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微观混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肖杨 伍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6-229,共4页
介绍了撞击流的基本原理和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的结构,利用α-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之间的串联竞争偶合反应对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微观混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螺旋桨转速、减小流量体积比可以提高微观混合效果... 介绍了撞击流的基本原理和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的结构,利用α-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之间的串联竞争偶合反应对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微观混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螺旋桨转速、减小流量体积比可以提高微观混合效果;反应物初始浓度与分隔指数的关系验证了一定转数下微观混合时间只能达到一定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反应器 微观混合
下载PDF
天青石绿色化学法制备高纯碳酸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旺生 徐莹 李海霞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7,共3页
研究了催化转化法由天青石制备高纯碳酸锶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控制条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生产方法中转化率较低、三废污染严重、能耗高、生产复杂等种种弊端。制备的碳酸锶产品化学纯度平均达到99. 5%,矿石有效成分的转化率在93%以上,制备... 研究了催化转化法由天青石制备高纯碳酸锶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控制条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生产方法中转化率较低、三废污染严重、能耗高、生产复杂等种种弊端。制备的碳酸锶产品化学纯度平均达到99. 5%,矿石有效成分的转化率在93%以上,制备过程中所用催化剂可循环使用,三废排放物中的有害杂质含量少,并且可制备质量较高的工业副产品硫酸铵,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青石 高纯碳酸锶 硫酸铵
下载PDF
基于SDG方法的环管反应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志国 郑明 +2 位作者 赵世平 宣爱国 吴元欣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7-961,共5页
以某化工厂丙烯聚合关键设备——环管反应器为例,通过熟悉工艺流程,选取合适的关键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用于故障诊断的SDG模型。在与工厂工艺操作手册及仿真模型模拟分析校对该模型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故障诊断分析。实验结... 以某化工厂丙烯聚合关键设备——环管反应器为例,通过熟悉工艺流程,选取合适的关键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用于故障诊断的SDG模型。在与工厂工艺操作手册及仿真模型模拟分析校对该模型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故障诊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DG模型的故障诊断能够准确地揭示故障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有向图 丙烯聚合 环管反应器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水解法提取木聚糖工艺条件的正交实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红丽 何寿林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23-25,共3页
玉米芯先经酸预处理,用碱液(NaOH溶液)水解法提取木聚糖.为了提高玉米芯水解法获得木聚糖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浸提时间、固液比、碱浓度、浸提温度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NaO... 玉米芯先经酸预处理,用碱液(NaOH溶液)水解法提取木聚糖.为了提高玉米芯水解法获得木聚糖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浸提时间、固液比、碱浓度、浸提温度对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6%,固液比1∶21,浸提温度91℃,浸提时间94 m in.各因素对提取木聚糖影响程度依次为碱质量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木聚糖最佳提取率为玉米芯原料的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水解法 木聚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器中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斌 包传平 伍沅 《河南化工》 CAS 2006年第10期18-19,共2页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 ISR)的主要特点是撞击区能显著强化微观混合且存在压力波动。对于若干反应体系例如正丁醇与浓硫酸反应等,SC ISR显示出明显优于搅拌反应釜(STR)的反应动力学性能,在相同条件下,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所测的正...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 ISR)的主要特点是撞击区能显著强化微观混合且存在压力波动。对于若干反应体系例如正丁醇与浓硫酸反应等,SC ISR显示出明显优于搅拌反应釜(STR)的反应动力学性能,在相同条件下,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所测的正丁醇与浓硫酸反应速率常数k比搅拌槽反应器高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反应速率常数 微观混合 动力学
下载PDF
有机溶剂共轭亚油酸反应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向丽 李俊波 +1 位作者 何寿林 程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以红花油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采用碱共轭法成功合成了共轭亚油酸(CLA)产品;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溶油比、油碱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并得到反应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72.42℃、反应时间4.68h、溶油比2... 以红花油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采用碱共轭法成功合成了共轭亚油酸(CLA)产品;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溶油比、油碱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并得到反应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72.42℃、反应时间4.68h、溶油比2.97、油碱比1.62)下,反应转化率可达到98.67%。在此基础上,又以红花油为原料,丙二醇为溶剂,以同样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碱油比对共轭反应的影响,得到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和最佳工艺条件。最后对2种有机溶剂参与反应的结果做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红花油 有机溶剂 异构化反应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选二葛解酒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7
作者 王艳 黎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4-965,共2页
目的优选二葛解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葛根素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乙醇浓度、溶剂用量及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50%乙醇,1.5 h/次,80℃回流提取3次。结论该工艺所得葛根素含量较... 目的优选二葛解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葛根素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乙醇浓度、溶剂用量及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量50%乙醇,1.5 h/次,80℃回流提取3次。结论该工艺所得葛根素含量较高,稳定性、重现性好,可为二葛解酒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葛解酒颗粒 葛根素 正交实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制备CeO_2超细粉体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志高 李中军 +3 位作者 黄凌云 徐源来 任娟 池汝安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以C e(NO3)3.6H2O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撞击流反应制备碳酸铈,经焙烧得到超细二氧化铈粉体。研究了加料方式、硝酸铈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及碳酸铈的焙烧温度和焙... 以C e(NO3)3.6H2O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撞击流反应制备碳酸铈,经焙烧得到超细二氧化铈粉体。研究了加料方式、硝酸铈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及碳酸铈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C eO2颗粒尺寸的影响,从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采用W JL激光粒度仪检测二氧化铈的粒径,并且通过TG、XRD和SEM等方法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是立方晶系的球形二氧化铈超细粉体,晶粒尺寸为20.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二氧化铈 超细粉体 沉淀法
下载PDF
固相法化学降解等规聚丙烯 被引量:11
9
作者 淡小翀 杨爱华 +2 位作者 樊庆春 张良均 童身毅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在剪切力作用和较低温度下,利用过氧化物对等规聚丙烯(PP)化学降解,得到了具有超高熔体流动速率(MFR)的PP降解产品。考察了降解时间对降解产品的MFR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MFR提高幅度逐渐减小,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在剪切力作用和较低温度下,利用过氧化物对等规聚丙烯(PP)化学降解,得到了具有超高熔体流动速率(MFR)的PP降解产品。考察了降解时间对降解产品的MFR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MFR提高幅度逐渐减小,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发现,降解PP出现了羰基和碳碳双键吸收峰,且羰基吸收峰随降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P降解产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晶结构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化学降解 流变性能 熔体流动速率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分布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敏 周芳 +6 位作者 黄少伟 池汝安 吴元欣 王存文 巨修练 郭嘉 黄齐茂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产地不同的淫羊藿植株总黄酮在各部位的含量分布。方法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淫羊藿总黄酮;选取湖北恩施及福建三明淫羊藿为原料,做单因素实验,再以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作正交实验设计;采用紫...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产地不同的淫羊藿植株总黄酮在各部位的含量分布。方法用乙醇和水回流提取淫羊藿总黄酮;选取湖北恩施及福建三明淫羊藿为原料,做单因素实验,再以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作正交实验设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含量。结果以乙醇和水作为提取剂的提取率分别为70.5%、31.1%;恩施与三明所产的箭叶淫羊藿其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叶3.24%,1.02%;茎0.91%,0.14%;根2.47%,0.61%。结论湖北恩施所产的箭叶淫羊藿比福建三明所产的箭叶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高;乙醇作提取剂的提取率明显高于水,影响淫羊藿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溶剂浓度>回流时间>提取次数>液固比。淫羊藿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液固比为12∶1,以60%乙醇提取3次,1.5 h/次,优化工艺的总黄酮提取率达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提取 总黄酮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葡萄糖醛酸内酯酯化及结晶工艺改进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华 孙炎彬 +2 位作者 闫志国 杜治平 吴元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4-336,共3页
对现行淀粉硝酸氧化法合成葡醛内酯的酯化与结晶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水解液浓缩、乙酸丁酯带水、醋酸共沸脱水3次处理,葡醛内酯粗品收率从15%提高到18%,结晶终止温度从-5℃提高到25℃,该项改进不仅提高了产品收率,而且简化了分离过程,... 对现行淀粉硝酸氧化法合成葡醛内酯的酯化与结晶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水解液浓缩、乙酸丁酯带水、醋酸共沸脱水3次处理,葡醛内酯粗品收率从15%提高到18%,结晶终止温度从-5℃提高到25℃,该项改进不仅提高了产品收率,而且简化了分离过程,大幅度降低了能耗,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内酯 酯化 结晶
下载PDF
固定床法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广文 吴元欣 +1 位作者 马沛生 金放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74,共4页
以Pd-Cu/La0.5Pb0.5MnO3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气体和液体流率、溶剂等因素对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液中苯... 以Pd-Cu/La0.5Pb0.5MnO3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气体和液体流率、溶剂等因素对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液中苯酚的质量分数为30%,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液体体积流量为10mL/m in,反应气体体积流量为200 mL/min,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为2.5 MPa,DPC的收率为4%左右,DPC的选择性在99%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苯酯 氧化羰基化 固定床反应器
下载PDF
配合物[Co(benimtacn)Cl_2]Cl·3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庆祥 喻玖宏 +2 位作者 肖海燕 杨祥良 徐辉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3-676,共4页
近年来,带悬臂的1,4,7-三氮环壬烷作为一类直接有效的配体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由于悬臂的柔顺性和多样性.这类配体可能形成非常有趣且稳定的配合物。特别是选择性悬臂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作为酶模型物时.容易形成催化活性空位;悬臂... 近年来,带悬臂的1,4,7-三氮环壬烷作为一类直接有效的配体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由于悬臂的柔顺性和多样性.这类配体可能形成非常有趣且稳定的配合物。特别是选择性悬臂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作为酶模型物时.容易形成催化活性空位;悬臂较少.空间位阻较小的配体在形成配合物时易自组装成桥连双核二聚体。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的铜、镍、锰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已见文献报道,而其钻的配合物还未见报道.金属钻的配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作研究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腈水合酶的模拟物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苯并咪唑 1 4 7三氮环壬烷 钴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徐源来 徐盛明 +2 位作者 池汝安 王成彦 邱定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废旧锂离子电池含有大量的钴、铜等紧缺有色金属元素和六氟磷酸锂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本文采用"拆解→NMP浸泡正极材料→钴酸锂粉末的浸出→P204萃取除杂→P507萃取分离钴、锂离子"流程处理... 废旧锂离子电池含有大量的钴、铜等紧缺有色金属元素和六氟磷酸锂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本文采用"拆解→NMP浸泡正极材料→钴酸锂粉末的浸出→P204萃取除杂→P507萃取分离钴、锂离子"流程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获得了合格的氯化钴溶液.该工艺的特点在于:正极片中的铝箔以单质形态回收,而正极材料中97.33%的钴以氯化钴的形式回收,成功地实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色金属的分离与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回收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络合反应分离痕量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春平 丁晓娟 +4 位作者 杨昌炎 丁一刚 王存文 李世荣 程键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4期248-250,254,共4页
超临界络合反应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超临界络合反应分离技术的原理、分离过程、目前已开发出的络合剂、络合剂的选择原则以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当前超临界络合反应分离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超临界CO2 络合反应 分离 痕量重金属
下载PDF
纳米钛酸锶粉体制备及其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雄 丁一刚 +2 位作者 吴元欣 刘敏 丁晓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0,共2页
钛酸锶(SrTiO3)是制备陶瓷电容器和热敏电阻器等电子陶瓷的重要原料,在电子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锶、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钛酸锶粉体,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合成过程中对... 钛酸锶(SrTiO3)是制备陶瓷电容器和热敏电阻器等电子陶瓷的重要原料,在电子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锶、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钛酸锶粉体,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合成过程中对纳米钛酸锶粉体性能的影响,并应用XRD,TEM,SEM,BET等一系列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DBS的添加浓度有一最佳值(0.15 mol/L)。通过SDBS改性后的纳米钛酸锶粉体,其晶型结构没有发生改变,颗粒的形状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5 nm,粒度分布较窄,团聚现象也大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 直接沉淀法 表面活性剂 微观结构表征
下载PDF
脉冲筛板萃取塔在湿法磷酸工艺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柳丹 丁一刚 +2 位作者 陈虎 乐武阳 黄海涛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3,共3页
依据溶剂萃取湿法磷酸的物性和脉冲筛板萃取塔的特性,设计脉冲筛板萃取塔,并进行盐酸法制取湿法磷酸的试验,得到萃取、洗涤、反萃3个过程的操作条件。在脉冲筛板萃取塔中,在萃取时相比为3:1,反应级为2~3,洗涤时相比为6:1,反... 依据溶剂萃取湿法磷酸的物性和脉冲筛板萃取塔的特性,设计脉冲筛板萃取塔,并进行盐酸法制取湿法磷酸的试验,得到萃取、洗涤、反萃3个过程的操作条件。在脉冲筛板萃取塔中,在萃取时相比为3:1,反应级为2~3,洗涤时相比为6:1,反萃时相比为3:1的条件下,所得磷酸及各项杂质含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老式萃取设备。试验表明,在初步间歇性试验中,用脉冲筛板萃取塔萃取磷酸,萃取效率高,操作简单,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新设备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筛板萃取塔 湿法磷酸 溶剂萃取
下载PDF
α-溴代肉桂醛的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笑 王凯 +1 位作者 黄婷 巨修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33-34,共2页
对α-溴代肉桂醛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该方法以肉桂醛为原料,经溴素加成、消去反应得产物,总收率86.2%.避免了使用冰醋酸作为溶剂,从而减少了副产物,简化操作,降低成本,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α-溴代肉桂醛 工艺改进 肉桂醛 一锅法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广文 吴元欣 李世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以硅粉、乙醇为原料,以氯化亚铜、氧化铜、铜粉混合物为催化剂直接合成了三乙氧基硅烷,考察了硅粉粒度、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及乙醇流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硅粉粒度60~200μm,V(溶剂)∶m(... 以硅粉、乙醇为原料,以氯化亚铜、氧化铜、铜粉混合物为催化剂直接合成了三乙氧基硅烷,考察了硅粉粒度、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及乙醇流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硅粉粒度60~200μm,V(溶剂)∶m(硅粉)=2∶1,反应温度215℃,0.6<乙醇加入速度(L.h-1)/反应介质体积(L)<0.8,此时产品收率达80%以上、选择性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氧基硅烷 催化剂 直接合成法
下载PDF
磁稳定床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冷模实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玉成 张林锋 +3 位作者 陈成 袁华 杜治平 吴元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以磁性催化剂Pd/La0.5Pb0.5MnO3为固相、N2为气相、纯水为液相在磁稳定床上进行冷模实验,探索磁稳定床的流动特性,为磁稳定床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提供数据。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固相催化剂在磁稳定床中流化状态的影响,并通过流体... 以磁性催化剂Pd/La0.5Pb0.5MnO3为固相、N2为气相、纯水为液相在磁稳定床上进行冷模实验,探索磁稳定床的流动特性,为磁稳定床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提供数据。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固相催化剂在磁稳定床中流化状态的影响,并通过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实验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催化剂可以在流化床中达到完全流化状态,且起始流化速度随液体流速增大、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大及分布板开孔率减小而增大,床层高度随气相流速和液相流速减小而减小,随磁场强度的减小而增大,固相分布随床层高度减小而趋于密集,在实验气相流速范围内,床层的平均气相含率与气体流速基本呈直线上升关系。FLUENT软件模拟结果与实验过程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稳定床 氧化羰基化 钯负载磁性催化剂 冷模 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