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0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高明 童叶青 +3 位作者 陶志阳 忻骥 王倩 蔡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 掌握2011—2020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11—2020年报告的所有乙肝病例信息,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分析。结果 2011—2... 目的 掌握2011—2020年武汉市东西湖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11—2020年报告的所有乙肝病例信息,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分析。结果 2011—2020年东西湖区共报告2 693例乙肝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2.87/10万,年均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趋势χ^(2)=150.27,P<0.0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5∶1(χ^(2)=27.62,P<0.01);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占53.95%;发病年龄以15~<75岁为主,15岁以下人群发病较少。结论 乙肝是东西湖区高发传染病,发病整体趋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男性、15~<75岁人群为高发人群,在继续巩固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做好15岁以上人群强化免疫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下载PDF
武汉市东西湖区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意外伤害急救技能掌握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
2
作者 夏林 何建敏 +1 位作者 宁惊鸣 李毅琳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意外伤害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12所幼儿园的258名保教人员开展网上调查。采...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意外伤害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12所幼儿园的258名保教人员开展网上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保教人员急救技能掌握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54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8.4%。近3个月内,55.0%(132/240,幼师和保育员)的调查对象班上学生在校内发生过幼儿意外伤害,主要类型为跌倒磕碰伤、鼻出血、运动扭伤。97.6%(248/254)的调查对象认为保教人员有必要学习急救技能,96.9%(246/254)学习过相关急救技能。掌握意外伤害急救技能的有147人,整体掌握水平为57.9%。具备技能的人数和构成比较高的前3个项目依次为手臂骨折的急救,有252人(99.2%);食物误入气管的急救,有249人(98.0%);心搏骤停的处理方式,有246人(96.9%);懂得心肺复苏正确的具体步骤的最少,仅70人(27.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保教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上保教人员,工作年限<2年(OR=0.360)和2~4年(OR=0.200)人员的掌握水平更低(P<0.05);相对未学习过相关急救技能的保教人员,学习过人员的掌握水平更高(OR=12.486,P<0.05);相对于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区域的保教人员,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保教人员的掌握水平更高(OR=2.818,P<0.05)。结论该区幼儿园保教人员意外伤害急救能力掌握水平较低,应以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区域、未学习过相关技能和工作年限较短的保教人员为重点对象,创新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强对保教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幼机构 保教人员 意外伤害 急救技能
原文传递
东西湖区食品从业人员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监测分析
3
作者 李世山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年第2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食品从业人员 东西湖区 监测分析 健康携带者 乙肝病毒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性健康体检 食品卫生安全
下载PDF
武汉市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信行调查分析
4
作者 郭慧 杨莹 +6 位作者 丁浩 周仲瑾 胡瑞 周良才 吴丽群 王怀记 陈晓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641,662,共6页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登革热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武汉市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共39所,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对1495名医护人...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登革热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武汉市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共39所,采用自编结构式问卷,对1495名医护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AP得分是否合格的影响因素。结果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32.63%,传播途径(71.17%)和预防措施(59.87%)的知晓率最高,其余诊治与管理方面的知晓率均低于50%。医护人员知识合格率为2.21%,态度积极率为65.48%,行为形成率为60.87%,综合KAP得分合格率为13.98%。职业(医生:OR=1.560,95%CI:1.143~2.128)、年龄(40~49岁:OR=1.927,95%CI:1.239~2.996;50岁及以上:OR=1.821,95%CI:1.078~3.074)、知识获取途径(线下讲座/会议:OR=1.560,95%CI:1.155~2.107;手机:OR=1.913,95%CI:1.370~2.670)是KAP得分合格的影响因素。结论武汉市医护人员登革热防治知信行水平不理想,尤其是知晓率较低,应结合线下讲座/会议与手机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针对不同职业、年龄人员实施差异化继续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登革热 知信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武汉市社区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童叶青 郭慧 +7 位作者 叶建君 侯双翼 刘勋 杨成凤 张玉 皮琦 卢祖洵 刘家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居民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2社区内的2751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2515份,对5条结核病防...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居民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2社区内的2751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2515份,对5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3.0%,对每条核心知识("传播途径"、"症状"、"求医地点"、"国家免费政策"、"疗效")的知晓率依次分别为83.0%、82.5%、82.1%、49.9%、67.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总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小学及以下"及非"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知晓率明显偏低(P<0.01)。结论社区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仍存在漏洞,应加强对国家免费政策及治疗疗效方面的信息传播,并以文化程度低、非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为重点健康教育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核心知识 知晓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武汉市2002~2003年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情况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滨 熊燕 +2 位作者 齐小保 李世山 吴凯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3-464,共2页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肠埃希菌O15 7∶H 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根据广覆盖的原则 ,选择 8家大型综合医院作为O15 7∶H7监测点 ,监测腹泻病人的带菌情况 ;其中 2家医院的肾病内科监测可疑肾衰病人 ,选...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肠埃希菌O15 7∶H 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根据广覆盖的原则 ,选择 8家大型综合医院作为O15 7∶H7监测点 ,监测腹泻病人的带菌情况 ;其中 2家医院的肾病内科监测可疑肾衰病人 ,选择 3家养殖场 ,采集猪、奶牛、鸡的粪便标本 ,采集生猪肉、奶制品等 ,用mEC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用“金卡”作初筛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8家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 85 8例 ,肾病内科肾衰病人 6例 ,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 7∶H7或O15 7∶H-;3个宿主动物监测点共采集奶牛、猪、鸡的粪便标本 3 18份 ,检出大肠埃希菌O15 7∶H-8株 ,带菌率为 2 .5 2 % ,其中猪的带菌率最高为 5 .88% ,奶牛为 1.96% ,鸡未检出 ;食品类生猪肉中检出 1株O15 7∶H-,检出率为 1.0 0 % ;对 9株菌株进行O抗原PCR和H抗原PCR鉴定 ,O抗原均为阳性 ,H抗原为阴性 ;单克隆血清抗体 6株阳性 ;并进行毒力基因鉴定 ,均为阴性。结论 武汉市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O15 7∶H7病人 ,猪和奶牛是主要宿主 ,其带菌率没有明显差异 ,生猪带菌率有明显的上升 ,且从生猪肉中检出 1株O15 7∶H-,尚未检出带病毒基因的菌株 ;而武汉市居民以食用猪肉为主 ,值得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出 大肠埃希菌O157:H7 腹泻病人 带菌率 监测 生猪肉 宿主动物 奶牛 家养 养殖场
下载PDF
武汉市社区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慧 侯双翼 +8 位作者 叶建君 刘勋 杨成凤 周丽平 张玉 皮琦 卢祖洵 刘家发 童叶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人群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实际途径与期望途径,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2个社区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获取途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15份,有效率为91.4%。社区...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人群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实际途径与期望途径,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武汉市2个社区15岁以上的居民进行获取途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15份,有效率为91.4%。社区人群实际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影视媒体(53.8%)、报刊(44.2%)、亲友聊天(16.9%)以及户外广告(14.3%);而调查对象期望的知晓途径主要为电视(63.1%)、报刊(37.5%)、广播(20.1%)和户外广告(18.7%)。且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及收入状况对各知晓途径的选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社区人群获取知识的途径随人群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而异,在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高效的宣传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健康教育 社区居民 获取途径
下载PDF
武汉市东西湖区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陶志阳 王高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年第6期97-98,共2页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分析 2009年 东西湖区 武汉市 无菌性脑膜脑炎 柯萨奇病毒A组 肠道病毒
原文传递
武汉市东西湖区与羊密切接触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被引量:2
9
作者 汤伟峰 孔德广 +3 位作者 杨小兵 王远虹 陶志阳 胡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调查武汉市东西湖区与羊密切接触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戊型肝炎(HE)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与羊密切接触人群和普通人群的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EV-IgG;调查分析两组人群的... 目的调查武汉市东西湖区与羊密切接触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戊型肝炎(HE)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与羊密切接触人群和普通人群的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EV-IgG;调查分析两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和与羊密切接触人群感染HEV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羊密切接触人群血液样本145份、HEV-IgG阳性率53.79%,普通人群血液样本158份、HEV-IgG阳性率38.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市东西湖区与羊密切接触人群HEV既往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专职从事畜牧养殖和年龄较大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抗-HEV IGG 密切接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大型国际赛事活动期间武汉市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小兵 余树坤 +5 位作者 吴凯 章丰 张晓霞 邹娇娇 孔德广 徐业华 《应用预防医学》 2020年第4期308-309,31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境外人员输入性恶性疟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今后大型赛事活动的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例恶性疟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整理分析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诊断结果及诊疗过程,并积极开展蚊媒监...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境外人员输入性恶性疟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今后大型赛事活动的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例恶性疟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整理分析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诊断结果及诊疗过程,并积极开展蚊媒监测。结果2例病例从疟疾高流行区入境我国后,因呕吐、腹泻、发热等原因就医。实验室结果显示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疟原虫血涂片镜检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2例病例均确诊为恶性疟原虫感染。结论在大型赛事活动期间应加强对境外人员的监测,应充分结合流行病学史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时采取救治及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恶性疟 病例报道 处置措施
下载PDF
武汉市东西湖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树坤 邓柳荣 +3 位作者 邵芬 王雨欣 李秀娟 刘芡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1,104,共4页
目的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医疗卫生机构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东西湖区15家疟原虫镜检站硬件设施情况以及镜检人员基本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 目的对武汉市东西湖区医疗卫生机构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东西湖区15家疟原虫镜检站硬件设施情况以及镜检人员基本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该阶段全区阴性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合格情况进行评价,对阳性血片进行复核。结果 15家疟疾镜检站有镜检人员28人,合格显微镜9台;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镜检人员年龄以40~50岁为主,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以20~30岁为主;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镜检人员从事镜检工作年限多在15年以上,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则多在10年以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镜检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0.00%),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以本科为主。2010-2015年全区共血检8 561例,复核阴性和阳性血片539张,符合率均为100%,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08%、79.92%、83.33%。2015年血片制作合格率(χ~2=26.45,P<0.01)、染色合格率(χ~2=16.85,P<0.01)、清洁度合格率(χ~2=13.93,P<0.01)均高于2010年。结论东西湖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已明显提高,但应进一步推进区内疟原虫镜检站人才梯队建设和硬件投入,坚持基层镜检质控考核工作,以保障疟疾防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镜检 能力建设 血片质量 基层 东西湖区
原文传递
2011-2015年武汉市东西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永红 郭慧 +2 位作者 崔芳敏 吴翟 陶志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5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2011-2015年东西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2015年东西湖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报告资料,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等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区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 目的探讨2011-2015年东西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2015年东西湖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报告资料,进行死亡率、死因构成等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全区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73‰、8.08‰及9.11‰,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新生儿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人群,占62.90%;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以及先天畸形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新生儿、婴儿及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儿和未成熟儿、其他先天畸形和肿瘤、意外死亡。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应提高远城区的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减少出生缺陷和并发症,并普及意外伤害防范与初级救护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亡原因 远城区
原文传递
2015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其去死因期望寿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永红 郭慧 吴翟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高危人群伤害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东西湖区2015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的伤害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并采用去死因期望寿命的方法评价伤害对人...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高危人群伤害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东西湖区2015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的伤害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并采用去死因期望寿命的方法评价伤害对人群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5年伤害死亡共201例,死亡率为71.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9.80/10万。伤害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淹死、自杀。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且各年龄段伤害死因各有特点。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男性增加2.45岁,女性增加0.97岁。结论伤害是导致东西湖区居民死亡和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死亡伤害的流行特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因分析 去死因期望寿命
原文传递
武汉市东西湖区2015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红 郭慧 +2 位作者 吴翟 陶志阳 刘芡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7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了解2015年东西湖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医疗保健政策、进行卫生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西湖区的居民死亡报告资料,进行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等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东西湖区居民... 目的了解2015年东西湖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医疗保健政策、进行卫生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西湖区的居民死亡报告资料,进行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等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东西湖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30.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5.28/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9,P<0.01)。除0岁~年龄组外,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83,P<0.01)。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3.83%)、肿瘤(24.33%)、呼吸系统疾病(12.28%)和意外伤害(11.27%),且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意外伤害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亡构成
原文传递
武汉东西湖区职业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小兵 汪鹏 +3 位作者 熊燕 陶志阳 王高明 姚群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年第2期252-254,共3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对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习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东西湖区与羊养殖、贩卖等密切相关的职业人群进行布病卫生防护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武汉市东西湖区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对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习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东西湖区与羊养殖、贩卖等密切相关的职业人群进行布病卫生防护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有效调查布病相关职业人员147人,男性居多,占62.59%(92/147),年龄集中在20~79岁,平均年龄50.6岁,职业以羊散养户为主占87.07%(128/14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7.56%(114/147),调查人群布病卫生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9.18%,其中男性对布病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性(X2=12.849,P〈O.01)。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东西湖区相关职业人群对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散养户暴露于饲养环境以及与病死羊接触过程中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意识差,因此,在职业人群中加强布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职业人群 知晓率 行为习惯
原文传递
武汉东西湖区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暴露现状与防护行为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小兵 熊燕 +3 位作者 汪鹏 陶志阳 王高明 江高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5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武汉市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暴露现状及防护行为,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东西湖区布病职业人群进行布病相关卫生知识、职业暴露现状及个人防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共有效调查职业人群147人。该区羊养... 目的调查分析武汉市布鲁氏菌病职业人群暴露现状及防护行为,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东西湖区布病职业人群进行布病相关卫生知识、职业暴露现状及个人防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共有效调查职业人群147人。该区羊养殖业多为家庭自主散养,人畜混居情况普遍,占44.22%;散养农户多在房前屋后圈地盖棚圈养,圈养方式占79.60%;有71.43%散养户每周羊圈消毒处理1次;饲养过程中出现病死羊时,仅40.82%散养户进行消毒处理后掩埋,有42.18%的散养户将病死羊销售并流入市场。结论武汉市布病职业人群存在饲养环境暴露风险,且防护意识较低,人间布病感染风险较大。建议加强布病健康宣教工作,同时重视外来家畜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职业人群 暴露 个人防护
原文传递
武汉东西湖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树坤 邓柳荣 +2 位作者 李华东 吴凯 唐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武汉市东西湖区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37例输入性疟疾,恶性疟35例(94.59%)... 目的探讨武汉市东西湖区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37例输入性疟疾,恶性疟35例(94.59%),卵形疟2例(5.41%);除发热外,畏寒占54.05%、寒战48.65%、出汗29.73%、头痛37.84%、恶心呕吐62.16%、腹泻18.92%、肌肉酸痛13.51%;此组患者误诊率54.05%;经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哌喹及伯喹联合治疗,第4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0.91%,第6d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占84.38%,至23d累计32例(86.49%)患者治愈出院,复燃1例(2.70%)。结论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必须加强疟疾诊断防治知识教育和镜检技能培训和考核,保持对输入疟疾的发现与诊治能力。青蒿素类药物联合治疗输入性疟疾疗效可靠应予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青蒿琥酯
原文传递
武汉东西湖区首次从水产品中检出O43群霍乱弧菌非流行株的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树坤 邵芬 +2 位作者 李秀娟 王雨欣 吴媚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对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240份外环境监测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的存活及菌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API20E)、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从... 目的对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240份外环境监测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的存活及菌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API20E)、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从240份外环境监测样本鲶鱼的肠内容物中检出O43群霍乱弧菌;ctx AB毒力基因检测为阴性,为无毒力的非流行株;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均显示不同程度敏感性,但对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耐药。结论本次从鲶鱼肠内容物分离的O43群霍乱弧菌,是东西湖区开展外环境霍乱监测几年来首次检出霍乱弧菌,提示外环境水产品中存在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应加强霍乱监测工作,避免霍乱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鲶鱼 分离鉴定 监测 首次检出
原文传递
武汉地区2017年-2019年蚊类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柳静 毛伟平 +4 位作者 丁浩 李华刚 陈龙 陈晓敏 田俊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6-423,共8页
2017年-2019年,在武汉地区选取公园、居民区、医院、农户和猪圈5种生境为调查点,采用诱蚊灯法对武汉地区蚊类进行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蚊类95072只,隶属1科5属8种.城市生境如公园、居民区、医院蚊虫密度消长呈双峰型,密度高峰出现... 2017年-2019年,在武汉地区选取公园、居民区、医院、农户和猪圈5种生境为调查点,采用诱蚊灯法对武汉地区蚊类进行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蚊类95072只,隶属1科5属8种.城市生境如公园、居民区、医院蚊虫密度消长呈双峰型,密度高峰出现在6月-7月,9月-10月,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农村生境如猪圈、农户蚊虫密度消长呈单峰型,密度高峰为6月-7月,猪圈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农户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农户和猪圈的丰富度(8)较高,农户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猪圈次之.公园、居民区、医院丰富度(4,4,3)较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似,年际间有波动.公园、医院与居民区,猪圈与农户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75~1.00,均为极相似.这些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蚊类多样性受外界影响较大,提示蚊媒防控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下的不同蚊种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群落 多样性 武汉市
下载PDF
1起ST19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溯源分析与探讨
20
作者 余树坤 刘浪 +3 位作者 谭雅心 崔紫妍 徐兴宇 陶志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6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应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并提取所有菌株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利用Abricate和SeqSero在线预测每株菌的血清型和耐药基因,然后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分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GS)递进分析。结果共检出12株沙门氏菌(菌株编号DXH001~DXH012),其中病例肛拭子样本7份、病例粪便样本2份,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3份。常规血清型分型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与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结果一致。12株菌株耐药谱完全一致,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均耐药。基于全基因组预测的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青霉烷、四环素的耐药性与耐药表型结果完全一致。选取DXH001~DXH009开展PFGE和WGS分析。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获得完全一致的PFGE图谱,全基因组序列大小无明显差异,约为4.9 Mbp,MLST型均为ST19。从SNP的最小生成树来看共存在17个变异位点,各菌株间SNP差异数为1~6。全基因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9株沙门氏菌自成一簇,与数据库其他沙门氏菌相差甚远,属于新的克隆分支。同源性最高的来源于江西的GCF_020221795.1参考样本。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致病源为鼠伤寒沙门氏菌ST19,为同一暴发来源。9株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氏菌遗传距离较远,自成一簇属于新的克隆分支。本研究中沙门氏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需加强对多重耐多药菌株的监控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PFGE分型 耐药基因 血清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