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鑫格 梁蓉 +2 位作者 何秋月 唐平 高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HS)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HS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曲安奈德组(n=58)、rb-bf-GF组(n=58)和联合...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HS)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HS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曲安奈德组(n=58)、rb-bf-GF组(n=58)和联合组(n=58)。曲安奈德组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rb-bf-GF组使用rb-bf-GF治疗,联合组联合使用曲安奈德和rb-bf-GF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四项目瘙痒量表(FIIQ)评分、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厚度和面积变化;比较3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统计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随访复发情况以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HS患者VSS评分、FIIQ评分、NR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VSS评分、FIIQ评分、NRS评分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41、4.364、8.834,P<0.05);治疗后,3组HS患者瘢痕厚度和面积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瘢痕厚度和面积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13、140.187,P<0.05);治疗后,3组HS患者EGF、VEGF、IFN-γ、TNF-α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EGF、VEGF、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34、3.826、7.900、5.641,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复发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8、6.538,P<0.05);且联合组的疗效评价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00,P<0.05)。结论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优于曲安奈德单独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曲安奈德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变异性浆细胞瘤异位1通过调控微小RNA-214-3p/人凋亡抑制蛋白X轴影响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的顺铂耐药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珍 吴庭 +1 位作者 孙弦 刘睿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1226-123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变异性浆细胞瘤异位1(PVT1)调控微小RNA(miR)-214-3p/人凋亡抑制蛋白X(XIAP)对皮肤黑色素瘤(CMM)细胞的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该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3—9月。体外培养人皮肤黑色素瘤SK-MEL-1/DDP细...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变异性浆细胞瘤异位1(PVT1)调控微小RNA(miR)-214-3p/人凋亡抑制蛋白X(XIAP)对皮肤黑色素瘤(CMM)细胞的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该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3—9月。体外培养人皮肤黑色素瘤SK-MEL-1/DDP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不做处理)、阴性转染组(NC组,转染PVT1-inhibitor阴性对照)、抑制PVT1表达组(PVT1-inhibitor组,转染PVT1-inhibitor)、共转染组(PVT1-inhibitor-miR-214-3p-inhibitor组,转染PVT1-inhibitor同时转染miR-214-3p-inhibito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SK-MEL-1/DDP细胞PVT1、miR-214-3p水平;MTT法检测四组SK-MEL-1/DDP细胞增殖能力及对DDP的耐药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四组SK-MEL-1/DDP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四组SK-MEL-1/DDP细胞XIAP、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应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PVT1与miR-214-3p的靶向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结果与NG组、NC组比较,PVT1-inhibitor组SK-MEL-1/DDP细胞增殖抑制率[(22.87±3.43)%比(0.00±0.00)%、(0.08±0.01)%]、凋亡率[(40.05±6.06)%比(15.69±2.35)%、(17.01±2.55)%]、miR-214-3p及Bax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VT1、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15.13±0.45)µg/L比(45.03±1.35)µg/L、(47.81±1.33)µg/L]、Ki-67、Bcl-2蛋白、XIAP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PVT1-inhibitor组比较,PVT1-inhibitor+miR-214-3p-inhibitor组SK-MEL-1/DDP细胞增殖抑制率[(15.12±2.27)%比(22.87±3.43)%]、凋亡率[(27.88±4.19)%比(40.05±6.06)%]、miR-214-3p及Bax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IC_(50)值[(23.98±0.72)µg/L比(15.13±0.45)µg/L]、Ki-67、Bcl-2蛋白、XIA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显示miR-214-3p是PVT1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二者存在靶向关系。结论下调lncRNA PVT1可靶向上调miR-214-3p表达,抑制XIAP表达,减弱CMM SK-MEL-1/DDP细胞对DPP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抗药性 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变异性浆细胞瘤异位1 微小RNA-214-3p 人凋亡抑制蛋白X 顺铂耐药性
下载PDF
miR-181a-5p对氧化应激诱导皮肤老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燕 杨艳清 +6 位作者 万睿 周进飞 张层层 刘睿 许其军 张名 李慧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343-5346,共4页
目的研究miR-181a-5p对氧化应激诱导皮肤老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皮肤成纤维样细胞RS1,建立氧化应激诱导皮肤老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iR-181a mimic组、模型+mimic-NC组、模型+miR-18... 目的研究miR-181a-5p对氧化应激诱导皮肤老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皮肤成纤维样细胞RS1,建立氧化应激诱导皮肤老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miR-181a mimic组、模型+mimic-NC组、模型+miR-181a inhibitor组、模型+inhibitor-NC组。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qPCR检测P53,衰老标记蛋白(SMP)30,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表达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COL1A1的表达。结果细胞经H_(2)O_(2)处理后,转染miR-181a mimic可使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P53及SMP30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COL1A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生化检测结果显示CAT、GSH-PX、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OL1A1表达抑制,MMP2表达增强(P<0.01)。而转染miR-181a inhibitor后,结果相反。结论miR-181a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皮肤老化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MMP2的表达、抑制COL1A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氧化应激 皮肤老化
下载PDF
miR-181a-5p在皮肤成纤维样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和机制
4
作者 黄燕 杨艳清 +6 位作者 万睿 周进飞 张层层 刘睿 许其军 张名 李慧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0-834,889,共6页
目的观察miR-181a-5p在H 2 O 2诱导大鼠皮肤成纤维样细胞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水平对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00μmol/L H_(2)O_(2)诱导大鼠皮肤成纤维样RS1细胞6 h,构建细胞衰老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H 2 O 2处理... 目的观察miR-181a-5p在H 2 O 2诱导大鼠皮肤成纤维样细胞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表达水平对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00μmol/L H_(2)O_(2)诱导大鼠皮肤成纤维样RS1细胞6 h,构建细胞衰老模型。将细胞分为5组:H 2 O 2处理组、mimic-NC组、mimic组、inhibitor-NC组和inhibitor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81a-5p mimic、inhibitor等转染入相应的细胞中。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qPCR检测细胞miR-181a-5p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自噬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C3B、p62、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5,ATG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RS1细胞比较,H 2 O 2诱导后的RS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miR-181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 2 O 2处理组比较,mimic组RS1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轮廓不清晰,碎片较多,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自噬水平降低,Beclin-1和ATG5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inhibitor组RS1细胞轮廓清晰,过度伸展、空泡化的细胞减少,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自噬水平升高,Beclin-1和ATG5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H 2 O 2诱导大鼠皮肤成纤维样细胞miR-181a-5p表达增加,且上调miR-181a-5p表达,可抑制细胞自噬、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H_(2)O_(2) miR-181a-5p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烧伤继发湿疹创面的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陶宇莎 刘先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第6期72-72,7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湿疹 烧伤患者 细菌学分析 创面 抗过敏治疗 外用药物 微生物学
下载PDF
股癣的易患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陶宇莎 刘先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前对股癣的发病情况、致病病原体、药物治疗研究报道较多。本次调查以分析个体条件、工作环境、卫生习惯、行为模式等18项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旨在寻找主要的致病诱因,为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普通人群的科普宣传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易患因素 股癣 发病情况 致病病原体 药物治疗 卫生习惯 行为模式 致病诱因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睿 孙弦 +3 位作者 胡珍 吴庭 曹育春 彭才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及15例正常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和CD163标记的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iNOS+M1...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及15例正常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和CD163标记的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iNOS+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为(6.16±3.32)/HP与正常组织(6.76±0.87)/H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63+M2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22.30±6.27)/HP高于正常组织(9.81±4.23)/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M1型和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CA组织中的浸润呈负相关(P<0.05)。结论:尖锐湿疣皮损中浸润的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可能在尖锐湿疣逃避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INOS CD163
下载PDF
斯特林联合雷尼替丁治疗156例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晓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斯特林 雷尼替丁 慢性荨麻疹 H2受体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扁平疣患者116例的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庭 孙晓虹 吴纪园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0年第3期143-144,16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扁平疣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16例扁平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SCL-90测评结果显示:扁平疣患者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项...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扁平疣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16例扁平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SCL-90测评结果显示:扁平疣患者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项的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HAMA测评结果显示:扁平疣患者HAMD得分超过17分,存在抑郁症状,HAMA得分超过14分,存在焦虑症状。结论扁平疣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必要时应对扁平疣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心理障碍
下载PDF
双侧双重带状疱疹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睿 孙弦 +1 位作者 胡珍 吴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0-292,共3页
报告1例双侧双重带状疱疹。患者女,64岁。左头面及右腰腹起簇集水疱伴疼痛7 d。皮肤科检查:左侧头面部见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见簇集分布的丘疱疹、水疱,少许脓疱,周围红晕明显,尼氏征(-),少许破溃、结痂,左眼睑肿胀明显;右腰腹部见多处... 报告1例双侧双重带状疱疹。患者女,64岁。左头面及右腰腹起簇集水疱伴疼痛7 d。皮肤科检查:左侧头面部见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见簇集分布的丘疱疹、水疱,少许脓疱,周围红晕明显,尼氏征(-),少许破溃、结痂,左眼睑肿胀明显;右腰腹部见多处簇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双侧双重带状疱疹。同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命名、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双侧
原文传递
BALB/c小鼠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黑素的免疫应答
11
作者 孙弦 刘睿 +1 位作者 吴庭 刘栋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660-662,共3页
目的:明确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细胞黑素能否刺激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方法:利用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细胞黑素颗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马尔尼菲篮状菌黑素抗体,采用凝集试验和ELISA间接法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接种后的小鼠出现... 目的:明确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细胞黑素能否刺激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方法:利用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细胞黑素颗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马尔尼菲篮状菌黑素抗体,采用凝集试验和ELISA间接法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接种后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腹水、脱毛或脾脏肿大等;免疫小鼠的腹水、血清和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与马尔尼菲篮状菌黑素颗粒均产生凝集反应,ELISA法检测抗体OD值依次为1.635±0.085、1.820±0.249、0.671±0.142。结论:马尔尼菲篮状菌黑素可以刺激BALB/c小鼠产生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篮状菌 黑素 抗体 ELISA
下载PDF
皮下注射胸腺肽α_1对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庭 孙晓虹 《海峡药学》 2011年第3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静滴更昔洛韦5mg/(kg.d),连用10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mg,每周2次,连用2周;对照组仅用更昔洛韦,方法同观察组。记录患者止疱、结痂时间、皮损痊愈...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静滴更昔洛韦5mg/(kg.d),连用10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mg,每周2次,连用2周;对照组仅用更昔洛韦,方法同观察组。记录患者止疱、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及疼痛减轻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止疱、皮损痊愈时间及疼痛减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可缩短老年人带状疱疹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老年人 带状疱疹
下载PDF
NASBA与RT-qPCR技术检测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病灶组织真菌载量的效果及相关性
13
作者 孙弦 刘睿 +2 位作者 高虎 胡珍 吴庭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序列特异性核酸体外扩增(NASBA)与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者病灶组织真菌载量的效果及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HIV阴性的TSM患者的肩部病灶组织,均采用NASBA与RT-qPCR检测病灶组织马尔尼菲篮状菌的... 目的探讨序列特异性核酸体外扩增(NASBA)与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者病灶组织真菌载量的效果及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HIV阴性的TSM患者的肩部病灶组织,均采用NASBA与RT-qPCR检测病灶组织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载量。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NASBA与RT-qPCR检测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P<0.05),但NASBA的灵敏度稍高。结论NASBA与RT-qPCR技术检测HIV阴性TSM患者病灶组织的马尔尼菲蓝状菌载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但在相同的拷贝浓度下NASBA技术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实时定量PCR 序列特异性核酸体外扩增 真菌载量 相关性 一致性
下载PDF
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及复发病例分析
14
作者 陈蓓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69,共2页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生于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的表皮肿瘤。尖锐湿疣治疗方法很多,大致分为:化学疗法(足叶草酯及其衍生物、S-Fu等)、免疫疗法(干扰素等)和物理疗法(冷冻、电灼、激光等)。尖...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生于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的表皮肿瘤。尖锐湿疣治疗方法很多,大致分为:化学疗法(足叶草酯及其衍生物、S-Fu等)、免疫疗法(干扰素等)和物理疗法(冷冻、电灼、激光等)。尖锐湿疣的治疗手段虽多,但都存在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二氧化碳激光 激光治疗
下载PDF
钙池操纵性钙内流对特应性皮炎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曹灿 刘光辉 +4 位作者 王畅畅 马如雪 贾欣睿 钟剑 高亚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OCE)及其介导的钙信号在特应性皮炎(AD)上皮屏障破坏中的作用。方法:6周龄BALB/c小鼠,采取胶带粘贴及1%DNCB致敏法建立AD模型,分为对照组、AD组、SOCE抑制剂BTP2处理的AD组(AD-BTP2)和外用糖皮质激素处理的A... 目的:探讨钙池操纵性钙内流(SOCE)及其介导的钙信号在特应性皮炎(AD)上皮屏障破坏中的作用。方法:6周龄BALB/c小鼠,采取胶带粘贴及1%DNCB致敏法建立AD模型,分为对照组、AD组、SOCE抑制剂BTP2处理的AD组(AD-BTP2)和外用糖皮质激素处理的AD组(AD-TCS)。采用组织学检查表皮厚度,通过皮水分丢失(TEWL)测定小鼠皮肤屏障功能。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为对照组、尘螨(HDM)提取物刺激组和HDM刺激并BTP2干预组(HDM-BTP2),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OCE及上皮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实验评估HaCaT细胞屏障功能。结果:AD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的经皮水分丢失和表皮增厚均更为显著(P<0.0001);而BTP2处理后AD小鼠的经皮水分丢失(P<0.05)和表皮增厚(P<0.0001)进一步加重。HDM刺激可以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而BTP对细胞增殖没有影响。HDM刺激后HaCaT细胞SOCE相关蛋白Orai1~3,STIM1~2和SARAF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细胞无差异,但Orai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M刺激HaCaT细胞后屏障相关闭合蛋白Occludin和兜甲蛋白Loricrin表达下调;而BTP2处理后可以恢复Occludin和增加E-cadherin的表达。HDM组HaCaT细胞的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高于对照组细胞,而1μmol/L BTP2可以显著降低HDM诱导的FITC-右旋糖酐通透性改变。结论:在AD动物模型和细胞水平,SOCE抑制剂BTP2对上皮屏障具有相反的效应,提示SOCE在2型炎症中作用的复杂性,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池操纵性钙内流 特应性皮炎 上皮屏障
原文传递
干扰素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彭维恒 王英夫 +1 位作者 陈蓓 韩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0-631,共2页
目的:通过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疣体联合局部及肌肉注射治疗尖锐湿疣,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疣体后局部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 目的:通过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疣体联合局部及肌肉注射治疗尖锐湿疣,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疣体后局部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1.0 mg,每周3次,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直接将疣体组织气化后,再局部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并在治疗后第0.5、1、2、3个月定期复诊。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BCG-PSN治疗CA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二氧化碳激光 干扰素 卡介菌多糖核酸
原文传递
40例成人和28例儿童麻疹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长征 陈蓓 +2 位作者 陈平娥 林能兴 涂亚庭 《临床医学》 CAS 2000年第7期36-37,共2页
对1996年2月~1999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成人麻疹和28例儿童麻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18~20岁9例,~30岁29例,3l岁和34岁各1例。
关键词 成人 儿童 麻疹 临床表现 比较
原文传递
成人麻疹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长征 陈蓓 +2 位作者 李家文 黄谨明 陈平娥 《临床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30-31,共2页
对1996年2月~1998年9月我科收治的40例成人麻疹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麻疹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18~20岁9例,~30岁29例,31岁和34岁各1例。 1.2发病季节:1~3月份8例,4~6月份26例,7~9月份5例,10~12月份1例。 ... 对1996年2月~1998年9月我科收治的40例成人麻疹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麻疹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18~20岁9例,~30岁29例,31岁和34岁各1例。 1.2发病季节:1~3月份8例,4~6月份26例,7~9月份5例,10~12月份1例。 1.3分类症状和体征:(1)发热:37.5℃~38℃5例,~39℃17例,>39℃18例。(2)卡他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流泪和/或流涕者13例,畏光8例,球结膜充血29例,其中2例有脓性分泌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麻疹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维恒 王英夫 +1 位作者 陈蓓 韩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疗效。方法:NGU联合组50例采用BCG-PSN注射联合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结果:NGU联合组的痊愈率(80.0%)显著高于其对照组(52.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疗效。方法:NGU联合组50例采用BCG-PSN注射联合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阿奇霉素片口服治疗。结果:NGU联合组的痊愈率(80.0%)显著高于其对照组(52.0%)(P<0.05)。结论:BCG-PSN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NGU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卡介茵多糖核酸 阿奇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