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特征及预报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肖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7,共10页
武汉大学樱花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开展樱花花期长度的预报工作,可为旅游部门管理工作和游客安排出行时间提供合理的参考。根据1979—2018年40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和落花期的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 武汉大学樱花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开展樱花花期长度的预报工作,可为旅游部门管理工作和游客安排出行时间提供合理的参考。根据1979—2018年40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和落花期的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1)樱花的始花期和落花期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有明显的提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始花期与落花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变率较大,与全球气候变化停滞期相吻合;40年间花期长度变率很大,整体无明显的增多或减少的趋势。(2)平均始花期为3月14—15日,落花期为3月31日—4月1日,平均花期长度为18d。(3)花期长度与当年始花期日序数、开花期间平均气温、开花期间最高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和温度日较差平均值均呈负相关,与开花期间总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开花期内平均极大风速值、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无明显相关性。(4)用1979—2015年共37年资料建立了樱花花期长度的单因子拟合、多因子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模型,用2016—2018年3年资料进行检验,对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进行了预报,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其中主成分回归模型、降水单因子拟合模型和多因子樱花花期长度回归模型预报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在1.5d左右,后期将会把预报模型运用到实际的樱花花期预报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花 花期长度 花期长度预报
下载PDF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65
2
作者 张杨 严金明 +1 位作者 江平 杨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52-258,共7页
针对综合指数法与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评价指标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问题,该研究将正态云模型引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基于正态云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湖北... 针对综合指数法与模糊综合法无法同时兼顾评价指标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问题,该研究将正态云模型引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基于正态云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从敏感级上升到良好级,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值从2.9397上升为3.6033,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整体水平有变好的趋势,但目前仍有部分指标处于恶劣、危险或敏感级,其单因子指标值<2.5,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改善;正态云模型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价兼顾随机性和模糊性,该研究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正态 生态安全 湖北省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宏志 李仁东 毋河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2期20-22,33,共4页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描述单一地类动态变化时采用的模型。事实上 ,土地利用数量净变化是土地利用双向变化的结果。为此 ,作者提出双向动态度模型 ,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探讨了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使用双向模型的优越性。
关键词 单一地类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 武汉市 土地遥感 耕地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钟诚 何宗宜 刘淑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8,共6页
通过建立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栅格G IS的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 通过建立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栅格G IS的叠加分析功能生成评价结果图,根据结果对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西藏生态环境稳定性的总体状况良好,稳定性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9.78%,因此,对该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稳定性 叠加分析 GIS 西藏
下载PDF
环糊精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海丰 王光辉 +1 位作者 于荣 邓南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4-847,853,共5页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一定大小的低极性空腔结构,能够包合多种低极性有机物,形成主客体包合物。这种包合物的形成可以增加有机物的水溶性和促进其被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可以改变有机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促进其在光化学和芬顿体系中的降...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一定大小的低极性空腔结构,能够包合多种低极性有机物,形成主客体包合物。这种包合物的形成可以增加有机物的水溶性和促进其被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可以改变有机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促进其在光化学和芬顿体系中的降解;可以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去除Cd2+等无机物;此外,环糊精还可以用来制成环境友好材料,吸除空气和水中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包合 增溶 降解
下载PDF
多种评价方法在投资环境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文余源 胡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0-393,共4页
本文针对过去在应用不同方法作投资环境评价时 ,往往出现评价结果不一致性的现象 ,提出了一种多方法综合应用的系统评价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只用一种方法评价的片面性 ,提高了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以我国 1 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例 。
关键词 投资环境 综合应用 多种方法综合评价 一致性检验 Kendall's W协和系数 应用实践 中国
下载PDF
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对水环境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付长营 方涛 邓南圣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97-101,共5页
介绍了生物膜及其发育形成机理,生源要素磷与底泥、悬浮颗粒、藻类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膜中微生物对生源要素磷循环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对该领域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生物膜尤其是细菌对元素磷迁移转化的影响起着... 介绍了生物膜及其发育形成机理,生源要素磷与底泥、悬浮颗粒、藻类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膜中微生物对生源要素磷循环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对该领域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生物膜尤其是细菌对元素磷迁移转化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后研究重点作出展望,在考虑生物膜存在的条件下,深入研究沉积物、悬浮颗粒、藻类及细菌与磷循环的相互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弄清楚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过程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生物膜 细菌 ^31P NRM TEM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水生态环境系统模拟平台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虹 王永桂 +1 位作者 张万顺 赵琰鑫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流域水环境管理数字化和业务化的需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可视化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Net框架下采用C#语言,开发出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数字水环境系统平台。该平台以水生态环境模拟模型为核心,面向数据和用户、界面友好、方便操作... 针对流域水环境管理数字化和业务化的需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可视化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Net框架下采用C#语言,开发出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数字水环境系统平台。该平台以水生态环境模拟模型为核心,面向数据和用户、界面友好、方便操作,解决了模型输入复杂易错、数据管理困难、模拟结果可视性低的问题,将水生态环境模型和GIS功能无缝连接,实现了对流域环境过程的长期连续模拟预测和仿真演示,可为流域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生态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 模拟平台
下载PDF
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汉江武汉段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彩 张艳军 +1 位作者 彭虹 黄燕华 《贵州环保科技》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报道了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及在汉江武汉段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考虑了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可实现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预警预报及... 报道了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及在汉江武汉段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考虑了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可实现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预警预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模拟,并利用MapObject实现了模拟结果在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可视化,为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水质模型 GIS MAPOBJECT 预警预报系统 应用情况 武汉段 水质 迁移扩散 模拟结果
下载PDF
浅谈垃圾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钱玲 侯浩波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4年第10期9-12,共4页
焚烧处理是解决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垃圾焚烧灰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的资源化利用分别进行了综合论述,底灰由于毒性小适合资源化再利用,而焚烧飞灰由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应该... 焚烧处理是解决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垃圾焚烧灰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的资源化利用分别进行了综合论述,底灰由于毒性小适合资源化再利用,而焚烧飞灰由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应该在保证其无害化的基础上寻求资源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化利用 底灰 无害化 飞灰 灰渣 焚烧处理 垃圾焚烧灰 再利用 生活垃圾 综合
下载PDF
社区健身环境对居民运动水平的影响机制及其公平性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茜 苏世亮 马潇雅 《湖北体育科技》 2008年第6期647-649,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居民的运动水平和社区健身环境进行研究,从可达性、友好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分析社区健身环境对居民运动水平的影响机制,揭示出不同社会阶层社区健身环境的不公平性,为构建和谐...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北省城市居民的运动水平和社区健身环境进行研究,从可达性、友好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分析社区健身环境对居民运动水平的影响机制,揭示出不同社会阶层社区健身环境的不公平性,为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体育健身环境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社区健身环境 运动 影响机制 公平
下载PDF
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浩波 周雅琳 《消费导刊》 2006年第11期514-515,共2页
本文简述了粉煤灰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应用角度分析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介绍了粉煤灰在建材、建工、筑路、填筑、农业、化工、环保等方面的资源化现状。
关键词 粉煤灰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河湖连通条件下城市湖泊水环境治理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涂华伟 王莉 +4 位作者 张潇 梁媛 申诗嘉 文典 彭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105,111,共6页
针对城市内河网水系密集、开发强度高、点面源复杂、水污染严重的城市湖泊水环境问题,从流域水环境系统出发,建立了一套耦合“陆面单元-河网-湖泊”为一体的水环境模型,模拟分析实施各种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后的城市内湖泊水质改善状况,... 针对城市内河网水系密集、开发强度高、点面源复杂、水污染严重的城市湖泊水环境问题,从流域水环境系统出发,建立了一套耦合“陆面单元-河网-湖泊”为一体的水环境模型,模拟分析实施各种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后的城市内湖泊水质改善状况,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湖流域。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削减50%面源和95%点源负荷能够有效改善金山湖湖区水质状况,进一步通过6 m^3/s的引水工程,湖区NH3-N和TP水质浓度基本上能够达到IV类水质治理目标。相较于单一的水质模型,该模型能够对水环境系统中的水文、水动力和污染物迁移扩散等主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有效反映点面源污染物负荷和水动力条件变化下的湖泊水质状况,为河湖连通条件下城市湖泊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推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 水质模型 城市湖泊 河网
下载PDF
推行武汉城市圈绿色消费建设“两型社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雅 汪文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F11期169-171,共3页
论述了推行武汉城市圈绿色消费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探讨了绿色消费的促进机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绿色消费 两型社会 环境保护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武汉樱花花期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2 位作者 陈英英 肖玫 贾文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提升武汉樱花花期预报模型的准确度,更好地做好樱花花期预报工作,利用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武汉大学樱花花期对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 为提升武汉樱花花期预报模型的准确度,更好地做好樱花花期预报工作,利用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武汉大学樱花花期对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明显增强,冬季城市热岛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自1988年后显著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在武汉中心城区最高,由城市核心区向近郊区蔓延辐射,北部的黄陂、新洲等地几乎不受热岛效应的影响;武汉樱花花期对冬季城市热岛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明显响应,冬季平均气温5年滑动平均UHII每升高1℃,樱花始花期提前约2.8 d;位于市中心的汉口江滩、晴川假日酒店等赏花点为樱花最早开放的地区,较武汉大学花期提前1~2 d,东湖樱园、堤角公园等地则比武汉大学花期晚1~2 d。结果表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温度升高提早了武汉樱花花期,强热岛效应区域的花期要早于弱热岛效应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樱花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尧林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1期14-15,共2页
作为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网络在给他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消极影响。网络开放自由的特点,易使大学生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网络道德目标的明确、内容的完善、方法的创新以及环境的优... 作为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网络在给他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消极影响。网络开放自由的特点,易使大学生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网络道德目标的明确、内容的完善、方法的创新以及环境的优化等方面,治理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治理
下载PDF
对武汉市城市发展策略的思考
17
作者 谢潇 虞昌彬 《学习月刊》 2008年第6期55-56,共2页
上世纪初,武汉一度享有"大武汉"和"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如今,却面临多方面的发展问题。一是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不够完备,发展主题不够鲜明。历史中的武汉常以街区为规划单位。由于规划视野被局限,造成了不少工程的反... 上世纪初,武汉一度享有"大武汉"和"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如今,却面临多方面的发展问题。一是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不够完备,发展主题不够鲜明。历史中的武汉常以街区为规划单位。由于规划视野被局限,造成了不少工程的反复重建。在以蛇山为中心的老城区范围内,新老建筑物呈现无规律的叠加。街道蜿蜒,巷道狭窄拥挤。更重要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湖北 城市化进程 山水资源 生态景观 城市用地
下载PDF
广西农垦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18
作者 喻芬芬 祁琼 +1 位作者 亢孟军 康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0期71-74,82,共5页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土地储备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土地开发收益,构建了农垦土地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根据广西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基于该模型计算结果对地块收储潜力进行分级,并依据分级结果安排土地开发次序...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土地储备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土地开发收益,构建了农垦土地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根据广西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基于该模型计算结果对地块收储潜力进行分级,并依据分级结果安排土地开发次序。结果显示,2020—2030年广西农垦可供开发的土地规模为6960.33 hm 2,占农垦集团总拥有土地面积的5.02%。一级潜力开发规模为3379.77 hm 2,二级开发潜力规模为3394.61 hm 2,三级开发潜力规模为475.32 hm 2,建议分别用作2020—2022、2023—2026、2026—2030年的城市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潜力评价 评价指标 广西农垦集团
下载PDF
武汉市政务微博传播效果评价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均玲 郑佩佩 +2 位作者 苏比努尔·玉素甫 高战立 孙志豪 《情报探索》 2020年第12期31-37,共7页
[目的/意义]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政务微博传播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建议。[方法/过程]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方法,在掌握武汉市政务微博传播现状基础上,建立多维度的政务微博传播效果评价模型,进行... [目的/意义]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政务微博传播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建议。[方法/过程]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方法,在掌握武汉市政务微博传播现状基础上,建立多维度的政务微博传播效果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评估,并且结合仿真案例总结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提出武汉市政务微博要促进同类型微博良性联动,提高内容原创性,增强互动和完善政务考核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微博 传播效果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辅助识别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20
作者 颜瑜琳 蒋维艳 +4 位作者 程思敏 周奕文 于薏 郑碧清 杨燕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图像人工智能(AI)辅助识别系统,并评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IVCM检查的331例受试者1886... 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图像人工智能(AI)辅助识别系统,并评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IVCM检查的331例受试者18860张角膜IVCM图像,经资深角膜专家对图像进行筛选分类后用于模型的训练及测试。模型包括低质量图像过滤模型、角膜图像诊断模型及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和内皮层4个层次识别模型,判断正常及异常角膜图像与对应角膜层次。选取360张独立于数据库的IVCM图像进行人机大赛,比较3位角膜专业高年资医师与人工智能对图片识别的准确度及用时。另选取8位未经过IVCM培训且临床经验少于3年的低年资医师对360张图像进行无模型辅助及模型辅助下识图,对2次评估结果进行差异分析以评估模型辅助效果。结果本诊断模型筛选高质量图像的准确度为0.954,在内部及外部测试集中,识别角膜正常/异常图像的总体准确度分别为0.916和0.896;在识别正常及异常图像的角膜层次中,内部测试集的准确度分别达到了0.983及0.925,外部测试集分别达到了0.988及0.929。人机大赛中,模型总体的识别准确度为0.878,与3名高年资医师的平均准确度相近,且评估速度远高于高年资医师,约为其300倍。低年资医师经机器辅助后对图像正/异常及层次诊断的总体平均准确度为0.816±0.043,明显高于模型辅助前的0.669±0.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4,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IVCM角膜图像辅助识别系统,可以较准确地分辨正常/异常图像并诊断图像对应角膜层次,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辅助医师训练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共焦 角膜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