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理论初探走向因应实践与引领实践——国家文化公园研究演进方向
1
作者 彭雷霆 皮彦芳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4期18-35,共18页
对国家文化公园主要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爬梳和适当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家文化公园研究步入快车道,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从理论初探走向因应实践、引领实践的发展趋势:在四大递次出现的热点主题中,基础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但从... 对国家文化公园主要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爬梳和适当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家文化公园研究步入快车道,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从理论初探走向因应实践、引领实践的发展趋势:在四大递次出现的热点主题中,基础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但从不同理论视角推动范式构建的努力仍在进行时。而五大公园实践研究、建设管理研究、文旅融合研究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后来居上,表现出学术研究对实践需求的灵敏回应。同时,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深化实践要求学术研究以更深入、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建构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共识,探索统一规范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模式和路径以及推广运用更为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领域内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研究综述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问题——国家文化结构视野下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 被引量:3
2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7,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天然联系,国家文化议程与国家政治议程纽结在一起,造成了国家建构中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路径锁定”。进入近代,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将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强行塞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强迫性框架”之中,极大弱化了中国经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传统纽带,导致了从传统文化危机到国家认同危机的链式反映,动摇了国家结构的稳定性,其影响深广。通过梳理西方民族认同型国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之间的差异,阐述历史长周期内中国作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建构逻辑与转型困境,深入揭示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而阐明全球化视野下以文化认同统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建构路径,从中西方现代化启动的初始文化条件差异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内涵和根本特征,更加深入地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转型 国家文化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角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寇垠 张静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6期68-75,共8页
共生理论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系统形成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不断变化中经历了非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阶段,朝着互惠共生关系迈进。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共生理论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城市与乡村公共文化系统形成的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不断变化中经历了非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阶段,朝着互惠共生关系迈进。以共生理论为指导,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树立城市与乡村平等互惠的发展理念,激活城乡公共文化共生单元的内生活力,增加共生度、增强共生密度,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共生环境和共生机制,让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形成对称互惠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公共文化服务 共生理论 乡村文化资源 文旅融合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空间结构叙事与文化认同塑造 被引量:3
4
作者 傅才武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22,共14页
作为中国首创的新概念,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与美国国家公园和欧洲文化线路既有理念联系又有内涵区别的“大结构叙事”;作为一种新体制创制,它既要超越中央—省—市—县的层级壁垒,又要跨越文物与非遗、文化艺术行业和实体产业部类的类型... 作为中国首创的新概念,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与美国国家公园和欧洲文化线路既有理念联系又有内涵区别的“大结构叙事”;作为一种新体制创制,它既要超越中央—省—市—县的层级壁垒,又要跨越文物与非遗、文化艺术行业和实体产业部类的类型区隔。其特有的“大结构-大功能”架构,旨在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等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结构和网络关系的重建,既助力文旅融合的深化,又助推国家形象传播方式从语言叙事向空间叙事转变,体现出新时代文化认同型国家对于国家文化构造的新要求。国家文化公园旨在通过大型文化场景的建构,推进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生产空间和文化消费空间的重建,并构建新时代塑造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新路径。作为民族国家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的总体性策略,国家文化公园既是国家文化和旅游行业融合发展目标的总体性表达,又是构成21世纪国民精神家园“神圣空间”的路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叙事 文化认同 国家形象传播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更新的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与北京首钢公园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晗 李玉婧 余珮珩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工业遗产公园建设是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分析归纳优质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因素,事关我国城市发展大局。本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北京首钢公园为例,探究公众对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及该框架的实用性,构建生态系统... 工业遗产公园建设是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分析归纳优质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因素,事关我国城市发展大局。本研究以中山岐江公园和北京首钢公园为例,探究公众对工业遗产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及该框架的实用性,构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满意度分析(CES-ISA)框架。结果表明:工业遗产公园提供的消遣娱乐、美学和文化遗产与精神服务是最受公众重视的文化服务类型;完善地方感服务是提升公众满意度,促进工业遗产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CES-ISA框架能识别公众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感知和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并获得工业遗产公园文化服务的管理优先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公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CES-ISA框架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项目进村”何以形成制度同构效应——基于河北省秦皇岛市B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的调查
6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62-76,M0004,共16页
“项目进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目前,“项目进村”对乡村的制度性干预机理尚未获得深刻阐释,特别是“项目进村”如何影响长城村落治理尚不清楚。河北省秦皇岛市B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表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通过“项目进村”... “项目进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目前,“项目进村”对乡村的制度性干预机理尚未获得深刻阐释,特别是“项目进村”如何影响长城村落治理尚不清楚。河北省秦皇岛市B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表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通过“项目进村”对长城村落治理形成制度同构效应。制度同构负效应的产生过程,以长城村落治理困境为前提“,短期项目制”导致行政机关官僚治理行为与绩效追求的非理性症候;制度同构正效应的释放方式,在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制度体系优化长城村落治理结构,“长期行政发包制”促进长城村落治理理性的生成;制度同构综合效应的实践表征,体现在村民自治是以长城村落的自然资源禀赋约束、空间局限与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形成“集体唯实主义”的村庄治理机制与行动逻辑“。项目进村”的制度同构效应既要与西方科层制相照应,更应扎根于中国乡土社会,体现乡土实践经验本位特征,为优化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项目进村 制度同构 集体唯实主义实践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彭雷霆 张璐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90-101,共12页
建立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关键。立足高质量发展内涵,本文从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入手,构建包含过程改进、价值控制、绩效控制和受众感知... 建立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关键。立足高质量发展内涵,本文从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入手,构建包含过程改进、价值控制、绩效控制和受众感知四个维度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1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各省域间差异较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且品质化、数字化和均等化是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短板。“十四五”时期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转变发展理念,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着力于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的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评价 结果质量 过程质量
下载PDF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场景感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波 庞亚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137,共9页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休憩的物理载体,也是构筑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在存量更新背景下,探究场景营造与公众感知有助于提升整体建设的科学性和以人为本的导向性。“自上而下”的场景模式划分显示长江...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休憩的物理载体,也是构筑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在存量更新背景下,探究场景营造与公众感知有助于提升整体建设的科学性和以人为本的导向性。“自上而下”的场景模式划分显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场景“碎片化”现象突出,且其城市组团与“自下而上”的公众感知模式组相对应,共同指向“民族特色、自然景观和历史底蕴”三个维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可以公众感知为基本导向,以场景营造为方法,打造各有侧重、特质丰富的超级空间有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场景理论 空间感知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场景视域下文化创意园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规划研究——以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园为例
9
作者 李妍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1期46-57,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们对于公共文化空间如何赋能城市转型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现有的空间设施无论从实用性、观赏度等尚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打造创新型文化空间以及营造更多开放共享的文化空间迫在眉睫。基于场景理论,构建“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们对于公共文化空间如何赋能城市转型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现有的空间设施无论从实用性、观赏度等尚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打造创新型文化空间以及营造更多开放共享的文化空间迫在眉睫。基于场景理论,构建“休闲娱乐”“精神归属”“情感交流”“自我提升”四个价值维度的研究模型,并对湖南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园展开实证分析后发现:1.休闲娱乐、情感交流和精神归属三个效用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自我提升效用维度与其他效用维度的相关性均较弱;2.情感交流、精神归属会对休闲娱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自我提升会对休闲娱乐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3.精神归属会对情感交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但自我提升并不会对情感交流产生影响关系;4.自我提升表现指数与休闲娱乐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与情感交流和精神归属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此,优化文化创意园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一是要创新活动开发方式,满足多元消费群体的文化参与和表达,实现场景空间文化的凝聚与碰撞,进而提升场景的吸引力;二是优化整合文化舒适物,重点建设“休闲娱乐”文化舒适物,并与“精神归属”和“情感交流”类文化舒适物整合,实现强连接;三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要重点完善文化景观类舒适物建设,提升游客实现精神和价值归属感;四是实现多业态文化融合,创新开发方式,营造优质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 场景理论 文化创意园区 文化消费
下载PDF
论大运河工业遗产再利用嵌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10
作者 韩晗 侯渝宁 曹福然 《建筑实践》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1引言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下午,他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认真了解了古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和大运河保护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曾多次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
关键词 文化公园 大运河 浙江省绍兴市 文化园 演变历史 古运河 浙东运河 路径与策略
原文传递
国家矿山公园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动力研究
11
作者 韩晗 李玉婧 《中国名城》 2024年第3期3-10,共8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转型的问题,国家矿山公园是其转型的重要途径,对城市更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1个位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对比归纳分析,从经济、生态和文化3个维度建构国家矿山公园促进城市转型的...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转型的问题,国家矿山公园是其转型的重要途径,对城市更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1个位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对比归纳分析,从经济、生态和文化3个维度建构国家矿山公园促进城市转型的动力,揭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发现,国家矿山公园以助推城市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先进文化这3种形式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能够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助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矿山公园 资源枯竭型城市 城市转型 动力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超级情绪价值的表征与作用机制
12
作者 皮彦芳 傅才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8,共13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情绪需求越来越强烈,情绪价值成为具有巨大拓展潜力的价值维度。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彰显国家品质的巨型文旅体验空间和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理论上具有超越一般旅游目的地的情绪价值,可更好地给人以积极情...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情绪需求越来越强烈,情绪价值成为具有巨大拓展潜力的价值维度。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彰显国家品质的巨型文旅体验空间和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理论上具有超越一般旅游目的地的情绪价值,可更好地给人以积极情绪和情感满足。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九个代表性景点的考察表明,国家文化公园可在情绪层面诱发敬畏情绪,进而在情感层面强化国家认同,具有长时效、广覆盖、多向度的超级情绪价值。对国家文化公园展示的壮美自然山川、丰富历史文化、先辈才华气节的认知评价,可以诱发敬畏情绪;国民文化认知和国家文化认知在向国家认同升华的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遴选与整合,国民文化提炼展示和国家文化宣传推广,敬畏情绪和国家认同的研究、测量、评估,从而更好地实现其超级情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旅游目的地 情绪价值 敬畏情绪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美好生活视域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肌理研究——以武汉市“长江文明之心”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庞亚婷 陈波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目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载体之一,研究其空间肌理有助于回应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美学的更高和更新追求。[研究设计/方法]以武汉市“长江文明之心”为研究案例,使用地理位置数据定量分析和... [目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载体之一,研究其空间肌理有助于回应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美学的更高和更新追求。[研究设计/方法]以武汉市“长江文明之心”为研究案例,使用地理位置数据定量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解构其空间肌理的宏观布局与微观感知。[结论/发现]公共文化空间营造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主体性、可达性和公共性三方面达到了价值统一,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对空间的具体功能和感知虽存在差异,但对肌理要素、空间美学和景观等需求是高度一致的;可基于CDTA模型,通过空间营造的手段提升公众的生活品质与内涵。[创新/价值]创新性地使用CDTA模型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解读,并从“物质—精神”“需求—供给”“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对公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回应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美好生活 空间肌理 CDTA模型
下载PDF
城市阅读空间文化再生产价值表达研究
14
作者 陈波 邓时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4,共9页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而产生,成为囊括公共图书馆、书店、阅报栏、城市书房、社区书屋等在内的总体性称谓。城市阅读空间文化再生产由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等前台要素和空间实践、空间表征...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而产生,成为囊括公共图书馆、书店、阅报栏、城市书房、社区书屋等在内的总体性称谓。城市阅读空间文化再生产由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等前台要素和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的空间等后台要素构成,二者经由读者在空间中的行动产生关联,促成场域内权力、知识、符号、情感、风格、趣味等的再生产。城市阅读空间文化再生产的功能以再生产价值为目标,通过物理空间的规制与抵抗、精神空间的阐发与重构、社会空间的区隔与联结,在行动者和社会世界中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四个维度上实现,从而支持人的全面发展并建构城市文化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阅读空间 文化再生产 价值表达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研究
15
作者 罗倩倩 寇垠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5期22-24,共3页
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应以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基础建设、日常管理、资源建设、信息服务、阅读推广及环境教育等工作,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意识,推动形成“绿色”文化消费新风尚。文章阐释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图书... 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应以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基础建设、日常管理、资源建设、信息服务、阅读推广及环境教育等工作,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意识,推动形成“绿色”文化消费新风尚。文章阐释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图书馆发展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图书馆的绿色图书馆转型现状,提出了图书馆的绿色图书馆转型思路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绿色图书馆转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生态文明 绿色图书馆 图书馆绿色转型
下载PDF
数字时代博物馆教育发展的中西方对话——武汉大学2016博物馆教育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晟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2016年9月22日,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6博物馆教育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美国、西班牙、中国的博物馆学者围绕现代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博物馆与移动互联网平台、博物馆... 2016年9月22日,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6博物馆教育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美国、西班牙、中国的博物馆学者围绕现代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博物馆与移动互联网平台、博物馆教育的全民共享、中国央地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的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博物馆的数字化教育实践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积极探索数字信息化时代博物馆的教育改革和服务创新,让传统博物馆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博物馆教育 会议综述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通识课程持续建设与实践——以武汉大学“治水与社会发展”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华 周毅 肖波 《科教导刊》 2022年第22期17-20,共4页
通识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通识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静态结果,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地优化课程的过程。OBE教育理念为开展通识课程的持续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以武汉大学通识课程“治水与社会发展”为例... 通识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通识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静态结果,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地优化课程的过程。OBE教育理念为开展通识课程的持续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以武汉大学通识课程“治水与社会发展”为例,介绍了按照OBE理念开展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践,为通识课程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通识课程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以科学精神探索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中国道路——国家文化软实力高峰论坛暨《文化软实力研究》创刊发布会综述
18
作者 肖波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2016年6月5日,"国家文化软实力高峰论坛暨《文化软实力研究》创刊发布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 2016年6月5日,"国家文化软实力高峰论坛暨《文化软实力研究》创刊发布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大学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分别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教育、政治、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多学科角度,聚焦文化软实力建设前沿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努力深化文化软实力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探讨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道路,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创刊 高峰论坛综述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武汉大学樱花景观叙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艺馨 陈建文 +1 位作者 钟晟 曹诗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0,共6页
“武汉大学赏樱热潮”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该文通过扎根理论进行“战疫”后武汉大学樱花观赏热的景观叙事质性研究,认为景观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景观叙事是内涵和底蕴相结合的文化符号系统,呈现了特定时空社会公... “武汉大学赏樱热潮”已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该文通过扎根理论进行“战疫”后武汉大学樱花观赏热的景观叙事质性研究,认为景观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景观叙事是内涵和底蕴相结合的文化符号系统,呈现了特定时空社会公众在文化旅游中的意象感知和情感态度变化,樱花景观叙事在武汉“战疫”后特定心理的驱动力下,形成新的叙事内涵和具有象征性、符号性、交互性等特性的表意系统,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结合景观叙事的研究成果,提出武汉大学赏樱旅游的深度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花景观 心理现象 叙事研究 扎根理论 心流体验
下载PDF
中国文化治理研究三十年:理论、政策与实践 被引量:12
20
作者 肖波 宁蓝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2,共11页
文化治理是新时代解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方法。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化治理研究历经理论积淀、政策发力、实践融合三个阶段。理论积淀阶段,在葛兰西、福柯、托尼·本尼特的理论基础上,中国学界基本形成“治理文化领域”和“用文... 文化治理是新时代解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方法。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化治理研究历经理论积淀、政策发力、实践融合三个阶段。理论积淀阶段,在葛兰西、福柯、托尼·本尼特的理论基础上,中国学界基本形成“治理文化领域”和“用文化治理”两种研究思路。政策发力阶段,中国以国家、市场、社会为主体打造文化治理体系,对内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践融合阶段,乡村文化治理、社区文化治理、民族文化治理、数字文化治理成为文化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文化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文化的精神属性与治理的天然控制性之间如何平衡、政策视角下的公众缺位、实践视角下数字技术带来的冲击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文化政策 治理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