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梅靖宇 朱钊 吴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还可能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显示,VD缺乏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从而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补充VD可能有助于预防1型糖尿病和改善2型... 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还可能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显示,VD缺乏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从而导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补充VD可能有助于预防1型糖尿病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本文就VD与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并连枷胸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周攀 吴中权 +2 位作者 朱杰 程玲玲 舒圣 《中国骨伤》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手术与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对多发肋骨骨折(multiple rib fractures,MRF)并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和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治疗的MRF...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手术与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对多发肋骨骨折(multiple rib fractures,MRF)并连枷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和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治疗的MRF并连枷胸的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5(38.0±18.0)岁;病程8~21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8.35±18.05)岁,使用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8.15±17.99)岁,使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心电监护指标、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康复指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术后3d,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率[(102.43±13.74)次/分vs(86.26±8.06)次/分]、呼吸频率[(28.45±3.40)次/分vs(22.05±2.85)次/分]、血氧饱和度[(89.68±3.66)%vs(98.46±4.84)%]、静息痛[(3.5±0.5)分vs(2.6±0.6)分]、运动痛[(3.6±0.5)vs(2.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102.30±17.00)pg·ml^(-1)vs(85.68±21.20)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33.44±4.85)pg·ml^(-1)vs(18.14±4.28)pg·ml^(-1)]均高于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75.51±10.54)mg·L^(-1)vs(60.75±9.84)mg·L^(-1)]均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d,两组呼气峰值流速[(3.31±0.52)L·S^(-1)vs(5.69±0.74)L·S^(-1)]、用力呼气容积[(1.46±0.29)L vs(2.06±0.38)L]、用力肺活量[(2.68±0.95)L vs(4.26±1.05)L]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6例,低于对照组14例(P<0.05),研究组骨痂形成时间(9.50±1.40)d、骨折愈合时间(72.20±8.32)d,均短于对照组(11.35±2.15)、(93.70±9.90)d(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采用胸腔镜下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的MRF并连枷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其手术创伤更小,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更轻,术后肺部并发症少,肺功能更快更好地康复,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微创手术 保留肋骨骨膜内固定术 多发肋骨骨折 连枷胸
下载PDF
基于内部控制的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玲 张崎 +2 位作者 张宏 梁俊 王俊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及患者安全目标等构建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检查、培训整改及信息沟通4个模块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选取2个病区试运行成功后在全院开放应用。1年后... 目的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及患者安全目标等构建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检查、培训整改及信息沟通4个模块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选取2个病区试运行成功后在全院开放应用。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平台应用后跌倒、非计划性拔管、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安全隐患上报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应用平台的422名护士使用整体满意率达93.84%。结论构建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适用性良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信息平台 内部控制 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
下载PDF
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组织支持感与组织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程楠 李金萍 +3 位作者 郑一瑾 教锐 谭亦周 刘祥英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在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与创新行为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真实型领导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组织认同量表和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1名护士进行... 目的探讨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在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与创新行为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真实型领导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组织认同量表和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0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和创新行为得分分别为(58.45±10.99)分、(44.33±9.24)分、(21.58±4.54)分、(33.22±8.27)分。各变量呈两两正相关(均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在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与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06、0.190,组织支持感与组织认同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68。结论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与护士创新行为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可采取真实型领导,重视对护士的组织支持来提高其组织认同,从而为护士创新行为的发生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真实型领导 组织支持感 组织认同 创新行为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想 杨辰希 +2 位作者 朱钊 吴敏 邹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69-573,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超声影像特征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斑块组(73例)、稳定性斑块组(51例)、不稳定性斑块组(89例)。检测并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IGF-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与各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性斑块组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IGF-1水平较低;不稳定斑块组年龄、HbA1c、TG、LDL-C水平较高,IGF-1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性斑块组HbA1c、TG、LDL-C水平较高,收缩压、IGF-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年龄、收缩压、HbA1c、L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A1c、LDL-C、TG、IGF-1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GF-1低水平可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辅助评估斑块的形成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2型糖尿病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培欣 廖世波 吴敏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29-1033,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疾病,占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高血糖、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等为其主要特点。持续性高血糖易引起血液高凝趋向,带来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血栓弹...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疾病,占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高血糖、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等为其主要特点。持续性高血糖易引起血液高凝趋向,带来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血栓弹力图(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利用TEG对凝血过程进行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测、治疗、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TEG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栓弹力图 慢性疾病
下载PDF
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罕见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用药分析
7
作者 吕天雅 张怡 韩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行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出现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的治疗经过,为临床个体化制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药师门诊结合病史回顾和事后随访,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和临床表现,依据最新的循证... 目的通过分析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行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出现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的治疗经过,为临床个体化制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药师门诊结合病史回顾和事后随访,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和临床表现,依据最新的循证证据,结合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试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等分析判断其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对其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果通过药师门诊定期随访,评估该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等指标良好,符合治疗预期。结论临床上为反复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结合最新的循证证据对患者血小板反应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估,依个体化原则制定治疗方案,并通过长期随访保障患者治疗全过程的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脑梗死 血小板高反应性 个体化治疗 用药分析
下载PDF
前列腺按摩液/精浆弹性蛋白酶联合诊断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的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浩 李梦颖 +2 位作者 许珊丹 朱长才 张玲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6-792,共7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精浆弹性蛋白酶(NE)联合诊断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的价值。方法: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分别遴选已生育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生育组)62例、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患者(不育组)67例,和无泌尿生殖道疾病对象...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液(EPS)/精浆弹性蛋白酶(NE)联合诊断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的价值。方法: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分别遴选已生育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生育组)62例、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患者(不育组)67例,和无泌尿生殖道疾病对象(对照组)57例,检测其EPS和精浆中NE含量、精液常规、EPS常规及症状评分(CPSI);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PS/精浆的NE比值。结果:诊断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的联合预测因子为(精浆NE-2×EPS NE)。对129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病例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联合预测因子与EPS的白细胞(WBC)呈负相关(r=-0.914,P<0.01),与症状评分、精子浓度、精子活率、精子活力呈负相关(P均<0.01),与精浆WBC、精液pH值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预测因子在生育组、不育组、对照组中均值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2 238(-2 595,-2 054)、-1 511(-1 778,-1 307)、-148(-181,-118),在病例组(生育组+不生育组)和对照组间、病例组内生育组和不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预测因子诊断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面积为0.71(P<0.01)。结论:EPS NE和精浆NE含量联合诊断Ⅲ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有较大诊断价值,使用联合预测因子优于单独采用EPS NE或精浆NE含量诊断IIIA型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型前列腺炎 联合预测因子 男性不育 弹性蛋白酶
原文传递
医联体背景下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秋霞 娄佳奡 +5 位作者 鲁文果 张志霞 李金萍 肖艳玲 魏虹 李雯婷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背景下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效果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选取医院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分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以医联体主导的延... 目的:探讨医联体背景下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效果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选取医院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分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以医联体主导的延续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Barthel指数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出院后3个月的生命质量评分(QOL)、依从性评分及护理体验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护理工作体验感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QO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服药、锻炼、复诊和饮食方面的依从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8.83倍、8.14倍、21.00倍和10.23倍。结论:医联体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能为出院患者提供不间断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护理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脑卒中 护理管理 延续护理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8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魏辉 李慧 +2 位作者 余国华 董素娟 朱卫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8-862,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和外源重组IL-38组(腹腔注射rIL-38),... 目的通过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和外源重组IL-38组(腹腔注射rIL-38),给予12周西方饮食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药结束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检测血清TC、TG水平;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FN-γ、IL-17、IL-10及TGF-β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Th17、Treg及M2比例指标;观察斑块的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L-38组主动脉窦和全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且斑块内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显著增加(P<0.05),而CD4~+T细胞、巨噬细胞、MMP-2和MMP-9显著减少(P<0.05)。rIL-38组脾脏Th1、Th17细胞比例显著减少,M2、Treg显著增加(P<0.05)。血浆IFN-γ、IL-17水平降低,IL-10、TGF-β水平升高(P<0.05)。结论外源重组rIL-38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促进斑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白细胞介素38 炎症因子 抗炎因子
下载PDF
手臂内收30°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佳 熊巍 +1 位作者 张丽芳 张纯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手臂内收30°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我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时,置管侧手臂外展90... 目的探讨手臂内收30°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我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时,置管侧手臂外展90°为对照组,置管侧手臂内收30°为观察组。PICC置管术中进行腔内心电图定位,以出现正向最高P波视为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观察患者平卧手臂摆放角度由外展90°变成内收于躯体侧30°时,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及导管留置长度。结果观察组105例(100%)腔内心电图P波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上壁交界连接点,对照组98例(93.3%)导管尖端滑入右心房;患者手臂内收30°较外展90°,腔内心电图的P波振幅平均增大6.98 mm,2组P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50,P<0.001);2组在出现高振幅正向P波时导管留置长度平均相差1.82 cm,2组患者导管留置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7,P<0.001);观察组置管后经胸片判断,置管一次到位率为100%。结论经贵要静脉和肱静脉置入导管,术中置管侧手臂摆放角度由外展90°变换成内收30°时导管头端向右心房方向移动。操作者依据腔内心电图进行术中导管尖端定位从而确定导管最终体内留置长度时,手臂摆放角度应为内收30°,以确保患者卧位及手臂活动变化时,导管尖端始终留置在安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腔内心电图定位 P波 手臂内收外展 导管尖端位置 导管留置长度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伴肺不张的效果及对血清PCT和hs-CRP的影响 被引量:84
12
作者 隗世波 刘青云 钟群琼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伴肺不张的效果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伴肺不张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伴肺不张的效果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伴肺不张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衰竭好转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不张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氧饱和度(SaO 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 2)、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SaO 2、FEV 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 2、hs-CRP、TNF-α、IL-6、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氨溴索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伴肺不张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氨溴索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肺炎 肺不张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497定量检测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少平 谈惠群 +2 位作者 胡亚华 张海 章国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404-2408,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清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93例CRC患者术前、30例健康者血清miR-497表达量;以ELSIA法检测血清V... 目的定量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清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93例CRC患者术前、30例健康者血清miR-497表达量;以ELSIA法检测血清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含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CRC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D34表达,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术后随访3年;分析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与CRC血管生成、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血清miR-497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VEGF、Ang-2含量及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iR-497低表达组血清VEGF、Ang-2含量及MVD均显著高于miR-497高表达组(P<0.01);CRC组血清miR-497表达量与血清VEGF、Ang-2含量及MVD均呈负相关(r=-0.437、-0.461、-0.383,P<0.01);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与CRC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术后复发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生存期长短呈正相关(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是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血清miR-497表达量降低可促进CRC新生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与CR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可成为CRC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croRNA-497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外源性胰岛素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廖世波 曾荣 +2 位作者 邹毅 吴敏 黄淑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2例肝肾功能正常的绝经后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标准OGTT、IRT... 目的探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2例肝肾功能正常的绝经后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标准OGTT、IRT及血常规结果。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1-4椎体骨密度,根据T值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T≥-1,n=49)、骨量减少组(-2.5<T<-1,n=67)和骨质疏松组(T≤-2.5,n=66)。结果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外源性胰岛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骨质疏松组年龄大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MI小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外源性胰岛素使用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外源性胰岛素[OR=2.402,95%CI(1.305~4.419)]和高BMI[OR=1.171,95%CI(1.068~1.283)]是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年龄[OR=0.910,95%CI(0.875~0.945)]是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与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显著相关性;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增加有益,其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源性胰岛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胰岛素 绝经后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评估产后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佳 叶细容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10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评估产后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院内90例产后POP产妇作为POP组,同期选取90例健康产妇作为健康组,2组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评估产后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院内90例产后POP产妇作为POP组,同期选取90例健康产妇作为健康组,2组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比较2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泌尿裂孔前后径(AP)、左右径(LR)、面积(A),肛提肌厚度(LT)、膀胱尿道后角(PVA)和膀胱颈移动度(BNM)、尿道旋转角(URA),并分析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对产后POP的评估价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OP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泌尿裂孔AP、LR、A,LT、PVA和BNM、UR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评估产后PO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3%、91.11%、92.22%,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估产后产妇泌尿裂孔肛提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利于及早有效评估产后POP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超声 多平面成像技术 泌尿裂孔 盆腔脏器脱垂
下载PDF
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联合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童 周治军 +7 位作者 徐康 龚娟 章尹岗 万涛 龚化 戴强 杨刚 熊标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76-878,共3页
目的将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与软性输尿管镜联合应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87例复杂肾结石病人,其中观察组(44例)采用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联合软性输尿管镜手术方式;同时设置对照组(43例),采用普通经皮肾镜手术方式治疗... 目的将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与软性输尿管镜联合应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87例复杂肾结石病人,其中观察组(44例)采用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联合软性输尿管镜手术方式;同时设置对照组(43例),采用普通经皮肾镜手术方式治疗肾结石;统计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134.4±21.1)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3.6±29.2)ml和13.95%,而结石清除率(95.45%)则明显高于对照组(79.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联合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肾结石具有创伤小、清石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穿刺经皮肾镜 软性输尿管镜 复杂性肾结石 碎石术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治疗肾多发结石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戴强 卢童 +1 位作者 周治军 徐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治疗肾多发结石的效果。方法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66例肾多发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组和联合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盂切...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治疗肾多发结石的效果。方法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66例肾多发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组和联合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降钙素原值。结果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PCNL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和术后降钙素原值明显高于联合组(P均<0.01)。结论 对于肾盂结石并扩张积水的肾多发结石患者,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相当,但安全性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多发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 膀胱软镜碎石术
下载PDF
IL-33修饰的BMSCs通过MyD88减轻脓毒症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隗世波 刘青云 石雅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0-1457,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效果及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效果及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转染组(移植未转染的BMSCs)和IL-33转染组(移植转染IL-33的BMSCs),每组20只。比较4组大鼠72 h内存活率;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和72 h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移植72 h后,用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33转染组大鼠的生存率高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P<0.05)。模型组大鼠SCr和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转染组大鼠移植后SCr和BUN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P<0.05)。模型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肾脏组织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肾脏组织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IL-1β、IL-6、TNF-α、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IL-1β、IL-6、TNF-α、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IL-33基因修饰的BMSCs可显著改善脓毒症AKI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IL-33调控TLR4/MyD88信号通路、抑制肾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白细胞介素33 髓样分化因子88 细胞凋亡
下载PDF
miR-135b-5p靶向CMTM3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永红 刘文明 +3 位作者 李伟 董链 杨峥嵘 衷敬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3305-3310,共6页
目的:探究miR-135b-5p通过靶向CMTM3基因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CMTM3和miR-135b-5p的表达水平。利用慢性病毒转染技术将miR-135b-5p inhibitor转染至胃癌细胞,R... 目的:探究miR-135b-5p通过靶向CMTM3基因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CMTM3和miR-135b-5p的表达水平。利用慢性病毒转染技术将miR-135b-5p inhibitor转染至胃癌细胞,RT-qPCR检测转染效率;CCK-8比色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MTM3蛋白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135b-5p潜在靶基因CMTM3,利用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结果:RT-qPCR检测结果表明,miR-135b-5p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呈现高表达,CMTM3在胃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P<0.01)。RT-qPCR检测转染效率,结果显示,转染miR-135b-5p inhibitor敲低了miR-135b-5p的表达水平(P<0.001);CCK-8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敲低miR-135b-5p后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敲低miR-135b-5p促进了CMTM3蛋白的表达。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CMTM3为miR-135b-5p的潜在靶基因,荧光素酶实验证实了miR-135b-5p直接靶向胃癌细胞中CMTM3基因(P<0.01)。结论:miR-135b-5p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反向调节抑癌靶基因CMTM3,从而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5b-5p 胃癌 CMTM3
下载PDF
触发和反馈在ADR监测和数据集成平台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雨来 周本宏 +1 位作者 赵娴 江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黄石市中心医院在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7级创建过程中,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数据集成平台(CDR)系统设计中的药学专业参与经验。方法建立以特征文本、典型医嘱、异动检验值等多种机制来触发ADR上报,并且实现CD... 目的探讨黄石市中心医院在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7级创建过程中,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数据集成平台(CDR)系统设计中的药学专业参与经验。方法建立以特征文本、典型医嘱、异动检验值等多种机制来触发ADR上报,并且实现CDR系统中对患者再次开具ADR相关用药医嘱产生分级提醒。结果在医院数据集成平台中嵌入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以后,医院ADR上报的便利性、依从性、及时性、完整性都明显提升,也有效减少药源性伤害的再次发生。结论通过侦测临床监控数据来驱动ADR信息上报,使ADR监测从线下转到线上,ADR上报从被动变成主动,同时也构建了用药安全管理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MSS7级 触发机制 反馈机制 ADR监测 用药闭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