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某摔跤队皮肤癣菌感染调查分析
1
作者 童中胜 曾志良 +3 位作者 肖永泽 段逸群 李红艳 孙曾拯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武汉市 摔跤队 皮肤癣菌感染 调查 头癣 体癣
下载PDF
武汉市某尼庵皮肤癣菌病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胡志敏 江萍 孙曾拯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9年第5期298-298,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癣菌病 武汉市 红色毛癣菌 紫色毛癣菌 尼僧 絮状表皮癣菌 培养基 调查分析 足癣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武汉地区3301例皮肤真菌病致病菌种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江萍 夏清 +2 位作者 张长生 曾志良 孙曾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武汉市 皮肤真菌病 致病菌种
下载PDF
仙方活命饮加减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凯 段逸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19,共3页
仙方活命饮创自南宋陈自明,该方由金银花、穿山甲、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浙贝母、防风、陈皮、白芷、天花粉、皂角刺、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此方在皮肤科适用范围极广,凡皮肤损害具备红肿热痛,... 仙方活命饮创自南宋陈自明,该方由金银花、穿山甲、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浙贝母、防风、陈皮、白芷、天花粉、皂角刺、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此方在皮肤科适用范围极广,凡皮肤损害具备红肿热痛,属于阳证者,皆可用之。本文结合临床验案浅谈仙方活命饮加减在皮肤科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方活命饮加减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重度痤疮 血管炎
原文传递
小柴胡汤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宪玉 夏旋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7年第2期233-241,共9页
小柴胡汤是少阳证的主方,为和解表里之剂,具有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热,健胃生津液之效。其方证要点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与少阳本证中的"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核心病机是"血弱气尽... 小柴胡汤是少阳证的主方,为和解表里之剂,具有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热,健胃生津液之效。其方证要点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与少阳本证中的"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核心病机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乃正虚邪入于半表半里。以病机为核心,抓"柴胡"主症、皮疹好发于胸胁、颈部、耳、眼中、颞部、肢体侧缘等肝胆经循行部位、体质特征及广义的"往来"特征等可将小柴胡汤用于治疗伴发热的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反复发作不愈的慢性皮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方证要点 和解少阳 健胃 气血亏虚 皮肤病
原文传递
积雪草苷在皮肤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慧 王玮蓁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积雪草苷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霁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4期564-565,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7日~2018年4月12日期间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3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7日~2018年4月12日期间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3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9例(13.85%)、遵医嘱63例(96.92%)、护理满意64例(98.46%)、健康教育达标62例(95.38%);对照组复发23例(35.38%)、遵医嘱47例(72.31%)、护理满意53例(81.54%)、健康教育达标55例(84.62%)(P<0.05)。结论在皮肤科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复发,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在现代皮肤科学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凯 高晓慧 王玮蓁 《光明中医》 2015年第7期1588-1589,共2页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桅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车前子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除肝经湿热的作用,主治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之证,可用于内、外、妇、五官等多科疾病。现将2010年以来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科疾...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桅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车前子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除肝经湿热的作用,主治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之证,可用于内、外、妇、五官等多科疾病。现将2010年以来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文献综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中医皮肤科 综述
下载PDF
miR-125a-3p靶向FOXM1调控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金曌 刘钟 +4 位作者 彭静 胡荣毅 吴娟 黄琴斯 王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1-2536,2542,共7页
目的:探究miR-125a-3p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银屑病组、miR-NC组和miR-125a-3p组,对大鼠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Baker评分;ELISA检测皮肤组织IL-6、IL-1β、TNF-α... 目的:探究miR-125a-3p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银屑病组、miR-NC组和miR-125a-3p组,对大鼠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Baker评分;ELISA检测皮肤组织IL-6、IL-1β、TNF-α水平;qRT-PCR检测皮肤组织miR-125a-3p表达;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叉头盒蛋白M1(FOXM1)mRNA和蛋白表达。分离培养银屑病大鼠角质形成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a-3p与FOXM1的靶向关系;分别抑制或过表达miR-125a-3p以及过表达miR-125a-3p基础上过表达FOXM1,检测细胞miR-125a-3p、FOXM1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大鼠皮肤组织miR-125a-3p表达降低,PASI评分、Baker评分、IL-6、IL-1β、TNF-α水平以及FOXM1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银屑病组、miR-NC组比较,miR-125a-3p组大鼠皮肤组织miR-125a-3p表达升高,PASI评分、Baker评分、IL-6、IL-1β、TNF-α水平以及FOXM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125a-3p与FOXM1存在靶向关系。抑制miR-125a-3p表达后,细胞FOXM1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过表达miR-125a-3p则作用相反;过表达FOXM1可减弱过表达miR-125a-3p对细胞活力、凋亡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结论:miR-125a-3p在银屑病大鼠皮损组织中低表达,其过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下调FOXM1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改善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5a-3p 叉头盒蛋白M1 银屑病 皮肤损伤 炎症反应 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皮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7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尤红 任海涛 +6 位作者 范思远 徐金梅 吴娟 陈国华 龚雪 杨青 梅俊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3-476,共4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人类疱疹病毒3型。单纯皮肤VZV感染多预后较好,或仅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但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血管病变、脑膜炎、脑炎、小脑炎和脊髓炎等[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7例皮肤VZV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特点,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明确病原体,协助精确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三种慢性变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曹永艳 程良玉 +3 位作者 周小勇 李东升 董碧麟 马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1-733,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ELISA法检测3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以区分食物不耐受的程度。结果3组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病率和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 目的比较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及慢性荨麻疹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ELISA法检测3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以区分食物不耐受的程度。结果3组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病率和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异位性皮炎患者食物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最高,达62.5%;三组患者对鸡蛋和牛奶的发病率最高,且不耐受的程度最严重,而异位性皮炎患者对鸡蛋和牛奶严重不耐受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患者;三组患者食物严重不耐受的发病均主要分布在婴幼儿组和青少年组,但异位性皮炎患者食物不耐受的发病年龄和异位性皮炎自身的发病年龄分布一致。结论食物不耐受和异位性皮炎的关系较为密切,提示食物不耐受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中可能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慢性荨麻疹 慢性湿疹 异位性皮炎
下载PDF
皮肤垢着病样糠秕孢子菌感染1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夏清 江萍 +2 位作者 肖绍云 高进 孙曾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3,共2页
患者男,17岁,面部以双颧部为主出现灰褐色油腻性鳞屑斑片半年余。取鳞屑KOH直接镜检未见孢子及菌丝。用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圆形及少量卵形孢子。将鳞屑接种于花斑癣培基上37℃培养4周,可见有圆形和卵形糠秕孢子菌生... 患者男,17岁,面部以双颧部为主出现灰褐色油腻性鳞屑斑片半年余。取鳞屑KOH直接镜检未见孢子及菌丝。用革兰染色油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圆形及少量卵形孢子。将鳞屑接种于花斑癣培基上37℃培养4周,可见有圆形和卵形糠秕孢子菌生长。经用伊曲康唑100mg/d治疗5周后,皮疹逐渐消退,但未痊愈,停药后皮疹又有复发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垢着病 糠秕孢子菌 诊断 伊曲康唑
下载PDF
LncRNA MALAT1/miR-876-5p/FOXM1轴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金曌 刘钟 +4 位作者 彭静 胡荣毅 吴娟 黄琴斯 王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2-588,594,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lncRNA MALAT1)/miR-876-5p/叉头框蛋白质M1(FOXM1)轴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Ct组、Model组、si-NC组、si-MALAT1组、mimic NC组、miR-...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lncRNA MALAT1)/miR-876-5p/叉头框蛋白质M1(FOXM1)轴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Ct组、Model组、si-NC组、si-MALAT1组、mimic NC组、miR-876-5p mimic组、si-MALAT1+inhibitor NC组、si-MALAT1+miR-876-5p inhibitor组,除Ct组外,其余组细胞均需用25μg/L TNF-α处理以诱导银屑病体外细胞模型,TNF-α诱导24 h后再转染对应的转染物48 h,用于后续实验。qRT-PCR检测细胞中MALAT1、miR-876-5p表达;CCK-8、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M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ALAT1与miR-876-5p、miR-876-5p与FOXM1的关系;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MALAT1与miR-876-5p的关系。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MALAT1、FOXM1蛋白表达增加,miR-876-5p表达下降(P<0.05);相较于Ct组,Model组HaCaT细胞中MALAT1表达、FOXM1蛋白表达、A450值、EdU阳性率、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PCNA、Bcl-2蛋白表达升高,miR-876-5p表达、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沉默MALAT1或过表达miR-876-5p可抑制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miR-876-5p inhibitor恢复了MALAT1敲低对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凋亡、增殖及炎症反应的作用;MALAT1靶向下调miR-876-5p,miR-876-5p靶向下调FOXM1。结论:敲低MALAT1可能通过提高miR-876-5p表达来下调FOXM1表达,进而促进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并降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 miR-876-5p 叉头框蛋白质M1 细胞增殖 银屑病
下载PDF
武汉地区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的丙酸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宪玉 姜敏 +5 位作者 付辰 吴卓璇 刘雯 董碧麟 曾志良 王玮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4,137,共5页
目的观察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丙酸杆菌,厌氧培养获得分离株,经革兰染色、16SrRNA和23SrR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 目的观察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丙酸杆菌,厌氧培养获得分离株,经革兰染色、16SrRNA和23SrR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84株丙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的棒状杆菌。所有分离株16SrRNA和23SrRNA扩增序列Blast结果显示:72株与Genbank中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0c,Pacbe16SrRNA和23SrRNA的序列有98%-100%的同源性,12株与Genbank中贪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vidum,Pavidum)16SrRNA和23SrRNA的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84株分离株中,所有菌株对四环素敏感,MIC值在0.016—0.50μg/mL间。29株(34.52%)对红霉素耐药,均为高度耐药(MIC〉256μg/mL);其余55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值0.016—0.38μg/mL)。P0cnes和P.avidum中红霉素耐药株分别为19株(26.39%)、10株(83.33%)。结论武汉地区痤疮患者携带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耐药率高,对四环素均敏感。该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杆菌 痤疮 贪婪丙酸杆菌 耐药 红霉素 四环素
原文传递
Survivin和COX-2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萌 冯昭 +3 位作者 覃莉 陈红英 陈柳青 王玮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4-806,共3页
目的了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对照组、23例基底细胞癌、18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目的了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对照组、23例基底细胞癌、18例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66.67%。COX-2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COX-2的表达率分别为65.22%和66.67%,且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Survivin的表达和COX-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和COX-2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COX-2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2038例常见过敏原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永艳 陈尊义 +3 位作者 陈瑶 马玲 曹俊 曾志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2-1244,1300,共4页
目的了解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11年7月-2012年7月武汉及其周边地区2 0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20种血清特异性IgE(sIgE),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了解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11年7月-2012年7月武汉及其周边地区2 0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20种血清特异性IgE(sIgE),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发生率较高,达87.83%;对两种或多种过敏原敏感者占72.52%;吸入组的3种主要过敏原:尘螨、屋尘和狗上皮呈"连锁阳性"分布特征;猫毛过敏发生率虽低,但其强致敏性却不容忽视;食物组的4种主要过敏原为淡水鱼、虾、蟹和海水鱼,呈"连锁阳性"分布。结论该地区过敏原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筛查过敏原对该地区荨麻疹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过敏原 IGE 连锁阳性
原文传递
慢性荨麻疹胃粘膜损害与皮肤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建华 胡少鹏 +3 位作者 李真 孙曾拯 张锦章 徐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0-151,192,共2页
68例慢荨,皮肤出现风团时行胃窥镜检查者38例,见胃粘膜风团等损害者有33例(86.84%)。皮肤风团消退后经胃窥镜检查的30例中有6例见胃粘膜风团荨损害,占20%,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30.623,P<0.001)。而胃粘膜风团病变与临床上胃... 68例慢荨,皮肤出现风团时行胃窥镜检查者38例,见胃粘膜风团等损害者有33例(86.84%)。皮肤风团消退后经胃窥镜检查的30例中有6例见胃粘膜风团荨损害,占20%,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30.623,P<0.001)。而胃粘膜风团病变与临床上胃肠症状病变二者不相一致,前者阳性率为86.84±10.75%,后者为23.68±15.21%,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537,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胃粘膜 皮肤损害
下载PDF
武汉及周边地区456例头癣患者分类病原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续玲 曾志良 +2 位作者 周绍稳 胡志敏 江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病原学检查 武汉地区 头癣
下载PDF
五苓散加减治疗伴有水肿症状的皮肤病4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凯 段逸群 +2 位作者 陈柳青 曾宪玉 张伟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3,314,共3页
报告4例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伴有水肿症状的皮肤病,疗效满意。该4例患者分别为慢性复发性丹毒、淋巴水肿、结节性血管炎、红皮病低蛋白血症水肿,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症状。五苓散在治疗伴有水肿症状的皮肤病时,结合发生水肿的部... 报告4例使用五苓散加减治疗伴有水肿症状的皮肤病,疗效满意。该4例患者分别为慢性复发性丹毒、淋巴水肿、结节性血管炎、红皮病低蛋白血症水肿,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症状。五苓散在治疗伴有水肿症状的皮肤病时,结合发生水肿的部位可配相应的引经药物,下肢合用三妙丸(牛膝、黄柏、苍术)或根类药物;上肢加用姜黄、桑枝、桂枝等;全身皆肿可加用五皮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如若兼有小便不利,口渴欲饮之症更是五苓散使用的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加减 水肿 皮肤病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PD98059缀合物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良 陈娜 +3 位作者 付昱 郑亮 肖婧 陈柳青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与PD98059缀合物的体内、外抗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作用。方法采用HDAC试剂盒测试缀合物SAHA-PD98059对HDAC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5-[3-(羧基甲氧基)苯基]-3-(4,5-二甲基-2-噻唑基)-2-(4-磺基苯基)-2H...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与PD98059缀合物的体内、外抗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作用。方法采用HDAC试剂盒测试缀合物SAHA-PD98059对HDAC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5-[3-(羧基甲氧基)苯基]-3-(4,5-二甲基-2-噻唑基)-2-(4-磺基苯基)-2H-四唑内盐(MTS)试剂盒测试缀合物SAHA-PD98059对A431、HSC-5、Colo16和SCC-124种SC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构建A431皮下荷瘤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SAHAPD98059组、SAHA组、PD98059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8 d,每隔2 d记录小鼠体质量,测量肿瘤体积。通过对小鼠主要器官行HE染色评价缀合物SAHA-PD98059的生物安全性。结果缀合物SAHA-PD98059抑制HDAC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142.9±1.2)nmol/L。缀合物SAHA-PD98059在HDAC活性口袋中能够与氨基酸残基H142、G151、T312形成氢键,而母体化合物SAHA可与氨基酸残基H142、H143、T312形成氢键。与母体化合物PD98059及SAHA相比,缀合物SAHA-PD98059对皮肤鳞癌细胞A431、HSC-5、Colo16和SCC-12的抗增殖活性均更强,其中缀合物SAHA-PD98059对A4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IC_(50)=(1.7±0.2)μmol/L]。缀合物SAHA-PD98059对人正常皮肤细胞TE353.sk基本无毒性。体内研究表明,缀合物SAHA-PD98059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647.5 mg/kg,并可显著抑制A431肿瘤的增长。HE染色发现,缀合物SAHA-PD98059对主要器官无明显毒性。结论缀合物SAHA-PD98059用于治疗SCC安全有效,其效果强于单一使用SAHA或PD98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PD98059 伏立诺他 缀合物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