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培养目标合理性分析——以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吕中 程波 +2 位作者 江南 赵喜红 户业丽 《化工高等教育》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学生毕业5年后的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可作为评价培养目标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2009—2011级学生毕业5~7年后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从服务区域、工作领域和工作性质方面与毕业当年的就业状况... 学生毕业5年后的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可作为评价培养目标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2009—2011级学生毕业5~7年后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从服务区域、工作领域和工作性质方面与毕业当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合理性。结果表明,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人才服务区域定位和职业领域定位合理,对毕业生的职业预期也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 生物工程 就业调查 合理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武汉工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
作者 杨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0年第5期00069-00071,共3页
作为省属地方高校,武汉工程大学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方面,以湖北农产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模式,形成... 作为省属地方高校,武汉工程大学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方面,以湖北农产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模式,形成了一套“3323+1”双轨制和“双导师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为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方案的实施已初具成效,提高了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我省食品企业就业的精准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地方院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模式
下载PDF
武汉市森林公园常见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钟言钰 罗协 李思悦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研究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组分,研究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对认识土壤碳汇及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不同植物类型(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随机设... 【研究目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组分,研究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对认识土壤碳汇及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不同植物类型(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随机设置33个采样点,研究不同植物群落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布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①土壤微生物量碳在不同植物群落根际间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波动范围为270.76~908.44 mg/kg。②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r=0.662,p<0.01)、无机氮(r=0.510,p<0.01)、碳磷比(r=0.519,p<0.01)、铵态氮(r=0.355,p<0.01)和硝态氮(r=0.485,p<0.01)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速效磷(r=−0.134,p<0.05)显著负相关。③不同植物群落根际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熵碳的变化范围为1%~4%,其中黑足鳞毛蕨植物群落的根际最高,桂花植物群落根际最弱。④土壤有机碳、碳磷比和无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主要因子,而碳氮比(36.36%,p<0.01)和有机碳(24.42%,p<0.05)是决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熵碳含量的关键。【结论】土壤碳氮比和有机碳是土壤微生物量熵碳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间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黑足鳞毛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固碳能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植物根系 森林公园 影响因子 武汉
下载PDF
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健康风险分级
4
作者 许梅榕 安新丽 +2 位作者 赵彩霞 姚槐应 苏建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和蔓延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除了医疗和动物养殖业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在多种环境介质中传播扩散进而转移到人类病原菌中,影响人类健康。甄别环境中高风险抗性基因是实现抗性基因有效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 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和蔓延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除了医疗和动物养殖业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在多种环境介质中传播扩散进而转移到人类病原菌中,影响人类健康。甄别环境中高风险抗性基因是实现抗性基因有效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基础。对环境中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聚焦质粒携带的抗性基因,提出了环境中抗性基因风险分级框架,进而对制药厂和养殖厂场地环境样品进行了质粒组分析,形成了风险分级清单。结果表明,按抗性基因的移动性(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共存)、质粒类型、在人类病原菌中的流行度、致病潜力(与毒力因子共存)等4个标准,从制药厂和养殖厂场地环境样品中共检测到425个质粒携带的抗性基因,其中最高风险Ⅰ级抗性基因0种,Ⅱ级2种,Ⅲ级33种,Ⅳ级89种,最低风险Ⅴ级301种,形成了制药厂和养殖厂场地环境抗性基因风险分级清单。所检测到的高风险抗性基因,为环境抗性基因污染监测及人群暴露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风险评估 质粒 可移动遗传元件 病原菌 毒力因子
下载PDF
地表环境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何正宇 魏锦博 +5 位作者 程波 陈路锋 曹梦西 阴永光 梁勇 蔡勇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汞(Hg)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环境中高浓度的汞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后,汞生产量、使用量和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历史排放汞导致的污染问题依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长期的... 汞(Hg)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环境中高浓度的汞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后,汞生产量、使用量和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历史排放汞导致的污染问题依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长期的生态风险,因此在减排的同时也亟需开发、发展有效治理汞污染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汞污染生物修复的技术及应用原理,分析了基于生物修复原理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生物将其运用到汞污染修复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汞污染合成生物学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污染 生物修复原理 合成生物学修复技术 问题及展望
原文传递
在生物被膜中活但不可培养状态细胞的形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6
作者 徐振波 钟菲凤 +3 位作者 赵喜红 邓阳 赵凤 刘君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3,共16页
在生物被膜中活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细胞的形成与调控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尽管过去对VBNC状态的概念存在争议,但其对生态平衡和公共安全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多因素调控VBNC状态细胞的形成已逐... 在生物被膜中活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细胞的形成与调控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尽管过去对VBNC状态的概念存在争议,但其对生态平衡和公共安全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容忽视。多因素调控VBNC状态细胞的形成已逐渐被揭示,包括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途径。这些研究奠定了解析VBNC状态细胞生存策略和生态适应性的基础。本综述从多角度对VBNC状态细胞进行了总结,包括其定义的讨论,生物被膜内VBNC状态细胞存在情况、形成的诱因及相关机制,VBNC状态细胞的调控及防控等。未来应聚焦于探索VBNC状态细胞的功能及意义,以创新方式干预VBNC状态形成,深入揭示VBNC状态细胞的分子机制和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但不可培养状态细胞 生物被膜 调控机制
下载PDF
高校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7
作者 韩新才 周文科 程波 《化工高等教育》 2018年第2期36-40,60,共6页
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了切实提高基因工程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从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文件、实施"一教二主三化"的课堂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 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了切实提高基因工程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从精选课程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文件、实施"一教二主三化"的课堂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基因工程课堂教学与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一教二主三代
下载PDF
产纳豆激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田莉 卢轶男 +1 位作者 朱建 张佑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19-626,共8页
采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能够高产纳豆激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株,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参数,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表明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蛋白胨26.05 g/L,葡萄糖2... 采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能够高产纳豆激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株,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参数,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表明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蛋白胨26.05 g/L,葡萄糖29.29 g/L,MgSO_4 1.5 g/L,CaCl_2 0.74 g/L,NaCl 10 g/L,pH 9.0,接种量3%。在最优发酵培养条件下,纳豆激酶最高酶活达到2 186.17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69%,这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能够明显的提高纳豆激酶活性,为该菌株规模化生产纳豆激酶提供了基础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酶活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优化
下载PDF
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调控及环境雌激素对其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付志琪 李振宇 +4 位作者 魏锦博 汪畅 程波 曹梦西 梁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随着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在人体样本尤其是孕早期人体样本中频繁被检出,对于EEs的生殖健康风险研究开始关注其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发生和迁移的影响。PGCs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经过特化、... 随着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在人体样本尤其是孕早期人体样本中频繁被检出,对于EEs的生殖健康风险研究开始关注其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发生和迁移的影响。PGCs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经过特化、迁移、分化后生成精子或卵子,作为高等生物体生命延续的载体,其遗传稳定性对人体生殖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小鼠及斑马鱼为例总结了PGCs发育过程及其关键调控因子,讨论了雌激素在PGCs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方式,在此基础上综述了EEs对PGCs的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了解EEs对PGCs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将为EEs的人体生殖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原始生殖细胞 毒性效应 分子机制 生殖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GF-2影像的武汉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地上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云亭 李思悦 罗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19,共9页
探究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中的潜力,为构建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提供新思路。选取武汉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实测信息,对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进行估算,共提取6个植被指数、4... 探究国产高分辨率数据在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中的潜力,为构建森林碳储量估算模型提供新思路。选取武汉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实测信息,对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进行估算,共提取6个植被指数、4个波段值、8种纹理特征,筛选出9个与实测碳储量相关的遥感变量,运用线性与非线性方程对单个高相关变量和多个相关变量进行建模,选出最优模型,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模型代入4种纹理窗口(3×3、5×5、7×7、9×9)。结果表明:通过遥感图像提取的植被指数之间,具有较强的共线性,单变量建立的模型精度低于多变量模型;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与决定系数R^(2)对4个窗口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价,模型在5×5窗口下预测效果最好(R^(2)=0.73,RMSE=0.5),3×3窗口下预测效果最差(R^(2)=0.64,RMSE=0.8),将所有估测模型进行比较,在纹理窗口下模型精度提高了0.11。利用5×5窗口下构建的多变量模型对研究区碳储量进行估算,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碳储总量为1.06×10^(4) t,总体平均碳密度为84.59 t/hm^(2),具有一定的固碳作用。选用国产高分辨率影像GF-2数据对武汉市九峰山森林公园进行反演研究,能很好地运用在森林植被碳储量定量与生长状况领域。研究结果对“双碳”目标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2 地上碳储量 遥感反演 森林碳汇 湖北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外周血和海马区中铜/铁蛋白及核心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张慧琼 张倩 +1 位作者 陈红安 江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2-550,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与铜(Cu)、铁(Fe)代谢紊乱密切关联.该文完成了AD病患外周血、海马区中的微阵列测序数据与人源Cu、Fe蛋白组的比较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中NDUFS2基因及对应蛋白变化显著,可作AD检测靶标;海马区中88种Cu、Fe... 阿尔茨海默病(AD)与铜(Cu)、铁(Fe)代谢紊乱密切关联.该文完成了AD病患外周血、海马区中的微阵列测序数据与人源Cu、Fe蛋白组的比较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中NDUFS2基因及对应蛋白变化显著,可作AD检测靶标;海马区中88种Cu、Fe蛋白与代谢、去甲基化、电子传递等功能直接关联,3种核心基因(CYCS、CYP3A5、CYP2D6)及对应的Fe蛋白能通过引发细胞色素相关代谢紊乱影响AD发展.这为理解和检测AD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Cu、Fe蛋白变化对AD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金属蛋白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稀土钇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12
作者 颜琳琳 汪海兰 +1 位作者 肖春桥 方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综述稀土钇(Y)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及分布情况、主要的化学提取与生物提取方法,并从稀土钇生物浸出(微生物吸附、微生物代谢物浸取)、稀土钇对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探讨稀土钇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法提取稀土钇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着... 综述稀土钇(Y)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及分布情况、主要的化学提取与生物提取方法,并从稀土钇生物浸出(微生物吸附、微生物代谢物浸取)、稀土钇对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探讨稀土钇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法提取稀土钇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着优势浸矿菌株匮乏、矿物-微生物互作机制尚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立高通量浸矿微生物筛选和功能菌种快速识别方法、加强微生物与钇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微生物对钇元素的选择性浸出研究、推广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浸取,优化原位浸提工艺技术等建议,期望能对我国钇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钇 生物浸出 微生物吸附 微生物代谢物
下载PDF
不可降解微塑料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作者 雷诗涵 时晓雨 +2 位作者 陈珂怡 高原 袁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作为一种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对环境生态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可降解微塑料相比,不可降解微塑料因持久、耐用、经济和应用广泛等特点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不可降解微塑料可作为载体吸附包括重金属在内的环境污染物... 作为一种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对环境生态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可降解微塑料相比,不可降解微塑料因持久、耐用、经济和应用广泛等特点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不可降解微塑料可作为载体吸附包括重金属在内的环境污染物,并可能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环境行为。纵使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微塑料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及相互作用的危害仍未被系统阐明。综述了不可降解微塑料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微塑料影响重金属环境行为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为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迁移转化 环境行为 金属形态
下载PDF
灵芝漆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14
作者 刘冬梅 刁文彤 +2 位作者 孙雪言 亓希武 梁呈元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有4~12个内含子,编码517~628个氨基酸;除Glac14外,其余漆酶基因均含有信号肽;15个漆酶的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所有灵芝漆酶均含有Cu-oxidase、Cu-oxidase_2和Cu-oxidase_3保守结构域;Gllac1、Gllac8和Gllac10在菌丝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在营养生长阶段发挥重要作用;Gllac2、Gllac4、Gllac5、Gllac6、Gllac7、Gllac9、Gllac12和Gllac13在成熟子实体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有关;Gllac3、Gllac11、Gllac14和Gllac15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它们可能在灵芝整个发育阶段均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及开发应用漆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漆酶 基因克隆 子实体发育 表达水平
下载PDF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纯化板栗皮结合态多酚的研究
15
作者 张文 谢辰阳 +1 位作者 尚秋 杨芳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选用5种大孔树脂对板栗外皮和内皮结合态多酚(BP)进行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对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NKA-9大孔树脂,板栗外皮BP(COSBP)的最佳纯化条件如下:上样浓度为0.22 mg·mL^(... 选用5种大孔树脂对板栗外皮和内皮结合态多酚(BP)进行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对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NKA-9大孔树脂,板栗外皮BP(COSBP)的最佳纯化条件如下:上样浓度为0.22 mg·mL^(-1)、上样pH值为3、上样流速为4.0 BV·h^(-1)、上样体积为26 mL,洗脱液为70%乙醇、洗脱液pH值为7、洗脱流速为3.0 BV·h^(-1)、洗脱体积为28 mL;板栗内皮BP(CISBP)的最佳纯化条件如下:上样浓度为1.33 mg·mL^(-1)、上样pH值为3、上样流速为0.5 BV·h^(-1)、上样体积为8 mL,洗脱液为70%乙醇、洗脱液pH值为7、洗脱流速为0.5 BV·h^(-1)、洗脱体积为33 mL;在上述纯化条件下,COSBP纯度从(1.40±0.04)%升至(24.10±0.35)%,CISBP纯度从(5.00±0.03)%升至(30.50±0.14)%。该工艺绿色环保,为板栗皮BP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皮 结合态多酚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下载PDF
溶磷微生物在钝化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华香 徐晓婷 +1 位作者 郑云婷 肖春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钝化和植物修复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溶磷微生物可进一步增强钝化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介绍了钝化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溶磷微生物对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利用磷酸盐钝化修复... 钝化和植物修复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而溶磷微生物可进一步增强钝化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介绍了钝化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溶磷微生物对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利用磷酸盐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溶磷微生物对磷酸盐钝化修复的强化以及溶磷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溶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及其溶磷机理、溶磷微生物对磷酸盐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机理以及溶磷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旨在为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钝化 植物修复 溶磷微生物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碳氮掺杂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17
作者 吴崇备 汤佳鑫 +2 位作者 李璇 刘敬儒 江吉周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通过轻度刻蚀氧化层状前驱体MAX(Ti_(3) AlCN),成功制备了碳氮掺杂氧化钛(CN-TiO_(x))催化剂,通过XRD、TEM、XPS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Mott-Schottky曲线分析了其光电特性,通过UV-Vis评价了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亚甲基蓝(... 通过轻度刻蚀氧化层状前驱体MAX(Ti_(3) AlCN),成功制备了碳氮掺杂氧化钛(CN-TiO_(x))催化剂,通过XRD、TEM、XPS对其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UV-Vis、Mott-Schottky曲线分析了其光电特性,通过UV-Vis评价了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通过瞬态光电流响应、电化学阻抗、电子顺磁共振测试及牺牲剂对比实验对其光催化降解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刻蚀氧化时间,可以精确调控CN-TiO_(x)催化剂的光吸收能力和电荷传输性能;随着刻蚀氧化时间的延长,其光吸收边向可见光区红移,从而促进了光催化过程中的激子跃迁,形成的Ti^(3+)活性位点有助于促进反应物的化学吸附与活化;催化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主要是光生空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刻蚀氧化15 h得到的CN 15-TiO_(x)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在模拟太阳光下对MB的降解率在50 min内达到了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钛 光催化降解 光吸收能力 电荷分离迁移
下载PDF
多目标、进阶式、协同性提升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
18
作者 刘艳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6期73-76,共4页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将英文运用能力与专业知识学习进行融合培养,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如何达成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将英文运用能力与专业知识学习进行融合培养,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如何达成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实现课程的“两性一度”,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聚焦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提升,提出了多目标(multi-objective)、进阶式(progressive)、协同性(synergistic)(MPS)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多目标激发、进阶式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多场景教学、多维度促进、多课程强化、多手段调动等协同手段,有效提高了地方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进阶式、协同性 地方高校 双语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based photocatalysts:Principles,designs,and applications
19
作者 Hongjun Dong Chunhong Qu +4 位作者 Chunmei Li Bo Hu Xin Li Guijie Liang Jizhou 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5年第3期142-206,共65页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solar to 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owing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including structural tunability,pre-design capabilit...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semiconductor materials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solar to 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owing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including structural tunability,pre-design capability,large surface area,abundant pore structures,high crystallinity,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suitable energy-band structure,fast charge carrier transfer and so on.These intrinsic features endow COFs with the remarkable candidates for various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 including photocatalytic H_(2) generation from water reduction,CO_(2) reduction,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N_(2) fixation,H_(2)O_(2) evolution,and even organic synthesis.Here,this review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COF-based materials for the abov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s,including the historic overview of the COF in the photocatalysis field,the fundamentals and design philosophy of COF-based photocatalysts,the advances of synthesis strategies,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versities,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photocatalytic field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erms of COFs material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We sincerely hope this review can offer symbolic guidelin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C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 this promis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PHOTOCATALYSIS Structural feature Energy conversion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下载PDF
不同类型微生物对低品位磷矿的溶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广 肖春桥 +2 位作者 王琪 冯波 池汝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06,109,共5页
通过磷矿样本富集、分离纯化、组合获得了菌群、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3种类型微生物,研究了3种类型微生物对低品位磷矿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3种类型微生物在NBRIP培养基中均能有效溶解低品位磷矿,其对低品位磷矿的溶解作用与培养基pH值... 通过磷矿样本富集、分离纯化、组合获得了菌群、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3种类型微生物,研究了3种类型微生物对低品位磷矿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3种类型微生物在NBRIP培养基中均能有效溶解低品位磷矿,其对低品位磷矿的溶解作用与培养基pH值降低有关。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微生物的作用下矿物表面官能团变化相似,且培养基中可溶磷含量与3400~2500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有一定相关性。在3种类型微生物中,以菌群的溶磷效果最佳,其次是复合菌株,单一菌株溶磷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浸出 低品位磷矿 溶解 菌群 单一菌株 复合菌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