源、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增殖性核抗原Ki-67在人胸腺瘤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胸腺瘤患者中PTEN、EGFR和Ki-67的表达,用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的正常胸腺组织作对照。结果5例正常胸腺组织中,PTEN全部为阳性表达,EGFR仅微量阳性表达,Ki-67无1例阳性表达。45例胸腺瘤组织中,从良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到胸腺癌,PTEN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8,P=0.020);EGFR、Ki-67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2,0.018,7.006,P=0.030);PTEN、EGFR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胸腺瘤的肿瘤性质、Masaoka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有关(P<0.05);PTEN与EGFR、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2,-0.653;P<0.01),EGFR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7,P<0.01)。结论胸腺瘤的发病分子机制中存在多种基因变异,PTEN的失表达和EGFR、Ki-67的过度表达在其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PTEN、EGFR和Ki-67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共同影响着胸腺瘤的发生、发展,三者的检测有助于对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并判断其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能力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癌 张力蛋白同源 在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I-67
下载PDF
生物人工肾对内毒素休克猪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英文)
6
作者 夏军 程邦昌 Lei Ming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35-540,共6页
目的生物人工肾是由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循环(CVVH)系统和含有肾近曲小管细胞(PTCs)装置(也称肾小管辅助器, RAD)组成。本实验重点测试其对内毒素休克猪心血管功能和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雌性圈养猪重25 ~30 kg,被随机选取。实验时按... 目的生物人工肾是由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循环(CVVH)系统和含有肾近曲小管细胞(PTCs)装置(也称肾小管辅助器, RAD)组成。本实验重点测试其对内毒素休克猪心血管功能和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雌性圈养猪重25 ~30 kg,被随机选取。实验时按每千克体重注入3×1011大肠杆菌于腹膜腔中。随后用无细胞或含有近曲小管细胞的人工肾对其进行处理,对照组及治疗组各7头,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输出量、肾血流参数及检测血清炎症反应标识物(IL-6)的水平。结果从注入大肠杆菌后1 h起,治疗组心输出量、肾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IL-6浓度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治疗组(9.07±0.88) h比对照组(5.10±0.46) h长。结论含有肾近曲小管细胞(PTCs)的生物人工肾影响内毒素休克猪心血管功能,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有效地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功能 内毒素休克 生物人工肾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肾近曲小管细胞 血清IL-6 大肠杆菌 心输出量 肾血流参数 对照组 治疗组 细胞因子 不同时间 炎症反应 肾血流量 生存时间 促炎因子 长生存期 辅助器 肾小管
原文传递
残余阴茎的修复(附52例报告)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小蔚 龙道畴 +5 位作者 程邦昌 陕声国 余墨声 王松山 何宜新 罗定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腹轴型皮瓣转移结合阴茎海绵体延长术修复残余阴茎的疗效. 方法: 对我科1984年4月~2004年2月治疗的52例残余阴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0.5~20年. 结果: 本组术后阴茎常态下延长(5.6±1.4) cm;勃起后延长(6.... 目的: 探讨下腹轴型皮瓣转移结合阴茎海绵体延长术修复残余阴茎的疗效. 方法: 对我科1984年4月~2004年2月治疗的52例残余阴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0.5~20年. 结果: 本组术后阴茎常态下延长(5.6±1.4) cm;勃起后延长(6.8±2.5) cm;周径增加(6.9±2.3) cm.术后即刻、3个月,阴茎头感觉恢复率分别为94.2%、100%;术后3、6、12个月,皮瓣区域感觉恢复率分别为32.7%、51.9%、75%.术后5年阴茎头及皮瓣两点分辨觉分别为(5.1±0.9)、(7.9±1.3) mm.术后早期发生皮瓣远端坏死3例,皮瓣切口裂开2例,供瓣区移植皮片部分坏死2例,后期阴茎外形欠佳者4例,经相应处理均获痊愈. 结论: 采用下腹轴型皮瓣转移结合阴茎海绵体延长术修复残余阴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缺损 阴茎延长 轴型皮瓣
下载PDF
肾缺血预处理对兔未成熟心肌Bcl-2,Bax,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忠东 高尚志 +2 位作者 池一凡 夏家红 杨辰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预处理(R IP)对兔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幼兔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心脏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肾缺血预处理组(RIP),每组8只,测定各组未成熟心... 目的:探讨肾缺血预处理(R IP)对兔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幼兔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心脏缺血/再灌注组(I/R)和肾缺血预处理组(RIP),每组8只,测定各组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Fas蛋白表达.结果:RIP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4.19±1.13)%vs(12.30±2.10)%,P<0.01],DNA片段梯光密度明显减少(57 350±1765vs135 200±3370,P<0.01),Bcl-2表达增多(33 525±1026vs12 385±860,P<0.01),Bax(8640±768vs32 472±1128,P<0.01)和Fas(8936±912vs32 100±1260,P<0.01)表达明显减少.结论:RIP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兔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和影响Bcl-2,Bax,Fas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细胞凋亡 Bcl-2 Bax FAS
下载PDF
口腔健康状况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嫣 毛志福 +5 位作者 林辉 林英中 农生洲 彭利辉 韦惠平 欧晓丽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状况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人各30例,方法:①比较两组间口腔健康状况的差异(包括牙周指数-PD、GI、PLI,牙周病牙数、缺牙数、龋病牙数);②比较两组间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数和产黑色素菌群数的差异...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状况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人各30例,方法:①比较两组间口腔健康状况的差异(包括牙周指数-PD、GI、PLI,牙周病牙数、缺牙数、龋病牙数);②比较两组间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数和产黑色素菌群数的差异;③调查两组间与口腔健康和冠心病相关因素的差异(包括每天刷牙次数、口腔健康和冠心病关系知晓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嗜咸食、规律运动习惯)。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PD、PLI、牙周病牙数、缺牙数、龋病牙数、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可培养菌总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天刷牙次数、规律运动习惯及嗜咸食方面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两组的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可培养菌总数和牙周袋探诊深度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健康状况尤其是牙周的健康状况与冠心病高度相关,应将牙周病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到新的高度来认识,口腔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都应将宣传、防治牙周病的知识作为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口腔健康 龈下菌斑 血链球菌 中间普氏菌
下载PDF
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分类和救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军 程邦昌 +4 位作者 林慧庆 王志维 鲁世千 毛志福 黄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病因分类和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4例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18~68岁。致伤原因分别为创伤性(锐器伤、钝性或减速伤)、病理性及医源性损伤。损伤部位归为颈... 目的 探讨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病因分类和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4例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18~68岁。致伤原因分别为创伤性(锐器伤、钝性或减速伤)、病理性及医源性损伤。损伤部位归为颈根部和胸顶部两类,损伤血管为颈总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及伴行的静脉。手术方式:(1)按损伤原因及部位的分类选择切口;(2)依血管具体损伤选用不同修复方法(或体外循环下)。结果 治愈56例(88%),死亡7例(11%),致残1例(2%)。结论 对颈根部血管损伤宜间断压迫止血并扩创施术;胸顶部血管损伤需开胸控制血管近端后施术,特殊病例需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实施血管分流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胸廓上口
原文传递
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期间NO、TNF-α和IL-1β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小蔚 彭敏 +4 位作者 陕声国 程邦昌 李爱林 余墨声 龙道畴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24-626,F005,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 (I/R)期间肌皮瓣静脉血浆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变化规律及其在肌皮瓣I/R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湖北雄性白种猪 8头 ,其中实验组及对照组各 4头。制备双侧岛...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 (I/R)期间肌皮瓣静脉血浆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变化规律及其在肌皮瓣I/R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湖北雄性白种猪 8头 ,其中实验组及对照组各 4头。制备双侧岛状腹直肌肌皮瓣 ,实验组缺血 8h ,再灌注 4h。采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R不同时点肌皮瓣静脉血浆NO、TNF -α及IL - 1β的含量。采用依赖H2 O2 反应产物比色法检测再灌注毕组织髓过氧化酶 (MPO)活性 ,并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再灌注 0 .5 ,1,2h ,实验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再灌注 1,2 ,4h ,实验组TNF -α含量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再灌注 2 ,4h ,实验组IL - 1β含量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再灌注毕 ,实验组MPO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肌皮瓣I/R期间存在局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内皮源性NO生成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 1β释放参与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再灌注损伤 外科皮瓣 肌皮瓣缺血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女性上气道和舌骨位置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志欣 毛志福 林辉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女性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女性,垂直向平均型,矢状向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者各25例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测... 目的比较研究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女性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女性,垂直向平均型,矢状向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者各25例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测量并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上气道矢状径均Ⅰ类矢状骨面型组大于Ⅱ类矢状骨面型组,在鼻咽段、腭咽段、喉咽段均有测量指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的位置在垂直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方向上,Ⅱ类组舌骨位置较Ⅰ类组后位(P<0.05)。结论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女性的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存在一定的的差异,矢状骨面型对成年女性的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面型 上气道 舌骨位置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分析(附74例报告)
13
作者 温昭科 毛志福 林辉 《微创医学》 2006年第3X期167-169,共3页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4例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患者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中用CTS或Guidant组织固定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选用的血管材...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4例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患者使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中用CTS或Guidant组织固定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选用的血管材料有:左乳内动脉53根、右乳内动脉3根、桡动脉18根、大隐静脉152根、头静脉1根。结果72例治愈;共搭桥227根。平均3.07根,病人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术后住院8—45d,平均(18.03±5.24)d。死亡2例,1例为使用IABP后肾功能衰竭;1例为术后呼吸衰竭。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有效。不仅适用于多支病变患者,而且也适用于危重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76例高龄肺部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
14
作者 梁胜景 毛志福 林辉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200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现肺部感染18例,心律失常15例,呼吸衰竭5例,血胸3例,支气管胸膜...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龄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现肺部感染18例,心律失常15例,呼吸衰竭5例,血胸3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结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12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雷珍牛 林辉 +3 位作者 王志维 胡锐 李柏钧 钟永泷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type Aaorticdissection,AAAD)的临床特征,探讨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126例A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AAD的发病特征,首诊症状...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type Aaorticdissection,AAAD)的临床特征,探讨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126例A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AAD的发病特征,首诊症状及误诊情况。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差异并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AAAD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43例保守治疗,25例死亡,住院病死率为58.1%,83例接受手术治疗,12例死亡,术后病死率为14.5%。AAAD发病具有季节性,发病年龄集中在56—60岁,不同性别及不同年份的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AAAD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为7.2%,胸痛是AAAD最常见的首诊症状。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在白细胞总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肌酐值〉132μmol/L与心包填塞是AAAD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肌酐值〉132μmol/L与心包填塞是AAAD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AAAD的临床特征,早期预防、及时诊断、有效处理危险因素是降低AAD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肌酐 心包填塞
原文传递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肺鳞癌中的表达
16
作者 潘小波 毛志福 林辉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67例肺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基因在67例肺鳞癌组织中39例表达阳性(5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8.06%,5/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67例肺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基因在67例肺鳞癌组织中39例表达阳性(5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8.06%,5/67),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肺鳞癌中的高表达预示着它在肿瘤诊断、评估肿瘤患者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SURVIVIN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皮瓣缺血再灌注期间核因子-κB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小蔚 程邦昌 陕声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 κB活性变化在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R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PDTC处理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分2次静脉注射PDT...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 κB活性变化在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I/R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PDTC处理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分2次静脉注射PDTC(3 0 0mg/kg体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凝胶电泳迁移率法,检测皮瓣NF κB活化情况,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I/R组再灌注后NF κBp65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NF κB活性于再灌注1、3h显著增强;PDTC处理组再灌注1、2h阳性细胞数(7.90±3 .73、10 .60±3 .2 0 )较I/R组(19.5 0±6.93、18.5 0±5 .68)明显减少(P均<0 .0 1) ,再灌注1hNF κB活性受到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程度较I/R组明显改善。结论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B活性 再灌注期间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 其意义 皮瓣缺血再灌注 凝胶电泳迁移率 中性粒细胞浸润 NF-kB 免疫组织化学 PDTC 组织学观察 I/R损伤 活性变化 SD大鼠 岛状皮瓣 静脉注射 阳性细胞 组织水肿 细胞介导 对照组 右下腹 p65 细胞数 活化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皮瓣TNF-α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小蔚 陕声国 +3 位作者 余墨生 程邦昌 王松山 李爱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期间,皮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C组)...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期间,皮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I/R组(B组)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处理组(C组)。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C组于再灌注前及早期,各静脉注射PDTC300 mg/kg。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瓣再灌注2、6 h TNFα、ICAM-1 mRNA表达。测定再灌注12 h皮瓣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B组再灌注2、6 h TNF-α、ICAM-1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1)。C组再灌注2、6 h TNF-α、ICAM-1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1,P<0.05);再灌注12 h,组织MPO活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水肿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再灌注早期炎症介质表达增加在皮瓣I/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NF-κB抑制剂可下调TNF-α和ICAM-1转录表达,明显减轻皮瓣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再灌注损伤 外科皮瓣 移植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ICAM-1表达 缺血再灌注 岛状皮瓣 B抑制剂 核因子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小蔚 程邦昌 +2 位作者 陕声国 余墨生 王松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7期3370-3372,共3页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岛状皮瓣 核因子 保护作用 B抑制剂 I/R损伤 皮瓣游离移植 急性炎症反应 细胞介导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