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扫描体位和定位像方向对单髋关节CT图像及辐射剂量影响
1
作者 蒋栋栋 王亚囡 +2 位作者 周蕾 孙澳 吕国义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下,探讨不同扫描体位及定位像方向在单髋关节CT中对图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将120例进行单髋关节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扫描以身体正中线作矢状垂直定位线,定位像前后位+左侧位,扫描视野选择大体型,... 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下,探讨不同扫描体位及定位像方向在单髋关节CT中对图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将120例进行单髋关节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扫描以身体正中线作矢状垂直定位线,定位像前后位+左侧位,扫描视野选择大体型,其余三组以患侧髋关节为中心的等中心扫描,扫描视野均选择小体型,其中B组定位像采用前后位+X线管靠近身体长轴的侧位像;C组采用前后位+X线管远离身体长轴的侧位像;D组仅采用前后位。比较4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同时测量并计算图像客观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评估图像主观噪声、条纹伪影及诊断信心度。结果显示4组间客观噪声、SNR、CNR、CTDIvol、DL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C与D组各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组间比较各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辐射剂量整体降低16%~35%;4组图像在主观噪声、条纹伪影及诊断信心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于最后一次采集定位像信息的ATCM系统中进行单髋关节CT扫描时,推荐等中心扫描方案同时选择小体型扫描视野,将前后定位像或选择X线管远离身体长轴的侧位定位像作为最后一次执行计划,能保证图像质量同时进一步优化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定位像 等中心扫描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联合心脏MRI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应舟 今可 +2 位作者 贺晓天 李上 李志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联合心脏MRI对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ICM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MCE和心脏MRI分别获取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尖瓣舒张早期...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联合心脏MRI对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ICM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MCE和心脏MRI分别获取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流速比值(E/A)、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DT)、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E、心脏MRI及其联合应用对ICM的诊断效能。结果MCE检查显示,观察组LVESVI、LAVmax均高于对照组,LVEF、E/A、Am、E、D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MRI检查显示,观察组LVESVI、LAVmax均高于对照组,LVEF、E/A、Am、E、D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MRI测得观察组Am高于M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MCE联合心脏MRI诊断ICM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高于其单独应用(0.781、0.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6、2.124,P=0.028、0.034)。结论MCE联合心脏MRI对ICM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心脏MRI 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直方图鉴别乳腺肿瘤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芳 程春红 +1 位作者 邵剑波 吕国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4-317,324,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直方图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4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DKI并后处理得到平均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利用直方图分析软件计算以上参数的直方图,并比较不同性...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直方图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4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DKI并后处理得到平均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利用直方图分析软件计算以上参数的直方图,并比较不同性质乳腺肿瘤DKI直方图平均值、百分位数等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参数直方图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在MK和MD值的直方图参数中,乳腺恶性肿瘤MK平均值、最大值、百分位数(10%、25%、50%、75%、90%)均显著大于乳腺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MD平均值、最小值、百分位数(10%、25%、50%、75%、90%)均显著小于乳腺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最大值及MD第10百分位数(MD10)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910和0.821。结论DKI直方图参数可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其中MK最大值和MD10对于乳腺肿瘤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DKI直方图分析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直方图分析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腕关节外伤X线平片、CT及三维CT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德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81-483,共3页
目的:对16例腕关节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三维CT3种检查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6例中,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41岁。全部病例均经X线平片、常规CT和三维CT成像,X线平片包括常规... 目的:对16例腕关节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三维CT3种检查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6例中,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41岁。全部病例均经X线平片、常规CT和三维CT成像,X线平片包括常规位置和特殊位置。CT机为SomatomCRF。结果:16例中X线平片阳性15例18处,阴性1例。CT及三维CT全部阳性,共发现骨折及脱位32处。其中腕部复杂性骨折合并脱位10例,多发性骨折不合并脱位2例,单纯性骨折4例。16例中10例开放复位手术证实,4例手法复位,2例单纯石膏托固定治愈证实。结论:在腕关节外伤X线检查中,平片占有重要地位,CT优于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损伤 X线平片 CT 三维CT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骨关节外伤X线平片、CT及三维CT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德洲 《放射学实践》 1998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目的本文对49例骨关节外伤患者的 X 线平片、CT 及三维 CT 三种检查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49例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9~87岁,平均42岁。全部病例均经 X 线平片、常规 CT 及三维 CT 成像。X 线平片包括常规... 目的本文对49例骨关节外伤患者的 X 线平片、CT 及三维 CT 三种检查进行对比研究,评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49例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9~87岁,平均42岁。全部病例均经 X 线平片、常规 CT 及三维 CT 成像。X 线平片包括常规位置和特殊位置。CT 为 SO-MATOM CRF。结果 49例骨关节外伤中平片阳性35例,CT 阳性47例,三维 CT 阳性48例,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49例65处骨折或脱位中平片显示40处,CT61处,三维 CT63处,阳性率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结论①骨关节外伤首选检查应为平片。②CT 优于平片,特别是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如腕、髋、颅面及椎体。③三维 CT 是 CT 必要的补充。三种检查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损伤 X线平片 CT 3D-CT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腰椎结核并发巨大寒性脓肿经皮引流一例报告
6
作者 黄德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8年第5期310-310,共1页
1977年Grouvall将血管造影的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应用于腹腔脓肿引流,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采用这一方法治疗1例腰结核并发腹膜后巨大寒性脓肿亦获成功,特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并发症 巨大寒性脓肿 经皮引流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X线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向荣 桂芬 +2 位作者 郭美琴 李侠 吕国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692-369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X线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0例,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X线检查分型,并以手术解剖和Garden分型为对照。结果检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解剖分型和Garden分型方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X线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0例,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X线检查分型,并以手术解剖和Garden分型为对照。结果检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解剖分型和Garden分型方面,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的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的骨折端碎骨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有效鉴别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解剖分型和Garden分型,且骨折端碎骨检出率较高,有利于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X线 股骨颈骨折分型
下载PDF
输卵管阻塞介入性再通术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沈庆荣 黄德洲 陈慧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及术后通水,术后追踪随访6个月。结果:Ⅰ型输卵管阻塞再通成功率100%,Ⅱ型输卵管阻塞手术再通成功率37.5%;受孕...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采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选择性输卵管再通术及术后通水,术后追踪随访6个月。结果:Ⅰ型输卵管阻塞再通成功率100%,Ⅱ型输卵管阻塞手术再通成功率37.5%;受孕率前者26.5%,后者为0%。结论:Ⅰ型输卵管阻塞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疗效较好,该技术操作安全简单,成功率高,应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放射学 介入性 生育力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估计的小波自适应阈值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曾艺辉 高鸣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8年第4期410-413,共4页
利用Bayesian估计的小波自适应阈值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高斯滤波和小波变换的三种方法(传统的硬阈值、传统的软阈值去噪、基于Bayesian估计的自适应阈值去噪)分别同时对加不同标准差σ的Rician噪声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对比验证... 利用Bayesian估计的小波自适应阈值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高斯滤波和小波变换的三种方法(传统的硬阈值、传统的软阈值去噪、基于Bayesian估计的自适应阈值去噪)分别同时对加不同标准差σ的Rician噪声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对比验证高斯滤波和传统小波阈值去噪的优劣,以及新的Bayesian估计自适应阈值小波去噪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信号去噪方面的优越性。小波去噪后的信号信噪比比高斯滤波去噪后信号的信噪比高,且均方根误差要低。采用基于Bayesian估计的自适应阈值小波去噪方法比采用的高斯滤波保留了更多有用信号,优化后的氧摄取分数(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值有一定程度增大,使结果更接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测量金标准。成功完成信号和噪声分离优化,将一种新的基于Baysian估计的自适应小波阈值去噪应用到了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降噪分析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理论 信号噪声 图像去噪 核磁共振成像 氧摄取分数
下载PDF
不同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松 代欢欢 +1 位作者 许琛 彭俊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比较2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法[外侧裂+脑凸面侧支评分系统(Maa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评分系统(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 目的比较2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法[外侧裂+脑凸面侧支评分系统(Maa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评分系统(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再发脑梗死,64例)和对照组(未再发脑梗死,216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特征、Maas、Tan评分差异,用ROC曲线分析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降低[(38.63±5.43)cm/s vs(40.49±6.38)cm/s,P=0.035]。观察组Maas、T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8±1.11)分vs(3.21±1.35)分,P=0.021;(1.05±0.98)分vs(1.85±0.81)分,P=0.000]。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均有一定预测价值,Tan评分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277,95%CI:0.201~0.354,P=0.000。结论 Maas、Tan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均具有较好价值,但Tan评分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侧支循环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俊羽 殷江浩 李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的104例患者,并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了单b值DWI、多b值IVIM及增强扫描。测量HCC患者...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的104例患者,并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了单b值DWI、多b值IVIM及增强扫描。测量HCC患者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IVIM参数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比较MVI阳性组和阴性组DWI和IVIM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顾分析预测M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对MVI的预测效能。结果:在104例HCC中,MVI阳性57例,MVI阴性47例;MVI阳性组的ADC值和D值均低于MVI阴性组(P<0.05),而两组的D*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值是预测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其临界值为0.853×10^(-3)mm^(2)/s,预测MVI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6,80.9%和71.2%。结论:D值在预测HCC患者的MVI中优于ADC值,IVIM成像有助于HCC患者的精准治疗及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下载PDF
DWI ADC值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倩 张艳楠 +1 位作者 刘杰 黄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9-793,共5页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预测价值。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10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直肠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灶ADC值差异,同时分析...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预测价值。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10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直肠良性病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灶ADC值差异,同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预后直肠癌患者病灶ADC值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病灶ADC值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分化、Dukes分期C~D期、有淋巴结外肿瘤种植、Ki-67≥14%患者ADC值明显低于中高分化、A~B期、无淋巴结外肿瘤种植和Ki-67<14%患者(P<0.05);直肠癌病灶ADC值与Ki-67指数呈负相关(r=-0.578,P<0.05);ADC值预测低分化、Dukes分期C~D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和0.770(P<0.05);ADC值预测有淋巴结外肿瘤种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0(P<0.05);死亡患者病灶ADC值低于存活患者(P<0.05);ADC值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2(P>0.05)。直肠癌病灶ADC值在预测分化程度、Dukes分期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多发性骨肉瘤的X线表现(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1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3例患者 ,均经X线平片检查。结果 :患者多处骨受累 ,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呈致密的骨岛状瘤骨 ,肿瘤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 :多发性骨肉瘤非常罕见。平片示全身骨骼系统多处骨...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3例患者 ,均经X线平片检查。结果 :患者多处骨受累 ,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呈致密的骨岛状瘤骨 ,肿瘤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 :多发性骨肉瘤非常罕见。平片示全身骨骼系统多处骨呈不同程度骨肉瘤样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肉瘤 骨肉瘤 骨转移瘤 X线诊断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薄层直肠核磁共振新序列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艳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5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对于术前评估直肠癌分期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并接受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检查的直肠癌患者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RI新序列T分期的准确性进行观察。结果:... 目的:探讨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对于术前评估直肠癌分期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并接受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检查的直肠癌患者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RI新序列T分期的准确性进行观察。结果:术后病理确诊T1 2例,T2 14例,T3 12例,T4 6例;MRI新序列检测T1 1例,T2 16例,T3 14例,T4 3例,κ=0.871,具有一致性。结论: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对于直肠癌术前评估分期具有肯定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新序列 直肠癌 分期
下载PDF
以软组织肿瘤为主的双膝关节Erdheim-Chester病一例
15
作者 宋战强 彭俊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5-1336,共2页
骨硬化性组织细胞增生(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一种非常罕见组织细胞起源的血液系统肿瘤。现报道一例经病理证实的双膝关节ECD病。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双膝部疼痛不适1年,加重1月。体格检查:双膝部叩击痛阳性,双膝肿胀。
关键词 ERDHEIM-CHESTER病 膝关节 软组织肿瘤
下载PDF
定量CT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丁三秀 吴昌维 +1 位作者 曾艺辉 丁祥武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以CT诊断脂肪肝为标准,探究定量CT(QCT)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行Fibro Touch检查且在1 w内行QCT检测的NAFLD患... 目的:以CT诊断脂肪肝为标准,探究定量CT(QCT)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行Fibro Touch检查且在1 w内行QCT检测的NAFLD患者和非脂肪肝人群,共91例,以CT测量肝脾密度比值诊断脂肪肝为标准,分为NAFLD组(病例组)和正常组(对照组),分别为55例、3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资料;并对病例组进行程度评估,分为轻度组(n=21)、中度组(n=20)和重度组(n=14),对三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QCT、Fibro Touch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QCT与Fibro Touch相对应的肝脂肪百分比参数(FAT%)和受控衰减参数(CAP)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AP、FAT值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水平、CAP、肝脏硬度值(LSM)、内脏脂肪面积(VFA)、FAT、是否伴有高血脂、代谢综合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BMI、CAP、FAT、VFA依次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 Touch、QCT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系数分别为0.77、0.71,P<0.05);QCT与Fibro Touch诊断脂肪肝具有相关性,Fat%和CAP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48,P<0.05);CAP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243 d B/m、266.5 d B/m、294 d B/m;FAT%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7.75%、15.20%、25.5%。结论:QCT和Fibro Touch在NAFLD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Fibro Touch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更高,QCT还需进一步完善诊断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定量CT诊断
下载PDF
CT检查纹理分析对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伟 张文娟 +2 位作者 周利华 金鑫 肖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9-465,共7页
目的探讨CT检查纹理分析对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6例初发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3.5~13.0岁... 目的探讨CT检查纹理分析对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56例初发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3.5~13.0岁。根据56例患儿的随访结果,20例患儿急性胰腺炎复发,设为复发组;36例患儿未复发,设为未复发组。56例患儿均于初次入院24 h内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观察指标:(1)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CT检查纹理参数比较。(3)临床参数与CT检查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儿疾病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患儿随访时间需≥24个月。采用Shapiro Wilk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的正态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参数和CT检查纹理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参数对急性胰腺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1)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复发组患儿并发症(有、无),疾病严重程度分型(轻型、中度重型、重型)分别为14、6例,2、5、13例;未复发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29例,19、11、6例;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1,Z=5.414,P<0.05)。(2)两组急性胰腺炎患儿CT检查纹理参数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儿CT检查动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分别为0.186(0.174,0.206)和0.413(0.405,0.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13,P<0.05)。复发组患儿CT检查静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和熵值分别为0.084(0.078,0.092)和0.961(0.210,1.720),未复发组上述指标分别为0.135(0.124,0.156)和0.372(0.210,0.535);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63,7.243,P<0.05)。(3)临床参数与CT检查纹理参数的诊断效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分型、CT检查动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CT检查静脉期纹理参数能量值、CT检查静脉期纹理参数熵值均是影响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相关因素(比值比=0.874、0.765、0.837、0.902、0.813,95%可信区间为0.802~0.985,0.581~0.914,0.753~0.897,0.862~0.948,0.765~0.873,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参数中并发症和疾病严重程度分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和0.832,单项CT检查纹理参数曲线下面积为0.811~0.867,临床参数联合CT检查纹理参数曲线下面积为0.882。结论CT检查纹理参数分析可早期无创性预测儿童急性胰腺炎复发,且临床参数联合CT检查纹理参数预测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复发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纹理分析 诊断效能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