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骏 杨明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8期187-187,186,共2页
根据环境化学课程的特点,在环境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思考。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对环境化学领域新动态的介绍,增加了对重点案例的研究和热点问题的分析;采用板书、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注重与学生动... 根据环境化学课程的特点,在环境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思考。在教学内容上及时补充对环境化学领域新动态的介绍,增加了对重点案例的研究和热点问题的分析;采用板书、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注重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一种新颖、简单的银微米线的湿化学制备方法(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翟爱霞 蔡雄辉 +1 位作者 姜晓晔 范国枝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943-948,共6页
提供一种新颖简单的银微米线的湿化学制备方法。在反应温度为50℃的条件下,把硫酸亚铁溶液逐渐滴加到含有柠檬酸的硝酸银溶液中,合成银微晶体。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银微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微... 提供一种新颖简单的银微米线的湿化学制备方法。在反应温度为50℃的条件下,把硫酸亚铁溶液逐渐滴加到含有柠檬酸的硝酸银溶液中,合成银微晶体。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银微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微晶体主要由大量的银微米线组成;银微晶体的形态与反应温度有很强的联系;当硝酸银浓度降低时,银微米线的长度和直径都逐渐增大,且较低的硝酸银浓度不利于生成更多的银微米线。降低硫酸亚铁浓度时也出现类似的结果。柠檬酸的用量对银微晶体的微观形态有很大的影响。根据银微米线的形成机理,推断柠檬酸在Oswald熟化形成银微米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微米线 硫酸亚铁 柠檬酸 湿化学法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微米级枝状银粉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翟爱霞 蔡雄辉 徐铖涛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采用抗坏血酸在40℃下还原硫酸铜制备微米铜粉,利用所制备的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制备出枝状的微米级银粉,并对枝状银粉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通过SEM和XRD对制备的铜粉和银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新鲜铜粉为颗粒状,直径为3~10-m,... 采用抗坏血酸在40℃下还原硫酸铜制备微米铜粉,利用所制备的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制备出枝状的微米级银粉,并对枝状银粉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通过SEM和XRD对制备的铜粉和银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新鲜铜粉为颗粒状,直径为3~10-m,具有明显的棱角;制备的银粉为树枝状,长度为5~25-m;而且当硝酸银浓度、硝酸银/铜粉摩尔比或反应温度较高时,更易生成枝状晶体,但当它们过高时,枝状晶体的二级结构变窄,三级结构逐渐消褪。枝状银粉的形成机理很可能是由于在铜粉表面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地方形成银核心,银粒子在此核心周围聚集,在非平衡态下,粒子扩散受动力学控制,自发聚集成高度有序的枝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粉 枝状晶 湿化学 铜粉 微米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纯 王丽玲 龚文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7,共6页
通过对武汉市某高校图书馆室内的甲醛、微生物、氡和噪声等指标进行现状监测,所测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图书馆室内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同时,依据国际通用的主观评价调查表对图书馆在馆读者进行满意度问... 通过对武汉市某高校图书馆室内的甲醛、微生物、氡和噪声等指标进行现状监测,所测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图书馆室内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同时,依据国际通用的主观评价调查表对图书馆在馆读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雷达图分析,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部分读者对图书馆室内环境质量不太满意。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与读者对所处图书馆的感觉与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环境质量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高校图书馆
下载PDF
环境介质对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剑 田辉 张开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53,共4页
考察部分环境介质对β-淀粉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Ca2+、Ba2+、海藻酸钠以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β-淀粉酶有激活作用,激活作用尤以Ca2+最显著,当Ca2+浓度为30mmol.L-1时,可使β-淀粉酶的活性提高近3倍;十二烷... 考察部分环境介质对β-淀粉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Ca2+、Ba2+、海藻酸钠以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β-淀粉酶有激活作用,激活作用尤以Ca2+最显著,当Ca2+浓度为30mmol.L-1时,可使β-淀粉酶的活性提高近3倍;十二烷基硫酸钠、曲拉通-100、SO32-等对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SO42-、S2O32-、明胶等对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不大;Mg2+、吐温-80在不同浓度条件下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介质 β-淀粉酶活性 激活剂 抑制剂
下载PDF
磁性蛋白质微胶囊的声化学法构筑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春蕾 闫俊涛 +3 位作者 钟双玲 李占锋 崔学军 王洪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2-466,共5页
通过声化学法制备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磁性蛋白质微胶囊,利用高强度超声波辐照含有油酸改性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的油相与蛋白质水溶液的两相界面,只需几分钟即可得到磁性蛋白质微胶囊.这种制备蛋白质微胶囊的方法快速简便,高效环保,可将... 通过声化学法制备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磁性蛋白质微胶囊,利用高强度超声波辐照含有油酸改性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的油相与蛋白质水溶液的两相界面,只需几分钟即可得到磁性蛋白质微胶囊.这种制备蛋白质微胶囊的方法快速简便,高效环保,可将分散于油相的疏水性药物直接装载,不破坏药物.在药物靶向传输等领域具有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微胶囊 声化学法 磁性FE3O4纳米粒子 靶向传输
下载PDF
水溶液湿化学法可控制备超细镍粉 被引量:2
7
作者 翟爱霞 蔡雄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6-360,共5页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不同形貌的超细镍粉。通过改变氯化镍的浓度、氢氧化钠的浓度、氯化镍与水合肼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反应温度来控制超细镍粉的微观形貌;采用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可通过改变物质之间的...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不同形貌的超细镍粉。通过改变氯化镍的浓度、氢氧化钠的浓度、氯化镍与水合肼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反应温度来控制超细镍粉的微观形貌;采用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可通过改变物质之间的摩尔比、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实现对镍粉的形貌和尺寸调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湿化学法 水溶液
下载PDF
试验环境温度对小牛血清边界润滑条件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往复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莉 高新蕾 +2 位作者 高万振 裴召辉 王集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7,共3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法向载荷为50 N、往复频率1 Hz、摩擦副接触形式为圆环外圆周/平面、初始线接触长度为6 mm,相对湿度为80%、体积含量25%小牛血清去离子水溶液边界润滑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试验环境温度对超高分子量聚... 采用自行研制的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法向载荷为50 N、往复频率1 Hz、摩擦副接触形式为圆环外圆周/平面、初始线接触长度为6 mm,相对湿度为80%、体积含量25%小牛血清去离子水溶液边界润滑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试验环境温度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钛合金配副的往复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7℃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试验环境温度θ由10℃升高至30℃,UHMWPE/钛合金摩擦副的平均摩擦因数aμ呈明显下降趋势,由30℃升高至37℃时,μa开始缓慢上升,UHMWPE的体积磨损量Wv随试验环境温度θ变化也呈现相似的规律;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料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往复摩擦磨损 试验环境温度 小牛血清 钛合金
原文传递
光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顺喜 李胜利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9期53-56,共4页
以光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光反应器、H2O2的投加方式、渗滤液曝气、不同光源以及原水初始COD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旋转式反应器对COD去除效果最高,降膜反应器虽效率略差,但结构简单,光源无污染... 以光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光反应器、H2O2的投加方式、渗滤液曝气、不同光源以及原水初始COD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旋转式反应器对COD去除效果最高,降膜反应器虽效率略差,但结构简单,光源无污染,易于在工程中使用;H2O2一次性投加更有利于COD的去除;在合适时间段采取曝气方式可提高紫外光氧化反应速度;紫外灯光对COD去除较好,而太阳光对COD去除稍差,可能耗低、成本低,在污染物治理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OD去除效率随原水初始CO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紫外光 光化学氧化 光反应器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绿色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纯 杨明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5期255-256,共2页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化学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实施《绿色化学》的课程教学是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理论联系实践、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开设实验以及考核形式等方面总结了《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探...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化学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实施《绿色化学》的课程教学是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理论联系实践、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开设实验以及考核形式等方面总结了《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应用型人才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志群 未本美 +1 位作者 关金涛 张开诚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2期229-229,223,共2页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有机化学实验实施"绿色化"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合理设计实验、使用"绿色"合成方法、开设微型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及计算...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有机化学实验实施"绿色化"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热点。文章从合理设计实验、使用"绿色"合成方法、开设微型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及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 环境保护意识
下载PDF
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晓荣 程四清 袁力志 《科教文汇》 2009年第3期179-179,195,共2页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运用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了高效率的信息时代,高校教学不可避免地要顺应这种社会潮流。将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物理化学教学中,使多媒体的图、文、声、影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们在与时代同步的教学环境...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运用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了高效率的信息时代,高校教学不可避免地要顺应这种社会潮流。将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物理化学教学中,使多媒体的图、文、声、影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们在与时代同步的教学环境中愉快地吸收物理化学知识。本文对作者自制的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第四版)多媒体课件的内容组成和制作过程及其在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一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践 物理化学
下载PDF
材料化学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晓鸿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10期205-205,172,共2页
材料化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相关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模式的过程。文章介绍了我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命题思路、教学步骤、教学安排、成绩考核的情况,体现了精细的教学安排和独特的教学模式。通... 材料化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相关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模式的过程。文章介绍了我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命题思路、教学步骤、教学安排、成绩考核的情况,体现了精细的教学安排和独特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了实际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材料化学
下载PDF
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湿化学法制备微米Cu粉
14
作者 翟爱霞 王佳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9-222,228,共5页
采用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还原硫酸铜制备了微米级Cu粉,并考察了抗坏血酸溶液浓度、反应温度、酒石酸钾钠的用量对Cu粉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SEM、XRD对Cu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品为类球形或多面体的纯Cu,粒径范... 采用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还原硫酸铜制备了微米级Cu粉,并考察了抗坏血酸溶液浓度、反应温度、酒石酸钾钠的用量对Cu粉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SEM、XRD对Cu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品为类球形或多面体的纯Cu,粒径范围为1.3~6.0μm;随着酒石酸钾钠用量的增加,Cu粉粒径先减小后基本不变;升高反应温度,增大抗坏血酸溶液浓度,均能使Cu粉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Cu粉 酒石酸钾钠 湿化学法 抗坏血酸
下载PDF
抗噬菌体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的筛选
15
作者 梅运军 牟艳华 +2 位作者 石德太 胡纯 王文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96-2598,共3页
利用自发突变、紫外诱变、协同进化、紫外耦合协同进化4种方法对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WD0801进行了抗噬菌体筛选。结果表明紫外耦合协同进化法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筛选的42株稳定遗传的抗性菌株中有23株的长势高于出发株,11株的酶活优于... 利用自发突变、紫外诱变、协同进化、紫外耦合协同进化4种方法对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WD0801进行了抗噬菌体筛选。结果表明紫外耦合协同进化法具有较好的筛选效果,筛选的42株稳定遗传的抗性菌株中有23株的长势高于出发株,11株的酶活优于出发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酶基因工程菌 抗噬菌体 筛选
下载PDF
化纤废水综合治理改造工程实践
16
作者 李芙蓉 陈辉 +1 位作者 缪礼鸿 宋真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1,共4页
针对某公司化纤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对废酸水进行清污分流,黑液与浓酸水混合酸析等措施,实现了废水的综合治理和集中排放,达到了"以废治废,节约资源"的目的,出水基本达到《污水综合... 针对某公司化纤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对废酸水进行清污分流,黑液与浓酸水混合酸析等措施,实现了废水的综合治理和集中排放,达到了"以废治废,节约资源"的目的,出水基本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纤废水 棉浆黑液 酸析 中和
下载PDF
构建化学实验平台 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7
作者 陈晶晶 杨明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8期162-162,166,共2页
介绍了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根据不同层次的化学实验的教学需要,构建了化学实验教学和管理新体系,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利用率,并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及考评和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管理 改革
下载PDF
大肠杆菌glyA工程菌抗噬菌体菌株选育
18
作者 梅运军 刘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771-5772,共2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选育具有噬菌体抗性的大肠杆菌菌株。[方法]利用噬菌体诱发及紫外耦合噬菌体诱发筛选大肠杆菌glyA工程菌的抗噬菌体菌株。[结果]从噬菌体诱发筛选到的24株抗性菌株中筛选出了20株具有稳定抗性的抗性菌株,但其中仅有1株... [目的]该研究旨在选育具有噬菌体抗性的大肠杆菌菌株。[方法]利用噬菌体诱发及紫外耦合噬菌体诱发筛选大肠杆菌glyA工程菌的抗噬菌体菌株。[结果]从噬菌体诱发筛选到的24株抗性菌株中筛选出了20株具有稳定抗性的抗性菌株,但其中仅有1株生长势优于原始株,酶活均低于原始株;耦合法诱导得到的41株中有39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中7株生长势优于原始株,2株酶活大于原始株。[结论]利用紫外耦合噬菌体诱发筛选大肠杆菌glyA工程菌的抗噬菌体菌株能得到较好的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抗噬菌体 选育
下载PDF
大学化学实验网络平台的建设及应用
19
作者 周晓荣 张开诚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8期182-182,264,共2页
本文介绍了武汉工业学院省级示范中心——"大学化学实验"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信息平台两大部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课程相关信息,便于老师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 本文介绍了武汉工业学院省级示范中心——"大学化学实验"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信息平台两大部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课程相关信息,便于老师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所反馈的问题,经过相关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加了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 网络教学 教学资源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基于不同碳源的LiFePO_4/C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蕾蕾 王又容 许国平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不同有机碳(月桂酸、葡萄糖和柠檬酸)为碳源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C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碳源对LiFePO4/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碳源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形貌及颗粒大小不同... 以不同有机碳(月桂酸、葡萄糖和柠檬酸)为碳源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C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碳源对LiFePO4/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碳源合成的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形貌及颗粒大小不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其中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合成的复合正极材料粒径细小,分布均匀,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43.1 mAh/g,接近LiFePO4的理论比容量(17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磷酸亚铁锂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