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花蛇舌草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活性氧水平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李祥芸 朱祥祥 徐涛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HDI)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体外培养HRCECs。将HRCECs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高渗对照组(19.5 mmol/L甘...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HDI)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体外培养HRCECs。将HRCECs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高渗对照组(19.5 mmol/L甘露醇及5.5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高糖对照组(25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白花蛇舌草组(HDI组)(6.25 mL/L、12.5 mL/L、25 mL/L、50 mL/L HDI和25 mmol/L的葡萄糖处理细胞)。处理细胞48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A1(CyclinA1)和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1.116±0.105)比(0.684±0.072)](P<0.05)。与高糖组比较,12.5 mL/L、25 mL/L和50 mL/L的白花蛇舌草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0.847±0.076)、(0.639±0.058)、(0.421±0.042)比(1.116±0.105)](P<0.05)。选择50 mL/L的白花蛇舌草作为研究对象。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G_(0)/G期细胞百分比[(60.02±5.01)%比(54.72±4.31)%]、细胞凋亡率[(17.11±1.01)%比(3.32±0.47)%]、活性氧水平[(96.18±5.22)比(42.14±3.56)]及PCNA、CyclinA1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明显升高,G_(2)/M期和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HDI组G_(0)/G期细胞百分比[(32.31±3.42)%比(60.02±5.01)%]、细胞凋亡率[(9.72±0.73)%比(17.11±1.01)%]、活性氧水平[(67.75±4.83)比(96.18±5.22)]及PCNA、CyclinA1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明显降低,G_(2)/M期和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可降低高糖诱导的HRCECs增殖、凋亡及活性氧水平,阻滞细胞周期,机制可能与调节PCNA、CyclinA1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血管 上皮细胞 白花蛇舌草 凋亡 活性氧 葡萄糖
下载PDF
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行抗VEGF治疗后黄斑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严立 阎静 赵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6-389,共4页
目的:分析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独治疗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单独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效治疗方... 目的:分析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独治疗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单独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高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11-1/2015-06-30于我院治疗的43例45眼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进行疗效比较,采用抗VEGF单独治疗的20例22眼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PDT治疗的23例23眼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mo两组患者患眼视力状况,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强反射区域变化和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CNV渗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NV突破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EP)的宽度、高度、离中心凹的距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两行及以上眼数比例为82%,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ICGA检查观察组CNV停止渗漏眼数比例为86%,渗漏减少14%,与对照组(74%,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与对照组(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NV突破RPE的宽度、高度、离中心凹的距离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DT治疗,抗VEGF单独治疗能显著提升病理性高度近视并发CNV患者的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NV停止渗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高度近视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玻璃体的超微结构与年龄相关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燕 杨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179-1181,共3页
玻璃体液化在许多眼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玻璃体本身的液化机制并不明确。对玻璃体超微结构与退行性变结构改变的研究,为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玻璃体正常结构及液化时结构改变的相关... 玻璃体液化在许多眼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玻璃体本身的液化机制并不明确。对玻璃体超微结构与退行性变结构改变的研究,为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就玻璃体正常结构及液化时结构改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玻璃体液化 年龄相关性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药物治疗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阎静 吴建华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青光眼滴眼剂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后对高眼压的控制效果。方法将年龄在18~65岁、术前基线眼压为(16.62±3.40)mmHg、术后基线眼压为(30.76±7.47)mmHg的175例玻璃体切割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后... 目的比较不同抗青光眼滴眼剂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后对高眼压的控制效果。方法将年龄在18~65岁、术前基线眼压为(16.62±3.40)mmHg、术后基线眼压为(30.76±7.47)mmHg的175例玻璃体切割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后发生高眼压的患者分为4组,分别使用3种抗青光眼药物滴眼。第1组56例(56眼),单一应用β阻滞剂;第2组36例(36眼),单一应用α激动剂;第3组48例(48眼),协同应用β阻滞剂与碳酸酐酶抑制剂;第4组35例(35眼),协同应用α激动剂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分别观察用药3d后和9d后的降眼压效果。结果用药3d后,4组观察对象的眼压下降幅度为:第1组(9.87±5.16)mmHg,第2组(7.87±6.00)mmHg,第3组(13.03±8.43)mmHg,第4组(9.48±6.42)mmHg;在用药9d后为:第1组(13.16±5.09)mmHg,第2组(10.61±6.16)mmHg,第3组(16.60±8.93)mmHg,第4组(13.63±7.96)mmHg。对用药后3d和用药后9d的眼压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确定4个用药组眼压下降幅度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降低术后高眼压的应用中,单独使用β阻滞剂或α激动剂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时,β阻滞剂的降眼压效果优于α激动剂(P<0.05)。β阻滞剂与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联合降眼压作用不仅优于单独使用β阻滞剂(P<0.05),更明显优于单独使用α激动剂(P<0.01)。结论在降低术后高眼压的药物治疗中,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比单独应用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眼压 Β阻滞剂 α激动剂 碳酸酐酶抑制剂
下载PDF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疗效分析
5
作者 赵燕 李祥云 吴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0283-0283,共1页
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疗效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 3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20 例,21 眼,女 18 例,20... 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疗效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 38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20 例,21 眼,女 18 例,20 眼,共 41 眼,所有患眼均行玻璃腔内注射 0.05ml(0.5mg)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国际标准对 数视力表(小数记录法)检查并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检查后,测量并计 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荧光素渗漏面积。结果:治疗前的最佳矫正视力为 0.15±0.14,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为 0.25±0.17,治疗前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透面积为(11.65±10.05)mm 2 ,治疗后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透面积为 (8.62±8.04)mm 2 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的 视力,缩小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透面积。FFA检查,可以为AMD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雷珠单抗治疗
下载PDF
过表达PGC-1α抑制高糖条件下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朝辉 张睿 +2 位作者 何俊文 李祥芸 吴建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对高糖条件下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建立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株RGC-5高糖模型,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高糖组、空载组和PGC-1α过表达组... 目的:探讨过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对高糖条件下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建立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株RGC-5高糖模型,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高糖组、空载组和PGC-1α过表达组。MTT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ax、p53、Bcl-2、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DNA聚合酶γ(POLG)、ATP合酶O亚基(ATP5O)、细胞色素C氧化酶5b亚基(COX5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和SOD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空载组相比,过表达PGC-1α组细胞的活力增强,凋亡率降低,Bax和p5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Bcl-2、NGF、VEGF、PGC-1α、TFAM、POLG、ATP5O、COX5b、SOD1和SOD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PGC-1α可促进高糖条件下RGC-5细胞活力,抑制其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感光细胞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留存对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鑫 叶应嘉 胡庆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留存对患者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6-10/2017-10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3例83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中均使用TA作为玻璃体染...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留存对患者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6-10/2017-10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3例83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中均使用TA作为玻璃体染色剂且未行硅油或气体填充,手术结束时其中32眼患者玻璃体腔内可见TA白色粉末残留(残留组), 51眼患者未见TA白色粉末残留(无残留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wk,3mo时的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56,P> 0. 05);术后1wk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5. 48±3.8mmHg,残留组为20.09±6.14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术后3mo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3.75±2.35mmHg,残留组为16.26±2.52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术后1wk无残留组平均CMT为240.57±42.69μm,残留组平均CMT为215.03±18.38μm,残留组低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 05);无残留组与残留组术后3mo平均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作为染色剂的TA颗粒留存可使术后眼压短期内有升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压 黄斑中心凹厚度
下载PDF
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巩膜扣带手术失败的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建华 赵燕 程建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索利用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巩膜扣带术失败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可行性及对眼表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8例患者8只眼接受手术,均使用Alcon公司的一步法穿刺套管。所使用的眼内手术器械是Alton的23G专用器械,手术是在Z... 目的探索利用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巩膜扣带术失败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可行性及对眼表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8例患者8只眼接受手术,均使用Alcon公司的一步法穿刺套管。所使用的眼内手术器械是Alton的23G专用器械,手术是在Zeiss200P手术显微镜下使用AlconAccuras400高速玻璃体切割平台下进行。术毕均充填20%的C3F8。结果8例患者术后切口闭全良好无渗漏,术后3d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低眼压,3d后恢复正常。视网膜I期复位。除了结膜下的轻度的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眼表结构保持完整,无新的瘢痕形成。术后3个月内有2例患者诉轻度的眼内异物感,其他患者未诉不适。结论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能有效治疗巩膜扣带手术失败后的视网膜脱离,且有利于维持眼表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玻璃体切割术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脱离
原文传递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瞳孔残膜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燕 吴建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4-1034,共1页
患者女,5岁:因“发现视物不清1年”于2013年3月2日入院:否认既往特殊病史。入院体检:VOD0.06/OS0.06,IOP OD 22mmHg,OS22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区片状色素膜且完全遮盖瞳孔(图1),缝隙处可见晶状体... 患者女,5岁:因“发现视物不清1年”于2013年3月2日入院:否认既往特殊病史。入院体检:VOD0.06/OS0.06,IOP OD 22mmHg,OS22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区片状色素膜且完全遮盖瞳孔(图1),缝隙处可见晶状体透明,眼底红光反射存。入院诊断:(1)双眼瞳孔残膜;(2)双眼弱视:患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通过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分别行右眼及左眼瞳孔残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瞳孔残膜 微创 治疗 入院体检 视物不清 入院诊断 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超 张睿 +2 位作者 李祥芸 吴建华 徐冲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分析23G无自闭阀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 SCH)的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玻璃体切除手术4981例(4981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SCH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23G无自闭阀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 SCH)的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玻璃体切除手术4981例(4981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SCH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G无自闭阀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发生SCH9例(9眼,0.18%),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0—75岁,平均(58.384-17.67)岁。与对照组(同期手术未发生SCH者)相比,SCH组患者在年龄、术前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术中出现眼压明显波动者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24,0.002)。结论年龄、视网膜脱离范围及术中出现眼压明显波动是23G无自闭阀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发生SC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脉络膜上腔 玻离体切除术 23 G 无自闭阀 因素 危险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时圆圆 吴建华 李朝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323-326,332,共5页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严重的中心视力损伤。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治疗DME。本文对激光、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系统治疗以及玻璃体手术、新兴药...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严重的中心视力损伤。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治疗DME。本文对激光、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系统治疗以及玻璃体手术、新兴药物等多种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DME治疗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激光治疗 抗VEGF药物 糖皮质激素 玻璃体切割术
原文传递
巩膜扣带术经眼球筋膜囊球后麻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文娟 冯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经眼球筋膜囊球后麻醉的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62例(6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32例(32眼),进行经眼球筋膜囊的球后麻醉;对照组,B组,30例(30眼),进行传统的常规球后麻醉。采用VAPS疼痛评分标准观察患者...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经眼球筋膜囊球后麻醉的效果。方法巩膜扣带术62例(6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32例(32眼),进行经眼球筋膜囊的球后麻醉;对照组,B组,30例(30眼),进行传统的常规球后麻醉。采用VAPS疼痛评分标准观察患者不同时问点的疼痛程度,并采用失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不同时间点的眼球制动情况,记录术者的满意度及观察术中麻醉并发症。结果在麻醉后30s、1min、2min及术中患者疼痛程度,A组均较B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min、4min、5min患者疼痛程度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s、1min、2min、3min及术中眼球制动效果A组优于B组(P〈0.05),麻醉后4min、5min眼球制动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对A组的麻醉效果满意度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球结膜水肿和(或)结膜下出血,A组9例(28.1%),B组5例(19.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出血,A组1例(3.1%),B组2例(6.6%),差异无统计学(P〉0.05)。两组均未出现一过性黑嚎或眼心反射。结论经眼球筋膜囊球后麻醉具有更快的麻醉镇痛效果,术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度高,在巩膜扣带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球后 经眼球筋膜囊 扣带术 巩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