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凝管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左武 邵华 +1 位作者 李枫 张晓炜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0年第6期560-561,共2页
为观察促凝管对急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评价其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配对分析了 30例受检者无抗凝剂管血清样本、肝素锂抗凝管血浆样本和促凝管血清样本 ALT、T.BIL、TP、Urea、K、Na、Cl、Ca等 9项常用的急诊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显... 为观察促凝管对急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评价其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配对分析了 30例受检者无抗凝剂管血清样本、肝素锂抗凝管血浆样本和促凝管血清样本 ALT、T.BIL、TP、Urea、K、Na、Cl、Ca等 9项常用的急诊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显示 ,肝素锂抗凝管组 TP、K、Na、Ca水平与无抗凝剂管组和促凝管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 P<0 .0 1) ;肝素锂抗凝管组和促凝管组的 Glu水平显著性高于无抗凝剂管组 ;ALT、T.BIL、Urea、Cl水平在三个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凝管 肝素抗凝管 无抗凝剂管
下载PDF
基于“指南”top-down方法评定临床定量检测不确定度的探讨
2
作者 王芳 代凌峰 +1 位作者 吴海翔 罗伟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3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目的:为掌握实验室检测能力,使用国标文件“指南”推荐的方法评定不确定度,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方面修订、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指南”top-down方法,利用PT数据和实验室测量复现性,评定实验室常规生化检测项... 目的:为掌握实验室检测能力,使用国标文件“指南”推荐的方法评定不确定度,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方面修订、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指南”top-down方法,利用PT数据和实验室测量复现性,评定实验室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不准确度。结果:该方法为临床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相对不确定度 测量 复现性 临床检测
下载PDF
转移与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部分血栓前状态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俊 杜丹心 +1 位作者 程鹏飞 张明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仪器法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患者(C组)及5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未转移患者(B组)的vWF...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仪器法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患者(C组)及5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未转移患者(B组)的vWF、AT、DD和TF-PCA进行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A组)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vWF、DD和TF-PCA水平明显增高(P<0.05),AT显著降低(P<0.05);C组较B组vWF、DD和TF-PCA水平增高(P<0.05),AT水平降低(P<0.05);B组及C组内各种疾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机制失衡,且转移较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更加明显;其患者血栓前状态只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本身有关,与肿瘤发生的消化道部位无明显关系。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vWF、AT、DD及TF-PCA水平,可为其病情监测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消化道恶性肿瘤 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下载PDF
可诱导心肌特异性表达IL-2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鹏飞 唐景峰 周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3-1006,1010,共5页
目的建立心肌特异性、高效表达白介素22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TRE-Tight-IL-22转基因载体显微注射入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中,得到含有其中1段转基因载体的转基因小鼠,再将这种转基因小鼠与含有能够控制TRE-Tight下游基因在心肌特异... 目的建立心肌特异性、高效表达白介素22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TRE-Tight-IL-22转基因载体显微注射入C57BL/6小鼠受精卵细胞中,得到含有其中1段转基因载体的转基因小鼠,再将这种转基因小鼠与含有能够控制TRE-Tight下游基因在心肌特异性表达的α-MHC-rtA-hGH的转基因小鼠进行交配,获得同时含有TRE-Tight-IL-22和α-MHC-rtTA-hGH这2段基因的双阳性子代转基因小鼠。使用强力霉素(Dox)持续诱导6周龄双阳性小鼠6周,再用ELISA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心肌细胞中IL-22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比较,经过强力霉素诱导的双阳转基因小鼠心肌细胞有高表达量的IL-22(P<0.05)。结论得到了可诱导、高效表达IL-22的转基因小鼠系,为IL-22与心力衰竭关系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2 α-肌球蛋白重链 强力霉素 Tet-on/TRE-Tight诱导表达系统
原文传递
干扰素λ抑制HSV-2在宫颈上皮细胞内复制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程鹏飞 唐景峰 +1 位作者 汪杨 张毅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24-1029,共6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λ(IFN-λ)作用于人宫颈上皮细胞的抗HSV-2作用及相关免疫调节功能。方法运用永生化人正常宫颈细胞End1/E6E7,建立HSV-2感染细胞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IFN-λ抗HSV-2作用机制。结果人宫颈细胞具有IFN-λ受体复合物IL... 目的研究干扰素λ(IFN-λ)作用于人宫颈上皮细胞的抗HSV-2作用及相关免疫调节功能。方法运用永生化人正常宫颈细胞End1/E6E7,建立HSV-2感染细胞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IFN-λ抗HSV-2作用机制。结果人宫颈细胞具有IFN-λ受体复合物IL-28Rα/IL-10Rβ。IFN-λ通过与其受体复合物IL-28Rα/IL-10Rβ结合,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并能够增加TLR3、7、8的表达量,同时诱导IFN-β表达。结论 IFN-λ在生殖道抗HSV-2感染天然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2 天然免疫 IFN-λ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的评价——与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元瑞 韩鹏飞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年第6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 直接测定法
下载PDF
中老年人血浆及红细胞中铝含量的测定
7
作者 刘元瑞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2年第3期36-38,共3页
用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老年人血浆及红细胞中铝含量,29例血浆中铝含量平均为0.140mg/L(范围0.009~0.260mg/L);22例红细胞中铝含量平均为0.186mg/L(范围0.033~0.283mg/L)女性铝含量高于男性,但无显著性差异。测定高血压病人血浆及红... 用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老年人血浆及红细胞中铝含量,29例血浆中铝含量平均为0.140mg/L(范围0.009~0.260mg/L);22例红细胞中铝含量平均为0.186mg/L(范围0.033~0.283mg/L)女性铝含量高于男性,但无显著性差异。测定高血压病人血浆及红细胞铝含量结果,均高于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红细胞 高血压
下载PDF
葡萄糖在三种真空采血管中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罗伟 王芳 +2 位作者 代凌峰 吴海翔 高应萍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7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与血糖检测相关的真空采血管血糖的稳定性及差异,探讨针对糖酵解引起的变异的应对措施,提高实验室血糖检测质量。方法:对30名受试者,以氟化钠管、肝素管和分离胶管各抽取静脉血1管,3~5mL/管,即每人3管。离心,于采血后0.5h... 目的:研究三种与血糖检测相关的真空采血管血糖的稳定性及差异,探讨针对糖酵解引起的变异的应对措施,提高实验室血糖检测质量。方法:对30名受试者,以氟化钠管、肝素管和分离胶管各抽取静脉血1管,3~5mL/管,即每人3管。离心,于采血后0.5h、1h、2h、4h、6h、24h、48h、72h检测血糖浓度,用肝素管和分离胶管分别与氟化钠管按时间分组配对,进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①三种采血管血糖检测均值如下:0.5~72h,氟化钠管由(5.826±0.625)mmol/L降至(5.753±0.637)mmol/L;肝素管由(5.843±0.643)mmol/L降至(3.338±0.673)mmol/L;分离胶管由(5.829±0.602)mmol/L降至(5.645±0.712)mmol/L,均随时间延长,检测值逐步下降,肝素管下降程度远大于氟化钠管和分离胶管。②肝素管0.5~2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2h血糖检测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胶管0.5~48h血糖检测值与氟化钠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血糖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酵解对血糖检测准确性影响较大,通过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可减小此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糖酵解 真空采血管 检测值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细小脲原体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程鹏飞 唐景峰 +2 位作者 程弘夏 刘绪 王业富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09-114,119,共7页
目的建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a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细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多重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NG保守基因porA、解脲... 目的建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a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细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多重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NG保守基因porA、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eum,uu)保守基因UPq及cT保守基因£rp作为目标检测基因,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制备重组质粒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多重V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用建立的方法对203份泌尿生殖道感染NG、CT、UP的临床样本进行同步检测,并与单重VQ—PCR法、常规PCR法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重组质粒标准品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建立的标准曲线起始DNA拷贝数与0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1.000;该方法检测NG、CT和uP的灵敏度均可达10:copies/ml,检测范围可达10。~10。copies/ml,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9和0.995;不与生殖道其他菌群如阴道霉菌、百日咳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型、Ⅱ型及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的203份样本中,多重VQ—PCR检测NG、CT、U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48%、30.54%、18.71%,与单重VQ.PCR法、基因测序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常规PCR法;与基因测序法相比,多重FQ—PCR法灵敏度为100%,3种病原体检测特异性均高于98.50%。结论已成功建立NG、CT、UP多重VQ.PCR检测方法,该法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适合于临床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沙眼衣原体 细小脲原体 多重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酸碱“一步法”荧光PCR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鹏飞 刘绪 +5 位作者 余敏 贾振华 代俊 周梦舟 张毅 唐景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建立酸碱"一步法"荧光PCR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酸。方法对建立的酸碱"一步法"荧光PCR中的核酸释放剂组分及其浓度、释放时间,PCR缓冲液的组分、p H值及防污染体系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及线... 目的建立酸碱"一步法"荧光PCR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酸。方法对建立的酸碱"一步法"荧光PCR中的核酸释放剂组分及其浓度、释放时间,PCR缓冲液的组分、p H值及防污染体系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及线性范围,与同类试剂盒进行比较,并应用于其他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最佳核酸释放剂为:0.4 mol/L KOH,0.3%十二烷基硫酸锂(lithium lauryl sulphate,LLS),0.3%Triton X-100,0.02%Foam Ban和0.5%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最佳PCR缓冲液组分如下:0.5 mol/L Tris-醋酸(p H 7.4),1%甘油,2.5%海藻糖,1 mol/L KCl,0.5 mol/L Mg Cl2,10 mmol/L EDTA、0.2%BSA和0.01%NaN3。建立的方法的最低检测量达1×10^2copies/ml,在1×10^2-1×10^9 copies/ml范围内参考品浓度与Ct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36 x+39.469 9,R2=0.999 9。该方法与同类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用于检测解脲脲原体。结论酸碱"一步法"荧光PCR可用于HBV核酸的快速检测,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抗污染及干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碱“一步法” 荧光PCR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C区启动子突变位点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鹏飞 刘绪 +2 位作者 余敏 冯杨 唐景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313-1320,共8页
目的 利用错配扩增和荧光PCR技术,建立一种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1762/1764突变位点的新型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临床评价。方法 根据NCBI登录的HBV A-H型基因... 目的 利用错配扩增和荧光PCR技术,建立一种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1762/1764突变位点的新型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临床评价。方法 根据NCBI登录的HBV A-H型基因序列(以GenBank号为AB033556.1的C基因型作为标准参考序列)合成野生型和突变型标准品序列,测序后连接至pMD-18T载体上,构建质粒标准品,设计引物、探针及合适的突变检测体系,确定检测的线性范围;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稳定性验证;分别用本实验建立的ARMS-PCR法和基因Sanger测序法(金标准)检测132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样本的基因位点是否发生突变,并分析ARMS-PCR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RMS-PCR法能检测1 × 10^2- 1 × 10^9 copies/ml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野生型和突变型样本检测的Ct差值(驻Ct)在7以上,且能检出最低达1%突变含量的混合质粒和样本;该方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特异性、稳定性良好;其检测132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样本1762/1764位点突变阳性率为41.7%,明显高于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P〈0.05)。结论 建立的ARMS-PCR法能很好地用于评估乙肝患者患肝癌的风险,且较Sanger测序法检测精度更高,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基因组C区启动子 1762/1764突变 扩增阻碍突变系统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