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L功能检测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曹佳 刘发权 喻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针对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3 mmol/L)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宜昌市中医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 目的针对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3 mmol/L)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宜昌市中医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并具有正常HDLC水平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CTA检测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分组,统计分析血浆HDL功能指标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HDL氧化/抗氧化指数与其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HDLC水平、PON1活性下降,HDL氧化/抗氧化指数升高,显示为氧化状态,而ApoAI水平没有差异。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PON1活性逐渐降低,HDL氧化/抗氧化指数逐渐增高,而HDLC水平、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斑块性质分组分析显示,钙化斑块组PON1活性高于软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PON1活性与HDLC、HDL氧化/抗氧化指数有一定相关性。结论HDL的功能检测中PON1活性对于冠心病的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良好的评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HDL氧化/抗氧化指数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斑块
下载PDF
循环miR-135a水平与HDL抗氧化功能的关联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葛海静 吕欣桐 +3 位作者 何涛 喻红 鲁志兵 杜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循环微小RNA(miR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失功能HDL模型小鼠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缺陷(SR-BⅠ^(-/-))小鼠发掘特异性miRNA谱的变化;收集30例2020年9月—2021年5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 目的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循环微小RNA(miR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失功能HDL模型小鼠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缺陷(SR-BⅠ^(-/-))小鼠发掘特异性miRNA谱的变化;收集30例2020年9月—2021年5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浆并检测miRNA的变化,对照组为同时期住院的非CAD患者,两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1.04 mmol/L。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SR-BⅠ^(-/-)小鼠血浆miR-135a水平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CAD组血浆对氧磷酶1(PON-1)活性降低;对照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正相关,但CAD组PON-1活性与HDLC水平无相关性。CAD组血浆miR-135a水平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CAD组血浆miR-17显著降低,miR-223和miR-760水平显著升高,但与HDLC水平或血浆PON-1活性均无相关性。结论高HDLC的CAD患者血浆miR-135a水平明显降低,且与PON-1活性正相关,可能与HDL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5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失功能HDL 对氧磷酶1
下载PDF
清道夫受体BI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杜芬 喻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77-1183,共7页
清道夫受体B族I型(SR-BI)是细胞膜上首个被定义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的糖蛋白,其介导细胞选择性摄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细胞胆固醇平衡、炎症表型。肝脏SR-BI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与HDL的代谢及其抗动脉粥... 清道夫受体B族I型(SR-BI)是细胞膜上首个被定义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的糖蛋白,其介导细胞选择性摄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细胞胆固醇平衡、炎症表型。肝脏SR-BI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与HDL的代谢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密切相关,并且已发现人类存在SR-BI基因多态性。本文重点从SR-BI结构、功能、调节及其对As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BI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槲皮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梦 李文婧 +1 位作者 杜芬 喻红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5期800-804,共5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消退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周龄雌性apo E^(-/-)小鼠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更换为普食喂养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槲皮素组,每组9只,以0. 5%的羧甲基纤维素...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消退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周龄雌性apo E^(-/-)小鼠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更换为普食喂养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槲皮素组,每组9只,以0. 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溶媒,槲皮素组采用100 mg·kg^(-1)·d^(-1)槲皮素灌胃9周,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溶媒灌胃。分别在高脂喂养前后及普食合并灌胃结束时禁食采血,检测血脂水平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小鼠安乐死后取主动脉进行油红O染色。同时,槲皮素作用于apo E^(-/-)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炎症因子及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及MCP-1含量,并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P<0. 05)。同时槲皮素明显降低脂蛋白残粒刺激下巨噬细胞白介素6(IL-6)和MCP-1的mRNA水平,同时下调CD36蛋白水平(P <0. 05)。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发挥消退As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消退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小鼠 炎症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斌驿 李菲菲 +1 位作者 吴东方 喻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39-444,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的罹患率及致死率名居前列,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脂紊乱和氧化炎症等状态使血管内膜下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多进少出,导致胞内积聚大量脂滴(LDs),演变为泡沫细胞,成为As斑块形成的中心环节。自噬... 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的罹患率及致死率名居前列,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脂紊乱和氧化炎症等状态使血管内膜下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多进少出,导致胞内积聚大量脂滴(LDs),演变为泡沫细胞,成为As斑块形成的中心环节。自噬是细胞一种保护性物质降解途径,基础性自噬有利于细胞的物质代谢平衡,但自噬缺陷或异常则使细胞清除能力下降,引发代谢应激、氧化、炎症及细胞死亡等,与As斑块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巨噬细胞自噬在胆固醇代谢、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胆固醇外流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