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护士开展面神经功能训练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淑连 李云 +10 位作者 毕小琴 叶扬 李红玉 黄秋雨 赵芳 王烨华 罗姜 吴红梅 吴玲 黄冬荷 陈芸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189-194,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护士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开展面神经功能训练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面神经功能训练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国47家医院的612名口腔颌面外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护士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开展面神经功能训练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面神经功能训练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全国47家医院的612名口腔颌面外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收到612份有效问卷。知识培训维度:54.74%(335/612)护士接受过相关培训;知识条目回答的正确率为2.29%~29.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学习、医院培训、文献自学、继续教育是护士培训效果的正向影响因素。护士态度维度:99.02%(606/612)的护士赞同开展训练,综合性医院护士的态度条目得分均高于专科医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知情同意、医护的临床判断、护士接受的培训、训练的临床疗效是护士开展态度的正向影响因素。临床应用维度:93.62%(44/47)的医院有收治面瘫患者;61.70%(29/47)的医院已开展训练,均为三级医院;在训练方法方面,开展辅助训练、主动训练及抗阻训练的护士占比分别是74.18%(454/612)、75.00%(459/612)及61.44%(376/612);多重响应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开展训练主要依据是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面神经功能训练相关教材、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其累计百分比为67.90%。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护士认可面神经功能训练的疗效,开展训练态度积极,但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缺乏相关培训及临床实践指引,导致训练方法繁多、水平参差不齐、护士相关知识水平薄弱。因此,亟须形成统一的面神经功能训练规范,为临床的培训和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护士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训练 知识培训 护士态度 临床应用现状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智慧 房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99-1102,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染色体结合蛋白,由激活细胞主动释放或坏死细胞被动释放,作为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临床常见疾...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染色体结合蛋白,由激活细胞主动释放或坏死细胞被动释放,作为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临床常见疾病,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证实HMGB1在TMJOA组织中表达增高,本文以HMGB1的生物学特点为基础,对其在TMJO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TMJOA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炎症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邀光 房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9-1072,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是临床常见病但是病因复杂,相应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标准也在不停演变。本文围绕由RDC/TMD到DC/TMD的改进,DC/TMD的临床应用实施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用诊断标准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
下载PDF
破骨细胞分化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勉 胡智慧 +2 位作者 江恒华 房维 龙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究破骨细胞分化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TMJOA模型,Micro-CT观察TMJOA发生发展过程中髁突骨质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TMJOA关节组织学结构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组织染色观察TMJOA关... 目的探究破骨细胞分化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TMJOA模型,Micro-CT观察TMJOA发生发展过程中髁突骨质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TMJOA关节组织学结构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组织染色观察TMJOA关节组织中破骨细胞的存在情况。收集TMJOA患者滑液,检测其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Micro-CT观察到TMJOA小鼠髁突在第2周和第3周时破坏最明显,形态也发生鸟嘴样改变;HE染色观察到TMJOA小鼠在第2周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结构紊乱;TRAP组织染色显示第2周时关节髁突中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实验结果显示TMJOA患者滑液刺激后的破骨细胞分化数量显著增多,细胞体积变大。结论TMJOA动物模型及TMJOA患者滑液细胞实验均可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表明破骨细胞分化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滑液 破骨细胞 髁突 破骨分化
下载PDF
甘草酸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智慧 龙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甘草酸提取自甘草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作用。目前关于甘草酸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甘草酸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药理作用和主要作用靶点,以及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炎症和... 甘草酸提取自甘草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作用。目前关于甘草酸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甘草酸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药理作用和主要作用靶点,以及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炎症和氧化应激调控作用的研究现状,探讨甘草酸在OA研究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抗炎 氧化应激 骨关节炎
下载PDF
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芸梅 刘艳 +6 位作者 黄秋雨 罗姜 吴红梅 王烨华 吴玲 李秀娥 毕小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3-621,共9页
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训练可预防面部表情肌萎缩,促进面瘫康复。目前临床尚缺乏具体、统一的面神经训练技术标准,这造成了临床上训练方法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规范护理人员面神经功能训练技术的应用,本团队召集国内相关专... 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训练可预防面部表情肌萎缩,促进面瘫康复。目前临床尚缺乏具体、统一的面神经训练技术标准,这造成了临床上训练方法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了规范护理人员面神经功能训练技术的应用,本团队召集国内相关专家,基于循证结合周围性面瘫的疾病特点和专家临床经验,通过深度访谈专家,进行专家函询和专家会议,最终制定了《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专家共识》,对面神经功能训练时机、训练方法、评价方法、健康教育等方面给出了规范化建议,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训练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荣涛 吕坤 +4 位作者 周海华 程谷 何三纲 李智 李祖兵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6-338,34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适应证、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收治各类颌面部骨折患者1498例,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适应证、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收治各类颌面部骨折患者1498例,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下颌骨骨折271例,其中合并面中份骨折35例、髁突骨折160例、喙突骨折3例;单纯下颌骨骨折94例。94例单纯下颌骨骨折中,涉及联合区53例、体部31例、角部40例、升支6例;单处骨折58例,双处骨折36例;线性简单骨折88例,粉碎性骨折6例;所有病例均为新鲜骨折、不伴有骨缺损。针对每处骨折,成人以2块可吸收板固定,儿童以1块可吸收板固定,均辅以单颌牙弓夹板或钢丝拴结。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骨折愈合良好。2例下颌角、3例联合区骨折术后轻度移位,1例下颌角、1例体部、1例联合区骨折术后创口感染。结论下颌骨骨折选择可吸收钉板需谨慎,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及加强操作规范。对于简单或轻度粉碎的下颌骨骨折,以可吸收钉板固定,需辅以单颌牙弓夹板或钢丝拴结,术后颌间牵引,避免术后过早承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可吸收板 可吸收螺钉 适应证 操作技巧
原文传递
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万启龙 谭晶晶 +3 位作者 吴姝萱 李锋 杨学文 李祖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患者正颌手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颌与唇腭裂整形外科收治的HF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设计... 目的探讨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患者正颌手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颌与唇腭裂整形外科收治的HF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设计手术方案,三维打印中间导板及终末导板用于术中定位上、下颌骨含牙骨块的位置。术后第5天拍摄面部标准照和头颅CT,与术前设计方案拟合,以测量上颌骨各标志点及颏前点术后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位置与参考平面距离的误差,数据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间隔尺度法调查患者术后第7天及6个月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结果共纳入9例HFM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5.8±3.8)岁。其中患侧位于左侧6例,位于右侧3例。所有患者手术实施顺利,术中导板就位良好,上、下颌骨含牙骨块按照术前设计的位置准确移动并固定,术中未发生颌骨意外骨折等情况。术后5 d拍摄的面部标准照和CT显示,患者口颌系统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上颌骨各标志点及颏前点术后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位置与参考平面距离的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颌骨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误差最大,为(0.92±0.34)mm。患者术后第7天满意度评分为(83.2±2.7)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3.8±2.5)分。结论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能够精确指导手术,有效矫正HFM患者咬合平面、牙列中线及颏中线偏斜等畸形,患者术后初期满意度较高,但6个月后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正颌外科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三维打印 手术误差
原文传递
可吸收钉板在颌面部骨折应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海华 吕坤 +4 位作者 杨荣涛 程谷 何三纲 李智 李祖兵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25-327,共3页
可吸收钉板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以及可吸收性,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临床实践中缺乏关于颌面部骨折应用可吸收钉板的统一指导性意见,因此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出现治疗失败。武汉大学口腔... 可吸收钉板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以及可吸收性,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临床实践中缺乏关于颌面部骨折应用可吸收钉板的统一指导性意见,因此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出现治疗失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开展应用可吸收钉板治疗颌面部骨折多年,文章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与思考,总结了可吸收钉板在颌面部骨折应用中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可吸收板 颌面部骨折 适应证 禁忌证
原文传递
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颌面部骨折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荣涛 吕坤 +4 位作者 周海华 程谷 何三纲 李智 李祖兵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21-324,共4页
可吸收钉板是颌面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时应用的新型材料。文章拟对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颌面部骨折的注意事项做一探讨,重点概括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的共性问题,详述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以期分享我科在此方面的经验... 可吸收钉板是颌面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时应用的新型材料。文章拟对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颌面部骨折的注意事项做一探讨,重点概括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的共性问题,详述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以期分享我科在此方面的经验,并与同道交流,促进国内可吸收钉板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可吸收板 颌面部骨折 注意事项
原文传递
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荣涛 吕坤 +4 位作者 周海华 程谷 何三纲 李智 李祖兵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适应证、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82例(共106...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吸收钉板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适应证、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82例(共106侧),其中髁突高位矢状骨折46侧,中位髁颈骨折26侧,低位髁颈下骨折34侧。髁头及髁颈骨折复位术均经耳屏前径路;髁颈下骨折复位术中,多数经耳屏前径路及颌下径路。髁突高位矢状骨折复位后以1~2枚可吸收长螺钉固定,髁颈及髁颈下骨折以2块可吸收板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诉明显不适,面型基本对称,面部肌肉运动正常,咬合对位良好,开口度恢复,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钉板可应用于髁突高位矢状骨折、中位髁颈骨折、低位髁颈下骨折的开放复位内固定。应用可吸收钉板固定髁突骨较钛板钛钉复杂,需熟练掌握合适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下颌骨骨折 可吸收板 可吸收螺钉 适应证 操作技巧
原文传递
可吸收钉板在上颌骨及全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坤 杨荣涛 +4 位作者 周海华 程谷 何三纲 李智 李祖兵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评价可吸收钉板在上颌骨与全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接受治疗的涉及上颌骨骨折的患者244例。全面部骨折的纳入标准是同时包含上颌骨骨折、颧骨颧弓眶骨骨... 目的评价可吸收钉板在上颌骨与全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创伤与颞下颌关节外科接受治疗的涉及上颌骨骨折的患者244例。全面部骨折的纳入标准是同时包含上颌骨骨折、颧骨颧弓眶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所有患者均主动要求使用可吸收钉板系统进行内固定。对其人口统计学信息、治疗情况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4例患者的上颌骨骨折部位全部使用可吸收钉板进行内固定,其中男145例,女99例;年龄6~73岁,平均35岁;上颌骨Le FortⅠ型骨折36例,Le FortⅡ型骨折111例,Le FortⅢ骨折型97例。涉及额骨骨折3例,鼻骨-眶-筛骨(NOE)复合体骨折42例,上颌骨矢状骨折37例,全面部骨折36例。全面部骨折患者中,颧骨颧弓眶骨、上颌骨、下颌骨同时使用可吸收钉板固定的有14例;仅颧骨颧弓眶骨、上颌骨同时使用可吸收钉板固定的有6例;仅颧骨颧弓眶骨使用可吸收钉板固定的有14例;另外2例患者的情况与上述三种分类均不符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面部畸形,且出现咬合紊乱。复位和修复全面部骨折的方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序列复位固定的原则。术后并发症情况:3例轻度错[牙合]畸形,1例颧骨部分缺损,1例眼球内陷,4例创伤瘢痕,2例眼睑下睑萎缩,2例颞肌萎缩。结论灵活应用可吸收钉板进行上颌骨及全面部骨折复位固定具有可行性。软组织问题引起的手术后并发症,包括撕裂和不对称,难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部骨折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 上颌骨骨折 可吸收板
原文传递
可吸收接骨板应用于颧骨复合体骨折固定的临床回顾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智 吕坤 +4 位作者 杨荣涛 周海华 程谷 何三纲 李祖兵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回顾总结近年来我院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固定的72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治疗方法,并对随访... 目的回顾总结近年来我院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固定的72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治疗方法,并对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共有671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其中96.5%的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724例病例中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2.76%,主要包括感染、骨折段移位、接骨板外露等。结论绝大多数颧骨复合体骨折适宜采用可吸收接骨板固定,适应证的选择和固定的稳定性是可吸收接骨板钉成功应用于颧骨复合体骨折固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接骨板 颧骨复合体骨折 固定 适应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