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院时DRAGON评分及CTP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汪星 任宏伟 +2 位作者 黄承芳 彭军 孙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2361-2365,共5页
目的分析入院时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DRAGON)评分及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0例急... 目的分析入院时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DRAGON)评分及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治疗90 d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5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静脉溶栓治疗(IVT)、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机械取栓次数、HIR、CT指标、DRAGON评分。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年龄、收缩压低于预后不良组,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机械取栓次数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HIR、脑室间隙(IC)体积、低灌注区最大延迟时间比值(rTmaxa)及DRAGON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a)、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a)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年龄、HIR、IC体积、DRAGON评分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HIR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794~0.926),敏感度为0.843,特异度为0.826;IC体积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68~0.947),敏感度为0.863,特异度为0.812;DRAGON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33~0.935),敏感度为0.745,特异度为0.952;HIR、IC体积、DRAGON评分联合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899~0.967),敏感度为0.876,特异度为0.804。结论年龄、HIR、IC体积、DRAGON评分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IR、IC体积、入院时DRAGON评分联合检测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 灌注成像 低灌注强度比值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 发病至穿刺时间 脑室间隙的体积
下载PDF
静息态fMRI技术观察肝性脑病患者双侧苍白球与全脑网络连接的改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宏伟 高志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920-923,共4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fMRI)技术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双侧苍白球与全脑网络连接的改变。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6月诊治的明显HE患者(OHE)28例,轻微型HE患者(MHE)30例和选择健康人30例,受试者接受静息态fMRI扫描,选取双侧苍白球为种子...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fMRI)技术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双侧苍白球与全脑网络连接的改变。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6月诊治的明显HE患者(OHE)28例,轻微型HE患者(MHE)30例和选择健康人30例,受试者接受静息态fMRI扫描,选取双侧苍白球为种子点并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比较各组双侧苍白球区域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差异。结果 HE患者苍白球与全脑网络连接出现差异的位置主要集中在额叶、顶叶和颞叶(P均<0.05),与健康人比,OHE患者右侧枕下回、右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上回等脑区连接减弱,而在左海马旁回、双侧尾状核、左三角部额下回连接增强;MHE患者左中央前回、左内侧额上回、双侧颞中回等脑区连接减弱;与MHE患者比,OHE患者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中回、右梭状回、右侧角回连接减弱,而双侧尾状核和右侧颞下回连接增强(P均<0.05)。结论 HE患者双侧苍白球区域与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受损,可能与临床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双侧苍白球 功能连接
下载PDF
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宏伟 简继华 +2 位作者 闫泽丽 沈乔 黄春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9期212-213,共2页
目的:对比探讨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内我院收诊的86例疑似动脉瘤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3例,对照组,MRA检查,研究组,CTA检查,观察比较诊... 目的:对比探讨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内我院收诊的86例疑似动脉瘤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3例,对照组,MRA检查,研究组,CTA检查,观察比较诊断结果。结果:(1)研究组检出率97.5%,对照组检出率94.6%,两组数据分析,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43例患者,DSA共检查34个动脉瘤,清晰显示30个,CTA共检查34个动脉瘤,清晰显示22个;对照组43例患者,DSA共检查出37个动脉瘤,清晰显示33个,MRA共检查到31个动脉瘤,清晰显示15个。结论:相比MRA,CTA诊断动脉瘤的价值更高,且可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系数,指导临床尽早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MRA 动脉瘤 破裂风险
下载PDF
磁共振DTI量化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瑞敏 汪杜 杨卫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12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究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量化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根... 目的探究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量化值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根据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恢复率≥60%]49例和不良组(JOA恢复率<60%)53例,观察DTI量、术后JOA评分,分析DTI量化值与JOA的关系。结果良好组存在T2WI高信号比例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χ2=17.21,P<0.01)。良好组术后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高于不良组,术后ADC值低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3.59、6.38,P<0.001)。两组术后λ∥值、λ⊥值比较无显著差异(t=0.592、1.321,P=0.554、0.189)。良好组术后JOA评分与JOA恢复率明显高于不良组,差异显著(t=7.22、15.1,P<0.0 0 1)。经相关性分析得到,术后FA值与术后J O A评分呈正相关(r=0.5 3, P <0.001),术后ADC值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42,P<0.001),术后λ⊥值与JOA恢复率呈负相关(r=-0.39,P=0.03)。结论 DTI量化值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关,DTI量化值与术后JOA评分有关,DTI量化值能够体现脊髓病理状态,并对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量化值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神经功能预后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PDCA质量管理降低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米伟 徐宁路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1期145-147,182,共4页
目的分析PDCA质量管理模式降低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收治接受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分析PDCA质量管理模式降低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收治接受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质量管理模式,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PDCA质量管理,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质量管理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复方阿嗪米特、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浩 唐啸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323-324,326,共3页
目的 探究复方阿嗪米特+莫沙必利联合方案在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纳入阿嗪米特+莫沙必... 目的 探究复方阿嗪米特+莫沙必利联合方案在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纳入阿嗪米特+莫沙必利联合方案治疗患者,对照组纳入单用莫沙必利方案治疗患者,均治疗28 d。记录2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依据治疗后症状积分缓解率评估临床疗效,计算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在有效疗程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60.3%(P〈0.05)。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是治疗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案,联合用药显著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反馈良好,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嗪米特 莫沙必利 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后即刻非增强CT上的高密度病变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颅内出血研究
7
作者 汪星 任宏伟 +6 位作者 雷超 黄承芳 彭军 雷刚 董恩霖 李晓勇 杨振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2期2363-236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即刻头颅CT平扫上高密度病变的特点,追踪病变的转归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AIS且接受EVT...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即刻头颅CT平扫上高密度病变的特点,追踪病变的转归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AIS且接受EVT的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术后即刻完善头颅CT平扫检查。46例(66.67%)患者术后即刻头颅CT平扫显示高密度病变(纳入高密度病变组),23例(33.33%)未见高密度灶(纳入非高密度病变组)。根据高密度病变的形态特征分为Ⅰ型13例,Ⅱ型29例和Ⅲ型4例。患者后续均接受CT/MR检查,以直观显示病变转归的结果。结果高密度病变组患者的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为60.87%,较无高密度病变组(17.3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病变组患者CT/MR显示对比剂渗出22例,对比剂渗出合并HT 2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7例;无高密度病变组仅3例转为无症状性颅内出血(AICH),无SICH。Ⅰ型病变患者均表现为造影剂渗出,Ⅱ型病变患者22例为AICH,2例为SICH,Ⅲ型病变患者4例全部进展为SICH。结论EVT后即刻头颅CT平扫显示高密度灶具有不同的特征,Ⅰ型显示为单纯造影剂渗出,Ⅱ型和Ⅲ型高密度病变提示出血性转归的发生率较高,Ⅲ型病变的存在预示不良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密度病变 血管内治疗 CT 颅内出血
下载PDF
IVIM-DWI对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鑫 任宏伟 +3 位作者 徐良洲 龚惠 陶龙香 余永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对前列腺癌盆腔良恶性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均于手术前一天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_(2)WI、轴位T_(2)WI、T_(1)WI及IVIM(11个b值,范围0~2000 ...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对前列腺癌盆腔良恶性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均于手术前一天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_(2)WI、轴位T_(2)WI、T_(1)WI及IVIM(11个b值,范围0~2000 s/mm^(2))。利用双指数模型测量盆腔良恶性淋巴结的拟合表观扩散系数(ADC)、慢表观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分析良恶性淋巴结不同IVIM参数间的差别。结果MRI上共发现85个淋巴结病灶,其中65个病理证实为良性淋巴结,20个为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转移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0.95×10^(-3)mm^(2)/s与1.67×10^(-3)mm^(2)/s,P<0.05);同时,淋巴结转移瘤的D值亦明显的低于良性淋巴结(0.64×10^(-3)mm^(2)/s与1.03×10^(-3)mm^(2)/s,P<0.05);然而恶性淋巴结的f值却明显的高于良性淋巴结(33.9%与26.4%,P<0.05)。结论IVIM双指数模型的ADC值、D值及f值在前列腺癌盆腔良恶性淋巴结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IVIM可能对提高盆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淋巴结 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