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
胡俊峰
邹维列
|
《智库时代》
|
2020 |
0 |
|
2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 |
袁焕鑫
杜新喜
郭耀杰
|
《高等建筑教育》
|
2020 |
4
|
|
3
|
土木工程建筑物变形分析与预报技术研究 |
崔国宏
徐礼华
|
《地理空间信息》
|
2004 |
26
|
|
4
|
基于“智慧+”技术的土木工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以装配式建筑VR教学为例 |
汪洋
李慧婷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1 |
3
|
|
5
|
基于OBE理念的通识课程持续建设与实践——以武汉大学“治水与社会发展”课程为例 |
谢华
周毅
肖波
|
《科教导刊》
|
2022 |
2
|
|
6
|
网络视角下城市功能耦合对房价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杨琳
郑娅
|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基于BOPPPRS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混合式课程改革探索及拔尖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 |
于清亮
陈宇轩
王子潇
李少华
|
《高等建筑教育》
|
2024 |
2
|
|
8
|
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进展及挑战 |
周创兵
姜清辉
姚池
位伟
胡冉
|
《水力发电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
赵梗
刘汉生
朱宝玉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1 |
1
|
|
10
|
拉哇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进水口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
邓旭
刘东
王庆祥
位伟
姜清辉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基于新工科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
岳文萍
傅少君
|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24 |
0 |
|
12
|
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徐礼华
傅旭东
彭华
杜新喜
傅少君
邹勇
安旭文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6 |
25
|
|
13
|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 |
傅旭东
徐礼华
杜新喜
傅少君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4 |
13
|
|
14
|
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
徐卫军
侯建国
周元春
|
《水电能源科学》
|
2006 |
8
|
|
15
|
武汉长江隧道联络横通道工程风险评估研究 |
黄松涛
方正
唐智
李惠玲
|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
2008 |
4
|
|
16
|
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
肖桂清
侯建国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7
|
中国与新加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
江胜华
侯建国
何英明
李伟清
汪时机
鲍安红
刘源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7 |
3
|
|
18
|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
江胜华
侯建国
何英明
李伟清
汪时机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1 |
8
|
|
19
|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
杨琳
何亚伯
章梦平
|
《高等建筑教育》
|
2015 |
7
|
|
20
|
软土流变模型及在建筑物纠偏工程中的应用 |
梁志松
陈晓平
|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